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gcs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我们应准确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走出认识误区,有效地实施探究策略,让探究性学习真正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常发现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日复一日地布置着单调、机械、重复的作业,而这些作业,已让学生熟悉到能准确无误地猜出来。可见,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作业存在着以下的弊端:首先,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其次,巩固知识多,实践应用少;再次,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怎样为作业换“新颜”呢?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更新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开阔语文作业设计思路,拓宽作业天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 研究的背景
  
  实施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提出了重大课题,课外作业的设计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块。纵观教师平时布置的作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后的练习作业,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构成了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学生不厌其烦地做着抄、写、背等重复劳动,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完全服从教师的指挥,不仅耗时费力,而且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如何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的园地,如何以作业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拓宽作业天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 研究的创意
  
  在学校教科室提出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总课题后,我们语文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学生讨论思考,确定了进行以“学生感兴趣、符合素质教育需要、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子课题的实践研究,力图在语文作业的多样化上做些尝试,希望作业既作为一次再教学的过程,也作为能力培养和学法掌握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 研究的过程
  
  3.1 第一步:搜集有关资料,展开调查研究。
  3.1.1 调查的背景及目的。小学生做作业需要多少时间、作业量是不是适中、作业的形式是不是多样、作业的难易程度如何等等一直是我们身边十分普遍的现象:有的同学觉得作业太多,负担太重;有的同学觉得作业太少,达不到练习的效果;同时,我们的家长对作业多少持不同的态度。由此可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为了积极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拓宽作业天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1.2调查对象及操作方式。本次调查采用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课题组组长召开三至五年级部分学生的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为:了解学生目前作业负担情况,倾听学生们对课后作业的想法以及合理性建议。课题组设计了两份表格,表一为《小学生作业情况调查表》,表二为《学生作业情况调查问卷》,分别由三至五年级部分学生完成。
  为了增加调查的可信度,我们采用无记名答卷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由课题组成员直接向受调查学生发放及回收调查表,其他教师没有参与调查的任何工作。我们对调查表中的各个项目逐项按人次作了统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作为课题调查报告的依据,以求对课后对学习的作用及影响得出结论。
  3.1.3调查结果的情况分析。①对学生作业的情况调查表分析;②对学生作业情况调查问卷分析;③对学生作业情况座谈会分析。
  3.1.4 建议及对策。
  3.1.4.1 把“自主”设计在家作中。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学生既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布置家作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也可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的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进生的课业负担。
  3.1.4.2 把“生活”设计在家作中。如今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让小学生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家庭作业设计和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所学的学科知识,发展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①用生活丰富家作。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在学生的家作中,就为学科家作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家作新的生活。②学科知识与学科作业相结合。用语文的手段,巩固、深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1.4.3把“兴趣”设计在家作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家作要讲究形式多样化,既要有基础知识练习,也要有延伸发展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①听一听。低年级语文和英语学科可以布置一些听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②画一画。不仅仅是美术作业;语文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既感知了课文的内容,又感悟了文章的中心;数学学科让学生画画线段图、几何图,搞清楚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③做一做。学完新课后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实践一下,让学生回家动手做一做,验证课堂上公式的推导过程、有趣的实验以及劳技艺术类作业。④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自愿组织排演课本剧。⑤查一查。在推进二期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住处资料的作业。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解决,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
  3.1.4.4 把“活动”设计在家作中。希望老师们多留些课余时间供学生支配,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以补充课内知识的不足,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3.1.4.5 把“协调”设计在家作中。学科教师间一定要协调好关系,要分散作业的数量,不能过多或过少,这样极容易伤害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造成不良效果。不投题海战术,而是将一些典型的题目抽出,让学生体会其精要之处,删除那些重复多遍的同类型题目,同时适当提高题目难度,以达到保质保量的效果。
  
  3.2第二步:精心设计作业,大胆探索实践。
  3.2.1 课前预习作业。
  3.2.1.1 搜集查找类。在课前要求学生围绕课文主要内容,自主搜集查找一些他们认为需要的资料,为学习课文“解决问题”、“获取详情”、“开阔眼界”服务。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有意识地把互联网引入学习中,要求学生依靠网络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快捷、全面、高质的服务。事实证明,这也是学生用得最多的途径。此外,学生还 可以通过翻阅书籍、报刊杂志等进行查阅。
  3.2.1.2 动笔练习类。在学习每一篇新课文之前,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老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练习,来调动学生的已知,让学生主动去理解,探究新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再一次充实、整合。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做完练习,学生会产生疑问,不同的学生问题也是不问的。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更能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2.1.3 提问质疑类。“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所发现,常有创新。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就逐渐养成了想问、敢问。善问的习惯,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2.2 课后练习作业。
  3.2.2.1 动手操作类。学了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或是画画、或是动手实验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加之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色彩鲜艳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布置一些涂涂画画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无疑会有好效果。
  3.2.2.2 探究查询类。学了课文以后,让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捕捉、筛选、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把搜集来的资料进行交流,开一个信息发布会或故事会什么的。
  3.2.2.3 鉴赏表演类。课本中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东郭先生和狼》、《田忌赛马》、《饭钱》等,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编写、排演课本剧。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为语文作业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2.2.4 想象创新类。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特性和创造性。“想象创新类”作,业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剖析,对文中情景进行想象。训练方法:串联、续写、扩展、补白等。
  3.2.2.5 联系实际类。加强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归纳能力。一般用在学了寓言故事以后,明白了道理,让学生想一想,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例。
  3.2.2.6 综合练习类。让学生根据要求,探究查询有关资料,然后依照课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创编新的内容。培养、提高学生捕捉、筛选、处理、综合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3.3第三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调整。
  
  4 研究的成效
  
  4.1 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应该说,这样的作业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是大了点可是完成的情况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看成是负担,按时完成了,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看不到以往学生怕写作的情况,而是以作业为乐。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孩子改变了对作业的态度?我们想应该是“兴趣”——这个学习上最好的老师。作业的题目、形式给了学生新鲜感,作业的过程又让他们感到新奇,从而引发了他们的兴趣。
  4.2 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就拿综合合练习类作业来说,学生搜集了资料后需要筛选、归纳和处理,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孩子们学习做事、学习判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首先要选择最佳的搜集途径。大部分同学是上网,其次是查找各式各样类报刊、杂志和书籍,还有是和父母交流。接着是仔细阅读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将资料进行选择、处理。这个过程是学生体验感悟、实践创新的过程,从而逐步获得了学习方法,形成经验,培养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他们还要将资料与课内知识挂钩,形成一篇表达清楚的短文。这个过程是学生再一次将资料进行选择、处理,找到适合写作的内容,然后,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学生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得到了科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5 实践的思考
  
  素质教育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但所含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语文课堂训练再怎么到位,学生的习得也是十分有限的,而家庭作业就是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可巩固、应用、深化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作为语文教学重点内容之一的家庭作业,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中,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
  5.1 对作业的再思考。教师应设计一些科学、新颖、带有一定灵活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感兴趣,并在兴趣中提高实践能力。学生完成语文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
  因此,教师设计作业也要有远见,作业依据教材传知识、育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创造,要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让学生做做“活作业”,这样,既可以开动学生的脑筋,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最重要的是启迪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当然,作业的形式改变了,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也就应随之改变。我想,不应该再是统一的等级制,而可以采用描述性的语言评价,或者除了老师评价,增加家长评价,或让学生之间通过进行交流,相互比较,自我感悟,以达到自评和互评的作用。不过,值得思考的是。作业形式改变后,考试的形式该如何相适应呢?
  5.2 对老师的再思考。作业是老师布置的,由学生完成的,但受教育的不仅是学生,更是老师。老师不是一个单纯的评价者,更是一个学习者。由此,让我对老师在教学中的位置有了一个更新的思考。
  5.2.1 重新定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尽管学生还离不开教师的传授,但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教师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和能力,教学的过程不再是“传授”与“接受”,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群体活动,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老师学习提高的过程,真正体现教学相长。
  5.2.2 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作业观。教师应当努力矫正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作业观,把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作业目标。大力研究语文课外作业,在积极改进的同时,探索传统作业的探究性作业相结合的方法,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走出“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圈子。
  5.2.3 不断学习,成为复合型的教师。新颖的作业设计不仅对学生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提高,更要求老师对各学科的教学有所了解,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就要求教师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由单一型向金能型转变。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重塑自己,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实验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笔者根据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体会。  1 读前预测法  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传统教与学的一次革新。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倡导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方法。为此,本文就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阅读数学书、怎样读,谈一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读书方法 学习效率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带给人们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在教育教学界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空前的关注,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美术教育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育所培育的形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对科技产生的正迁移效果,以及对启迪思维所形成的创造力是十分有意义和可贵的,我们应在教育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其特殊的效用。  1 “想象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期刊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一个很大的就业市场,而原有的固定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现状,因此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教学 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这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各个学校领域,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已引起广大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和思索。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它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
期刊
【摘 要】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几点建议:创设自主课堂,培养创新意识;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注重评价,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 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教育是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尽量跳出单一式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使思维透过
期刊
德育课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对职校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了解国家政策,增强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适应将来社会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是教学过程中,又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认为德育课升学考试不考,书本中理论较多,不愿听老师讲大道理,只要我不违法不犯罪,学不学都一样。所以,德育课老师上课再卖力,学生不买账,不感兴趣,这大概是目前许多德育课老师的共同感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 “快乐足球”的理念,从激趣导入,体会快乐;巧设情景,创造快乐;自主学习,享受快乐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下快乐学习,学习中快乐。  【关键词】 激趣 巧设情景 自主学习 享受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
期刊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品德课老师的任务,必须是各科任教师相互协作、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科学把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善于挖掘教学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德育因素,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1 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教材中其实蕴涵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这需要我们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