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数学先生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e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笔的时候,我坐在书房的窗边,一抬头就能看见窗外的月亮。手边是写了一半的数学卷子,上面是数学必修一的综合测试,我的目光停留在某个二次函数的零点上,迟迟没有办法移开。
  是了,这么多年了,我终于开始写我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故事,它是故事的主角,是我的可遇而不可求,我的生死劫。
  上周回初中母校,学校经过暑假的装修焕然一新,在楼梯间的墙壁上贴满了名人简介。和同学经过贴满数学家简介的墙壁,其中提及某位数学家说:“数学是我的生命。”
  我笑着和同学感叹一句,真好啊,你看看人家,把数学当作生命。
  数学却差点要了我的命。
  大概没有人会说,自己第一次感受到数学的困难,是在幼儿园。然而就在幼儿园学最简单的二十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全班都一学就会的进位,我却无论如何也不明白。好在这个困难并没有困扰我很久,因为就在几周之后的某天,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就明白进位是怎样一回事了。那是一种至今也无法明说的感觉,是冥冥之中的天注定,是心有灵犀。就连幼儿园的老师也惊喜地看着我说:怎么突然就开窍了。
  怎么突然就开窍了,在后来我被数学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日子里,我爸常常叹口气说,兴许你哪天就开窍了呢。我一直很想问,人一生就开窍一次对不对,那我这辈子的开窍大概就献给了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我至今都没忍心告诉他这件事。
  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们没有在对的时间遇见吧。
  其实我的数学还是有过一段人生巅峰的。我清楚地记得,三年级期中考试之后的某个午后,数学老师走进教室,神情兴奋地看着我说,这一次你数学考了满分。
  全班唯一的满分,我这辈子数学拿过的唯一的满分。
  前几周上历史课,说到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之后历史老师就问:到达顶峰是不是就代表着之后就开始衰落了?其他同学几秒后才有回应,我却在这个问题问出的瞬间就猛地点头。
  我太有体会了,我的数学达到顶峰之后就开始衰落,而且再也没有回去过。
  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家长马不停蹄地带着孩子奔波在各类奥数班之间了。然而我爸妈并没有那么的丧心病狂,以至于我到六年级才意识到外面的大千世界是何等奇妙。
  六年级时,我被送去参加我市某知名初中的小升初考试,数学卷子几乎全都是奥数题,我大概是空了一半的题没答。出考场时,我就听见身后的两个人在讨论计算题的答案,他们说的答案我至今都记得很清楚,一个是2,一个是三又四分之一,却没有一个在我的卷子上出现过。那时我安慰自己,没有关系,几分而已。
  当时年少的我还没有意识到,几分也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初一时我数学的弱势就已经展现得很明显了,学了函数之后更甚,我学生生涯里几乎全部的不及格都送给了数学。有一回数学课我被点名上黑板做题,其实是一道很经典的类型题,也讲过很多遍。是螺栓与螺母的配对问题,只要列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组就能轻松地解决。然而我拿着笔在黑板前站了很久,怎么样都找不到等量关系,渐渐后面有的同学等得不耐烦了,小声地抱怨怎么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啊。
  怎么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啊。
  数学老师见我迟迟不动笔,只好无奈地让我回去。那时我的同桌是个非常好的人,他很耐心地给我把那道题重新讲了一遍,我才依稀在脑海里有了一点概念。我的那位同桌,我至今都非常感谢他,因为我的分式方程和因式分解从头到尾都是他教的,他自己也有很多作业要写,但总还是愿意不遗余力地帮我。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晚自习在我第N遍问他一道同样类型的分式方程时,他终于苦笑着感叹,你这样,以后怎么办啊。
  他的眼神里没有嘲讽,他是真的很认真地在和我讨论我的未来。我们都是要中考的人啊,数学对于中考是多么重要,我们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我的整个家族都是数学非常好的人,几乎所有人都是工科出身,甚至和我年龄最相近的哥哥也在两年前踏上了学医的道路。他每回得知我数学成绩之后都调侃我基因变异。
  可能我跟数学就是没有缘分。
  所有人都说,你喜不喜欢一门科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科的老师是否合你的胃口。我从小到大的数学老师,每一个都太合我的胃口了,他们各具特色但专业素质都非常的棒,可惜这丝毫没有动摇我对数学几乎为零的兴趣。我可以在书桌前安安静静地看一下午的书,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背对于孩子来说很枯燥的诗词,却没办法坐下来做只要十五分钟就能做完的计算题;我愿意为了一个不认识的生字翻很久的字典,却不愿意深究一道我没做过的应用题,即使它并不难。未知数x在等式左右来回变换,纸上数字林立,紙下风吹树响。
  我是它的远方,它却不是我的故乡。
  初三的时候狠狠发奋学了一段时间的数学,的确颇有了一些起色,然而成绩起伏很大。中考前的某次模拟考试,大家都考得很好,而我却只有六十几分,排名因此产生了很大波动。那时候已经临近填报志愿,我突然开始惶恐,就在试卷飘到桌子上的那一刻,不自觉地哭了。
  拜托,这种时候怎么能哭呢?硬憋也要憋住啊。数学给我十几年的打击我都扛过来了,区区六十几分,何值落泪?
  我记忆里很深刻的一个场景是,中考的前一天下午,我和闺蜜走上学校的天台,我们晃晃悠悠荡到小学部,小学部的天台最西边是全校最高的地方。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校园。夕阳西下,我们的影子在天台上被拉得很长,天边的火烧云美得像梦里才会出现的幻觉。


  我突然拉着闺蜜一起靠着栏杆大喊,祖冲之保佑我中考数学过90分!
  我闺蜜数学很好,数学90分对她来说很轻松,她是紧张,而我是生死攸关。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见了我们的喊声,然而它一定是被风捎去了天边吧,老天都心疼我,终于在中考的时候抬手赐了我一回圆满。
  那是我数学的第二个巅峰。
  这周数学讲幂函数,我盯着数学书上好几个幂函数合在一个坐标系里的图出神了很久。同桌当时也看见了那张图,赞叹了一声,好美。
  的确如此,它是那么美,庄严,平衡,规律,纯粹。是定义域里单调递增的弧线,是心跳一样遵循周期的反复,像时间的年轮,永不停止它的流逝。
  我学数学这么多年,第一次在好看的分数和耀眼的奖项之外,发现它最原始最惊心的美。
  它那么神圣,不仅是从前的我不愿意学它,可能它也不想被我碰。
  可是我没有办法停下,它还要陪我走好久的路。我所想要讲的,过去的故事,都在这里了。故事讲完了,生活也该就此翻开一个新的篇章了。
  有时候学习就像一场漫长的恋爱,既不是只靠甜言蜜语就能取胜,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总要有无能为力的不圆满,才能让有效的努力焕发应有的光彩。
  我歪头看了看手旁的卷子,正了正衣襟。
  闹翻了的情侣重归于好时常常说,我们重新开始吧,从你的名字开始。
  我们也重新开始吧,亲爱的,数学先生。
  这一回,拜托你对我好一点啊。
其他文献
小事一:笔记这把利器  笔记,在学习时是很重要的存在,如果知识还没进入你的大脑,那么它至少应该存在于你的笔记里。书本是初学时的思维,要准备考试,还是要看笔记,那是一个整理后的综合思维。那么问题来了,笔记怎么记?  根据过来人的总结,我把笔记视作绸缎,它应当是顺滑的,是一个流畅的知识体系记录。高考后面的大题分基础级和难度级,基础级就是考知识体系,只要捋顺了框架,答这一部分还是有把握的。笔记还可以说成
期刊
寒假回到母校与学弟学妹们聊天时,恰逢他们期末考试结束。我听到他们的彷徨与疑惑,大都是关于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关于迷雾一样未知的未来。  当我试着与他们讲一时的分数并没有那么重要时,着实遭到了不少反驳的声音,说期末成绩与名校夏令营或是自主招生的名额或多或少有挂钩,甚至有几个可爱的孩子直白地讲我是已经过了那段水深火热的日子,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可是,分数真的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么?  渐渐发现,对考
期刊
提示:本文系河南郑州七中高二(5)班余无畏同学家长,在一次学校大会上的发言。当家长发言完毕,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学生、家长、老师都被发言所震撼。这位家长的话,道出了今天家校需要努力的方向。大家都说,有这样的家长,还愁孩子不能成才吗?  说到咱学校,七中是官称,“第七监狱”是昵称,换言之就是严。这个严是严格,严而有格;这个严是严谨,严而有序。听我这么讲,你们会撇嘴冷笑吧!  你们肯定渴望宽松、渴
期刊
再次踏入母校大门正值冬季,裹着厚重棉衣的高三学生在课桌前埋头苦学的模样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四年前,那种满身坚定的力量好像如今都能感受到。  从一个年级垫底的“差生”到步入“985”大学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如同一个神话故事般流传于亲戚朋友之间,以至于过年时节走亲访友之际我面对声声夸赞都有些无所适从。  论经验之谈实在不敢当,今天我只想分享些许自己的感悟,尽一己之力为面临高考的同学们传递一股力量。  自
期刊
我站在金台路上,看着那渐晚的夕照。只希望时间再重来一次。熟能生巧,到时候。我可能就没有那么难过了了,真的。  昨天傍晚,我在同事家开会,她突然指着窗外,说天啊,今天的云好美。  我冲到阳台,看着几片硕大的云层被连在一起,深深浅浅,在夕阳的照耀下氤氲成奇特的红色,像是油画,又像是梦境,好不真切。我拿着手机,拼命地想要留住那一刹那的美景,突然就想到了“金台夕照”,莫名其妙地,认定这是我在北京见到的最美
期刊
春终于来了,小心地一點一点地来了,像在寻找什么,从枯了一冬的枝上,从绿水岸边。或许,春要寻苞打开一段美妙的旅程,春要寻花开的声音,春要寻你归来的脚印。  我与春,一直相见恨晚。那么多年那么多年,恨少年不懂韶光贱,恨岁月开花我不在场。  如今一回首,只感少年忽然离我去。而今十年冬雪一地白,十年单衣披雪,只为了终有一天心能柔软可盼春归。像盼着一首词,坐花香,坐月色,来到窗前。像盼着一个人,身边的人,或
期刊
周末的午后,我一边翻着手边刚买来的新书,一边品着朋友快递来的新茶。真想让时间定格在眼前这一秒。适逢假期,学生也少,不如提前收工,去影院选一部刚上映的好片。  走到门口,看见一个穿着校服的学生站在那儿。她右手紧握着左手的食指,齐刘海下面是那种期待和无助交织在一起的眼神。她看着我,咬了咬下嘴唇说:“如果您有事儿要出去,我就耽误您十分钟。”  我把她让进了办公室,充满善意地看着她。她说,其实我的问题很简
期刊
问:聊天时,对方动不动就打来“哈哈哈哈哈”几个字,“哈”的数量不等,这是敷衍还是真正开心地在笑?  答:“哈”字的数量通常与心情的波动程度相关。老一辈通常仅使用“哈哈”,那是发自内心的笑。如果一个严肃正经的成年人发一串“哈哈”,嗯,那一定是输入法自动补齐的。因此以下猜测仅适用于某些年轻人。当对方发一个“哈”时,他试图表达一种真诚,传达“你刚刚讲的这个笑话好冷啊,其实一点也不好笑,但我还是礼貌性地回
期刊
记得以前交通还不像如今这般发达,我坐着绿皮火车从华北翻越秦岭到成都。时值十月,秋色渐浓,去时我感叹秦岭之南的绿意盎然,是北方所不能比的,但回程的时候,却被秦岭北坡漫山的黄栌惊呆了:黄栌的叶片经霜变红,那层叠的火红密不透风,从山脚一层又一层地漫上山脊。说红叶似火,却没有火焰的炙热。山巅的红,水嫩饱满,氤氲得仿佛要从车窗里流进来一般。  这些年很多人觉得红叶有些俗气了。霜降前后,北方人熙熙攘攘地去山里
期刊
这是一个与神秘相伴的生命禁区,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这是一片湮没了文明的死亡之境,古城、墓葬、残塔在风蚀的斜阳中静默;这是一滴大自然哀叹人类贪婪的干涸眼泪,在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失联的岁月里干枯成绝望。  罗布泊,这个源自蒙古语的名字,因丝路、文明、遗迹、生态、禁区、探险、失踪等关键词,一次次频现于人们的视野。但是无论传说多么扑朔迷离,却从来没有人能真正征服罗布泊。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