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g199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源起于一线教师的实践困惑,探究了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性、导致学困生课上表现不积极的原因以及任课教师为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所能采取的教学策略三个问题,有助于教师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有助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高效的合作互助式学习.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胶州市2019年度教育科学一般规划课题成果,课题编号:13519B053.
  课堂学习积极性是课堂学习状态的一种直接体现.通过对任教班级的学困生开展课堂学习积极性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困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普遍偏低,甚至个别学困生对学习产生畏惧、逃避等消极心理.他们在课堂上以听老师讲为主,但部分内容听不懂、注意力不集中,想参与课堂讨论或展示却又存在不知如何表达、担心说错被取笑等问题,亟须任课教师引起重视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加以干预.
  一、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性
  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考虑,还是立足于学困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抑或是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势在必行.
  1.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是贯彻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体现了教学活动的本质,既肯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又肯定了学困生作为学习主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符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为学困生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创造性思维做好前期的状态调试和心理准备.
  2.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是帮助学困生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必要条件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学困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已有经验基础薄弱、课堂学习有效性差、自信心不足,若任课教师未加以重视、任由其发展,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变得越来越差,不仅会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自我效能感降低,更会影响后续学习行为,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反之,若任课教师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困生改善学习效果、增强自我效能感,最终实现个人发展.
  3.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作為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较低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意味着学困生会遇到听不懂教学内容、注意力无法集中或者出现消极心理问题等情况,阻碍师生、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使得任课教师只能依据书面练习答案的对错,对学困生的课堂掌握情况进行粗浅地评估,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较高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则意味着学困生课堂活动参与度高、学习状态良好,更有利于教师对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进行全面的监测与评判,以便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巩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构建高效课堂.
  二、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偏低的原因分析
  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及个人认知发展、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存在差异,致使其课堂学习积极性高低不同.结合《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及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笔者进一步从“学生学”和“教师教”两个角度就导致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偏低的具体原因加以总结.
  从“学生学”的角度分析,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学困生的基础薄弱、课堂掌握情况不佳,直接导致课堂活动参与度低;二是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不强、内在动力不足,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三是学困生的成功体验匮乏、自我效能感低,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强化;四是学困生的合作意识淡薄、沟通能力欠缺,无法参与集体学习活动.
  从“教师教”的角度分析,导致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偏低的主要原因亦有四:一是教学设计以知识为本位,未顾及学困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殊性及发展需求;二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忽视了对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三是教师在课堂上未给学困生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不利于学困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逐步建立自信;四是教师没有设立完善的合作互助机制,使学困生难以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无法融入集体活动中.
  三、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策略
  基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学困生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学科教学实践的需要,任课教师应当针对学困生积极性偏低的成因,结合学困生的课堂表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1.教学设计方面
  在教学设计方面,任课教师应当依据课标、教材的要求和学困生的需求制定两级教学目标,并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学困生课堂活动参与度.首先,教师应当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定一级教学目标.一级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不对具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其次,教师应当在深入了解学困生学情的前提下,制定符合学困生需求的二级教学目标.由于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学困生并非完全具备达成一级教学目标所需用到的基础知识或基本能力.教师可将这些基础知识或基本能力纳入二级教学目标的要求中,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甚至提前在正式上课之前帮助学困生进行复习、巩固,为达成一级教学目标做好准备.   2.教学组织方面
  在教学组织方面,任课教师可以采用“教师引导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探究”的互助式学习模式,让学困生在与教师、小组成员的互动中积极地思考、充分地表达,为学困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避免其出现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状况.以数学课堂为例,在新授阶段的审题环节,教师需引导学困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明确已知条件与问题;在独立思考环节,先由学困生自己尝试解答问题,若苦思无果再由教师进行适当点拨,以帮助学困生调动已有知识与经验、理清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应组织小组成员有序地开展交流与探究,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虚心请教、认真总结;在巩固练习的讲解环节,教师可将练习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匹配,将难度最小的基础练习交由学困生进行讲解,以考察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情况,增强其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当众表达的信心和勇气,而将难度较大的拓展练习、变式练习分别交由中等生、优等生进行讲解,以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
  3.教学激励方面
  在教学激励方面,教师应当优化教学方法,以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困生潜能,双管齐下调动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类.内部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巧妙设疑等方式引发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对数学知识本身产生直接兴趣,也可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困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自豪感进而产生间接兴趣,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会为了得到教师、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教师、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并不在学习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若学困生短期内无法从学习任务或者学习活动找到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完善奖惩措施激发学困生的外在学习动机,促使学困生行动起来、积极学习.除此之外,当兴趣不足以驱动学困生积极开展学习行为,或者当学困生因为心理因素的干扰选择沉默或逃避时,教师可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困生课堂学习的动力,保证其课堂参与的活跃度.但是在引入竞争机制时,教师应当注意方式方法.由于学困生基础水平和能力无法跟优等生相比,教师应着重组织学困生之间的竞赛,让在同一起跑线的学困生进行公平比拼,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关注自身的进步,以便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4.课堂评价方面
  在课堂评价方面,教师应聚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非最终的学习结果,将鼓励性原则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学困生由于学习效果不佳、学业成就感低导致自信不足甚至受挫后产生畏惧逃避的心理,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使学困生敢于表达观点、表现自我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即为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积极评价与反馈.从教师评价学生的出发点来划分,笔者认为课堂评价可分为客观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建议性评价三种方式.客观性评价是指教师依据某一标准,针对学困生课堂表现所进行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建议性评价是指教师以帮助学困生改正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为目的的评价,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以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为目的、带有教师个人情感色彩的评价.教师在通过客观性评价对学习结果进行最终评定、帮助学困生正确了解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或确定某个练习题的对错的同时,还应再根据学困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需要.灵活使用建议性评价、鼓励性评价,使学困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激发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改进学习行为、完善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每一個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思想的体现,恰当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成为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希望本文所述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建议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海艳.《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辅导策略研究》工作报告[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九届优秀课题成果论坛文集[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8:33.
  [2]许卫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实验报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2):157-164.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在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也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复习课为研究对象,从思维导图的特征以及应用优势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并提出了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具体应用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思维导图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
【摘要】近年来,在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能力的方面,许多地方已经开始了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传统教学更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视知识的构建,更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就是为学生学习交流提供有效的载体.《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且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繁杂,如果数学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那么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数学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抗心理.在全新的教学时代之下,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意识地将数学教学当中的知识点和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数学知识点有效地唤醒學生的回忆,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
【摘要】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表层学习、表面学习和表演学习的现象,突破浅层符号教学的局限,导向学科素养的深度教学是时代对于数学教育更高的要求,是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一个注重过程导向,问题驱动策略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学科深度教学的起点.教师通过设置一些有梯度、有张力的问题,在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知识背后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师提供的高质量问题教学中,学
【摘要】数学作为教育的重点学科,贯穿于学生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同时数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活跃的发育阶段,学生也处于青春期的快速成长阶段,因此老师的教学要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探索,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路径,意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关键
《长、正方体的展开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文呈现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展示了完整的教学过程实录,并围绕“创想”探讨了从“结构化”想象到“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第一条,从原来的“双基”扩展到“四基”,其中增加的就有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和儿童新知的生长和建构密切相关,教师要设计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是小学所有课程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小学数学教学无法取得必要的教学效果,那么有可能会对小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使得学生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来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尝试使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帮助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这一教学理论的使用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下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主要以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构建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顺应新课改要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明晰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一般特征,基于不同类别的数学教学内容选用适宜的探究式教学策略,构建科学的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策
教育影响着国家的现在,也决定着国家的未来,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现了教育的深化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