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成为必备手段,各个学科可谓全面普及,教育掀起多媒体之风,形成新的教学潮流。语文教师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又要切合实际适时有效地合理运用,从而推动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语文教学 优缺点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应用过程中的优点很多,它使用方便、清晰、高效,能够实现图、文、音频、视频的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先进的语文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能够帮助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预习—教师讲解—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老舍的《大明湖之春》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大明湖,看看大明湖什么样,学生会千方百计地寻找、研究。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教材”、探究“文本”了,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这些生动、逼真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颇有趣味的探究过程。
(二)多媒体课件创设出语文阅读学习新情境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注意。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作者对济南的山、水、雪、树、风、人,写得何等全面而仔细。在文中,他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活脱、生意盎然的冬景图。这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感受冬天,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冬天的景物、冬天的摄影、冬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资料。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冬天,拉近了与课文《济南的冬天》的距离。
(三)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以教材为世界,受视野影响,创造能力不能有效发挥。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学生以世界为教材,从中获取大量信息。在分析、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例如在学完郑愁雨的《雨说》后,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寻找有关雨的文章,并汇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展示评比。当他们的作品被展示时,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创作的喜悦与收获的满足。在展示过程中个个抢先,争着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其他学生也对他们的作品提出更为合理的要求。比如文字底下配图画,怎样横竖不同地进行编排,艺术字的旋转,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喜悦和成功。
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效率低且不能通用
许多教师制作课件的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满足偶尔上公开课的需要。课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为此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或金钱制作课件。这个课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不能用在别的老师的课上。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是很好看的,信息量大,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好。但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几十个小时准备,也就是说多投入了几十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节课的教学效果未必能好几十倍。
(二)多媒体教学缺少灵活性
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求知欲望。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操纵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师生缺少正常的语言、心理、情感方面的交流活动。
(三)多媒体教学忽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听觉能力
在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课文已由教师分解成图片、文字等形式。这些图片、文字在演示中往往一幕幕闪过,教师只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缺少必要的操练过程,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敷衍了事。原本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缺一不可,如今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特别强调“想”和“说”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听”的能力训练,多媒体课堂更是如此。这样的课堂严重扼杀了学生“听、记”能力,只求片面而弃全面。
(四)多媒体课件影响了教师个性发展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言语、神情、姿态等在教学中都有可能与学生形成情感交融而产生心灵感应。使用多媒体后,教学双边活动成了教师展示课件动作,学生观看屏幕,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又因为语文教师的素质各有差异,个性与特长更是不同,如果课堂上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形式千篇一律,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将无从体现,教师组织教学的应变能力,教学特色及对教材的分析处理的深度、广度、板书设计等都将被埋没。长此以往,教师的真正教学能力必然会下降。
总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一哄而上,势必带有盲目性。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教师要真正懂电脑,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要让“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生动的案例、丰富的信息量在改变学习方式同时,更带来视觉的冲击、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1]。
参考文献:
[1]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252.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语文教学 优缺点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应用过程中的优点很多,它使用方便、清晰、高效,能够实现图、文、音频、视频的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先进的语文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能够帮助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过去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学生预习—教师讲解—巩固练习。遇到那些具体介绍某一事物的文章时,这种学法就显得单调、枯燥,学生的学习相当被动。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设施,情势发生了很大改变。如我们在学习老舍的《大明湖之春》一课时,课前,先告知学生:让我们一同去寻找大明湖,看看大明湖什么样,学生会千方百计地寻找、研究。实际上,授课前我们就已经共同走近“教材”、探究“文本”了,学习方式也由原来静止的、被动的转变为动态的、主动参与式的。这些生动、逼真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使许多课文的学习成为颇有趣味的探究过程。
(二)多媒体课件创设出语文阅读学习新情境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制作相应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注意。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作者对济南的山、水、雪、树、风、人,写得何等全面而仔细。在文中,他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新鲜、活脱、生意盎然的冬景图。这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学习小组中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感受冬天,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如冬天的景物、冬天的摄影、冬天的童话,等等,为学生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提供了充分资料。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有兴趣地自主浏览,从而熟悉、感悟冬天,拉近了与课文《济南的冬天》的距离。
(三)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以教材为世界,受视野影响,创造能力不能有效发挥。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学生以世界为教材,从中获取大量信息。在分析、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例如在学完郑愁雨的《雨说》后,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手段寻找有关雨的文章,并汇制成各种各样的作品进行展示评比。当他们的作品被展示时,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创作的喜悦与收获的满足。在展示过程中个个抢先,争着讲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其他学生也对他们的作品提出更为合理的要求。比如文字底下配图画,怎样横竖不同地进行编排,艺术字的旋转,等等。在这样的活动中,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喜悦和成功。
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弊端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效率低且不能通用
许多教师制作课件的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只是为了满足偶尔上公开课的需要。课要好看,要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工具”,为此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或金钱制作课件。这个课件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某一节特定的课例而设计的,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用在别的课上,或者不能用在别的老师的课上。这样搞出来的课,大部分是很好看的,信息量大,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好。但平时用三个小时备的课,现在因为要用多媒体,花了几十个小时准备,也就是说多投入了几十倍的时间和精力,而那节课的教学效果未必能好几十倍。
(二)多媒体教学缺少灵活性
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求知欲望。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师分割成若干支离破碎的板块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教师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操纵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师生缺少正常的语言、心理、情感方面的交流活动。
(三)多媒体教学忽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听觉能力
在语文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课文已由教师分解成图片、文字等形式。这些图片、文字在演示中往往一幕幕闪过,教师只要求学生阅读并思考,缺少必要的操练过程,造成学生对学习内容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敷衍了事。原本语文课堂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缺一不可,如今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特别强调“想”和“说”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听”的能力训练,多媒体课堂更是如此。这样的课堂严重扼杀了学生“听、记”能力,只求片面而弃全面。
(四)多媒体课件影响了教师个性发展
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言语、神情、姿态等在教学中都有可能与学生形成情感交融而产生心灵感应。使用多媒体后,教学双边活动成了教师展示课件动作,学生观看屏幕,难以起到让师生进行正常交流的作用。又因为语文教师的素质各有差异,个性与特长更是不同,如果课堂上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形式千篇一律,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将无从体现,教师组织教学的应变能力,教学特色及对教材的分析处理的深度、广度、板书设计等都将被埋没。长此以往,教师的真正教学能力必然会下降。
总之,教学情况千差万别,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做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一哄而上,势必带有盲目性。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教师要真正懂电脑,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着眼点放在结合多媒体手段提高授课能力上。要让“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生动的案例、丰富的信息量在改变学习方式同时,更带来视觉的冲击、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1]。
参考文献:
[1]齐学红,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基本功[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