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篇《招聘会上惊见最牛证件哥》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证件哥”是河北人,今年6月毕业于北京某专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其应聘的职位为网店运营人员。令人惊奇的是,该名大学毕业生在招聘现场拿出了30多个证件,而最终的应聘结果同样令人大跌眼镜,他屡屡被招聘单位拒绝了。由此,这位拿30多个证件应聘的大学毕业生被网友调侃为“证件哥”。
“证件哥”的事情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还源于我们大家都有过考证件经历。而今,只要你走进大学校园,撞入眼帘的会有各种各样辅导班的广告。辅导班的红火,也间接证明了广大学子的考证热。宁波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必考科目外,超过73%的在校大学生还准备考取其他方面的资格证书。从这个层面上看,“证件哥”的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大学生为何又热衷于考证呢?除了一些优秀学生学习之余拓展自身知识与技能,对于相当多的“考证一族”而言,有着难言的无奈与辛酸。他们之所以花费大的经济、精力考取证书,不过是为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增加“砝码”而已。据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630万人,比去年增加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因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坐在课堂的大学生感到了不安,他们不得不为未来的就业未雨绸缪,而考取各类证书就是获取更多机会的普遍做法。在他们看来,多了一份证书,找工作也就等于多了一份保障。当然,考证热的背后,也得益于用人单位的助推。如同对高学历的追捧,一些好的用人单位也抬高了证书门槛,仅仅拥有学历、学位、英语、计算机这些“常规”证书已经远远不够,因为这些证书大家都有,“物以稀为贵”,多了自然分量就显得轻了。
应该说,证书代表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有了它,就证明你在某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应的资格和具备相应的能力了。况且,许多大学生认为,多一个证书总不是什么坏事,而少一个证书则有可能就少了一条路。正因为抱着“宁有勿无、宁多勿少”的心理,大学校园里才会掀起考证热。
但是,事情往往是“物极必反”。证书热催生了培训产业的加速发展,各类证书五花八门,但在“含金量”上有着天壤之别。事实上,一些组织和个人利欲熏心,利用大学生考证的急切心理,往往只是向学生伸手要钱然后就是发证完事,至于教会他们真才实学则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在这种情况下,证件所具有的效力和存在的水分可想而知。另据一项调查显示,70%的企业表示,不少大学生证书虽多,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有舍本逐末之嫌;70%的企业希望大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力,而真正看重证书的企业却不到8%。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证书在许多企业那里并不是代表实践能力的通行证。“证件哥”求职失败的现实也告诉了我们,证件多不一定是就业的保障。也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具备某项才能时,哪怕你没有那张所谓的证书,也同样会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证件哥”的事情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还源于我们大家都有过考证件经历。而今,只要你走进大学校园,撞入眼帘的会有各种各样辅导班的广告。辅导班的红火,也间接证明了广大学子的考证热。宁波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必考科目外,超过73%的在校大学生还准备考取其他方面的资格证书。从这个层面上看,“证件哥”的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那么,大学生为何又热衷于考证呢?除了一些优秀学生学习之余拓展自身知识与技能,对于相当多的“考证一族”而言,有着难言的无奈与辛酸。他们之所以花费大的经济、精力考取证书,不过是为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工作增加“砝码”而已。据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630万人,比去年增加2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因此,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坐在课堂的大学生感到了不安,他们不得不为未来的就业未雨绸缪,而考取各类证书就是获取更多机会的普遍做法。在他们看来,多了一份证书,找工作也就等于多了一份保障。当然,考证热的背后,也得益于用人单位的助推。如同对高学历的追捧,一些好的用人单位也抬高了证书门槛,仅仅拥有学历、学位、英语、计算机这些“常规”证书已经远远不够,因为这些证书大家都有,“物以稀为贵”,多了自然分量就显得轻了。
应该说,证书代表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有了它,就证明你在某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应的资格和具备相应的能力了。况且,许多大学生认为,多一个证书总不是什么坏事,而少一个证书则有可能就少了一条路。正因为抱着“宁有勿无、宁多勿少”的心理,大学校园里才会掀起考证热。
但是,事情往往是“物极必反”。证书热催生了培训产业的加速发展,各类证书五花八门,但在“含金量”上有着天壤之别。事实上,一些组织和个人利欲熏心,利用大学生考证的急切心理,往往只是向学生伸手要钱然后就是发证完事,至于教会他们真才实学则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在这种情况下,证件所具有的效力和存在的水分可想而知。另据一项调查显示,70%的企业表示,不少大学生证书虽多,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有舍本逐末之嫌;70%的企业希望大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力,而真正看重证书的企业却不到8%。这也就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证书在许多企业那里并不是代表实践能力的通行证。“证件哥”求职失败的现实也告诉了我们,证件多不一定是就业的保障。也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具备某项才能时,哪怕你没有那张所谓的证书,也同样会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