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被感染的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sh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就在一个爱字。”即道德教育的宗旨不是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中领悟和塑造高尚的品德。
  
  走出道德教育的误区
  
  目前,有的道德标准不仅因高深的理论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而且以抽象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理解,使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而且,学校主要是以灌输教导的形式进行德育,忽视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德育过程中存在着青少年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一些道德教育的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怎么做,但行为上却做不到。
  
  寻求道德教育的途径
  
  1.德育走向生活化
  德育生活化是近年德育理论界倡导的一种德育理念,主要指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求,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
  德育生活化意味着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会从身边发生的事去寻找德育的内容。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了解道德的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和选择、学会宽容和坚持。德育生活化意味着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情况,要学会捕捉和理解社会生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真实要求。
  2.德育走向一体化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配合才能强化教育效果,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或“三结合”的理论。笔者在确认“一体化”、“三结合”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在近两年的德育实践中,试图探讨三方面合力的切入点,以求使这种德育途径日臻现实、科学。
  实践证明,三方共同的切入点是“蒙以养正”。三结合德育的切入点就在“蒙童”身上,即三方共同的使命就在于教他们如何做人,首先是如何做子女和孙子女,如何做兄弟姐妹,如何做朋友;然后是如何做社会中的有德公民。
  为青少年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青少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3.德育走向实效化
  (1)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力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
  近年来,我校各年级政治备课组组织开展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对培养、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与少先队、团委、学生会一起开展的“跨世纪雏鹰”行动,培养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同时增强他们在新时代中自学、自理、自护、自律、自强的能力,使青少年道德教育落到实处,更加符合青少年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
  (2)抓住实践环节,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向来是我校政治教研组的优势所在。近年来,组织开展的“走近家乡节日”(关于人与社会的思考)、“保护家乡野生动物”(关于人与自然的思考)、“社区企业效益优劣谈”(初中思想品德国情学)、“寻找成功者的轨迹”(初中思想品德心理学)、 “小鬼当家”(初中思想品德心理学)、“走向社区”(关于人与社会的思考)等活动,立足实践,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普遍欢迎,在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育既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也不能放纵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像自然界的水,可能是涓涓细流,也可能是滔滔洪水,作为教育者,我们只能疏通引导,而不能强制堵塞。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中增长知识与才能,并受到良好思想道德的熏陶,使他们的综合素质逐渐得到提高。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方式,正应了那句话——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其他文献
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比。哲人之言无疑是对宽容最生动直观的诠释。本文是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践,来谈谈如何爱学生、尊重和宽容学生,进而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教育的前提。对
期刊
7∶50,我夹着听课本径直来到阶梯教室,发现张老师和另几位正在 交流着什么。我顺便问了一句:“今天谁上课?”张老师笑着说:“我呀!《鲸》,你都听过了,不用听了吧?”原来是她!  既然来了,还是要听一下。可今天到底怎样记录课堂教学,这成了我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张老师却一脸轻松的样子,一边准备,一边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看不出丝毫的紧张和压力。  8∶00,508班的同学有序走向座位,我也确立了自己的观察
期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千古名言,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座右铭,也被一批又一批的老师奉为教学实践的信条和准则。然而,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刻,那种不研究教学艺术,每天逼着学生去“勤”学、“苦”学的做法,早已不值得提倡。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少”的弊端。如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早日走出英语教学的困境,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
期刊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成为21世纪时代特征的背景下,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外语教学理念——跨文化外语教学也就应运而生。跨文化外语教学强调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并重。由于目前我国英语语言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已达到相当水平,就不再赘述;这里仅从文化内容的选择及组织上对高中英语教科书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科书;跨文化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成为21世纪时代特征的背景下
期刊
“预产期”的思索    说起传统备课的弊端,只要是当教师的,都能说出一连串来。所以,这么多年来,在大家都拼命地想舍弃“她”时,我们也在尝试着用一些新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但是效果都不尽人意。  方式一:探讨式备课  老师们每周在教研时间里围坐在一起,探讨将要上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畅所欲言,共同备好几节课。但是,这种备课的最后结果往往是组长和很少的老师说了几句,其他人则低头不
期刊
在开展高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教师面临的首要难题是如何指导学生选出一个科学性、可行性而又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选题作为研究的第一步,要求教师的指导活动必须科学、规范、严谨,但同时又必须考虑到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试着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主题活动开展 “问题创意会”、“问题诊断会”与“课题论证会”。这种方式完全改变了研究性学习选题由教师包办或放任自流的情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期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莆田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班结束时,学员们写下的体会。他们还以“一次美丽的碰撞”、“拨开云雾见新天”、“盛夏的果实”等为题,叙述培训的收获,赞扬这次培训令人受益匪浅。  为了完成好这次市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任务,我们按照“参与式方法”和“诊断教学”的要求,制订了为期12天的培训方案。这里的“参与”和“诊断”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者在参加培训过
期刊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实践,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地去学、自主地去做,更要善于把他们带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善于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潜能。  在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自然灾害与我”主题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直接体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期刊
近年来,我国到处都掀起了“文化遗产保护热”。自2006年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以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达581项。  作为教育工作者,近十年来,通过走近、走进身边古老优秀的民间文化——被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丹徒田歌”,尝试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为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当今“文化遗产热”的背景下,笔者结合实践,就“丹徒田歌”这一优秀民间文
期刊
一泓潺潺的小溪,将山地轻轻地划开。一汪浅浅的山泉,隔断了亲近的村落。不甘阻断的山民,常在清澈的泉溪里,间隔着稳置几块坚石,造就一溜省略号般的石礅,人们叫它“搭石”。人从石上过,水从石间流,人水两不沾,波影双婆娑。  一块石头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多块石头相搭,却创造了“1+1≥2”的奇迹:跨过了水洼山溪,延接着小路,延接着风景,也延接着人们的生活。  我多次踏过这朴质的搭石,也赞美过它们那因团结而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