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格没有依靠鼠标这一发明赚到一美分。因为直到上世纪80年代苹果Mac推出才让鼠标流行起来。这时早已过了专利有效期。而道格的其他发明,比如1968年展示的原始视窗,直到Windows95获得巨大成功后,原始视窗才被证明是多么英明,而这时,谁还记得他呢?
美国时间7月3日白天,全世界写字楼里的白领和商务精英们正像往常一样眼睛盯着电脑屏幕,手握着鼠标来回移动,而正在放暑假的孩子们正尽情地用鼠标和键盘打游戏。使用鼠标的他们/她们中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就在7月2日晚,鼠标的发明人道格·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因肾衰竭病逝,享年88岁。
纵观道格的IT一生,鼠标可能是他最不重要的发明。图形界面、超文本和协同软件等基础技术的发明者,计算机交互和互联网先驱,1997年度图灵奖,以及克林顿总统授予的“国家技术奖”得主,《Byte》杂志评出的个人计算机发展史中最具影响力的20位科学家之一……每一个头衔都足以震撼我们。可在道格逝世以后,常令人津津乐道的却是鼠标这个恰似最不重要的发明。
成功的IT预言家
尽管道格去世时已经88岁了,记者还是很想用“天真”一词来形容他。这并非是完全意义的褒义词。因为它暗含着“不通世故”与“不识时务”,这让他的研究所一直难觅商业资助。
可同时,就是这份“天真”让他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计算机还是个占据整个房间的庞然大物之时,他就预见其终将走出那些充斥了西装革履雇员的大公司,“飞入寻常百姓家”,协助每个人的日常工作。
尽管这些当时被无数同行认为是天方夜谭。可如今,他的这些预见都成为了现实。能够提出这些预言,道格依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道格读大学时雷达技术刚出现他就选择了电气专业,大二时他扔下学业应征入伍参加二战进入海军从事雷达工作,战后回来继续学业,毕业后去美国宇航局NASA的前身当了三年电气工程师。正是在这期间,他发现空气动力学家喜欢先制模,然后将体积逐步扩大到整架飞机。这让他面对刚刚发明的蠢钝无比的集成电路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了集成电路会以相反方向不断地缩小下去。1959年,他将这个想法写成了论文《微电子学和相似的艺术》,这直接催生了后来被视为经典的“摩尔定律”。
我有一个梦想:让计算机提升人类智力
?1950年,道格订婚了。不过,这场订婚却引发了道格的大脑风暴。在订婚的那个星期一,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三个目标:一个学位、一份工作、一个妻子,全部都实现了。他成了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游戏通关的孩子,他开始寻找新的方向。这时,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理论冲进他的大脑。
??一个可以追述到1945年日本刚刚投降的那个夏天。20岁的美国海军雷达技术员道格躲进红十字会图书馆纳凉,偶然翻看了范内瓦·布什的文章。这是有关信息处理技术用于扩大人类记忆和思想的论文。从此,一个梦想植入他的大脑。
另一个则与信息领域相距甚远。语言学家本杰明·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的复杂度控制说话者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又反过来控制这个人的语言能力。在此之上,他产生了一个哲学推理,当前的科技决定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反过来决定我们开发改进新技术的能力。
因此他致力于开发基于计算机的技术,以对信息直接进行处理,提高个人以及组织的处理能力,同时让用户更容易掌握和使用计算机。这套研究计划,或者称为他的哲学,在他196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有清楚而直接的阐述,他将其称为自己的“圣经”,而网络智能的概念,就要归功于他的开创性工作。
为了实现让计算机提升人类智力的梦想,他放弃了在加州大学的任教机会,因为他觉得“大学只是我拿到熟练工的证书,而不是实施梦想的地方”,之后又拒绝了赏识他的惠普公司的邀约,因为“惠普还没有做计算机的计划”。
??直到60年代,他在斯坦福研究所获得了50万美元的资助,创建了“增智研究中心”(ARC),他的计算机哲学才有机会成为现实。在这期间,他带来了一系列IT发明,而他的成名作恰恰是其中最浅显的一个。
被画出来的鼠标
提起鼠标的发明,根据官方的说法,60年代初,道格在参加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簿,在纸上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形。到了1964年,他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
??鼠标的发明看似简单得令人不可思议,不过根据道格女儿的深度挖掘,父亲随手画出鼠标草图很可能与从少年起就擅长解决机械问题有关,“父亲13岁那年,就修好了邻居谷仓里一辆弃置不用的旧福特车。跟汽车一样,父亲也希望电脑可以快到足以马上对命令做出反应。他觉得,这样一台机器需要配备‘驾驶席’才行。像开车那样,用身体控制电脑。”
有趣的是,汽车用脚踩油门,鼠标也险些要用下肢操作。“那时,他们尝试了膝盖指针,转动脚踝,就能让指针精确地上下左右移动。只不过这种装置得为操作者量身定做,因此不太实用而落败。父亲还曾使用光笔作为控制器,这就跟战争期间,雷达操作员所钟爱的那些能在屏幕上‘巡游’的东西类似。不过最后,鼠标还是在众多试验中脱颖而出了”。
当然,那时的鼠标还只是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信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道格给它起了个极高雅的学名:显示系统中的X-Y方位指示器。不过历史证明,大众还是认为“鼠标”这个昵称与带着电线尾巴、在桌上到处乱窜的形象更和谐。
如今,对于鼠标这种司空见惯的设备,似乎没有谁特意去想它的价值。不过,在整个IT发展史中,鼠标实现了相当于电脑屏幕上的“多点触控”,将电脑变为一种可视化设备,人们可以通过鼠标点击屏幕的任何位置来进行操作,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只能按照既定的位置进行输入和操作指令发布,从而将计算机带入了“所见即所得”的可视、直接时代,这令人们在使用中感到便捷无比。而这也是道格带给人们的便利。
所有计算机演示之母
但从鼠标诞生的一开始,它就不怎么引人注意。不是它不够好,而是与它一起演示的项目太耀眼了,它们是视窗、群件,视频会议、互动文本边际、超文本和网络。这些东西正是现代网络计算系统的框架,之后几十年的计算机技术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因此人们将这次演示称为“所有计算机演示之母”。
那是1968年12月的一个周一上午,外面正在下雨,旧金山布鲁克斯大礼堂座无虚席,走道里也挤满了人。观众们清晰地记得,讲台上道格来回奔忙,安排他演讲中需要的一些道具。眼前的他颇有贵族风度,身材修长,衣饰整洁,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
这时,他身后巨大的银幕亮了起来,出现一幅计算机显示器的图像——其实,这台计算机在数十英里之遥,道格用其发明的远程操作控制了这台192KB的原始大型机,人们目睹了远程计算机的第一次公开演示、如何在显示屏上编辑文本并制作出一个超文本链接将两个电子文档链接起来,以及将文本与图片、甚至视频和图像混编至一起。此外,道格还描绘了一个电脑网络的蓝图,称作ARPAnet,后来它成为了互联网(Internet)的原型。
??在IT史上,那场演示被人们形容为“石破天惊”。对于那时整天沉浸在穿孔卡片的工程师、程序员和设计师们来说,坐在控制台前,能够实时操纵数据,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视窗、链接……这些新奇内容让人目不暇接。多年后,此次演示被拍成了电影。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屏幕上的字母和数字看起来坑坑洼洼,就像手写体。不过,在那个将字体显示在屏幕上还是创新的年代,谁会在乎这些呢?
美国时间7月3日白天,全世界写字楼里的白领和商务精英们正像往常一样眼睛盯着电脑屏幕,手握着鼠标来回移动,而正在放暑假的孩子们正尽情地用鼠标和键盘打游戏。使用鼠标的他们/她们中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就在7月2日晚,鼠标的发明人道格·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因肾衰竭病逝,享年88岁。
纵观道格的IT一生,鼠标可能是他最不重要的发明。图形界面、超文本和协同软件等基础技术的发明者,计算机交互和互联网先驱,1997年度图灵奖,以及克林顿总统授予的“国家技术奖”得主,《Byte》杂志评出的个人计算机发展史中最具影响力的20位科学家之一……每一个头衔都足以震撼我们。可在道格逝世以后,常令人津津乐道的却是鼠标这个恰似最不重要的发明。
成功的IT预言家
尽管道格去世时已经88岁了,记者还是很想用“天真”一词来形容他。这并非是完全意义的褒义词。因为它暗含着“不通世故”与“不识时务”,这让他的研究所一直难觅商业资助。
可同时,就是这份“天真”让他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计算机还是个占据整个房间的庞然大物之时,他就预见其终将走出那些充斥了西装革履雇员的大公司,“飞入寻常百姓家”,协助每个人的日常工作。
尽管这些当时被无数同行认为是天方夜谭。可如今,他的这些预见都成为了现实。能够提出这些预言,道格依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道格读大学时雷达技术刚出现他就选择了电气专业,大二时他扔下学业应征入伍参加二战进入海军从事雷达工作,战后回来继续学业,毕业后去美国宇航局NASA的前身当了三年电气工程师。正是在这期间,他发现空气动力学家喜欢先制模,然后将体积逐步扩大到整架飞机。这让他面对刚刚发明的蠢钝无比的集成电路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了集成电路会以相反方向不断地缩小下去。1959年,他将这个想法写成了论文《微电子学和相似的艺术》,这直接催生了后来被视为经典的“摩尔定律”。
我有一个梦想:让计算机提升人类智力
?1950年,道格订婚了。不过,这场订婚却引发了道格的大脑风暴。在订婚的那个星期一,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三个目标:一个学位、一份工作、一个妻子,全部都实现了。他成了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游戏通关的孩子,他开始寻找新的方向。这时,两个看似不相关的理论冲进他的大脑。
??一个可以追述到1945年日本刚刚投降的那个夏天。20岁的美国海军雷达技术员道格躲进红十字会图书馆纳凉,偶然翻看了范内瓦·布什的文章。这是有关信息处理技术用于扩大人类记忆和思想的论文。从此,一个梦想植入他的大脑。
另一个则与信息领域相距甚远。语言学家本杰明·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的复杂度控制说话者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又反过来控制这个人的语言能力。在此之上,他产生了一个哲学推理,当前的科技决定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反过来决定我们开发改进新技术的能力。
因此他致力于开发基于计算机的技术,以对信息直接进行处理,提高个人以及组织的处理能力,同时让用户更容易掌握和使用计算机。这套研究计划,或者称为他的哲学,在他196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有清楚而直接的阐述,他将其称为自己的“圣经”,而网络智能的概念,就要归功于他的开创性工作。
为了实现让计算机提升人类智力的梦想,他放弃了在加州大学的任教机会,因为他觉得“大学只是我拿到熟练工的证书,而不是实施梦想的地方”,之后又拒绝了赏识他的惠普公司的邀约,因为“惠普还没有做计算机的计划”。
??直到60年代,他在斯坦福研究所获得了50万美元的资助,创建了“增智研究中心”(ARC),他的计算机哲学才有机会成为现实。在这期间,他带来了一系列IT发明,而他的成名作恰恰是其中最浅显的一个。
被画出来的鼠标
提起鼠标的发明,根据官方的说法,60年代初,道格在参加一个会议时随手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簿,在纸上画出了一种在底部使用两个互相垂直的轮子来跟踪动作的装置草图,这就是鼠标的雏形。到了1964年,他再次对这种装置的构思进行完善,动手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品。
??鼠标的发明看似简单得令人不可思议,不过根据道格女儿的深度挖掘,父亲随手画出鼠标草图很可能与从少年起就擅长解决机械问题有关,“父亲13岁那年,就修好了邻居谷仓里一辆弃置不用的旧福特车。跟汽车一样,父亲也希望电脑可以快到足以马上对命令做出反应。他觉得,这样一台机器需要配备‘驾驶席’才行。像开车那样,用身体控制电脑。”
有趣的是,汽车用脚踩油门,鼠标也险些要用下肢操作。“那时,他们尝试了膝盖指针,转动脚踝,就能让指针精确地上下左右移动。只不过这种装置得为操作者量身定做,因此不太实用而落败。父亲还曾使用光笔作为控制器,这就跟战争期间,雷达操作员所钟爱的那些能在屏幕上‘巡游’的东西类似。不过最后,鼠标还是在众多试验中脱颖而出了”。
当然,那时的鼠标还只是个小木头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但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信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道格给它起了个极高雅的学名:显示系统中的X-Y方位指示器。不过历史证明,大众还是认为“鼠标”这个昵称与带着电线尾巴、在桌上到处乱窜的形象更和谐。
如今,对于鼠标这种司空见惯的设备,似乎没有谁特意去想它的价值。不过,在整个IT发展史中,鼠标实现了相当于电脑屏幕上的“多点触控”,将电脑变为一种可视化设备,人们可以通过鼠标点击屏幕的任何位置来进行操作,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只能按照既定的位置进行输入和操作指令发布,从而将计算机带入了“所见即所得”的可视、直接时代,这令人们在使用中感到便捷无比。而这也是道格带给人们的便利。
所有计算机演示之母
但从鼠标诞生的一开始,它就不怎么引人注意。不是它不够好,而是与它一起演示的项目太耀眼了,它们是视窗、群件,视频会议、互动文本边际、超文本和网络。这些东西正是现代网络计算系统的框架,之后几十年的计算机技术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因此人们将这次演示称为“所有计算机演示之母”。
那是1968年12月的一个周一上午,外面正在下雨,旧金山布鲁克斯大礼堂座无虚席,走道里也挤满了人。观众们清晰地记得,讲台上道格来回奔忙,安排他演讲中需要的一些道具。眼前的他颇有贵族风度,身材修长,衣饰整洁,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
这时,他身后巨大的银幕亮了起来,出现一幅计算机显示器的图像——其实,这台计算机在数十英里之遥,道格用其发明的远程操作控制了这台192KB的原始大型机,人们目睹了远程计算机的第一次公开演示、如何在显示屏上编辑文本并制作出一个超文本链接将两个电子文档链接起来,以及将文本与图片、甚至视频和图像混编至一起。此外,道格还描绘了一个电脑网络的蓝图,称作ARPAnet,后来它成为了互联网(Internet)的原型。
??在IT史上,那场演示被人们形容为“石破天惊”。对于那时整天沉浸在穿孔卡片的工程师、程序员和设计师们来说,坐在控制台前,能够实时操纵数据,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视窗、链接……这些新奇内容让人目不暇接。多年后,此次演示被拍成了电影。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屏幕上的字母和数字看起来坑坑洼洼,就像手写体。不过,在那个将字体显示在屏幕上还是创新的年代,谁会在乎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