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中途变卦怎么办?

来源 :东西南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ay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1月9日,荷兰海牙一名曾为病人执行过安乐死的医生被起诉,成为2002年4月荷兰安乐死法律正式生效之后的第一起官司,因而备受世界关注。
  荷兰是第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根据荷兰政府官网对安乐死的解释,安乐死是在患者病情改善无望,希望结束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情况下,由医生根据患者本人的要求而结束其生命的行为。依据荷兰“生命终结请求和辅助自杀”相关法律,只要按规定的程序执行,就是合法的。
  而此次引发官司正因为被认为存在不符合规定的行为。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就在此前一周的2018年11月1日,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市的一名叫奥黛丽·帕克的57岁乳腺癌晚期患者,因为要严格遵守安樂死规定,不得不放弃过圣诞节的念头,被迫提前一个多月接受安乐死。
  医生、患者、法律、伦理,围绕安乐死这一受限于科学水平和医疗技术而采取的终极补救措施,在帮助一些人摆脱痛苦的时候,正面临着诸多困境和争议。

严格的死亡条件


  根据荷兰检察官公开的有限信息,这起被起诉的安乐死案件发生在2016年,被执行者是一位74岁患有痴呆症的女性,虽然她在5年前,就写了安乐死的意愿书,但其后既有表达过想去死也表达过还不想死之类的说法,并在被执行安乐死的时候,还有反抗的行为,这位暂未被具名的女医生因而被指控违反了安乐死规定,没有去反复确认患者是否仍然想去死。
  而根据荷兰对安乐死的规定,患者本人的意愿是非常关键的,必须是亲自提出要求,而非亲戚和朋友的意见,并且,医生被明确强调应该谨慎,在足够了解患者病史,确定痛苦难以忍受且无法改善的基础上,履行向审查委员会打报告的程序后,才能进行安乐死。
  与之类似,在保证安乐死决定是患者亲自做出这一问题上,加拿大的相关法律规定,患者除了在死前10天要在两名独立见证人的见证下写申请,以确保安乐死申请是不受强迫做出的之外,还要由两名独立的医护人员确认患者确实处于痛苦而不可挽救的医疗状态,在此基础上,患者必须反复表达同意的意见,直到死前最后一刻。
  正是死前最后一刻也要表达同意这一规定迫使奥黛丽·帕克选择提前死去,因为癌症晚期的她,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大脑和骨骼,她担心自己届时头脑不清醒而失去安乐死的资格。
  加拿大的这一法律规定通过于2016年,刚刚实行了3年。而从最早合法化的荷兰到加拿大,一个现实情况是,在全球近200个国家中,目前安乐死合法的仅有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哥伦比亚、韩国等少数国家,美国也仅有华盛顿、俄勒冈等少数州通过相关法案,且各国合法情形不尽相同。尽管合法化越来越成为趋势,但总体来看,还属于比较少的现象,这背后与安乐死问题的复杂程度不无关系,法律能否有效地将其中的矛盾点调和清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主观意愿如何权衡


  对绝症而言,死亡在某段时间内似乎可以预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选择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面对死亡,则是能够产生主观意愿的,由于医生等其他人可能要介入这段死亡,评估主观意愿是否真实的问题就成了立法的焦点。
  而对于虽然痛苦但不至于死亡的疾病而言,除了主观意愿的评估,是否应该选择去死本身成为了一个价值难题,这成为法律在权衡总体情况时面临的一大挑战。
  2018年11月1日,当奥黛丽·帕克即将走向死亡的时候,她公开控诉了加拿大的安乐死法律让自己更早死亡,称双重同意这样的机制没有保护反而是伤害了像她这样的人,她认为只要经过严格的同意程序,就应该是足够的。
  “加拿大有尊严地死去”网站记录了这些,此前一个月,他们曾与奥黛丽·帕克讨论其中面临的艰难抉择。
  她希望法律能够改变,让垂危的患者都可以不那么痛苦地离开。
  但加拿大国会议员、卫生部长吉内特在收到这一提议后表示遗憾,自己虽然很希望帮助她,但法律是面对所有加拿大人的,要保护弱势群体,这些都有待研究和讨论,包括患精神疾病的人和未成年人是否适用安乐死,预计2018年12月推出这一议题的专家报告。
  而现行规定之所以重重设限,正因为担心像患精神疾病这样的弱势群体不能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愿选择安乐死,这一着眼点具有普遍性。
  美国虽然仅有个别州通过安乐死法律,但美国残疾人委员会早在1997年就出台文件针对安乐死(辅助自杀)表达了残疾人的立场。在承认残疾人应该拥有这项权利的同时,也强调了对生活质量的评估应该建立在独立的、机会均等的最佳环境中,而非因被歧视或治疗不充分而被迫做出选择。
  文件执笔人罗伯特·博格多夫教授为此提出了9个标准建议,除了“必须是难以忍受的痛苦”“有充分时间考虑”等常规规制外,还包括不能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等内容。
  当时美国一些州在讨论安乐死合法化的事情时,提到了“应有机会与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讨论”和“充分了解自己可以采取的改善生活质量的可能性和资源”等保障措施,他认为这对残疾人来说远远不够,因此特别提了二十多个需要确保的事项,比如患者的诊断必须是完全准确的,病人即将死亡等等。
  但完全准确能够实现吗?对比最新发生的这两起事件,面对法律,荷兰医生被指控未充分尊重患痴呆症老人实时的意愿,老人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曾频繁变更着对生与死的态度。而另一方面,奥黛丽·帕克希望进一步扩大加拿大安乐死适用范围,纳入临终时头脑不清醒的人的期待,也正基于没有人说得清她的癌症进程何时会让她的大脑意识不清醒,那些被法律关照到的、绝症中的精神疾病患者、未成年人,弱势地位让这种从医生到患者的准确信息传递变得更难,这成了法律要艰难权衡的一对儿矛盾。
  更复杂的是,死亡在社会层面的特别内涵,使得安乐死问题往往难以成为个人私事。谁选择了安乐死?为什么要选择安乐死?这些问题背后通常包含着更深层次的社会信息。

被多维解读的安乐死

  2018年1月一名年仅29岁,没有晚期绝症的荷兰女孩,以自己难以忍受的精神疾病为由申请了安乐死,最终历经波折在医生帮助下服毒死去,引发了人们别样的关注。如同奥黛丽·帕克去世之后,一家加拿大医院候诊室屏幕上安乐死广告所引发的质疑一样,一些人在争取更多死亡的权利,另一些人则担心安乐死是否在被鼓励,又是否会被滥用。
  姑息治疗、临终关怀通常被认为是可以替代安乐死的重要方式。姑息治疗是针对难以治愈,尤其同时面临生命威胁的患者提出的,目的是为提高他们和家属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则是特别针对即将逝去的患者的醫疗护理,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在癌症疼痛舒缓和姑息治疗的专家报告中,提出现代姑息治疗方法可以成为安乐死的替代方法,各国应考虑舒缓癌症疼痛的治疗。
  而2018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姑息治疗情况的一份说明里介绍,目前全球范围内只有14%需要姑息治疗的人实际上得到了治疗,每年预计需要姑息治疗的人有4000万,78%的人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认识不足、专业人员缺乏、对相关药物的过度限制被认为是实现姑息治疗的障碍。
  目前新西兰被称为生命终结选择的安乐死法案正在专门委员会准备报告阶段,2017年经过了国会议员的初步审查,预计2019年将在众议院讨论、投票。尽管有数据显示多数人支持合法化,不过有反对的声音就认为,新西兰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服务在世界范围来看都很出色,没必要通过这个。
  而在近30年,新西兰曾多次就安乐死法案进行议会投票,虽然同意比例越来越高,但最终均未通过,有类似经历的国家不在少数。
  作为最早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荷兰从1970年代开始讨论安乐死问题,并在1980年代集中于积极自愿的安乐死合法化问题,因此经常被作为参考案例加以研究。
  1988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对包括加州立法倡议、荷兰政策等安乐死议题的关注,在学术界引发讨论。同样在这一年,中国第七届人大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妇产与妇女保健专家严仁英等人曾提过安乐死议案。实际上,1990年代之后,世界许多国家都曾就安乐死立法问题展开研讨。
  当时,澳大利亚国会法律与公共管理小组的一项研究就认为,荷兰之所以能顺利实施安乐死合法化,与其社会文化生态是密切相关的,比如社会愿意公开地讨论像卖淫、堕胎、同性恋这样的议题,以及宽容的生活哲学、对他人自主权的尊重、公众对医学界的信任和尊重、普遍的医疗保险、高标准的医疗保健和养老护理,还有政府积极资助研究这一问题等。
  对医疗条件不足的担心代表了当时一些人的想法。1990年,多伦多大学的皮特·辛格等人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文章对缓解疼痛、个人权利、公共政策风险等安乐死主要议题进行批评分析,他们认为医疗成本的上升会增加安乐死合法化的压力,医生必须更加关注希望安乐死的病人的想法,提供更好的疼痛管理和富有同情心的临终关怀。

如何降低潜在风险


  这些担心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安乐死如果合法化,是否会被一些人间接地当做杀人工具,或者,在可以治愈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治疗?这个社会系统性问题是立法应关注的重点,即如何才能有效地使安乐死发挥其本然的意义,在一个人走向死亡的最后一小段时光里,为其拭去痛苦,带来安乐。
  科学地评估是否真的马上面临死亡问题是其中一个可供把控的红线,一些安乐死合法化国家将生命和死亡进行量化,以尽可能地降低潜在的风险。
  美国俄勒冈州作为美国较早实行安乐死合法化的州,其尊严死亡法案(DWDA)中,就对相关绝症晚期患者申请安乐死,提了一个具体时间限制,被诊断绝症晚期的人预计将在6个月内死亡。并且,如果医生认为患者的安乐死决定是受精神类疾病或心理问题影响,那么患者必须被转去做精神检查,确保从客观和主观上的准确性。此外,医生、药剂师以及保健系统都没有义务参与安乐死,从制度上减少死亡来自外界的干扰。
  法律的介入改变了这一切,当法律面对这类死亡,就面对着为死亡的意义统筹考量的难题,疼痛的患者、关切的家属、治病的医生以及人类的良知,在法律的见证下,他们被要求达成一个关于生命的共识,而稍有冲突,便会陷入困境。
  即便如此,破解困境的讨论还在世界各地继续着。在澳大利亚,继维多利亚州之后,西澳大利亚近期将有望在议会通过安乐死法案,昆士兰州则可能将启动相关立法议题。从2018年10月底开始,新加坡媒体上人们围绕安乐死展开了讨论。因奥黛丽·帕克之死而引发的修改法律的提议也在加拿大各界受到关注。
  在人口老龄化现象凸显的今天,包括姑息治疗和安乐死在内,对晚期绝症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疼痛的管理和呵护,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如何面对死亡是横亘在每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金泉荐自《南方周末》)
其他文献
前两天从网上看到项立刚先生发表的《当今世界谁的5G实力最强》的长文,我饶有兴味一口气读完,感到不像那些“厉害了”文体,这是一篇实事求是、令人信服的好文章,全面、详尽、客观、中肯分析了下列七个方面:  一、谁在主导全世界的5G标准?5G标准立项,中国有21项,美国9项,欧洲14项,日本4项,韩国2项,5G标准的重要主导者是中国。在中国是中国移动10项,华为8项,中兴2项,联通1项。  二、5G芯片的
期刊
从前看武侠小说,最喜欢看两大侠客因为性情相投而结为莫逆之交的江湖轶事。譬如李寻欢和阿飞,曲洋和刘正风,令狐冲与风清扬……  在香港娱乐圈,也有这样两位高手,他们相识于微时,一起携手走过懵懂的青葱岁月,在各自的事业版图里笑傲江湖。一个是有着“怪才”之名的喜剧之王周星驰,另一个是具有“电眼”之称的男神影帝梁朝伟。  一晃三十几年过去,昔日的英俊少年今已鬓发皆白,然而沉淀了几十年的友情,却如久存在橡木桶
期刊
为什么杜嘉班纳事件引发了如此巨大的回应?这一事件是在时尚领域,“东方”对“西方”说NO的一次标志性和分水岭意义的事件。在那之前,“东方”是被动的接受者、被驯化者、“求认同”者;在这之后,“东方”不再被动接受、不再满足于被“西方”认可和驯化。  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创始人Stefano Gabbana涉嫌歧视事件已经发酵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事件,因此次辱华事件,反对D&G
期刊
张首晟倒在了斯坦福。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6日,丹华资本发出内部公开信称,12月1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张首晟教授去世,终年55岁。1  在2017年10月的《我是未来》节目里,杨振宁被问到张首晟会不会得诺贝尔奖,他当即回答“我觉得他迟早会得的,因为他这个工作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妙”。随后
期刊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26日,意甲国际米兰俱乐部官方宣布:“经过董事会选举,中国人张康阳出任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第21任主席。”  对就是那个历史上共获18次顶级联赛冠军、7次意大利杯冠军、5次意大利超级杯冠军和3次欧洲冠军联赛冠军,享誉世界国际足坛被誉为顶级豪门的“国际米兰”。  而这一次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俱乐部迎来了球队史上最年轻的主席——年仅26岁的苏宁“少东家”,被誉为史上最帅的富二代的“
期刊
抗癌药入医保  让患者从“吃得到”变成“吃得起”  2018年10月1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  经过3个多月的谈判,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价格,将极大减轻肿瘤患者的用药负担。  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你肯定对那些急需进口药、特效药的肿瘤患者家庭的处
期刊
陈一舟  人人网的最终命运是由实际持有人陈一舟在自己的人人日志里公布的。2018年11月14日早晨8点,他更新了5月份在人人网上发表的一篇日志《人人网的明天,由你定!》,在这篇日志里,他宣布人人网未来将由北京多牛传媒接手。PC时代最先进的产品  陈一舟上一次公开谈论人人网,是在2018年5月。他更新了他的人人网日志,提前预热这次卖身。他表示“我已经不再适合做年轻人的社交产品了”,彼时他就向关心人人
期刊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解放军301医院,我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辞世,享年101岁。“在国外你再大也是外国人”  程开甲是个“学霸”。  1918年8月3日,他出生在江苏吴江盛泽镇一个经营纸张生意的“徽商”家庭。祖父程敬斋为他取名“开甲”,意即“登科及第”。  没有辜负祖父期
期刊
公众人物形象的树立与崩塌,都有一个微妙的过程,可显然后者更容易做到,因为“窥私欲”是人之原始本能,“名利如山倒”之时,正是吃瓜群众最佳的娱乐时间,如此残酷,如此真实。言多必失的烦恼  公众人物被架到刀尖上的事件比比皆是,不见得都是因为他们犯了什么大逆不道的罪行,可能只因为一句话、乃至一个动作而被推上“审判台”。偶像的言行不慎,招来的不仅仅是谴责,有时候也可能将从前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成就与荣耀全盘颠
期刊
PUA行业培训中,一个导师展现技术水平的唯一方式,是看其推倒了多少女孩,区别只有数量与速度。  2015年5月的一天,突降大雨,大三女孩小鱼在校外不远处的雨中焦急徘徊,约定时间将到,小鱼却迷路了。  “站在原地,等我。”看着聊天软件上对方发来的这句话,小鱼感到了踏实,虽然对方是从未谋面的网友肖寒,这句话也为对方的容貌加了分。  小鱼初中时常被锁在家中一个人写作业,笼子般的家里压抑而缺乏沟通,越发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