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发展要置于这个背景之中加以审视。这种审视有利于从根本上把握军事理论创新的内在本质、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有利于理清军事理论创新的当代坐标、历史方位和转型方向,有利于推动我国军事理论创新的实践发展。
全球化改变世界格局:军事理论创新的当代坐标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各国之间、国际和国内各种派别政治力量之间交往增多,联系密切,必然导致各个国家、民族、社团之间由政治、外交、精神等因素引发的冲突增多,宗教、民族矛盾上升,暴力恐怖活动、走私贩毒出现国际化趋势。这些矛盾与冲突不仅是“亚战争行动”的直接根源,也是导致战争的动因之一,这对世界各国应付危机和战争提出了新挑战,对军事理论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曾说过:“要经常按住地球的脉搏,按住个别大国战略的脉搏。”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同时按住这两个脉搏,才能科学地把握军事理论创新的时代坐标。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军事理论创新而言,如果说毛泽东时期重点谋划的是新中国的生存安全,邓小平、江泽民时期重点谋划的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国家的发展安全,那么胡锦涛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领导人在继续谋划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是要解决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进程中的安全问题。或换言之,就是在“站起来的安全”和“富起来的安全”之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待解决的是“强起来的安全”问题—一围绕“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进行布局谋篇,这正是我国军事理论创新的当代坐标。
全球化改变战争形态:军事理论创新的历史方位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战争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两场完全相同的战争。一部人类战争史,就是一部军事理论创新史。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都是先进军事理论成功应用于军事实践的结果。毛泽东在研究中国革命战争问题上提出:“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科学地对待全球化时代的战争,也应当作如是观。
从军事理论创新实践的角度看,每一个战争时代都有主导的军事理沦,与第七代战争形态相适应,军事理论也大体经历了七代基本体系和主导观念的递进与嬗变。值得注意的是,历次军事革命发生时期,都是军事理论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可以说,每一次军事革命,都有自己的标志性的理论代表作。
由此可见:其一,随着战争形态转换周期越来越短,军事理论创新的针对性增强了,稳定性却明显减弱了。其二,“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这句兵家要训,正在被“有什么理论打什么仗”所替代,军事理论作为“战争设计师”的角色正日益突出。这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干前人未干过的事,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打前人未打过的仗,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只有切实着眼战争形态的变化,深刻洞察军事理论创新的历史方位,才有可能抢占军事理论创新的制高点。
全球化改变思维方式:军事理论创新的转型方向
全球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每一场变革的风雨,必然伴随着思想观念的电闪雷鸣。每一次思想观念的破冰之行,都会拓宽探索与实践的航道。军事理论创新完成新的转型,实现质的飞跃,呼唤全球化的思维方式。
全球化思维是开放的,主张站在“全球”立场看问题。这就意味着,军事理论创新只有走出“因循守旧”的自闭式误区,才能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全球化思维催生独创性成果,人云亦云的抄袭之风在这里没有市场。每当军事领域处于变革时期,也是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的时候,伴随而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往往是,军事理论创新中只要有新的理论和观点出现,立刻一哄而上,不加深究,人云亦云。军事理论创新只有力戒浮躁之气,才能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些经世致用的“经典”之作。
全球化思维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它与“闭门造车”的经验式做派格格不入。这种思维善于把握超前研究与现实需要的关系,能够着眼我军建设发展和未来作战的实际需要,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从不忽视实践检验,从而使理论创新成果达到合理超前与符合实际的统一。完美状态的军事理论创新,兼具历史横轴上的最后刻点和逻辑纵轴上的最高刻点。这也说明,军事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完美”只是一种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化存在,但它值得我们不懈努力,恒心以求。
全球化改变世界格局:军事理论创新的当代坐标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各国之间、国际和国内各种派别政治力量之间交往增多,联系密切,必然导致各个国家、民族、社团之间由政治、外交、精神等因素引发的冲突增多,宗教、民族矛盾上升,暴力恐怖活动、走私贩毒出现国际化趋势。这些矛盾与冲突不仅是“亚战争行动”的直接根源,也是导致战争的动因之一,这对世界各国应付危机和战争提出了新挑战,对军事理论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曾说过:“要经常按住地球的脉搏,按住个别大国战略的脉搏。”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同时按住这两个脉搏,才能科学地把握军事理论创新的时代坐标。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军事理论创新而言,如果说毛泽东时期重点谋划的是新中国的生存安全,邓小平、江泽民时期重点谋划的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国家的发展安全,那么胡锦涛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领导人在继续谋划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是要解决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进程中的安全问题。或换言之,就是在“站起来的安全”和“富起来的安全”之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待解决的是“强起来的安全”问题—一围绕“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进行布局谋篇,这正是我国军事理论创新的当代坐标。
全球化改变战争形态:军事理论创新的历史方位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战争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两场完全相同的战争。一部人类战争史,就是一部军事理论创新史。任何一场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都是先进军事理论成功应用于军事实践的结果。毛泽东在研究中国革命战争问题上提出:“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反对战争问题上的机械论。”科学地对待全球化时代的战争,也应当作如是观。
从军事理论创新实践的角度看,每一个战争时代都有主导的军事理沦,与第七代战争形态相适应,军事理论也大体经历了七代基本体系和主导观念的递进与嬗变。值得注意的是,历次军事革命发生时期,都是军事理论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可以说,每一次军事革命,都有自己的标志性的理论代表作。
由此可见:其一,随着战争形态转换周期越来越短,军事理论创新的针对性增强了,稳定性却明显减弱了。其二,“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这句兵家要训,正在被“有什么理论打什么仗”所替代,军事理论作为“战争设计师”的角色正日益突出。这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干前人未干过的事,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打前人未打过的仗,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只有切实着眼战争形态的变化,深刻洞察军事理论创新的历史方位,才有可能抢占军事理论创新的制高点。
全球化改变思维方式:军事理论创新的转型方向
全球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每一场变革的风雨,必然伴随着思想观念的电闪雷鸣。每一次思想观念的破冰之行,都会拓宽探索与实践的航道。军事理论创新完成新的转型,实现质的飞跃,呼唤全球化的思维方式。
全球化思维是开放的,主张站在“全球”立场看问题。这就意味着,军事理论创新只有走出“因循守旧”的自闭式误区,才能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全球化思维催生独创性成果,人云亦云的抄袭之风在这里没有市场。每当军事领域处于变革时期,也是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的时候,伴随而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往往是,军事理论创新中只要有新的理论和观点出现,立刻一哄而上,不加深究,人云亦云。军事理论创新只有力戒浮躁之气,才能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些经世致用的“经典”之作。
全球化思维是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它与“闭门造车”的经验式做派格格不入。这种思维善于把握超前研究与现实需要的关系,能够着眼我军建设发展和未来作战的实际需要,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从不忽视实践检验,从而使理论创新成果达到合理超前与符合实际的统一。完美状态的军事理论创新,兼具历史横轴上的最后刻点和逻辑纵轴上的最高刻点。这也说明,军事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完美”只是一种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理想化存在,但它值得我们不懈努力,恒心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