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例妊娠合并梅毒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改善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并探讨恰当的治疗时间,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方法:将我院41例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非治疗组16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及先天梅毒儿发生情况。结果:足月分娩率治疗组为84.00%(21/25),未治疗组仅为56.25%(9/16),治疗组孕妇妊娠结局明显好于未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療组新生儿预后明显好于非治疗组(P<0.05);治疗孕周与非正常儿的发生率成正比,即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非正常儿的发生率越低(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可能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但在孕早期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预后,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97-02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传播疾病,我国梅毒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据报道梅毒发病率以年均37.13%的速度递增[1],同时,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也相应增加。妊娠合并梅毒对围生儿危害性极大,梅毒螺旋体可感染胎盘及胎儿,造成流产、死胎、早产、先天梅毒儿。为改善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并探讨恰当的治疗时间,以便改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作者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分娩,并排除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共41例,其中,I期梅毒19例(46.34%),II期梅毒2例(4.88%),隐性梅毒20例(48.78%);孕周12~41周;既往有人工流产15例,占总数的36.59%。年龄21~42岁,平均28.12±5.23岁。41里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有25例在孕期接受治疗,为治疗组;有16例在孕期未接受治疗,为非治疗组。
   1.2 诊断标准:
   本文梅毒的确诊方案为:1.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用于梅毒筛查和疗效观察,方法为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TRUST);2.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实验:是梅毒确诊实验,方法为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本院引产和分娩患者入院均常规进行TRUST筛查,阳性者再行TPHA确诊。如果确诊试验阳性者且该孕妇近期无正规的抗梅毒治疗史,则认为该孕妇为梅毒患者[2]。新生儿抽血查TPHA,若新生儿和母亲的梅毒血清学检查均阳性,且新生儿伴有两种以上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如肢端掌趾脱皮、皮肤斑疹、肝肿大、脾肿大、低体重、呼吸困难、贫血或病理性黄疸,则确诊为先天梅毒[1]。
   梅毒的临床分期参照《妇产科学》第六版教材,本文41例梅毒中,I期19例,II期2例,其余均为潜伏期梅毒。
   1.3 治疗方法:
   确诊梅毒后,治疗方案为: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1次,连续3周;若出现青霉素过敏则采用红霉素治疗,0.5 g 每日4 次,连续两周。
   1.4 统计方法:
   本文4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由专人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均借助SPSS16.0进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由表一可见,治疗组孕妇妊娠结局明显好于未治疗组,足月分娩率治疗组为84.00%(21/25),未治疗组仅为56.25%(9/16),经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x2=7.454, P=0.036<0.05)。
   2.2新生儿预后
   表二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新生儿预后的比较,治疗组分娩正常新生儿的比例为60.00%(15/25),非治疗组仅为25.00%(4/16);治疗组分娩先天梅毒儿的比例为28.00%(7/25),非治疗组为43.75%(7/16),将统计学检验,两组妊娠梅毒患者新生儿预后存在统计学差异(x2=7.958, P=0.047<0.05),因此可以认为,治疗组新生儿预后明显好于非治疗组。
  2.3 治疗时间与新生儿结局:
   治疗时间与新生结局的关系表略,经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推断可知,不同的治疗时间新生儿结局存在统计学差异(x2=9.087,P=0.024<0.05)。经Spearman关联性分析,治疗孕周与非正常儿的发生率成正比,即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非正常儿的发生率越低(P<0.05)。
  3 讨论
   3.1 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梅毒的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其发病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上升,妊娠合并梅毒会直接导致先天梅毒儿的增加并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妊娠期梅毒的治疗。本文临床资料显示,妊娠合并梅毒多为潜伏梅毒,比例高达48.78%(20/41),研究资料提示这与孕妇处于暂时性免疫抑制状态有关[3],这种特点致使妊娠期梅毒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文化程度较低者如初中以下、无业者、有不良生育史者、配偶有梅毒史者等为妊娠合并梅毒的相对高危人群。
   3.2 应重视婚前及产前梅毒的筛查:
   妇女在婚前检查出梅毒,经及时治疗可直接降低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这是优生优育的一项重要的措施。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说明,妊娠合并梅毒常为潜伏期感染,即梅毒隐性,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此时仅靠临床检查无法确诊,易漏诊漏治。为了降低妊娠梅毒的漏诊,对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或第1次产前检查时常进行梅毒血清筛查,对相对高危人群应在妊娠38周和分娩前再次复查,以免漏诊。
   3.3 妊娠合并梅毒应及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的预后:
   梅毒为苍白密螺旋体传染病,孕期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尤其是I、II期梅毒传染性最强,对后代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梅毒螺旋体经过胎盘及血液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内脏、骨骼及皮肤黏膜等器官或组织受损,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4]。本文分析结果显示,足月分娩率治疗组为84.00%(21/25),未治疗组仅为56.25%(9/16),治疗组孕妇妊娠结局明显好于未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x2=7.454,P=0.036<0.05),同时,治疗组新生儿预后明显好于非治疗组;另外,治疗孕周与非正常儿的发生率成正比,即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非正常儿的发生率越低(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与类似的报道一致[2,3],提示及早、足量、正规的妊娠合并梅毒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围生儿的预后,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及非正常新生儿的发生率。
   目前,青霉素依然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进行治疗,但有研究结果认为红霉素虽然可以治疗妊娠期梅毒的孕妇,但不能防治先天性梅毒[5]。本文该资料较少,这一点有待进一步研究。建议对青霉素过敏者,若有条件先行脱敏处理,再用青霉素治疗。
   综上,孕前检查、产前保健及规范治疗等多项措施相结合,对改善妊娠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降低非正常儿及先天性梅毒发生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吕军,黄彩霞. 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36,(8): 456-459.
  [2] 薛立纬.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M ].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7- 79.
  [3] 张肖民,张荣娜,林淑钦. 妊娠梅毒192例临床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4, 39( 10) : 286-288.
  [4] 曹缵孙,苟文丽. 现代围产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376- 378.
  [5] 林莲莲. 妊娠期梅毒的新认识[J]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12): 709.
  
  作者单位:528400 中山市人民医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在基层医院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经我院收治的27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并对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60例均恢复良好,1例术后出现发热,经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1例并发左侧胸腔积液,后吸收,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多能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外伤性;肝脾破裂;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回顾我院临床药师在各科室开展药学服务的情况,总结其具体内容和模式。临床药师只有深入临床,从处方监测、药物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患沟通等方面开展工作,才能切实做好临床药学服务。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0.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03-02   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是药剂科的工作模式逐渐从传统的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手足口病的发病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每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综合分析。结果:2010年博爱县手足口病发病率110.37/10万(479/434009),手足口病春末夏初发病高峰,高度散发,男性高于女性,3岁以下发病率高(94.78%)。结论:手足口病流行提前。发病率高低与交通、人口密度、性别比和儿童卫生习惯有关。  【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常见肿瘤类型及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87例臨床资料。结果:颅内常见肿瘤为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转移瘤、听神经瘤、松果体瘤、、结核瘤、垂体瘤;幕上104例,幕下83例。颅内肿瘤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幕上以颅咽管瘤、松果体瘤最为常见;幕下以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为常见。结论:CT可以准确定位颅内肿瘤,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高危因素,对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可能减少因出血而对产妇造成损伤。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我院63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产妇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异常、中重度贫血、凝血功能障碍及软产道损伤,高危因素有孕周、多胎妊娠、第三产程异常以及流产史。结论:从研究结果看,产后出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多数情况下有着不可避免性,但通过提高产科接生水平和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扭转牙拔除后即刻再植的疗效。方法:10例10颗扭转牙拔除后即刻再植定,再用正畸固定,排齐整平,并进行3-5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次10例病例再植成功8颗,占80%,死髓牙2颗,20%。结论:扭转牙在其他方法不能矫正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拔牙行即刻再植。  【关键词】扭转牙;拔除;即刻再植;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6.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16.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10-01    传染科是传染病人集中的地方,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在这里工作医务人员成为高危人群。多年的传染科工作经历,对影响传染科医护人员健康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利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加强防范意识,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健康[1]。    1 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传染料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5.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15-02    烤瓷冠桥是牙体缺损修复和牙列缺损固定义齿修复最常用的方法。其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与天然牙色泽相似的效果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适应症的选择,修复制作及技工制作技术的欠缺,患者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也会造成完成后的修复体不满意。现将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到我科就诊的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互助县乡村幼儿园儿童营养及健康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互助县19所乡级托幼机构的1763名在园儿童。  【关键词】农村入托儿童;发育状况;疾病检出率  【中图分类号】R211.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04-02    1 方法  由互助县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的医务人员用统一测量工具、标准和方法对儿童进行测量身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临床用药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428例,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当、重复用药、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等。结论:药师需加强对临床用药的审核与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有效减少不良事件。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