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思维切入点,引领学生高效学习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p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学习理念的立足点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前后,应该时时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预设过程中,要揣摩学生可能进行的思维活动,根据学生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适时启发、提示和讨论,从而实现对课堂学习的真正引领。
  【关键词】学生思维;切入点;高效学习
  
  生物学科的教学改革随着基础教育课改全面启动,已开展了十来年时间。新课程理念如绵绵细雨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农村初中学校的生物课堂教学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其中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探究式学习”尤为鲜明,备受关注。我认为,这一理念的立足点就是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前后,应该时时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预设过程中,更要揣摩学生可能进行的思维活动,根据学生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适时启发、提示和讨论,从而实现对课堂学习的真正引领。
  下面结合自身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的教学探索经历,谈谈对引领学生探究的几点体会。
  
  一、转变自身思想,尝试探究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实验,需要帮助学生弄清以下问题:
  1.绿叶在光下能否制造有机物?
  2.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3.实验检验出的淀粉是绿叶本来存在的,还是通过实验制造出来的?
  4.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5.叶绿体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简单地让学生对照课本,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学生不仅在理解上感觉很困难,而且对多个常识性知识点的讲解会让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受到抑制。这样一来,虽然最终学生能掌握实验的主要环节和结论,但那是学生经过大量繁杂地理解、思考和记忆的结果,其思维活动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尤其缺乏常规思维的引导。
  要改变这一现实情况,需要教师放弃传统教学设计思路,把以往对验证性实验的讲解转变成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引导。教师首先要让自己站在学生的位置,思学生之所思,虑学生之所虑,寻找学生思维的出发点,扫清学生思维障碍,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支架,完成探究实验。
  
  二、把握学生思维切入点,引领探究
  
  出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环节的设计,课前可以提出两个问题:1.向玉米种子的横切面滴加碘液,切面的颜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谁?它们发挥什么作用?问题解决后,由第二个问题(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引出问题: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吗?由此导入正课。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是无从下手的,根本无法设计探究方案。这时教师的提示无疑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钥匙。师出示提示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一部分糖类在植物体内还会转变成蛋白质、脂质等其他有机物”。这样,学生自然会联系到课前复习的检验淀粉存在的方法,并且把它作为探究方案的重要步骤。
  教师引导思考: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性质分析,直接向绿叶滴加碘液检验是否可行?通过学生思考交流,得出:由于绿叶中叶绿素的存在,正常的蓝色不会明显地显示,因此直接向绿叶滴加碘液检验不可行。教师借机设疑:有没有一种方法帮助我们排除叶绿素的干扰?教师出示提示2:“酒精脱色”的相关图片和具体方法,并指导自学。如此一来,教师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扫清了又一障碍。
  组织学生讨论:经过酒精脱色的叶片滴加碘液检验,能否准确地说明“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引导比较:玉米种子中存在大量淀粉,能否说明玉米种子能制造有机物?让学生得出:绿叶内原有的有机物不能说明一定是绿叶制造的。此时,教师出示提示3:复习中提到,绿色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养活自己。由此可知,绿色植物自身要消耗有机物。把盆栽的绿色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即可让其中的有机物转运和消耗。再将植物体放还到制造有机物的环境下,等待并检验,这样就排除了原有有机物的干扰。整个探究方案的大致轮廓慢慢浮出水面:
  黑暗处理→阳光照射→酒精脱色→碘液检验
  
  三、训练知识迁移,自主探究
  
  明确对“绿色植物能不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探究思路后,针对“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分小组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
  学生很容易确定实验的变量是“光”,教师再次给予提示:依据光所做的对照实验中,以下哪一种方案更能体现实验的严谨性?(从变量的多少来考虑)
  (1)两盆植物上分别选一片叶子进行对照。
  (2)一盆植物上选两片叶子进行对照。
  (3)一盆植物上选一片叶子的两部分进行对照。
  确定“遮光处理”的具体方式后,教师对各小组的探究方案进行指导、评价,并把最佳方案推荐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此探究实验方案的主体是学生对上一环节探究思路的整体迁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对新知识的运用,尤其体验和领悟到了设计思路的生成过程,实现了新学知识和未知知识地快捷衔接。
  诚然,真正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就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来说,我们要身体力行地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坚持。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彩亭桥镇中学)
其他文献
根据多相流理论的残余饱和度观点,计算了我国某乙烯厂土层达到油类残余饱和度的油类浓度,评价了该厂渗漏点土层非溶相油类的稳定状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从“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注意点”两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关系,结合教学实际从五个方面论证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并对当前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时出现的一些现象提出了三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整合  引言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现
素描是绘画入门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提高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世界,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促进学生眼、脑、手高度协调一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各专业院校及系科都将其列为造型基础课,也是学生迈入艺术殿堂的必考项目。为了使学生能在素描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人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对历次考试中考生暴露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分列如下:  一、缺乏整体观念  这是不少初学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
本文提出了洪积扇潜水与冲洪积平原上部潜水。下部多层结构承压水平面混合剖面耦合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解决了洪积扇潜水向冲洪积平原多层承压水和潜水过渡的地下水
2000年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预测已在全国77个城市中开展。本文以西安市为例对影响水质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及方法进行了讨论。,
【摘要】“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不同于现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它是指那些不能用现有的方法和步骤直接解决的,打破了常规模式,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目前实际状况来说,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应遵循从教材内容、从《大纲》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问题”。  【关键词】问题解决;形式;应用性;开放性  我们应立足于教材创设问题,把“问题解决”中的问题融于教材的教学之中,做到以教材中概念、规律、实验等教学内容为基
三峡大坝基础岩体透水性具有不均一性和方向性,不同风化带,不同地貌单元岩体渗透性不同,断层裂隙的透水性与其发育程度并非对应一致,坝基裂隙网络透水性的不均匀一性,对降低坝基渗
本文介绍了地下水监测和滑坡监测的两种新型仪器。WLT-1020地下水动态监测仪器的突出特点是高分辨率、长期稳定、微功耗、全自动工作。HYJ-3008滑坡诱发因素监测仪通过监测滑体内的水分变化来
文章以宁连公路六合段膨胀土路堤填料为例,阐述了用生石灰改良膨胀土的试验方法和改良效果。
【摘要】如今,在职业教育中,学生怕学数学、数学成绩不理想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数学成绩落下来,会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发展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对职校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