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阳光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chen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阴冷了好长一阵子了,今天天空放晴,处处阳光!我站在阳光下,让阳光洒了满身,身上暖烘烘的,快乐从身上到心间荡漾开来。
  难怪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是啊,阳光是希望,是温暖,是安慰,是爱!
  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我觉得,正因生命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站在阳光下,我仿佛看见了坐在轮椅上冥思的史铁生。他在人生最绚烂的时候失去了双腿,可他并未在阴郁中沉沦,而是选择在风雨中起舞,让生命的阳光照进内心。 “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这个身残志坚的作家,就是因为紧握文学 “这米阳光”,所以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史铁生还说:“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以此类推,人皆有疾。众所周知,毛姆从小患有口吃和心理疾病,这些让他远离了做律师的梦想;张爱玲从小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她却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现出对音乐的不解;鲁迅一听戏就入睡;韩寒坦言自己的数学细胞不亢奋……
  可这又何妨?这毫不影响阳光照进心灵。毛姆细腻的感情,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写作资源;张爱玲敏锐的眼光,让自己成为文坛的一颗明珠;鲁迅对戏曲的无感没有阻碍他成为民族的脊梁;韩寒数学思维虽然迟钝,但也不能掩盖他文章的光芒……阴影的背面是阳光,他们面向阳光,用阳光驱赶阴霾。东山魁夷说:“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只要向往风景,我们就会主动奔向太阳。
  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不妨当一面半透明的镜子,一边主动吸纳阳光,一边学着把光和热传递给他人。我依旧记得郭明义,依旧记得刘盛兰,他们佝偻的背影在阳光下高大挺拔。一个个废弃的塑料瓶,一沓沓被揉皱的毛票,一张张攒来的血汗钱,圆了多少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我更为敬佩的是张纪清老人,当一封封署名为“炎黄”的信件寄出时,他身上的阳光便温暖了许多人。
  丰子恺在《豁然开朗》中有言:“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生活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生活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生活。”掩卷长思,我不由感喟,是啊,心若有爱,处处阳光!无论多重的阴霾、多猛的暴雨,都阻挡不了你感受灿烂的春光。你若懂得传递光热,光亮便会穿透罅隙,抵达人心。
  朋友,停下忙碌的脚步吧!
  轻闭双眼,深深呼吸,静静享受一下这阳光的温暖吧!
  【创作心得·张一航】
  一看到作文题目我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阳光象征着什么?陽光又能给予我们什么?怎样才能感受到阳光?阳光创造的精神世界又是什么样子的?我给出的答案是,日出东方的阳光洒出的那抹光亮,是扫除黑暗的暖阳,更深入地思考,阳光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温暖,是经历坎坷后仍积极生活的精神。罗曼·罗兰曾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那么,题目中所说的阳光,我们便可以设定为一种英雄主义,一种力量或者一种正能量。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阳光处处都在。于是,我将题目定为处处阳光。标题定了,立意也确定了。
  到了正式行文,我想到古往今来,人们都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力量,他们怀揣着这份温暖,在人生路途中传递着这份温暖。阳光于不同的人而言又是具体的不同的东西,所以写作要以一个合适的开头总起全文,带入情境,同时又要做到紧密结合材料,于是,我便有以下思路:
  首段,自然引入情境,我在溢满阳光的一天对阳光进行思考——阳光扫除阴霾,使人心生喜悦。
  第二段,牵手名家,用名家的理解引出阳光——阳光是希望,是温暖,是安慰,是爱!
  第三段,我思考谁的身上体现着阳光般自强不息、热爱生命的精神,很快我就想到了不久前读的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史铁生身残志坚,他的事例可做阳光的典型事例,同时,我想到,残疾不仅仅是肢体上的残疾,人所不能皆为残疾。由此,我便拓展思路,联想到了毛姆、张爱玲、鲁迅、韩寒等。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家,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开创新天地,就算发现自己的缺陷,他们仍坚守着“那米阳光”。
  除了以上这些名人,我们现实生活中亦有怀揣阳光之心追求着内心的充实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普通劳动者。由此,我便联想到了刘盛兰、郭明义和张纪清,他们认真对待自己每一天的生活,让自己成为发光发热的暖阳后,再把自己感受到的温暖传递下去。这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就是阳光所象征的精神。
  我觉得,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身上都具有积极向上的、能激励人奋进的阳光般的正能量。但是,写名人虽然让人敬佩,但也容易让读者有距离感,写普通人就会让读者觉得,原来这种正能量就在我们身边,这样让读者产生亲切感。所以,我选择用详略搭配的写作方式写名人和普通人身上的那种我们需要的如阳光般的正能量。这种写法能让我的稿子的素材更加全面,也更加充实。
  接下来,我又想到我们只有渴望阳光、追求阳光,才可以感受到温暖,丰子恺先生的话正是对生活、生命的热爱的写照,于是我再次扣题,点出如何“看到”阳光。
  最后,再次进入塑造的情境,与文章首段相呼应,号召大家感受阳光,做传递阳光的镜子。
  文章的重点是要牢牢把握“如何感受阳光”和“如何传递阳光”两点来展开论述,我个人认为文章的素材运用还可以再丰富一点,我这篇文章的素材范围有点局限了。
  【导师点评·肖兰辉】
  《处处阳光》以其思想的深刻性、素材的丰富性、笔法的灵动性三大特点脱颖而出,这主要得益于作者能深入思考、广泛阅读、力求创新。
  素材的丰富性源于广泛阅读。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及事迹有14处之多,其中名人名言6句,名人事迹8例,范围涉猎广,引用精准。广泛阅读一定要读到实处,读进脑海,学生阅读更重要的是熏陶和浸润、积累与运用。
  笔法的灵动性源于力求创新。作者写事例论证时,将毛姆、张爱玲、鲁迅、韩寒的“残疾”与“这毫不影响阳光照进心灵”的分析分离又对应,灵动有加。最为灵动的是本文将阳光的本义(实)与比喻义(虚)结合。开篇先实后虚,末尾则先虚后实,首尾圆合又别开生面。主体部分虚实相生——叙述事例如此,如毛姆、张爱玲、鲁迅、韩寒“紧握文学‘这米阳光’”“让生命的阳光照进内心”,再如郭明义,刘盛兰、张纪清“佝偻的背影在阳光中高大挺拔”;分析议论如此,如“心若有爱,处处阳光”。如此,《处处阳光》带给的我们生之喜悦、生之思考、生之力量、生之美好源源不尽。
  勤于阅读、勤于深思、勤于创新,我们才能写出锦绣华章。
其他文献
“身份”成了我们迈不过去的一道坎,正如科幻小说《北京折叠》所描寫的那样,社会阶级早已成为现实。当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工人不敢接受同等的权利时,我们不禁要拷问社会:为什么?到底是什么让种种“折叠”?  是等级思想的延续化。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就让当时的人们默认了“士农工商”等各种排名概念。几千年后,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等级排名概念并没有消失。一位农民工脱鞋进银行取款只是怕弄脏了
期刊
【模板一】  并列式——要求开头引出中心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层论证,为论述的方便,可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论证的几个层次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中心论点。结尾深化论点。  其基本的写作模式:开头(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主体: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结尾(总结概括,提出希望)。  运用并列式要注意:一、各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情合理;二、分论点设置一般以三
期刊
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明白,忌妒是无用的,而模仿他人无异于自杀。因为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自家的玉米。上天赋予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当你自己努力尝试和运用时,才知道这份能力到底是什么。 ——爱默生《自我信赖》  麦田稻鹰:  我一直都看《求学》作文素材,里面有好多作文素材我觉得都非常好,我很想把它们运用到考场作文上,可是看了好多就是就不住,记了一些,在考场上想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坠毁,机上无人生还。其中一个遇难者是来自浙江兰溪的女孩,本打算前往非洲观光和会友,登机前发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条微博。空难发生后,许多网友在她的微博评论区留言以示哀悼,但也有人以粗俗污秽的言语对遇难女孩进行人身攻击。  3月12日,微博官方宣布关闭多个发布人身攻击内容且情节恶劣的微博账号,呼吁尊重逝者,理性讨论。与此
期刊
语言,就好比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使你的文章具有风采。然而,在高考阅卷过程中,我看到有较多作文存在语言幼稚、过于口语化的问题,这些作文缺乏书面化与文学化,失去了应有的文采,削弱了思想的表达,被判为低分也在情理之中。  范文示例  【低分片段】  进步了就得到奖励,退步了就要被批评,这是一种赏罚的标准。但是进步和退步的依据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看分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关联着一些物,而一些物又承载着一些情。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人会变老,物会遗失,情会变淡。对此,你的见解如何?请择一样物,抒一份情,写一篇文。  要求:请写记叙文,自拟标题,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材料首先阐释了人与物、情的内在关联,“人关联着物,物承载着情”“没有什么是不朽的”,材料只抛出一个观点,将
期刊
人们常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 可见,作文在高考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也常听到一些考生私下说:“作文题能猜中碰上就好了!”这一方面说明他们存有侥幸心理,同时又表现出他们心中存在一种莫名的紧张感。我看大可不必这样。在此,我想送给广大考生一句话:笑迎高考作文吧!  那么,如何去笑迎呢?  我以30多年的语文学科高考评卷经历建议广大考生从两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写作文要自信。  在跟踪
期刊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大家发现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作文题目已然悄悄变脸,出题导向越来越侧重思想引领意义,任务指令往往会涉及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这就意味着,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写作内容势必要与当今时代的国家发展、精神追求及价值取向相关联。这种关联要求我们在新高考背景下,作文的开头与结尾要有与以往作文不同的风格与特色。  先谈作文的开头。  文章的开头向来有“凤头”一说,指的是文章的开头要夺人眼球。在
期刊
2019年高考悄然临近。高考作文的备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你可曾想过,高考作文如何规避失分雷区,从而让作文获得高分?  笔者结合高考阅卷和平时训练的实际,列举一些常见的失分点,提出破解的策略,助力作文备考,帮助各位同学提升解决临场问题水平。  审题不清,立意偏题  作文的审题立意环节,常被些同学忽视:不认真对待试题材料,抓不住材料核心人物、事件,不能概括出材料本质;立意与命题意图若即若离,甚至“不
期刊
还记得那句药品广告词吗?“药材好,药才好!”的确如此,没有可靠的、上等的药材,如何保证药的品质?将此句广告运用到高考作文的选材上,同样妙不可言。考场作文,如同药材一样,面临着选材的重要问题。选材三重境,助你越瓶颈。  选材第一重境——标准  不管是高考备考阶段,还是基础年级的训练阶段,有意识地训练选材思维,是写好高考作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那么选材,应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呢?  一、基本标准——主题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