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流动的图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和政策变化而瞬息万变。全球投资者正恢复其投资热情,并重新将目光从新兴市场收回到发达国家。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近日发布了《2013世界投资报告》。报告预计,全球FDI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将缓慢复苏,全年流量有望达到1.45万亿美元,超过2012年的水平,与2007年危机前平均水平大体接近。
就在《2013世界投资报告》发布前后,印度和印尼已自8月中旬因外资流出而出现剧烈动荡,引发了新兴市场资本的大幅流出。尽管随后主要新兴市场的国际资本流动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但人们已开始在变化中捕捉新的趋势。
回望2012年,流入到发达经济体的FDI是561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2%,基本降至十年前的水平线上。资本流入的下降不只出现在欧洲和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也未能幸免,其中仅欧盟就占到全球FDI下降的三分之二。
与之相对应的是发展中国家吸引FDI的增加,2012年发展中国家共引入7020亿美元的FDI,占比达52%,比发达国家FDI流入量多出了1420亿美元,首次成为全球FDI主要流入地。高盛的数据显示,2010年-2012年,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国家的资本流入规模高达1.3万亿美元。
法国安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艾瑞克·钱尼认为,2002年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引领全球商业周期至今。现在,世界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开始引领全球商业周期。
另类资产投资公司SkyBridge Capital合伙人、高级投资组合经理特洛伊·盖叶斯基(Troy Gayeski),在资本市场上也看到了同样的变化趋势。
盖叶斯基说,从长期的发展过程来看,新兴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拉丁美洲危机之后,长期以来享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到2007年初,新兴市场基本面已非常强,经济上行预期也很充分,对投资者产生了很大吸引力。但随着时间流逝,投资者现在意识到,新兴市场的未来增长不会再现2000年初那样的强劲风格。
盖叶斯基对《财经》记者说,全球投资者今后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模式转换,过去对新兴市场的膜拜——相信新兴市场经济会持续高增长、其资产回报的表现要远胜过发达国家的理念——会支离破碎。比如,从2003年至今,巴西一类的新兴市场国家很容易获得美国市场几倍的业绩,而这一风向正在逆转。
在三个到九个月内,这一模式的转换可能会给新兴市场的资产挑战雪上加霜。在盖叶斯基看来,新兴市场的资产市场表现会让位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逊色于美国;但从10年到15年的中长期发展来看,新兴市场还是会有高于美国的增长率,但其资本市场回报率的表现,并不一定会赢过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
投资天平开始倾斜
资本市场的走势不仅由现实经济数据决定,同时也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表现的期望值息息相关。
近来投资者们看到一系列迹象:发达市场的商业信心指数攀升至多年高点,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从近年的高位显著下滑,美国股市资金流入创历史纪录,美国制造业活动达到2005年以来的最佳状态等。
上述迹象使投资者们坚信,发达国家正在进入快速增长的经济运行区间。他们的投资行为,也迅速跟进其判断。
SkyBridge Capital大量投资了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盖叶斯基说,在持续的经济增长率为1.5%到2%的“新常态”环境下,其投资主要关注那些产生现金流的投资策略,业绩不错。如果美国经济能上到3%,其业绩会更有起色。他们的资产组合中,就会更多关注事件获利策略的证券投资,包括并购、股份回购、特别股息等等。
世界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流入发达国家交易所交易股票(权)产品的资金达到1556亿美元,其中流入北美各基金的资金总量达到1024亿美元,占65.8%,日本则吸引了280亿美元,欧洲的基金斩获43亿美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76亿美元流出了新兴市场的基金。
在企业并购方面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迄今为止的并购交易总额为1.556万亿美元,但并购的回暖只是出现在经济形势转好势头更加明显的美国。亚洲的交易规模仍在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的借贷成本,已涨到2011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瑞银证券财富管理研究部主管兼中国首席投资策略师高挺对《财经》记者说,全球投资分布不均,相对而言,美国是投资表现最强的市场。
一方面,美联储不会为退出量化宽松而破坏掉经济增长的节奏,加之美国房市的上涨,消费者信心提高、资产负债表有不俗表现,说明美国的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增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美国极端量化宽松的政策近期酝酿退出,预示着美元利率将会高企,美元出现升值倾向。美元升值会带来回流。
另一方面,强势美元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大宗商品出口国承压加大。这种趋势刚刚开始,并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在艾瑞克·钱尼看来,这些变化并非是结构性的改变,而是周期性的变化。他认为,全球现在进入了一个金融周期,这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周期,大部分发达经济体都处在这个中心影响的范围当中。
欧洲显然在其影响之中。欧洲逐渐摆脱债务危机阴影,也加速了这个变化的发生。经济形势的改观,使欧洲成为优先投资目的地选项之一。高盛欧洲策略团队的研究显示,养老基金和美国其他大型集团在今年前六个月投资于欧洲股票的总金额达到650亿美元,创下36年以来美国投入欧洲股市资金总额的数量之最。 高挺分析说,欧洲出现大量资金流入,是在一个比较温和的正增长的背景下。经过六个季度的负增长,欧元区提前在二季度走出衰退,经济在下滑时出现拐点,并比市场预期来得更强、更快,因此市场判定这是一个趋势性的逆转,在刚开始发生逆转这段时间,资金回流会比较强。
但在欧债危机打击下,欧洲的金融系统非常脆弱,不能支持强劲的复苏。在弱的复苏和较高的不确定性下,加之政策的复杂性,从投资前景上看,高挺认为欧洲要比美国差。
对于全球投资者而言,盖叶斯基说,他们应该意识到,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欧洲不会再出现系统性风险。而考虑到大多数对美国的经济预测都基于欧洲零增长的前提下,所以欧洲出现边际增长,对全球经济会有更好的提振。
处于次要投资选择位置的是日本。日本在引领发达国家增长,只是没人知道它的增长有多稳定。投资者们尤其看好日本股票市场。瑞银较长时间以来,一直加码日本出口商。今年迄今为止,该板块的涨幅接近50%。
《瑞银机构观点:投资者指南》中指出,日本公司盈利增长仍稳健,增速较普遍预期平均超出16%。该指南预计日元会继续贬值,从而会进一步促进盈利增长。
指南也指出,投资者需要确定的是,美国的良性循环是否继续加速发展、并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而这其中,投资者与经济发展之间构成了一种相互性影响:若投资者对其商业前景、资产价格和对政治环境的信心能得以持续,则经济将朝正确的方向发展,高风险资产也能够有出色表现;但若信心消退,就得当心了。
SkyBridge Capital内部流行的说法是,美国胜过欧洲,也胜过中国。盖叶斯基解释说,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能达到3%,其他的一切就都是细节了——中国和欧洲经济的复杂性都可以忽略不计,而2014年是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第一次有为接近3%增长而一搏的机会。
他们的看法是,在未来六个月到一年时间内,从投资的地理分布上看,发达国家是最有吸引力、也是风险和收益并存的投资目的地。
中国机会何在?
据有关机构估计,在过去四年中,有3.9万亿美元的现金流入新兴市场。但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提及缩减债券购买后,这些资金开始反向回流。
新兴市场由此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些地区收紧金融环境并没有与经济前景改善同步发生。而资金流出的冲击,会在未来几个月对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心理产生双重负面的影响。
高挺说,新兴市场增长的模式由此受到挑战。六个月后,新兴市场能否重新成为资本流入地,目前来看并不确定。
但新兴市场已然分化。各国在面临资本外流的风险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比如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在内的北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风险就可能相当有限。中国政府和专家上半年给出的经济预期,是今年经济增长会保持在7%左右。也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有的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会与美国的增长率持平。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这种局面在一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就中国而言,因为有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以及更强的基本面,高挺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会在未来一个到两个季度有所改善。他说,在悲观氛围中,经济有超出市场预期的表现,这会带来市场比较强的预期改变,使三季度经济反弹会比较明显;另外,美国、欧盟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持续改善,外需会使经济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从国内来看,政策有保增长倾向,政策的惯性也会使经济企稳。加之8月-10月是传统的经济旺季,季节因素加外需加政策的推动,未来两个季度会有明显的反弹。
SkyBridge Capital并没有在中国投资。盖叶斯基解释说,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个谜,西方投资者很难理解其实际的增长率。显然中国经济是在放缓,问题是放缓到什么程度?另一个让西方投资者费解的是,如何从中国的增长中直接获益?过去很多投资者通过投资一些自然资源生产商来间接和中国挂钩,但随着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结束,这一扇门也关了。
在盖叶斯基看来,做空中国的永远是少数派,大多数对冲基金都对中国持慎重态度。投资者认为,由于信贷泡沫的威胁,中国经济放缓,加上中国经济走势的难以预测,至少应在短期内避免做与中国概念相关的投资。如果中国逐步开放其金融市场,好的投资机会可能自然会呈现出来,所以投资者的心态还处于观望状态。
短期投资者的犹豫并没有阻挡中长期投资者的脚步。数据跟踪商Preqin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境外房地产管理公司已筹集到16亿美元封闭型基金,用于中国的住宅房地产投资,高于该公司2012年筹集的8亿美元和2011年筹集的4亿美元。
其中,黑石集团计划斥资25亿港元收购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泰升集团;7月,得克萨斯私募股权公司Century Bridge Capital投资4440万美元,与在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开发商沿海家园组建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将在武汉建造适合中等收入家庭居住的住宅项目。
瑞银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瑞银环球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也宣布,上海市虹口区公租房公司与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在上海设立中国首只投资于公租房并持有其所有权的投资基金,投资于虹口区业已开发的公共租赁住房。
全球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凯雷投资集团(下称凯雷)董事总经理、凯雷亚洲基金联席主管杨向东在华盛顿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说,PE这样中长期投资对流动性要求不强,对具体的、即时的短期经济数据不特别敏感。在中国投资的机构看好整个中国的经济面,尽管经济有所放缓,但从全球比较起来,中国还是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实体。
凯雷2012年在中国投资超过7亿美元,今年也相当活跃。9月2日,凯雷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和凯辉中法基金联合为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注资3亿元人民币,这是凯雷第二次注资。
此前,凯雷和The Townsend Group宣布将投资约2亿美元收购上海宇培集团名下的5个物流仓库的部分股权,并在未来两年投资新建12个物流仓库。5月凯雷宣布与深国投商用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深国投商置)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收购苏州印象城和杭州古墩印象城49%股权。此外,今年凯雷还主导参与了两个主要投资,七天酒店的私有化和分众传媒的私有化。前者的交易总额据称达到6.88亿美元,后者达37亿美元。
杨向东认为,对中长期投资者来讲,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是主要的担忧——经济放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大浪淘沙,好的企业得以脱颖而出;同时二级市场估值的下降,使价格变得更便宜,投资估值的风险也随之减少。
相对而言,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挑战是很多行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杨向东说,这使投资者对一些行业未来看不清楚。
9月17日,在中国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今年2月以来,中国连续七个月单月吸收外资保持正增长,1月-8月同比增长了6.37%。“这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证明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认可。”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