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移民怪招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99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朋友家的联排别墅参加聚会。朋友属于先知先觉者,房子买的早,联排入手的时候,只需4000元一平方米,而今时光荏苒,早就突破了2万元一平方米,纵然我和他收入差不多,但如果我今天想同样买一套,卖血卖肾也不见得买得起,这厮却早把按揭都已经付清了。坐在他家的露天花园里,我惊讶地看到,他家新添了张西餐桌,可是外形颇为破败,一问,是隔壁邻居搬家时,低价回购的。汽车放在车库里吃灰,时常开的是两辆电动车。我看了真是叫苦不迭,我说你又不是领导干部怕双规,这钱全是自己一手一脚清清白白挣出来的,何必如此韬光养晦?
   朋友說你知道个啥呀,家门不幸,生了一对龙凤胎,如今都到了读初中的年纪。如果孩子争气,那就到读大学时送出国,如果不争气,那高中时就得送出去了。出去的地方无非两个,要么英国,要么美国,英国的话,一年一人准备40万元,美国省点,也要30万元。你说,如果不勤俭度日,如何能支持得起几年后这天价开销?我想了想问,既然如此,何不考虑索性自己移民出去?朋友凄然说到,这个也早想过了,如果要够上投资移民的门槛,把这排屋卖了,勉强也够得着,但是出去以后,以何营生度日呢?在这里好歹是个伪中产,到了那边,全副家当套上了资产限制的紧箍咒,也不知道增值保值前景如何,坐移民监的这几年里,自己这把年纪,想另谋职业要过语言关、技能关,谋不到就只剩坐吃山空一条路了。
   好吧,投资移民这回事,对朋友这样的伪中产来说,还是属于看得见够不着的美好事物。像我这样,连伪中产也够不着的,如果想移民的话,只有打技术移民的主意了。10年前,结识一个朋友是美籍华人,专做移民生意,那时候和我说了种种技术移民的法门。10年前是啥光景?中国刚刚“入世”,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越来越好,我压根没动过移民的脑筋,种种法门,只当笑话来听,还取笑他不就是一跨国人贩子么。记得人贩子说,最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是,在美国找个托儿,定期去报上刊登分类广告,招聘诸如养中国高山土鸡、中国特种兰花之类的技术工人,不管当地什么人来应聘,只管一律打回去,广告仍旧不停地登。如是半年,就去移民局叫苦,说在你们这疙瘩实在找不到养得活中国土鸡、中国兰花的工人,没办法,只有回国去招专业的技师来。好,这个技师就是你,绿卡就这么华丽丽地到手了。
   10年之后的今天,我看着报上、网上不停地登中国新富阶层移民潮愈演愈烈的消息,真是心慌意乱。这帮人不会是收到啥消息了吧,一个比一个跑得勤快。我辈既够不上投资移民的门槛,只好技术移民了。赶紧把美籍人贩子刨出来问,你可有门路帮我找个登分类广告的主么?人贩子痛心疾首地说,早几年你干嘛去了?这条路早就被走滥了走绝了,移民局再也不上这个当了。
   受此打击,我很是怏怏了一阵。过得几日,发现办公室同事小宝甚是形迹可疑。此人每天收到大包小包书籍,全是什么四柱八字、风水流年的盗版书。这还不算,又加入了一个QQ群,每天神神叨叨什么“姹女婴儿”、“坤道铸鼎”的专业术语。我起先以为她是在搞道家双修的玩意,房中术是有前途的,走艺术道路,可拍3D《肉蒲团》。
   小宝柳眉倒竖,厉声训斥:“老娘学的是画符!不是什么双修!”画符?我惊呆了,这不是茅山道士的干活么?她一个文娱编辑学来何用?赚外快?小宝痛心疾首地说,你们这帮人太不思上进了,画符是什么?是我中华民族的道家独门垄断技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待我学精通了,便去移民局申请在美国开个“易学馆”,以画符为拳头产品,兼营看风水、算流年。如此硬挺的技术移民理由,移民局吃得消驳回我么?
   啊,果然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想要移民,未必要砸钱,在传统文化上下功夫,一样是有光明前景的呀。
  
  
  摘自《FT中文网》
其他文献
武汉人夸人,最喜欢用的词是“贼”。比如夸孩子:“这伢真贼!”说它是褒义词不错,但它多少也暗含着一些贬义:狡猾、过于精明、投机取巧……   我岳父是个地道的本地人,他一生都在追求“贼”的境界,最不喜欢中规中矩的老实人。靠着机灵劲儿,退休后,他在一个大款亲戚的公司里谋到一份差事,收入颇高。一般自认为“贼”的人大多高调,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贼”,于是岳父常在公司里自卖自夸。有一回,那位亲戚有些听
期刊
我有一個朋友,是外地人。一个月两个月就来一次电话。我问你在哪儿,他说在你家楼下,你有空没空?不速而至,偏偏有礼貌,我不见他也没了办法。   他的脸长,颧骨高,原本是强项角色,却一身的橡皮,你夸他,损他,甚至骂他,他都是笑。这样的好脾气像清澈见底的湖水,你一走进去,它就把你淹了。   我的缺点是太爱喝茶,每年春天,清明未到,他就把茶送来,大致五斤至十斤。给他钱,他是不收的,只要字
期刊
病房里不知何时起流传这样一句话:每一张床都死过人。这句话让平日静养的病人们开始有些恐慌,在这里,床位早已取代了姓名,医生们似乎忘记了病人的姓名,来去之间,医生护士的称呼更多的是几床几号,床位已经成了他们的代号。   每一张床都死过人,这让病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想到了死。他们是病人,不论病情轻重,他们想着自己有可能很快就告别这个世界,他们有时并不是怕死,只是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他们都担心着
期刊
跟过名老板,进过类似于“四大”、“4A”之类的公司,写一本“我在某某处的职场心得”,也可以上热销榜的吧?   小辜在張老板手下干了20多年,老板仙逝后,小辜出版了任职期间的纪闻。小辜同学是“海归”,学贯中西,嘴皮子厉害不饶人,和外国客户舌战比幽默,据他自己说,也是他赢得多。此书虽然挂了张老板的大名当羊头,但主要售卖小辜自己那些年讲的那些话儿。比不得孔子有弟子抄笔记,他只能自说自写,所以真
期刊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真是佩服庄子的聪明,随随便便的一句话,相濡以沫和江湖两个经典词汇就千古流传了。庄子不是个腻腻歪歪的人,但是,太多的人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断章取义了,过多地强调了这句话的上半截“相濡以沫”,而把下半截忘掉了。其实,下半截才是庄子真正要表达的东西。   江湖是个非常能给人想象空间的词汇,但可惜的是,这个词却被许多武侠小说作家信手拈来,一个内涵本来很丰富的词汇,几乎成了
期刊
经常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很多男女嘉宾,在谈到未来的设想时,都有着惊人的不谋而合。那些白领或金领们无限向往地说,将来,会在乡下买块地,养猪、养羊、种庄稼。女嘉宾听得如痴如醉,在瞬间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浪漫击倒。   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显得异常兴奋。原来,我一直过着许多人梦想着的生活!有一块地,养猪,养狗,田里种着水稻或玉米。不过,作为一个真正的农民,真想跟大家掏掏心窝子,如
期刊
年轻人如果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待久了,想退居“二线”,少点心理承受力都不行。   我的朋友小王来自一个二线城市,在上海已经混了七个年头,一晃30岁了。他在上海时曾谈过几个女友,其中一个是本地人,可是女方家里人根本不同意他们交往,因为小王在上海还一无所有。另几个女友中倒有发展到几乎谈婚论嫁的,可是两个外地人在上海结婚谈何容易?算算两个人的工资,肯定一辈子也买不起房,于是最终散了。今年初,
期刊
从前,在遥远的某地,有两个小国,甲国和乙国。两国世代为邻,但是又老死不相往来,安静平和地相处着。   两国虽然同处一片土地,但国人的性情却截然不同。甲国崇尚褒奖,国人擅长的是抬轿子、吹喇叭、阿谀奉承,到处莺歌燕舞,喜气洋洋,任何人之间交流永远是互相吹捧,你吹我一言,我捧你一语,好不潇洒。在甲国,你要是不会溜须拍马,你根本就无法生存。   在乙国,国人则视阿谀奉承为仇寇,国人交谈从来都是
期刊
张哥这人没文化,平时只凭卖苦力养家糊口。然而他又很迷信,只要在外遇上中意的“财神”像,都毫不吝啬地买回家,然后上香上供,虔诚敬之。   很长一段时间,张哥迷上了买彩票,每当开奖前,他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进,跪倒在“财神”像前祈求中奖。尽管每期连5元钱也中不了,但他坚信“财神”迟早会给他机会。   张哥挣钱不多加上买彩票花去不少冤枉钱,张嫂对他控制得就更严了。但是他要抽烟、交往,一个
期刊
姑父原是一家企业的副总,因为平时喝酒太猛,最终患上了肝癌。医院盡管做了最大努力,也没能挽留住姑父的生命。他去世时年仅50岁。   今年是姑父去世的第二年,清明节前我到表弟家串门,只见他正忙清明祭祀的事。我看表弟不仅为二叔准备了洋房、轿车等冥品,而且还特别制作了一张二叔和已故某女明星的合成照片。   我大为不解地问表弟: “你弄那些洋房、轿车我都能理解,但让我想不通的是,你弄这张合成照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