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井冈山,放飞凌云志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d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我校在衷敬高校长的策划下,从2002年11月开始在高中二年级开展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井冈山,与我校的手拉手共建学校“古城春风中学”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调查当地农民生活情况,参观井冈山博物馆和北山烈士陵园,游览黄洋界、五指山等井冈山景观。我校从实践中体会到这一活动导向鲜明,内涵丰富,形式生动,深受师生喜爱。
  2004年9月广东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后,“走进井冈山”活动被正式纳入我校新设置的“社会实践课”中。每年的10月或11月,我校便组织高中二年级部分师生到井冈山上社会实践课。
  
  活动目的
  
  开设高二井冈山社会实践课,旨在利用井冈山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绿色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表达、交际、合作能力。通过参加农村劳动实践,使学生积累直接经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活动准备与实施
  
  重走红军路,井冈山传统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行程安排及活动内容:
  11月17日:19∶00学校集合,19∶10发车往深圳西站,乘2014次车,21∶10上车,赴井冈山。
  11月18日:早上7∶03到达井冈山站,在白凤宾馆早餐后,车赴宁冈春风中学举行活动,由学校分派与当地学生结对子,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宿农家)
  11月19日:农家早餐后,到春风中学集合,参观会师广场、会师纪念馆、八角楼、茅坪红军医院、红四军军部、步云山练兵场、黄洋界,在大井缘大酒店中餐;下午游大井毛主席、朱德旧居,重走红军路,浏览领袖风景区:参观小井红军医院,看茶艺表演,品井冈茶,然后到宾馆晚餐。(宿井冈山宾馆)
  11月20日:早餐后,参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旧居;瞻仰北山烈士陵园、碑林、纪念碑、雕塑园;车返吉安,途中楠木林中餐,参观文天祥纪念馆、白鹭洲书院,在米西宾馆晚餐后,到吉安火车站乘K41次20∶36火车返深圳。
  11月21日:6∶05抵深圳罗湖站,结束愉快旅程。
  二、其他事项:
  1.11月16日16∶30分在A座二楼会议室召开赴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和本市社会实践活动的带队老师会议;
  11月17日16∶30在教学楼报告厅召开赴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全体学生会议,请同学们准时出席;
  11月18日15∶45在A座二楼会议室召开年级学生会干部会。
  2.带好学生证。如有遗失,请找学生处周香兰老师联系重办。
  3.公布各班领队老师及其联系方式。
  4.11月22日06∶05抵深圳罗湖站,回家休息,下午按学校正常作息时间返校上课。
  ★乘车安全
  1.一切行动听指挥。团队活动一定要有集体观念,服从导游指挥,听从老师调遣,听从班组长安排。未经老师同意,不得单独擅自上下车或离队。
  2.火车(旅行车)行驶时切勿将头手伸出车窗外,以免发生意外;切勿在车厢内打闹玩笑,以免碰撞出意外;切勿将手脚伸进车厢连接处,以免夹伤。
  3.火车(旅行车)中途停站,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下车购买食物,以免误车。
  4.钱物要保管好,不露财,不逞强。
  ★饮食安全
  1.到旅行社指派的饮食店就餐,不随意购买地摊、小贩无证食物。
  2.途中不吃生冷食物,不饮不洁净的凉水。
  ★参观安全
  1.旅行参观途中自觉遵守纪律,不擅自行动。
  2.山路行走注意安全,井然有序,不拥不挤,不嬉笑打闹。
  3.购买纪念品举止文明。
  ★住宿安全
  1.农家居住,尊重主人习俗,不挑剔,不使性子,不逗鸡惹狗,不玩火,不戏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时要有主人陪同,切勿乱动劳动工具。
  2.宾馆住宿,不擅自外出,不接触陌生人,用电用水注意安全。
  同时,学校还发给每位高二学生家长一封信。
  致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家长: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也是高中毕业档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此,学校定于11月17~21日组织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到井冈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安排和要求通知各位家长,请家长积极配合,圆满完成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其余内容略)
  
  活动结果
  
  高二社会实践课结束后,每位学生必须向班主任上交一份活动登记表和一篇实践体会文章(文章不少于800字),在班级交流,并收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按校课程委员会有关规定,每位学生可获两个学分。由校学生处选出优秀的学生作品装订成集。现学校已编成两本题为“洗礼”的学生作品集。下面请看2004年编的《洗礼》第二期篇目:
  ● 体验崇高
  ■ 体验井冈/郑曲霓
  ■ 旅途/莫枫
  ■ 红色之旅/佚名
  ■ 红色之旅/黄俊生
  ■ 记红色之旅/欧阳文鑫
  ■ 井冈山“红色之旅”/赵芝杰
  ■ 井冈山“红色之旅”/黄广曦
  ■ 红色之旅/杨金磊
  ■ 游“井”而感/林文杰
  ■ 情系井冈/黄献文
  ■ 难忘井冈/佚名
  ■ 井冈山之旅/潘稔
  ■ 难忘体验/李耀麟
  ● 体验乡情
  ■ 我眼中的井冈农村/廖雯婷
  ■ 体验生命/佚名
  ■ 同一片蓝天/麦艳芬
  ■ 那些花儿/刘琦
  ■ 燎原之星/杜慧欣
  ■ 祈祷/佚名
  ■ 井冈行/叶文娟
  ■ 苦并快乐着/佚名
  ■ 生活/杨雯璐
  ■ 三次震撼/饶诗
  ■ 井冈山之旅/钟献彬
  ■ 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佚名
  2003年11月5日《深圳商报》对我校井冈山实践活动作了题为“情系那片红土地”的报道,2003年11月4日《深圳教育报》也做了题为“红土地上翠园情”的报道,对我们的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收获体会
  
  社会实践课作为一门课程,带给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2002年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除了受到井冈山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山水风光教育外,与淳朴的当地农民相处,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情美、人性美。2003年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在与当地学生交流后感到老区人民缺少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科学知识,是开阔的眼界、远大的志向。他们也意识到了,改变老区的面貌,要从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开始。2004年学生回校后,纷纷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宝贵的学习时期,立志成才,以报效我们的祖国和人民。2005年学生在小结中表示,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发扬井冈山的革命精神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6年学生回校后普遍要求增加在农民家生活的天数,觉得安排一天太少了。下面以一位学生的文章为代表:
  怀着敬意,我们目睹朱毛会师桥,想起星星之火燃起之势;踩着木阶,我们登上八角楼,想起毛主席著作的光芒从八角天窗放射到全中国;踏着云海,我们仿佛听见了黄洋界保卫战的隆隆炮声;带着崇敬,我们参观烈士陵园,那一座座雕像就是一部部立体史书;带着虔诚,我们参观了博物馆,一件件浓缩着历史的展品,向我们讲述着无数英雄的事迹……
  斗转星移,作为青年一代,站在世纪之交的大门蓦然回首,我们看到的,是革命先辈的足迹。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还看到了城乡差别。没有老区,没有老区人民的辛勤劳动,没有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更不会有深圳特区的今天。今天,我们富起来了,革命老区还在发展,还没有彻底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深圳的马路四通八达,老区的山路却还蜿蜒崎岖;深圳的高楼拔地而起,老区的平房却还星罗棋布;深圳的学生接受着现代化的教育,老区的同龄人们却只有粉笔加黑板……这一切,无不激发起我们学好知识、建设老区的强烈愿望。(翠园中学高二(7) 徐帆)
  
  教师点评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毛主席当年如是说。的确,井冈山这片神奇的热土不仅可以激起人们的凌云之志,而且可以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和激情,从而“奠定学力,奠基人生”。
  带着探求中国革命发源地的渴望,带着对井冈山人民的仰慕,带着对五百里井冈山美丽自然风光的神往,翠园中学的二百多名师生来到了井冈山。他们走进茨坪八角楼,毛主席当年办公的灯光似乎越过时光,走下课文,来到他们面前,简陋的房屋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的酝酿,地上的斑斑苔藓曾印下一代伟人沉思的足迹。站在毛主席曾经伫立过的地方,看着墙上稚拙的“工农联合起来,打倒土豪”的标语,师生一下子便回到了那艰难的岁月,那革命的年代。
  徜徉在史料详实的井冈山博物馆,静立在苍松翠柏覆盖的北山烈士陵园,面对一张张发黄的照片,目睹一件件陈旧的实物,抚摸一块块肃穆的纪念碑,师生们心潮澎湃,一个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跃动起来: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井冈山英雄的儿女们投身革命,义无反顾,不畏艰难,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勇于奉献。血与火的洗礼中,焕发的是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光彩;生与死的选择中,展示的是生命的崇高和激情。在这里,踏着井冈山这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与先烈们进行心灵的交流和对话,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所概括的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在这里,可以坚定信念;在这里,可以铸造灵魂;在这里,可以明白一个生命的真正意义。
  翠园师生还走进了宁冈市春风中学,住进了当地的农民家。这里的土地依然贫瘠,这里的人民却格外热情。师生抱着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的吃苦精神而来,想亲身体验老区人民的艰苦生活,可家家人都杀鸡杀鸭,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零用钱,买来自家过年才吃的饭菜,招待我们的学生。没有一丝的虚情假意,没有一丝的矫揉造作,师生感受到了他们朴实的外表下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在怦怦跳动,感受到了一个没有被物欲所侵蚀的本真生命的纯粹和美好,感受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难忘井冈山!难忘黄洋界的云海,难忘五指山的巍峨,难忘井冈山修直挺拔的毛竹,更难忘井冈山的英烈、井冈山的人!井冈山归来,有一种灵魂的洗礼,有一种人格的升华,毛主席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可能就是翠园师生的回答。
  翠园中学高二“井冈山”社会实践课应长期开设下去。
其他文献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莆田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班结束时,学员们写下的体会。他们还以“一次美丽的碰撞”、“拨开云雾见新天”、“盛夏的果实”等为题,叙述培训的收获,赞扬这次培训令人受益匪浅。  为了完成好这次市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任务,我们按照“参与式方法”和“诊断教学”的要求,制订了为期12天的培训方案。这里的“参与”和“诊断”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者在参加培训过
期刊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实践,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地去学、自主地去做,更要善于把他们带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善于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在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自然灾害与我”主题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直接体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期刊
近年来,我国到处都掀起了“文化遗产保护热”。自2006年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以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达581项。  作为教育工作者,近十年来,通过走近、走进身边古老优秀的民间文化——被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丹徒田歌”,尝试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为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当今“文化遗产热”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实践,就“丹徒田歌”这一优秀民间文
期刊
一泓潺潺的小溪,将山地轻轻地划开。一汪浅浅的山泉,隔断了亲近的村落。不甘阻断的山民,常在清澈的泉溪里,间隔着稳置几块坚石,造就一溜省略号般的石礅,人们叫它“搭石”。人从石上过,水从石间流,人水两不沾,波影双婆娑。  一块石头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多块石头相搭,却创造了“1+1≥2”的奇迹:跨过了水洼山溪,延接着小路,延接着风景,也延接着人们的生活。  我多次踏过这朴质的搭石,也赞美过它们那因团结而生
期刊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一个爱字。”即道德教育的宗旨不是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中领悟和塑造高尚的品德。    走出道德教育的误区    目前,有的道德标准不仅因高深的理论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而且以抽象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理解,使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而且,学校主要是以灌输教导的形式进行德育,忽视了德
期刊
信息素养指个体对信息的意识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利用、开发等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地理信息素养指利用地图、计算机等工具获取、分析、处理地理信息,以及主动参与信息活动,传递地理信息的能力。    渗透GIS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发展迅速, 逐步成为国土资源、农业、气象、环境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
期刊
摘要:美术课《用泥造型》的教学,我安排了“欣赏”、“体验”、“评价”这几个环节。泥塑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雕塑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泥塑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添了生活情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兴趣浓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关键词:泥塑;兴趣;创造    欣赏作品,激发情感    泥塑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造型优美、形式多样、色彩艳丽,无
期刊
背景与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作了比较具体的要求,“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锐角和钝角》是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本节课的“找角—分角—折角—拉角—画角”几个环节中,我大胆地进行了尝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敢于放手,实施“开放式教学”,给学生的活动提供
期刊
合唱是一门集中了和声、旋律、节奏等多声部变化的音乐艺术,是众人集体演唱的舞台表演。作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合唱在学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情操以及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也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初中生的年龄多在12至15岁之间,为童声后期,也是童声艺术的高峰期,无论在音乐修养、语言、音量、音响幅度、音色变化、音域宽度,或是在演唱技巧等方面
期刊
从目前我国的视频案例研究现状分析,视频案例展现了真实的课堂情景,嵌入了许多有待研究和可供讨论的教育教学的问题,汇聚了专家、同行、学生等多元观点,搭建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聚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已成为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师资培训与校本研修的新型优秀平台,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视频案例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借助先进的教育技术,将课堂活动,教师的实践反思,专家、同行、学生的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