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02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必要性;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思路; 在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在分析工作过程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最后指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策略
  一、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的必要性
  (一)城市轨道运营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到2020年,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里程将达到2000公里至2500公里。每年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2000~2400人,旺盛的人才需求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 就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适应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企业用工的要求。
  (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变迁的要求
  传统高职教育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与理论教学不能有机对接,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因此,必须对现有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
  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思路
  (一)确定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专业定位立足于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实施以岗位任务为导向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匹配。按照城轨交通运营领域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突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
  围绕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知识、能力与素养。注重职业情境中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
  (四)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由易到难课程安排
  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具有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获得完整的岗位职业能力。
  (五)突显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实施教学
  以车站行车工作、调度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组织特点,设计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真实的体验中强化岗位意识,获得岗位职业能力,内化职业素养。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方式创新
  为确定人才规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策略创新
  本专业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针对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特点,在本专业推行“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创新
  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创新
  对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等5门学习领域课程,系统设计与“以岗促教、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
  2.新课程体系
  通过“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合理配置,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教学中,“边理论边实训、以实训促理论”,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涵盖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模式创新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等教学模式。
  (五)评价体系创新
  1.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
  成立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与不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评价办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日志、实习总结、管理制度、实训评价等,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指标由单维度变为多维度
  评价方式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评价结果由终结性评价为主变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
  3.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
  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职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一)立足一线,适应发展
  深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研,深入研究职业技能标准与工作任务。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按照“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评估”组织教学。
  (三)策略灵活,适应订单
  订单班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在进校就组班,还有的在毕业时组班。
  (四)工学结合,上岗对接
  实现学生上岗对接。通过学生2年在校内学习,1年在企业的具体真实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基本实现“上岗对接”。
  【参考文献】
  [1]周明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P32
  [2]刘爱云,田小静.探索与实践“12354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机械职业教育.2010(4):8
  [3]吴亚萍,周大农.“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0(18):22
  (作者单位: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运输教研室)
其他文献
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要求为依据,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从市场定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材与课件建设等方面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规划建设
【摘 要】本文结合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案例,从操练活动的面,操练形式的多样性,在情境中操练和利用有效手段来辅助操练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操练。  【关键词】有效操练;思维;积极性;注意力  课堂上操练的目的是让学生牢记并能活用所学的知识。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导致操练活动流于形式,有效性不强。而有效的操练既可以增添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扎实的落实学生的学
在儒家文化为主宰的明清社会,数量庞大的术士却属于边缘群体,其所持之技亦被视为小道。但由于他们从事的择地、推命、消灾、决疑、占岁等工作,上涉国家运道,下系百姓安居,具
目前我国少年犯罪还相当严重,少年审判工作又有其特殊性,当前我国的少年司法体制不利于对少年的司法保护,这表明建立少年法院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多年积累的少年审判工作经验为
以山西统计年鉴历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两个指标对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中美美术不同的教法,评价标准的不同,导致培养出不同的人才。"像不像",禁锢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好不好",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像不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好不好",增强了学生的
针对某厂清净下水处理系统进水水质特点,探讨了反渗透装置结垢的风险及控制措施,以保证设计的清净下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
[摘要]适度恐惧是一个人内在的行为制约力量,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手段之一。适度恐惧可以修正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时的偏激或导致不作为,使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和意念不致于转换成犯罪行为。  [关键词]恐惧;犯罪;预防才巳罪 [中图分类号]D917.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子的不断加大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务工农民及其子女的数量增长很快。比如,上海市青浦区1998年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不到4000人,2004年底增加到30000多人,平均增长率为40%。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中的一部分(约10000人)在青浦的公办学校就读,但还有20000多名学龄少年儿童分布在青浦区29所专门招收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中。由于这类学校的硬件(主要指校舍、设施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将游戏和数学知识以及娱乐融为一体,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还易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出来。因此,把游戏教学法引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当中,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游戏教学;技术;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游戏教学法进行授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帮助的。开展游戏教学法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