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的游客凝视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启示

来源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众旅游兴起之后, 旅游业的竞相发展给旅游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降低了游客的体验质量。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旅游者的介入所导致的凝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厦门为例,以社会群众使用微博为背景,通过网络平台搜集微博图文数据,提取赴厦旅客对厦门的凝视信息,探讨热门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如何在旅游者的凝视下寻求新发展和新出路。
  【关键词】游客凝视;旅游;微博;厦门
  厦门以海上花园著称,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厦门市2013年旅游工作会议报告上指出去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124.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环比增加19.06%,旅游业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已达9%,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随着厦门旅游的蒸蒸日上,近几年给城市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海洋资源污染、沙滩萎缩、人流量增加等,加上滨海旅游地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游客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另外,厦门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作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在发展对台关系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旅游中通过情、景、人多方位打造和发展,完善旅游接待力,对增进外来游客对厦门的好感以及台胞对大陆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大意义。
  一、 研究现状
  “旅游凝视”理论最初是由国外发展起来的。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最早提出“医学凝视”概念,他认为“凝视”是凝视动作的实施主体施加于承受客体的一种作用力。拉康认为“自我”的意识树立总是建立在“他者”的基础之上的。在福柯和拉康的影响和启发之下,约翰·厄里提出“旅游凝视”理论。
  旅游凝视的概念和内容研究上,吴茂英[2]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旅游学研究中的“凝视”理论,认为“旅游凝视”是一个多利益主体参与互动的复杂系统,包括“当地人凝视”、“专家凝视”、“游客间凝视”、“隐性凝视”,以及各“凝视”力量之间因权力悬殊和变化而产生的互相凝视。成海[3]指出凝视中的旅游规划凝视使游客和东道主时刻处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凝视监控之下变成一种“被凝视的凝视”,使得旅游业成为东道主社会一种“甜蜜的悲哀”。唐欢[4]在研究中通过“游客凝视”看黑色旅游者动机,通过“东道主凝视”分析目的地居民对旅游者动机感知的变化,通过“双向凝视”探讨两者关系的演进发展。胡海霞[5]认为游客与东道主之间平等、公正、互重的关系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主客双方从“我—它”走向“我—你”,主张从凝视走向对话,唤起东道主的文化自觉,建立主客之间新型的文化关系。
  在旅游凝视的应用研究领域,把多勋、王俊[6]等从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出发,以旅游凝视为理论支撑,从民族地区文化的遗失到其创新与传播等方面得出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变迁的关系所在。杜聪贤[7]阐述了“凝视”和文化变迁的作用过程,提出民俗文化保护的新思路。张丽[8]认为凝视某人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在看”,它同时是在探查和控制,指出旅游者的摄影行为就是在凝视的状态下产生的旅游者对摄影对象的一种建构的过程。杨玉梅[9]从法律的视野剖析了隐私权保护的正当性、合法性,提出要合理界定游客凝视的限度,协调凝视权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约翰·厄里(John Urry)认为“视觉支配或组织了体验的范围,凝视是旅游体验的中心……凝视所指向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等的特征把它们与日常的经验区分开来……凝视是通过标志被建构起来的,旅游过程就是包含着这种标志的集……”[10]。对游客而言,摄影是旅游凝视的有形化和具体化,如通过分析旅游广告以及旅游者拍摄的图片内容就可以理解旅游凝视[11]。随着科技进步,作为拥有自由摄影权力的游客,都会在旅游目的地留下定格记忆,但游客对拍照的态度不单是记录客观的影像证据,而是从旅游经历中选择任何触动他们的景、物、事和人元素组成自己的话语,表达表象背后对旅游目的地的观点和认知[12]。
  本研究从数据来源和实践操作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数据来源
  当今旅游者出游,达到旅游体验目的地之后,出于特定的心理需求,一般会用文字、相片记录自己的心情、心得和体会,留住旅游的瞬间记忆。高科技通信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及数码相机使用量的增加,便于形成诸多旅游者撰写或制作的旅游微博。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增长速度更加趋于平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截至2012年6月底,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提升5.3个百分点达到43.8%,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13]。不管是百度、新浪等门户网站,还是携程、芒果、蚂蚁窝等这类专业网站,都开辟了旅游博客的社区板块,为广大旅友记录旅游过程提供了强大的平台。
  (二)实践操作
  本文以微博为参照数据一方面是考虑到微博调查的优越性,如提供信息的相对真实性、客观性和图文的时效性,另一方面是因为调查成本低廉、效率高。故此,作者以新浪微博门户为搜索平台,于2012年03月20~21日、05月12~13日、08月23~24日、11月4~5日以关键词“厦门”分别进行搜索,在全部数据中筛选得到80条微博数据,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
  样本是根据网页默认排序,首先基于微博博主的游客身份和微博的图文内容这两大标准进行初步筛选得出115条数据,再结合微博内容涉及到厦门游玩之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等的相关性,再度筛选出80条微博案例为研究样本,为便于整理和表达对80条微博数据进行了编码。
  三、研究过程
  (一)调查博主游客基本信息
  对80条微博博主信息进行统计汇编时,主要根据微博的“他/她的资料”来查询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和所在地,小部分是通过在微博文字图片里提到的细节信息进行判断得出。   如图1,从性别比例上看,女性游客略多于男性游客,表明女性出游厦门的积极性偏高于男性,但并不以此表示前往厦门旅游总人数中的男女游客比例也是如此;年龄分布多集中在80、90后的青年,或单独出游,或结伴出行,携带家眷集体出游的较少。另外,也有一些中老年游客发布微博信息,表明慢节奏的海滨城市,对中老年人进行休养疗养具有特定吸引力;职业构成上多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上班族,特别是踏入社会不久,未受家庭压力影响的年轻群体,其次是以寻求新环境、认知新事物为目的的在校学生;80例赴厦游客中大部分是以福建省外人群为主流,南北异域气候、文化和环境差异可能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本省游客,他们对当地旅游的凝视信息与其生活息息相关。
  (二)凝视信息提取与分析
  汇集样本凝视信息时,主要是在分析80位微博文字和照片的基础上进行归类的。按照常见的人、物分类习惯,本文将筛选的样本凝视内容同样分类为人和物,前者小类划分包括游客/游伴、当地人和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后者以旅游景点、城市景观、旅游交通和其他作为划分内容,详见表2、3。
  1.对人的凝视
  在对“人”的凝视上,结识旅伴或与已识伙伴同游信息占大多数,这源自于旅游者对异地的新奇心理和对未知的畏惧心理驱使;而对当地人的凝视不仅是旅游活动的交流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旅行过程中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态度给他们带来思想冲击,他们愿意了解当地的淳朴民风,吸收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最后是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凝视,如对的士司机拒载绕路、对公车司机的友善态度、对机场出租车招停处安检人员等的关注,都可以看出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行为影响着游客对整个城市旅游的好感度。城市整体形象的树立,特别是“民风”的树立是提高旅游目的地重游率的关键。(见表2)
  2.对物的凝视(见表3)
  (1)景点景区
  对游客而言,鼓浪屿、环岛路、中山路、厦门大学、曾厝垵古厝等景区景点,是他们的必去之地,特别是鼓浪屿、曾厝垵的创意小店、特色美食以及文艺和浪漫等都是旅游者在微博中提到最多的字眼。游客对厦门大学的投射除了是对其名气的印证以外,还有对其建筑艺术、学术风气和自然环境的赞叹。另外由于南普陀与厦门大学相邻,游客对南普陀的图文发表相对较少。数据分析,椰风寨、观音山梦幻世界、湿地公园等景点的描述信息少,其中的游乐设施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的吸引力较大,而鉴于观音山游乐园建成时间近,有些项目仍在建,游客前往的还不是很多。对厦门老城区的关注只有少数几例,表明现代旅游者缺少对城市历史文明的渗透了解,只有一部分当地游客和中老年游客,或者是特定职业的游客(如摄影家、考古家)对城市的老城区留有眷恋。
  (2)城市景观
  为了便于分类笔者将海和海滩归类到城市景观中,这也是游客关注较多的。在厦门进行与海有关的旅游活动占行程大部分。厦门海滩主要有鼓浪屿海滩浴场、白城海滩浴场以及环岛路沿海海滩,在微博数据分析中发现游客对厦门的海以及海滩的描述有深有浅,如有游客抱怨厦门的海水质量问题,环岛路往椰风寨方向的海水浑浊,白城的海水渐失清澈等,这些评论和抱怨大多是由当地游客和多次前往厦门滨海旅游者提出的,对于第一次来厦门的旅游者,对于大海还是热爱和赞叹的。
  厦门夜市,各种酒吧林立,游玩之余在休闲场所进行消费和享受夜时光的游客较多,对于厦门的夜景、大桥(如五缘湾大桥、海沧大桥)、广场(如SM广场、万达广场)等也有小部分人关注。
  (3)旅游交通
  游客对交通的描述记录有公交车、BRT、的士,也有对火车站、机场等的评论。如一些乘坐BRT的游客对BRT的速度、价钱、服务等都比较满意,多数游客对公交车的“1元”政策支持,而有些对厦门旅游高峰期的士的招停问题、服务态度等提出质疑。对站点的描述中,厦门火车站的规模、容纳人口以及周边环境常常引起游客的不满,而高崎机场的播音人员素质和相关服务、Wi-Fi网络覆盖、机场与酒店的无缝合作等都受到游客的称赞。
  (4)其他
  厦门的美食、住宿酒店、天气状况、游玩质量(如拥挤度)也是是抽样代表提到较多的信息。来自各不同城市的游客对厦门的闽南美食、客家美食以及台湾小吃的评价都较高,对曾厝垵古厝民居、鼓浪屿岛上特色景观房、地方客栈和家庭旅馆以及老别墅等住宿满意度较高,很多旅游者乐意深入到民间,体验当地人的生活,甚至愿意花费更多的金钱在黄金地段与海为邻。
  本文在8月和11月抽样的数据表明天气是影响游客出游的关键因素。游客关注当地台风、暴雨、高温等天气状况较多,交通的运行如台风或大雾会影响飞机的正点、动车的正常和安全运行等。然而也有不少游客抱怨厦门的游客承载量过剩,人潮拥挤影响了他们的观光和体验,导致游玩总体质量下降等。
  四、游客凝视对城市旅游的启示
  通过Urry的凝视理论和本文搜集分析的数据,笔者在此提出一些针对厦门旅游业发展的建议和改进措施,抛砖引玉,以期对改善当地的旅游接待工作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起到微薄之力。
  (一)游客倾向于凝视滨海自然景观的天然和纯净
  对于来到厦门旅游的人群来说,体验滨海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旅游活动,他们希望看到的大海是干净的,海水环境易导致游客的期望反差,降低对滨海城市的形象评价。厦门旅游的发展应该要将海景打造成亮点,然而厦门的海资源与国外海滨旅游景点或国内青岛、大连海水相比都较差,甚至与过去的厦门海相比,近几年也呈现退化的趋势,这种弱化的生态环境亟须改善。
  (二)游客总是在寻找和期待新鲜的不同的事物进行凝视
  求新奇、求异同是旅游者的意愿,他们在旅游活动中一直在寻找与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区别的事物。所以旅游地相关部门、旅游商、旅游专家要不遗余力地创造提供游客凝视的目标,让游客从媒体和机器制造出的照片、明信片、语言文字等中捕捉到凝视,复制或再生产更多的凝视物供游客追寻,满足视觉感受,让游客带回的符号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人的出游,这样才能在大同小异的旅游竞争中才能出奇制胜。   (三)游客对旅游地的满意度与人息息相关
  人是贯穿旅游活动的始终,不管是抱有同样目的的旅游者和游伴,还是直接间接接触到的当地居民,或是提供旅游服务的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景区、站点直接与游客接触的服务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是对滨海旅游地,甚至是所有旅游地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高峰时期的旅游服务态度是考验一个城市旅游业品质的关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言行举止是形成滨海旅游城市形象的灵魂要素。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质提高,降低当地居民对游客的反感度,让旅游者和居民融合起来,深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体验本真。
  (四)滨海旅游地应避免一味宣传和发展滨海旅游
  厦门不仅是著名的沿海城市,它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城市。鉴于旅游地尤其是以自然资源为载体的旅游地区生命周期的逐渐缩短,应避免一味开展滨海旅游活动。厦门拥有诸多历史建筑,如鼓浪屿有万国殖民者的领事馆洋房,厦门的海沧大桥、集美大桥、五缘湾大桥和演武大桥等可以开发夜景观光;老城区的逐渐消逝,开辟老城区专项旅游有利于城市文化建设;还有湿地公园、萤火虫公园、植物园、中山公园等具有教育意义、历史意义的区域受游客关注少,应该通过网络、学校等途径,采取公益活动等措施来增加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吸引力,让旅游变得更有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客在旅游地的凝视对旅游业特别是旅游接待的完善和提升具有重大借鉴和影响力。游客对旅游景点景区和城市人、事、物的“看”,既是在收集目的地形象和印象的信息,也是在对整个城市和地区进行着心理评价。因此,对于知名度高、热销旅游目的地的接待,需要在对游客的凝视分析基础上,了解游客看到了什么,补缺游客希望但却未看到的,改善游客看到不满意的,这样,旅游地才能延长生命周期,让旅游既给游客带来好的体验,又能给目的地带来诸多效益。
  参考文献
  [1]厦门市旅游局.我市总结2012年旅游工作[EB/OL]. (2013-02-22) [2013-02-27).http://www.xmtravel.gov.cn/news/1361440200466.html.
  [2]吴茂英.旅游凝视: 评述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2(3):107-112.
  [3]成海.甜蜜的悲哀——旅游凝视理论新思考[J].黑河学刊,2010(12):13-14.
  [4]唐欢.黑色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关系探析——基于“旅游凝视”理论[J].旅游管理研究,2012(3):22-23.
  [5]胡海霞.凝视,还是对话?——对游客凝视理论的反思[J].旅游学刊,2010(10):72-76.
  [6]把多勋,王俊等.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112-116.
  [7]杜聪贤.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民俗文化变迁研究[J].社科纵横,2011(8):181-182.
  [8]张丽.基于旅游凝视理论的旅游摄影形象构建研究[J].商业文化,2011(10):339.
  [9]杨玉梅.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隐私权保护[J].经济问题探索,2011(6):130-133.
  [10]Urry J.The Tourist Gaze ——Leisure and Travel in Contemporary Societie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Ltd,1990.
  [11]刘丹萍.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旅游学刊,2007(6):91—95.
  [12]戴光全,陈欣.旅游者摄影心理初探——基于旅游照片的内容分析.旅游学刊,2009(7):73—77.
  [13]中国互联网协会.CNNIC发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2012-07-20 )[2013-02-27].http://www.isc.org.cn/zxzx/ywsd/listinfo-21627.html.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马保烈(1973- ),男,汉族,山东寿光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职业教育、饭店管理。  【摘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应是外向维度和内向维度的有机统一,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我们在关注现代职业教育外延扩张的同时,应该对内涵提升给予足够的重视,实现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同步发展。文化建设是内涵提升的重要因素,对于塑造现代职
期刊
2600多年前,春秋五霸争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撼人心魄的一幕。    历史已经封尘,故事依然流传。走进洞天福地龙虎山——曾经的古越人聚居之地,但见碧水丹山秀其内,道教文化美其中,丰富的人文与奇绝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使龙虎山煌煌荣耀,更加璀璨夺目。  尤其是随着龙虎山202座悬棺群,抖落尘封千年的黄土,走入世人的视野,时与空变得茫然交离,宇与宙显得幽深玄迷。专家考
期刊
作者简介:曹婷婷(1989- ),女,汉族,山东烟台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遗产旅游、城市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梁保尔(1953- ),男,汉族,上海市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遗产旅游、旅游文化研究。潘植强(1991- ),男,汉族,安徽芜湖人,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研究。林琰(1989
期刊
作者简介:邓亚平(1990- ),女,汉族,江苏金坛人,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单鹏飞(1962- ),男,汉族,浙江金华人,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及区域规划研究。袁培培(1989- ),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  【摘要】古村落民俗旅游日渐走热
期刊
位于惠阳市镇隆镇大光管理区大山下村的崇林世居,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是惠州保存较好的方型围龙屋,其规模在广东排第二位。据有关史料记载:崇林世居以前是当地叶氏家族的聚居地,围屋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由池塘、禾场、首围、祠堂、望楼五部分组成,总面积13824平方米,已有200多年历史。    崇林世居创建者叶文昭,号崇林,本是一个普通农夫,农闲时卖盐,开始时走村串户,后来就走南闯北,盐业生意越做
期刊
作者简介:唐睿(1988-),男,安徽合肥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冯学钢(1962-),男,安徽巢湖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产业经济。  【摘要】本文在前人关于会展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会展旅游基础要素评价指标,结合青浦区统计年鉴统计指标的实际情况,确定了经济竞争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旅游产业环境指标三项大类指标作为青浦区会展旅
期刊
【摘要】事件营销具有极强的媒体聚焦性和新闻传播性,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目的地进行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临沂天上王城春秋古墓考古发掘事件为例,分析了旅游地在事件营销中新闻传播、公共关系、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应用策略与方法,并总结了旅游事件营销传播中的常见误区,以期能够对旅游地事件营销实践提供指导与建议。  【关键词】旅游;事件营销;传播策略;天上王城  doi:10.3969/j.issn.10
期刊
基金项目:本文章受到以下项目共同支持,2013年度研究生科普研究能力提升类项目(2012KPYJD10-19,2013KPYJD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JY088)、2012年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2012SKL027)。  作者简介:张祖群(1980-),男,湖北应城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期刊
【摘要】本文全面梳理天津蓟县郭家沟乡村旅游项目,结合国内外乡村旅游模式和实践案例,以及在郭家沟资源及所处环境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总结出天津蓟县郭家沟乡村旅游运营模式,此模式突破以往的范式,从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上进行高度提炼、升华,提出具有郭家沟特色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力争使天津蓟县郭家沟模式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推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关键词】郭家沟;乡
期刊
我国的改革开放也开启了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在2012全年国内、入境和出境三大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预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约3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6万亿元。改革开放的30余年时间,我国的旅游业不仅在数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民生等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旅游业因创汇目的而起步,而后事实表明旅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虽然现代旅游的过程需要以产业方式来保障,但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