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河南省进入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三年,是检验新课程改革成果的时候了,对我们所带的这一届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创新的自由度也达到了最大值。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即课堂内容生活化、时事化,让语文教学插上时事的翅膀飞翔。
因为职称需要,要讲公开课,选什么课题,很重要。我费尽心思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又能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最终敲定病句修改专题中的一种类型,即歧义句。虽然这是以往高考中的保留内容,出新很难。但努力还是有可能的,关键看你的内容,即例子以什么为载体出现在学生面前,选定内容之后,我就根据自己掌握的这方面理论知识,结合高考要求,紧密结合当前时事,利用网络资源,独创例句:
如1、北京车市年底异常火爆,尤其是外国汽车,月销售量屡创新高。他不甘人后,对我说:“我要进口汽车!”2、面对足坛乱象,公安部周密部署,在纪检委和检查局部分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将祸害中国足球的足协高官、教练、球员、裁判和俱乐部官员一个个缉拿归案,特别是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南勇、杨一民和“金哨”陆俊等人的落网,让球迷看到整治足坛和振兴国足的希望。3、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热门大片《让子弹飞》黄四郎欠马邦德500块砖钱。4、邮政局长因醉酒驾车冲进人行道,撞伤撞死了几个匆匆赶路的少年,交警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5个死难者家属随后也闻讯赶来,场面惨不忍睹。血的教训再次警醒人们对酒驾要零容忍。(11月份时事)
语言得体专题我又引入下列例句:1、小强对爷爷说:“爷爷,要说玩电脑游戏,您可是只菜鸟,但您在公司可是一骨灰级的大虾,总能把那些白骨精管理得服服帖帖。”(网络流行语)2、周六中饭供应不足,“没办法,我只好吃泡面了。”一位同学伴着一副无可奈何的嘴脸说。(学生体验)3、学校广播站招聘业余记者和播音员,应聘者很多,竞争也很激烈,假如您想应聘,请按照不同的目的各写一句,分别从三个方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每句不超过20字。
这些内容既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让他们在会心一笑中了解当前热点,一定意义上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又因为试题是模拟高考题型,针对性强,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住了高考对本知识点要求的内容,既有趣又有用,一举两得。公开课结束后,同仁们说这节课思路很清晰,内容时事性很强,很新颖,学生有沉甸甸的收获,并且很好地体现了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一新课程理念。找准了方向,我会更加努力。
除此之外,我也会尽最大可能给他们提供关注时事、评论时事的机会,12号看了新年第一期《新闻周刊》选出的本周人物史铁生,同学们热泪盈眶,一时间掀起了阅读史铁生作品的热潮,很多学生用心写下了随笔感谢史老用生命抒写的文字给自己精神砥砺,同时对史老的去世表示沉痛的悼念。以下是一位学生结合高考作文题深浅阅读写的的随笔,摘录部分与大家分享:
悼史铁生
2011届高三11班董恒迪
史铁生走了,走得那么淡定、从容。一如前些时候季羡林老人家的远行一般,令人叹惋,悲怀。我们损失了太多的老一辈文学大家,还好他们留下了不少东西,遗憾的是,我们似乎注意不到它。
史铁生的散文慢慢淡出了语文课本,也渐渐淡出了大多数人的视野。与之相较,金庸小说慢慢挤入课本。当然,我并不是说金庸小说就次于史老散文,而是教育越来越快餐化,越来越功利化,现实到我读完这篇文章考试能否用上,能为我多得几分,以至于我们从小都不知理想为何物,不知道考好时候我们还能干什么。现实逼迫我们如考试般的对待我们的经典,试问,读懂逍遥游的有几人?读懂兰亭集序的又有几人?再或者读懂边城的又有几人?这也就无怪乎史铁生的散文会淡出语文课本。甚至我认为,大家作品淡出语文课本也许是他们的幸运,。
人区别于猿类,在于理智,但人毕竟和猿还算同类;人区别于机器,在于情感,毕竟,人是理智不过机器的。而能够真正给予人力量的还是感情。但情感是需要认真体会的。而大多数人的经历毕竟有限,人生的旅程毕竟平淡。想要集聚更多的情感,一生活出三世的况味,在体验自己人生的同时,还要借助他人的的经历和情感一用,这便要仰仗深阅读。灵魂的枯萎,气脉的干涸,源于情感的贫瘠,情感的贫瘠,源于深阅读的匮乏。大概社会的物质化与人们之间的冷漠和自私都源于此吧。
史铁生,承受着常人不堪承受之痛,他面对惨淡人生的勇气和刚铁精神激励着多少读者在寂寞的路上艰难跋涉;他总会去古老而略显颓废的地毯安静思考自己的人生,他的情感更易激起读者的共鸣。没有经历苦难的感情是肤浅的,没有经历世事的人生是单薄的。我常以为,我能体会古人的放浪,今人的悲戚,能理解一死生齐彭殇的逍遥。看来,我还是太年轻太狂妄了。
透析生命,笑对生死,淡定从容,是为大智。阅读史老的作品,不就是与他共享生命的盛宴吗?
史老说:“终有一天,我会拄着拐杖慢慢走下山去;在山的另一边,一定会有个孩子活蹦乱跳地走上来。那当然不是我,可是,那不是我吗?”
我也知道那不是我,可是,那不是我吗?
文字虽然稚嫩拙朴,但可见史老作品对该生的影响之大,这,就够了。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他们触摸时代脉搏,我还会利用课前三分钟及时传达和分析影响大且值得深思的最新时事,如日本大地震,我们国人学到了什么, 抢盐风潮的荒唐又印证了三人成虎的威力和事件背后的国民盲目从众的劣根心理,我们应该相信“谣言止于智者”,并利用这件事教育每个同学要理性地为人处世。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自己的知识,我们只要在课堂上利用生活浪花激起他们的每一次感动,引导他们反复咀嚼、仔细地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总之,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在于内容创新,在于教法创新,在于观念的与日俱进。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事件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学校读书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份高营养高品质的精神大餐,望我们苟日新又日新,共勉!
因为职称需要,要讲公开课,选什么课题,很重要。我费尽心思选择既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又能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最终敲定病句修改专题中的一种类型,即歧义句。虽然这是以往高考中的保留内容,出新很难。但努力还是有可能的,关键看你的内容,即例子以什么为载体出现在学生面前,选定内容之后,我就根据自己掌握的这方面理论知识,结合高考要求,紧密结合当前时事,利用网络资源,独创例句:
如1、北京车市年底异常火爆,尤其是外国汽车,月销售量屡创新高。他不甘人后,对我说:“我要进口汽车!”2、面对足坛乱象,公安部周密部署,在纪检委和检查局部分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将祸害中国足球的足协高官、教练、球员、裁判和俱乐部官员一个个缉拿归案,特别是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南勇、杨一民和“金哨”陆俊等人的落网,让球迷看到整治足坛和振兴国足的希望。3、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热门大片《让子弹飞》黄四郎欠马邦德500块砖钱。4、邮政局长因醉酒驾车冲进人行道,撞伤撞死了几个匆匆赶路的少年,交警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5个死难者家属随后也闻讯赶来,场面惨不忍睹。血的教训再次警醒人们对酒驾要零容忍。(11月份时事)
语言得体专题我又引入下列例句:1、小强对爷爷说:“爷爷,要说玩电脑游戏,您可是只菜鸟,但您在公司可是一骨灰级的大虾,总能把那些白骨精管理得服服帖帖。”(网络流行语)2、周六中饭供应不足,“没办法,我只好吃泡面了。”一位同学伴着一副无可奈何的嘴脸说。(学生体验)3、学校广播站招聘业余记者和播音员,应聘者很多,竞争也很激烈,假如您想应聘,请按照不同的目的各写一句,分别从三个方介绍自己的优势,力争受聘,每句不超过20字。
这些内容既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能让他们在会心一笑中了解当前热点,一定意义上对他们进行德育渗透,又因为试题是模拟高考题型,针对性强,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住了高考对本知识点要求的内容,既有趣又有用,一举两得。公开课结束后,同仁们说这节课思路很清晰,内容时事性很强,很新颖,学生有沉甸甸的收获,并且很好地体现了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一新课程理念。找准了方向,我会更加努力。
除此之外,我也会尽最大可能给他们提供关注时事、评论时事的机会,12号看了新年第一期《新闻周刊》选出的本周人物史铁生,同学们热泪盈眶,一时间掀起了阅读史铁生作品的热潮,很多学生用心写下了随笔感谢史老用生命抒写的文字给自己精神砥砺,同时对史老的去世表示沉痛的悼念。以下是一位学生结合高考作文题深浅阅读写的的随笔,摘录部分与大家分享:
悼史铁生
2011届高三11班董恒迪
史铁生走了,走得那么淡定、从容。一如前些时候季羡林老人家的远行一般,令人叹惋,悲怀。我们损失了太多的老一辈文学大家,还好他们留下了不少东西,遗憾的是,我们似乎注意不到它。
史铁生的散文慢慢淡出了语文课本,也渐渐淡出了大多数人的视野。与之相较,金庸小说慢慢挤入课本。当然,我并不是说金庸小说就次于史老散文,而是教育越来越快餐化,越来越功利化,现实到我读完这篇文章考试能否用上,能为我多得几分,以至于我们从小都不知理想为何物,不知道考好时候我们还能干什么。现实逼迫我们如考试般的对待我们的经典,试问,读懂逍遥游的有几人?读懂兰亭集序的又有几人?再或者读懂边城的又有几人?这也就无怪乎史铁生的散文会淡出语文课本。甚至我认为,大家作品淡出语文课本也许是他们的幸运,。
人区别于猿类,在于理智,但人毕竟和猿还算同类;人区别于机器,在于情感,毕竟,人是理智不过机器的。而能够真正给予人力量的还是感情。但情感是需要认真体会的。而大多数人的经历毕竟有限,人生的旅程毕竟平淡。想要集聚更多的情感,一生活出三世的况味,在体验自己人生的同时,还要借助他人的的经历和情感一用,这便要仰仗深阅读。灵魂的枯萎,气脉的干涸,源于情感的贫瘠,情感的贫瘠,源于深阅读的匮乏。大概社会的物质化与人们之间的冷漠和自私都源于此吧。
史铁生,承受着常人不堪承受之痛,他面对惨淡人生的勇气和刚铁精神激励着多少读者在寂寞的路上艰难跋涉;他总会去古老而略显颓废的地毯安静思考自己的人生,他的情感更易激起读者的共鸣。没有经历苦难的感情是肤浅的,没有经历世事的人生是单薄的。我常以为,我能体会古人的放浪,今人的悲戚,能理解一死生齐彭殇的逍遥。看来,我还是太年轻太狂妄了。
透析生命,笑对生死,淡定从容,是为大智。阅读史老的作品,不就是与他共享生命的盛宴吗?
史老说:“终有一天,我会拄着拐杖慢慢走下山去;在山的另一边,一定会有个孩子活蹦乱跳地走上来。那当然不是我,可是,那不是我吗?”
我也知道那不是我,可是,那不是我吗?
文字虽然稚嫩拙朴,但可见史老作品对该生的影响之大,这,就够了。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他们触摸时代脉搏,我还会利用课前三分钟及时传达和分析影响大且值得深思的最新时事,如日本大地震,我们国人学到了什么, 抢盐风潮的荒唐又印证了三人成虎的威力和事件背后的国民盲目从众的劣根心理,我们应该相信“谣言止于智者”,并利用这件事教育每个同学要理性地为人处世。
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自己的知识,我们只要在课堂上利用生活浪花激起他们的每一次感动,引导他们反复咀嚼、仔细地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总之,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在于内容创新,在于教法创新,在于观念的与日俱进。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事件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学校读书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份高营养高品质的精神大餐,望我们苟日新又日新,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