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结的艺术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普遍重视、讲究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情景设置、音乐渲染、故事讲述……各种方法轮番上阵,金鸣铜响,热闹非凡。教师激情四溅,学生兴趣盎然,语文课堂的开端一派“虎头”旺相。与导入相对应的每堂课的结束阶段却常常被忽视,匆匆结事,草草收场,,一副"蛇尾"的惨样。殊不知,课堂小结是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小结做得好,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以梳理、语文能力得以强化、学习方法得以归纳、思想情感得以升华,而且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究的空间,激发他们课后阅读、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一种余音绕梁,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基于这种思考,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我设计了几种结束语的表达方式,力求达到这种“余音绕梁”的课堂效果。
  一、激情赞颂,掀起心海波澜
  “激情赞颂”,就是说在结束语文篇章教学时以充满激情的话语对文章的艺术水平或作者的人格魅力等进行赞颂,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让学生铭记难忘。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那种所谓“大气”的文章,即“志存高远”的文章。 例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反映名人精彩人生的,他们的言行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结尾的:“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在学者和民主战士方面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品质;潜心研究,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执著澎湃的爱国热情。最后请同学们 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闻一多,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仍然参加了群众大会,作了最后一次的讲演,以他的口吻为自己书写一则墓志铭。学生写下了以下的文字:
  此生不能实现宏愿,来世仍会为此奋斗。
  子弹能够穿透我的心脏,却不能射进我的灵魂。手虽然让我的身体倒下,却不能使我的信念丢失。
  我说过,我做过,然后,我准备倒下,在我倒下的地方将有很多人站立,以他们不屈的灵魂书写壮丽的篇章,于是我无怨无悔。
  此身别无所求,只是希望在九泉之下能够看见鲜花盛开在中华大地,光芒照耀着万里河山。
  ··········
  在书写墓志铭时,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最后一次演讲中的闻一多,带着万丈豪情来与心灵对话,其实是与人物对话,强化了内心的感受,震撼了自己的心灵。
  二、抒情延展,拓展欣赏空间
  语文学习应注重课本但决不能止于课本。语文教学既担当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又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拓展式结尾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课堂上走出去,带着在课堂上获得的智能张力,自觉开拓认知空间,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教学《散步》一课,我以一首歌《感恩的心》作结,在这令人感动的歌声中,告诉同学们说:“孝心无价,豪宅矮房,华服布衣,在爱的天平他们是等价的,只有真心付出,为你的父母做些事情。哪怕是一个细节,也令你的父母倍感欣慰。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的父母说什么呢?”在这个爱的氛围,感恩的氛围里,很多学生说出了发自肺腑感谢父母的话,更有学生想到平时对待父母的态度,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在这节课他们不但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更感受到了人性美,感受到了身边忽视的亲情。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不缺少美,生活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山间的一缕清风,水上的一轮明月,路边的一朵小花,晚照中的一道夕阳,初春的融雪,银色的月夜,莲花的开落,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可以说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每一处风景都是一幅动人的画,这幅画的名字就叫——大自然。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美的,这是生活赠与我们每个人的财富,愿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针对学生经常抱怨生活单调乏味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以诗一般的抒情语言将教学由文中延展到课外,目的在于拨开学生心头的乌云,提醒他们用善和美的眼睛去观察感知身边的每一道风景,用热情去拥抱生活。这样的结尾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课文是美的,还可以由此生发开去,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让学生接触到比教材更广阔的世界,进而充分体现“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课后走进更为广泛的语文学习天地,以便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渲染气氛,拓展欣赏空间
  教师借助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艺作品等,在课堂原有气氛的基础上,巧妙引入,课尾再起波澜,拨响听者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一位教师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趁听者还沉浸在父爱子、子恋父的父子深情这至真至纯的人情美中,课尾让学生轻声深情地诵读文中描写背影这一特写镜头的句子。然后,自己饱含深情地吟起东坡那令人回肠荡气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使学生再次联想起“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霎时,一种豁达与理解,洋溢于胸。
  课堂结尾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得讲究创新和变化。画了龙就要点好睛,这样“龙”才能腾空而起。同理,一节课开好了头,更要收好尾,这样的课才是一节完整且高效的课。语文课堂的结尾应根据不同课型和教学目的设计不同的结尾,即不同文体和情趣的文章的教学结尾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而是应“因体施教”。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语言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关键是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去做。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转变小学语文低、中段的评价方式抓起,口试和笔试相结合,让老师轻松教,学生愉快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评价方式 转变  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调研,老师们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力求与新课标接轨,专研与敬业并重,但是教学效果却并不尽人意,很多老师感慨:老师难教,
期刊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随着高考中,应用类型的题目逐年增多,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一、引起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差的原因  1、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问题又可用数学  知识来解决。,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
期刊
摘 要:学生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具有全面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实用性,达到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关键字:初中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合作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我和许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改实验中。我从事的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近年来对合作学习进行了一点尝试。合作学习是针对教
期刊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中指出“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基于此,各个版本的教材相应地设置了不少探究活动或实验供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生物实验探究学习是生物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种情况。  一、教师对实验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培养 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基本原则。因此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很好
期刊
参加工作多年,我一直在初中英语教学的第一线打拼。在工作中,我发现学困生特别是英语学困生的大比例存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从事十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对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对策,旨在抛砖引玉。  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或者在水
期刊
数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度的抽象,这个特征决定了数学学习必须通过具体的数学作业才能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方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以下是笔者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一、当前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一些现象及启示  这样的现象经常在校园出现:每天一大早,几名学生早早来到学校,早来的目的就是抓紧把作业抄好;到了交作业的时间,有几名同学迟迟不肯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 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