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期望得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以求得更高质量的就业。但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过程中还存在如管理机制不畅、系统化欠缺、工作方法落后的现状,本文从机制建设、系统建设、创新职业指导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如何在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对策
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834万,比上年增加14万,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探索如何促进高职毕业生顺利、高质量就业,是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
“职业指导”最早于1908年由美国波斯顿大学的帕森斯教授提出,经历了“求职性职业指导”—“职业发展性职业指导”—“终生发展性职业指导”三个过程。职业指导在我国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历程。20世纪末,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和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指导办法》,确立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法律地位,从此职业指导的发展走上了法制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
根据世界各国的职业指导内容,结合我国的职业指导发展情况,我们一般认为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职业指导工作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是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第二,高校的职业指导不等同于就业指导,它包括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以及职业心理咨询等。第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在自我认知和外部世界认知中进行职业规划、职业抉择、职业选择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之处,目前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职业指导工作管理体制不畅,难以形成合力
首先高层对职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在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的高职院校领导存在对就业工作和就业质量忽略的现象,造成职业指导工作不受重视。其次职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职业指导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大多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由学院的副书记或者主管招生就业的副院长主管,然后各系设立一到两名就业专员,学生处和团委有一到两人对接学生的相关就业工作,组织松散。教学上大多由书记、辅导员、就业办的行政人员兼课,虽有学校成立专门就业与创业教研室,也把教研室放在基础部,隶属教务处,跟主管就业的就业指导中心脱节,不同部门岗位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工作成效不显著。
(二)职业指导工作系统化欠缺,职业指导成效低
首先,职业指导是系统化工程,但很多高职院校存在把职业指导理解为就业指导,只在毕业前进行简单的就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指导欠缺。其次,职业指导的专业化队伍建设不完善。国家要求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比例为1:500,而大多高职院校没能达到国家的师资配置标准,第三,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多数由政工干部或辅导员担任。他们非专业出身,欠缺专业的教育背景,对学生的指导多停留在讲述职业指导基础理论的层面,同时还要兼任许多学生事务性工作,欠缺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致使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距离“专业化”、“职业化”标准还很远。
(三)职业指导工作方法落后,职业指导质量不高
首先,由于經费不能配套,缺乏职业指导的相关测评工具。按照国家规定,每个院校配套的就业经费需达到学生经费的2%,而大多院校在经费上欠缺,不能跟进购置和配备先进的职业指导设施,相关的职业测评,只能依靠老师的课堂讲授获得浅显的测评结果。其次,在职业指导的工作方法上,停留在传统的团辅,通过大课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团辅的效果差强人意,难以达到指导的目的。团辅和大课的指导专注于学生的共性,忽略了高职学生在职业指导上的个性,难以实现职业指导的高质量。第三,没能把职业指导的理论课程和新兴的技术结合起来。大多院校还停留在课堂理论授课,忽略微信、微博、QQ、APP等网络新兴的指导平台运用。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正确认知的缺乏,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最后,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大多限于学生的指导,忽略了对用人单位的指导,跟用人单位的沟通停留在为对方提供用人信息,帮助对方发布就业信息,没有真正做到对用人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职业指导缺乏跟踪反馈机制,影响职业指导的深入开展,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职业指导的最终效果追踪、总结、反思和改进很欠缺,从而导致高校职业指导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改进对策
要推动高职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职业指导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在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改进。
(一)理顺机制,健全职业指导机构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到家的目标责任制,高职院校要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领导小组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系部层层落实,全校共同努力的齐抓共管就业工作机制。其次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如职业指导中心,建立院系两级机构,院级机构主抓职业指导工作,配合学院领导层面的政策,切实落实各项任务,整理发布就业相关信息及国家出台的相关就业政策,设置大学生接待、问题咨询、办理手续等岗位。系部基层单位,应设置就业专员岗位,长期负责跟踪系部的职业指导工作。同时,在专业教师方面,也应纳入一批兼职的职业指导团队,通过培训学习、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二)系统化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首先树立职业指导全程化的理念。职业指导应当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必修课程。大一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通过专业教育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关系,从而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开展创业指导,掌握创业所要具备的各项技能和知识储备,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大三开始求职技巧、简历制作、就业政策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做好学生的就业跟踪。整个大学三年的课程设置遵循系统化和全程化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职业指导质量。 其次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团队。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也是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和组织保障。按照教育部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 1:500的比例配置专职职业指导高职人员。
第三是实行理论加实践的多维度职业指导。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讲座、论坛、培训为补充,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賽、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多形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质量。
(三)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法
首先建设信息化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建设好学院就业网站,开通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平台端口的职业指导服务。开展网络平台教学,传统的大课堂授课,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也不感兴趣,采取新兴的网络平台和手机微课、慕课平台授课,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职业指导教学质量。其次,加强跟企业的沟通联系。职业指导不仅包括对求职者的指导,还包括对用人单位的指导。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指导沟通,帮助企业分析招工难和用工难问题成因,可以更好的协助对方完成招聘活动,协助做好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帮助求职者更有效地胜任工作,并在工作单位获得职业发展。第三,强化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多维度的职业指导过程。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讲座、论坛、培训为补充,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多形式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质量。最后,做好职业指导的跟踪反馈和评估,让职业指导获得长足发展,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过程,它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毕业就业,更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与发展,所以职业指导应该是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建立职业指导评估体系,通过对职业指导情况及时评价和反馈,使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四)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时代呼吁创新创业人才,高职院校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切实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使其以更高的质量创业就业,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首先培养一批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由校内专业专职骨干教师,校外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金融、财税专业人士组成校外师资团队, 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其次建立政校企行协同创新工作制度和机制,最大化利用社会各界资源,为学生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新意识、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认知个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创新,齐抓共管,既需要领导层面的宏观把握设计,也需要基层的配合和执行,更需要全体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改变对职业发展的传统看法,不断创新,紧跟时代需求。相信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未来高职院校必将能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小飞,论高校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措施[J].海峡科学,2017(3).
[2]郭常虹,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及对策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7(1).
[3]邓蓉蓉.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中国市场,2015(50).
[4]温磊.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J].山西青年,2015(22).
[5]蓝飞鹏.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赤子,2015(11).
[6]张华.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13).
作者简介:费水蓉(1981.09--),湖南永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对策
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834万,比上年增加14万,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探索如何促进高职毕业生顺利、高质量就业,是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职业指导工作的内涵
“职业指导”最早于1908年由美国波斯顿大学的帕森斯教授提出,经历了“求职性职业指导”—“职业发展性职业指导”—“终生发展性职业指导”三个过程。职业指导在我国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末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历程。20世纪末,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和劳动部颁发的《职业指导办法》,确立了职业指导工作的法律地位,从此职业指导的发展走上了法制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
根据世界各国的职业指导内容,结合我国的职业指导发展情况,我们一般认为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职业指导工作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是高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第二,高校的职业指导不等同于就业指导,它包括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以及职业心理咨询等。第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在自我认知和外部世界认知中进行职业规划、职业抉择、职业选择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之处,目前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职业指导工作管理体制不畅,难以形成合力
首先高层对职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目前在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的高职院校领导存在对就业工作和就业质量忽略的现象,造成职业指导工作不受重视。其次职业指导机构不健全,职业指导执行效果不尽人意。大多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由学院的副书记或者主管招生就业的副院长主管,然后各系设立一到两名就业专员,学生处和团委有一到两人对接学生的相关就业工作,组织松散。教学上大多由书记、辅导员、就业办的行政人员兼课,虽有学校成立专门就业与创业教研室,也把教研室放在基础部,隶属教务处,跟主管就业的就业指导中心脱节,不同部门岗位造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工作成效不显著。
(二)职业指导工作系统化欠缺,职业指导成效低
首先,职业指导是系统化工程,但很多高职院校存在把职业指导理解为就业指导,只在毕业前进行简单的就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指导欠缺。其次,职业指导的专业化队伍建设不完善。国家要求高校的职业指导人员比例为1:500,而大多高职院校没能达到国家的师资配置标准,第三,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多数由政工干部或辅导员担任。他们非专业出身,欠缺专业的教育背景,对学生的指导多停留在讲述职业指导基础理论的层面,同时还要兼任许多学生事务性工作,欠缺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致使高校职业指导教师队伍距离“专业化”、“职业化”标准还很远。
(三)职业指导工作方法落后,职业指导质量不高
首先,由于經费不能配套,缺乏职业指导的相关测评工具。按照国家规定,每个院校配套的就业经费需达到学生经费的2%,而大多院校在经费上欠缺,不能跟进购置和配备先进的职业指导设施,相关的职业测评,只能依靠老师的课堂讲授获得浅显的测评结果。其次,在职业指导的工作方法上,停留在传统的团辅,通过大课开展职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团辅的效果差强人意,难以达到指导的目的。团辅和大课的指导专注于学生的共性,忽略了高职学生在职业指导上的个性,难以实现职业指导的高质量。第三,没能把职业指导的理论课程和新兴的技术结合起来。大多院校还停留在课堂理论授课,忽略微信、微博、QQ、APP等网络新兴的指导平台运用。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正确认知的缺乏,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最后,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大多限于学生的指导,忽略了对用人单位的指导,跟用人单位的沟通停留在为对方提供用人信息,帮助对方发布就业信息,没有真正做到对用人单位进行指导和帮助。职业指导缺乏跟踪反馈机制,影响职业指导的深入开展,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职业指导的最终效果追踪、总结、反思和改进很欠缺,从而导致高校职业指导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改进对策
要推动高职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职业指导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在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改进。
(一)理顺机制,健全职业指导机构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到家的目标责任制,高职院校要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领导小组统筹,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系部层层落实,全校共同努力的齐抓共管就业工作机制。其次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如职业指导中心,建立院系两级机构,院级机构主抓职业指导工作,配合学院领导层面的政策,切实落实各项任务,整理发布就业相关信息及国家出台的相关就业政策,设置大学生接待、问题咨询、办理手续等岗位。系部基层单位,应设置就业专员岗位,长期负责跟踪系部的职业指导工作。同时,在专业教师方面,也应纳入一批兼职的职业指导团队,通过培训学习、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二)系统化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首先树立职业指导全程化的理念。职业指导应当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必修课程。大一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通过专业教育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关系,从而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大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同时开展创业指导,掌握创业所要具备的各项技能和知识储备,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大三开始求职技巧、简历制作、就业政策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学生参加招聘会,做好学生的就业跟踪。整个大学三年的课程设置遵循系统化和全程化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职业指导质量。 其次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团队。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也是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和组织保障。按照教育部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 1:500的比例配置专职职业指导高职人员。
第三是实行理论加实践的多维度职业指导。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讲座、论坛、培训为补充,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賽、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多形式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质量。
(三)创新职业指导工作方法
首先建设信息化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建设好学院就业网站,开通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平台端口的职业指导服务。开展网络平台教学,传统的大课堂授课,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也不感兴趣,采取新兴的网络平台和手机微课、慕课平台授课,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职业指导教学质量。其次,加强跟企业的沟通联系。职业指导不仅包括对求职者的指导,还包括对用人单位的指导。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指导沟通,帮助企业分析招工难和用工难问题成因,可以更好的协助对方完成招聘活动,协助做好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帮助求职者更有效地胜任工作,并在工作单位获得职业发展。第三,强化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多维度的职业指导过程。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讲座、论坛、培训为补充,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多形式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质量。最后,做好职业指导的跟踪反馈和评估,让职业指导获得长足发展,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过程,它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毕业就业,更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与发展,所以职业指导应该是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建立职业指导评估体系,通过对职业指导情况及时评价和反馈,使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大学毕业生。
(四)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时代呼吁创新创业人才,高职院校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切实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使其以更高的质量创业就业,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首先培养一批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由校内专业专职骨干教师,校外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金融、财税专业人士组成校外师资团队, 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持。其次建立政校企行协同创新工作制度和机制,最大化利用社会各界资源,为学生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新意识、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认知个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创新,齐抓共管,既需要领导层面的宏观把握设计,也需要基层的配合和执行,更需要全体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改变对职业发展的传统看法,不断创新,紧跟时代需求。相信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未来高职院校必将能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小飞,论高校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措施[J].海峡科学,2017(3).
[2]郭常虹,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及对策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7(1).
[3]邓蓉蓉.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中国市场,2015(50).
[4]温磊.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J].山西青年,2015(22).
[5]蓝飞鹏.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J].赤子,2015(11).
[6]张华.对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13).
作者简介:费水蓉(1981.09--),湖南永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