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竞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其所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成了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现阶段高等院校应将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列为重要教学目标。本文在探究我国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运动竞赛活动的开展,对具体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和大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
  关键词:运动竞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所具备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其进入职场后,对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的反应与适应能力,直接决定了大学生对自己工作、生活的满意度。对于现阶段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低,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加大探究力度,深入开展运动竞赛活动,以期通过心理、身体、技能方面的较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一、社会适应能力概述
  (一)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逐渐激烈,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承受困难、克服挫折的勇气与担当。走上工作岗位后,面对各种压力、冲击,大学生要从容面对,学会自我解压,能够主动从消极的工作状态中走出来,并且克服困难,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社会适应能力也是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与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基本保证,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除了进行文化传授、专业技能培养等教学活动外,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角色转换能力等,以帮助学生在跨入社会后,正确认识自我,激发自身潜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事业成功的人生目标。
  (二)现阶段,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育体系阻碍了大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受应试教育影响,现阶段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为主,在智力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认识不足,具体教学策略更为欠缺。比如,大学课堂上,任课教师以教材知识以及所需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各个专业历年来的课程都是固定的,学生没有自我选择的余地;任课教师所使用的教材沿用了很多年,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比较陈旧,缺乏时效性;当前高校考核体系单一,主要以笔试为主,以一张试卷评价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长时间的循环下去,使得在校教师和学生只关注文化成绩,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现阶段的大学生往往具有合格的理论知识,却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自我认知与现实自我差距较大
  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往往具有高昂的斗志和美好的幻想,可是现实社会毕竟是残酷的,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际工作与大学生想象的工作反差很大,造成了大学生迷茫、困惑、低落的心理状态,自我认知与现实自我差距较大。因此,高校应加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现实社会与美好愿望脱节的情况下,大学生能正视自我,消除负面情绪,摆正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缩短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90后,身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着长辈的宠爱,学业顺利,没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为脆弱。即使生活学习上有困难,也都是家长、老师出面解决,因此当代大学生心理依赖感比较强。比如,在面对工作、学习上的困难时,往往思虑不周,容易冲动,考虑问题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符合自己意愿的就坚持到底,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也会凭着一时冲动,坚持己见,不懂的如何与集体交流,与老师交流,自控力较差。
  4.以自我为中心
  当代社会的大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能力较差的现象。比如在参加体育運动项目时,大学生团队意识较差,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缺少合作交流。长时间的恶性循环,会让大学生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在学习和工作中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盲目的坚持自己的意见,使个体与集体脱钩,从而降低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运动竞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一)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其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并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运动竞赛是指个体与对手进行技能与智力的比拼,需要大学生具备合格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同时还需要思维与智力的支撑,熟练掌握战术、阵型,并对于赛场上的突发情况,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运动竞赛要求大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战术、技能,而且要灵活运用,对于不同的对手选择不同的战术。而且面对在赛场上的突发情况,没有固定战术、技能支撑时,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创新出克制对手的新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处于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往往存在不愿与人交往、不善交际的现象,运动竞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运动竞赛需要个体与队友合作,与对手比拼,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都需要交流沟通,因此运动竞赛为大学生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外部环境。通过比赛,大学生还可以结识更多竞争对手,结交更多的朋友。比赛失败或赛场上的一些挫折,对于大学生而言都是一种经历,锻炼了大学生的应对能力与包容能力,会正向迁移到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因此大学生参加运动竞赛,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三)有利于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参加运动竞赛总会有输赢,面对比赛失败时,大学生要保证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分析失败原因,以争取下场比赛的胜利。因此运动竞赛有利于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遇到失败时,学生能接受批评与建议,是其步入工作岗位后宝贵的品质。运动竞赛中,学生除了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外,还要有坦然面对失败的意志与品性,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运动竞赛是身体素质与技能的比拼,一个小小的因素就可能影响比赛结果,容易使参加竞赛的学生产生情绪波动。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组织竞赛时,要引导学生在面对比赛失败,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期获得下一场比赛的胜利,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提高其步入社会时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在篮球比赛时,每一个个体都有不同的位置,包括前锋、后卫、中锋,学生在比赛时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使命,还要配合队友获取竞赛的主动权,才能取得胜利。同时篮球比赛规则还可以规范学生行为,明确自身责任,并且把思维模式正向迁移到工作学习中,以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三、运动竞赛角度下,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对策
  运动竞赛是对大学生心理与身体的锻炼,学生在赛场上有自己的岗位角色,需要肩负起责任,发挥特长技能,以最好的姿态完成比赛。本文结合运动竞赛,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
  竞赛活动时,高校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快乐、平等对待竞争队友与对手,帮助学生在比赛中建立互相尊重、信任的关系,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竞赛运动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竞争活动,不仅需要人际交往,而且需要给予队友鼓励与支持,在胜利时保持荣誉感,在失败时需要保持自信心,培养了大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与竞争意识。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經常组织运动竞赛活动,把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拉到竞赛运动的队伍中来,有意识的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行。
  (二)组织团体竞赛
  运动竞赛分为个人赛、团体赛,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教师应多组织分组竞赛。竞赛前,教师根据学生体能差异,技能水平不同,将全班同学划分为水平相近的几个小组,尽可能减少各小组之间的差距,避免造成还没比赛就已经分出胜负的尴尬局面。以每个小集体为基本活动单位,每个同学都要以团体利益为核心,明确自己的角色与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技能,以获取最后的胜利。分组竞赛活动中,大学生不仅要受运动规则的约束,还要受战术、队友的约束。在不触碰规则的情况下,每个个体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技能,获得更多的分数,获取胜利。长期的团体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心理暗示,建立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从而正向迁移到社会活动中。比如在足球竞赛中,门将、后卫、中场、前锋都有自己的职责,学生要保证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公平竞争,配合其他队员,充分发挥个人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合作配合是大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必要因素,也是事业有成的根本保障。因此高校应重视运动竞赛活动中,大学生合作配合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开展多样竞赛活动
  运动竞赛是高校体育课程必不可少的活动项目,不同竞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不同技能与品性。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开展丰富多样的竞赛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比如根据运动员水平的不同,学校可以举办等级篮球赛,包括学校内、学校外、省内、省外以及国家级别的比赛;还可以举办排球、足球、接力跑等竞赛活动,号召更多有特长的同学参加集体活动。这些活动都需要团队协作,每个成员都是团队的一分子,都是团队获取胜利的基础,各个成员之间需要互相信任,技术配合,才能最终取得胜利。通过团队竞赛活动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技术再高超,也不能打败一支队伍,没有通过集体配合,发挥战略战术的优势,才能打败对手。教师也可以在竞赛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遵规守则、约束自己、公平竞争,懂得在冲动时克制自己的越轨行为,将竞赛中的遵规守则,转换成社会上的遵规守法,从而提高社会责任感与适应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要想在步入工作岗位上获取事业上的成功,只具有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的时候,能够正视自我,正视环境,进而克服困难,缩小差距,获得成功。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运动竞赛,在活动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等,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韩琦.拓展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2018(21):112–113.
  [2]杨茹雪.篮球竞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运动,2017(21):98–99.
  [3]张水龙.工科高校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研究[J].内江科技,2017,38(10):94+88.
  [4]朱鸿仪.云南省高校校园足球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5]王宗庆.慢投垒球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7.
  [6]崔秋月.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其他文献
一、整地粗糙有些地块尤其是秸秆还田的地块未压实或整地粗糙、土坷垃较大,易造成麦苗根系悬空,水分、养分相对缺乏,引起麦苗黄小瘦弱,也会造成小麦出苗不齐,稀疏。二、播种
期刊
C—H键及N—H键活化在有机合成中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直接功能化C—H键转化为含氧化合物,被认为是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方法。目前,世界原油储量中含有高达50%的烷烃,故通过催化过程可以直接将其转化为醇、酮和有机胺等化工有机产品,以实现其极高的工业价值。由于有机胺对氧化反应有高度敏感性,通常无选择性转化为肟、亚胺、腈、酰胺等产物,开发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一步定向转化到肟类化合物和制备医药及纤维类
很多年后,我还记得那次在课堂上被罚站的事.原因很简单,同学读课文《欧也妮·葛朗台》,读到某一段,我扑哧笑出声来,然后再也没忍住笑了半天,一抬头看到语文老师愤怒的眼
期刊
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长期调控过程中,经济社会形成了一个有序的政策传导机制,将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中并产生了预期的政策效果。但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产能过剩等结构性问题突出,社会全面开展供给侧改革,各种经济问题亟待解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以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本文对我国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进行了深度分析,以明确政策与宏观经济间的作用关系
群众赛事活动的广泛开展涉及设施环境、人均活动面积、体育活动形式、体育赛事影响力等因素,本文针对沿黄地区目前存在的大型、特色赛事缺乏、赛事组织不够规范等问题,以沿黄
为了研究神经节苷脂GM3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诱导分化后中性糖酯的影响,将神经节苷脂GM3加到HL-60细胞的DME/F12培养液中,观察其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化后细胞中性糖脂的变化。
摘要:国际泳联第27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是与奥运会并列的世界最高水平游泳赛事,研究此次比赛中女子800米、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技战术特点,找出我国运动员的优势,以及与国外运动员的差距,为我国游泳中长项目游泳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通过搜集国内外战术资料、观看录像研究得出:(1)布达佩斯游泳世锦赛女子800米决赛前六名运动员多采用匀速游的战术,我国选手冲刺能力强,但缺乏保持高
摘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社会各方面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老年人口多、老龄化速度加快,表明我国已进入人口老年型社会;与此同时,“休闲时代”已来临,休闲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退休老人的休闲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因而,需要科学引导退休老人开展休闲活动。本文对高校退休教师休闲活动需求问题展开探究,并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校退休教师;休闲活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