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大中小(幼)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d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年)的一句名言为“动作即生命”,而当今在许多发达国家和我国人民中“生命在于运动”也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动作是我们生命活动的起始点和载体,正如美国动作科学家格雷·库克所说:“我们的身体本身就是奇迹,能够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耐用性和坚韧性,创造惊人的动作表现和身体能力。我们生来就被创造成能够生长而变得强壮,并且优雅地变老;而‘开垦’真正的动作却是起始点。我们不能简单地获取更好的体适能、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我们必须培养它。”“首先要动作好,然后再经常运动”,非常贴切地指出了动作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生命质量的重要地位。
  无论是多彩多姿的各类动物物种,还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生命活动都是以各种动作为基础的。自从我们来到这个多变的大千世界的第一天,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动作发展、学习和控制过程。现代人通过学习和执行各种动作技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使参与运动成为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中小(幼)各级学校的体育教育课程中,促进学生动作发展、动作学习和动作控制质量,优化动作模式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医学科学、健康科学、体育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动作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方法,更是对我国健康中国建设和大中小(幼)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动作发展与大中小(幼)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更是当今服务我国“健康中国”建设,满足我国大中小(幼)各级学校课程改革的召唤,探索科学规律和夯实课程科学体系的现实需求。动作发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机体生长发育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反映出的动作行为的变化,它不仅是人体结构复杂性与机能完美性的集中体现,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石”。
  早期动作发展和学习经验被认为是儿童心理(智力)发生的起点与进步的“阶梯”,动作发展伴随着个体生命的全程。有关人体动作发展、动作学习、动作控制等机制及其体智能评价问题,一直是大中小(幼)各级学校体育教育与儿童脑-认知发展研究关注的前沿性课题。我国大中小(幼)各级学校中3~18岁儿童青少年,经历了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高峰期”,涵盖了我国幼儿园教育,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阶段和大学教育的高级阶段。这一长期教育过程对于学生的身体教育与心理发展,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未来终生身心健康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幼)各级学校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降,大中小(幼)各级学校“身体笨拙”儿童青少年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针对上述现状,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在2018年7月17日召开了课程教材重大研究项目研讨会,提出我国一体化课程教材的基本目标:立根本-立好民族的根,铸好教育的魂;补短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研究解决问题;接链条-大中小学德智体美育一体化,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大中小学教育整体设计;扩视野-在国际视野中反观思考我国的课程和教材项目,解决一流和先进性问题。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教材重大研究项目研讨会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做好结合,注重支撑;二是立足传承,注重创新;三是走到一线,注重实证。
  “动作发展与大中小(幼)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对于提高各级学校体育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保障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服务健康中国,贯彻和实现教育部课程教材建设目标,均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动作发展、动作学习和动作控制的联系与区别
  “动作行为”(motor behavior)是研究人体遗传性和目标导向性动作表现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三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分别是“动作发展”(motor development)“动作学习”(motor learning)和“动作控制”(motor control)。
  “動作发展”指人的技能性动作表现随时间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机体生长发育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反映出的动作行为的变化。
  “动作学习”指人通过练习对技能性动作的掌握,它是决定人完成动作能力的内在过程发生的变化。人的动作学习水平随着练习而提高,常常是根据观察人相对稳定的动作表现水平而推断出来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和影响这些学习过程的各种变量。
  “动作控制”指与人执行技能性动作有关的一系列神经学、生理学和行为学机制,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动作产生、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各种变量。“动作技能学习”和“动作技能控制”的研究内容又得到动作发展学的补充。所以,我们说“动作发展”“动作学习”和“动作控制”和研究的客体都是人的动作行为,甚至在某些理论内容上是共同交织在一起的,只是在研究方向上各有侧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它们都是人类动作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与人体动作发展相关的动作、行动和技能的概念
  动作(movement)指出了一个专门肢体或多肢体组合的行为特征,动作是技能的组成部分,它也是一个在自身动力作用下发挥着功能的身体在改变姿势时所产生的某种行为方式。例如,在混凝土人行道和结冰人行道上走,肢体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虽然动作不同但技能相同(走)。动作也与基本和高级的全身活动有关,如爬、跑,或篮球的投篮。运动是动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动作还需要我们所强调的学习与控制,它包括稳定性、灵活性、对称性、平衡、姿势控制、协调、感知和感觉整合等核心因素。
  行动(action)是包括若干身体和/或肢体动作的目标导向反应,它是一个动作的“家庭式”组合。这里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多样的动作可以产生相同的行动,因此达到同一目标。例如,走上一系列台阶是一个行动,目标是要达到台阶的顶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个人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不同动作。
  技能(skill)是需要达到专门目的的一项任务。动作、行动和技能的共同点基于它们都是(一个)目标、身体和/或肢体动作的随意表现。   (三)人体动作发展中的动作技能
  中外许多学者对动作技能都曾经进行了定义。在200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和香港体育学院联合出版的《体育科学词典》中,把动作技能定义为“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某种动作的能力”。马启伟、张力为(1996)把技能定义为“技能是人们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经验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希亚等(Shea, et al.,1996)对于动作技能提出的定义是:“作为练习功能和经验而发展出的动作能力(Movement competency developed as a function of practice and experience)。库克尔(Coker,2004)提出的动作技能定义是“一个具有目标导向、需要随意的身体和/或肢体的动作,而且必须通过学习而掌握的行为或任务”(A goal-oriented act or task that requires voluntary body and/or limb movement and must be learned)。施密特和莱斯伯格(Schmidt
其他文献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遵守运动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规则意识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保证学生课堂教学安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制订运动规则,奠定学生运动规则意识基础  教学中的教学比赛是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而组织的,旨在增强学生体能或强化主教材内容的学习,这些比赛没有现成的运动规则可以参照,但这更需要教师重视运动规则的制订。这既利于教学比赛的开展,又能
2017年5月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高参小”项目组、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安全教育全员运动会暨“全国校园安全公益宣教行”活动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举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巡视员郑增仪,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编委总裁助理李远,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北京市“高参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甘北林,北京师范大学“高
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分析与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形成的贯穿教学各个环节的一种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它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切实领会方法与技能、感悟体育品德。那么,基于体育核心素养的高中课堂教学主线该如何设计呢?  一、体育课堂教学主线的设计要素  教学主线是课堂教学的纲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它能使教学程序科学合理,教学环节层层相扣,教学
一、体育教学分组中常见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减少分组讨论或避免调队浪费时间,以增加练习时间和密度,往往简单地将相近的2名或几名学生或某1排、某1列划为1组。这样表面看上去似乎可以使课堂更加规范、更有效果,但实际上会带来以下2个问题。  1.学生存在运动技能上的差距,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学生间的运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即使在模块化教学中,选修同一运动项目的学生,运动技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
2017年7月21日-25日,第三届中英大学生体育文艺周在珠海举行。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本次活动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承办。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薛彦青、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党委书记耿向东、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英国文化协会)中国区教育推广和体育主任齐琦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
一、改善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效果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客观条件。体育教学环境不仅包括硬件环境,如,教学场地、教学器材等,还包括软件环境,如,教师的素质与技能、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选择、教材的选择等。不管是软件环境还是硬件环境都对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这两个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练习环境。  1.“改造”硬环境。随着近几年教育投资力度的
一、夏季训练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1.人体的热平衡。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核心温度保持在37℃左右,在此温度下,体内的酶才能保持最佳的生物活性,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完成。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时(冬季),人体抑制散热(穿厚衣服、收缩毛孔等),增加产热(打冷战、活动身体);当外界温度高于人体时(夏季炎热天气),人体增加散热(穿薄衣服、出汗)。[1]  在夏季训
一、用心地“望其表现”  要探寻事物的本质,则需要从现象入手。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用心地观察“不合群”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不合群”学生具体有以下4种表现形式。  1.“性格使然型”  性格內向,不善于和其他学生交流;性格造成行为怪异,与其他学生在行为举止以及思考方式上有较大的不同,不易被其他学生理解。  2.心理成熟型  部分青春期的学生与成人社会生活方式接触较多,心理成熟过早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的形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兒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九年义务教育让所有适龄孩子都能进入校园接受教育,但是九年义务教育不涉及学前教育,很多家境困难的家长选择放弃孩子的学前教育。为此,本文便对学前幼儿教育困难家庭的资助展开思考。幼儿学前教育目前的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一)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近年来,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越发明显,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学水平越发优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处于弱势。  (二)非公办幼儿园费用高  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