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需求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t_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能力结构需求角度进行阐述,结合园林专业特点,提出应用型园林人才须具备5个方面的能力:基本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达表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依据这些能力的要求,对安徽科技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园林;培养模式;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811-02
  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教研一般项目(X2012042)。
  作者简介孙得东(1978- ),男,吉林通榆人,讲师,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
  一个学校的办学方向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普通本科和应用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它们的关系应是平行发展的。在培养规格上,应用型本科的主要任务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1]。随着社会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就促使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更有针对性,不但要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要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样高校才能科学发展。
  2009年10月,安徽科技学院以优异成绩获批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以此为契机,制订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关键在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提升人才质量的核心在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制订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就园林专业而言,自设立该专业以来,针对其培养模式进行过几次调整,该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还是沿用传统农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因此,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还是偏向园艺与农学的,不但课程内容庞杂,而且专业核心课程不够突出,专业实践实习环节不够连贯,这些都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相符。自获批为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以来,针对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显得更加迫切。
  1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内涵
  1.1应用型人才对于应用型人才,国内学术界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大多数人认为应用型人才应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后劲,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具备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能够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2-4]。相比较而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强调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如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
  1.2应用型园林人才由于大部分本科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要求都是比较综合性的,既培养能够从事一线服务的技术人才,也培养从事理论研究的科研人才。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笔者认为应用型园林人才应是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独立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2应用型园林人才能力结构需求
  依据对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的界定,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是园林设计师或园林工程师的工作。作为一个合格的园林设计师,他们从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对这类设计人才的培养,更应在素质与能力培养等方面多下工夫[5]。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园林工程师,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良好的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也是不行的。针对应用型园林人才的岗位要求,其培养模式应定位在以能力培养为依托,依据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形式。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应用型园林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2.1基本应用能力即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具体来说就是能够识别各种设计图纸并熟悉设计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能够掌握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要求,能够根据现场出现的情况及时对图纸进行调整。
  2.2实践创新能力因为园林设计师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工作,如果没有创新能力是完成不了设计工作的。尽量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可以通过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科研创新等途径增加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2.3沟通协调能力协调能力对于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学生来说异常重要,特别是进入到工作单位后,无论是在前期的方案设计阶段,还是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或是施工现场指导阶段等,都需要毕业生拥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这一能力也是招聘单位特别看重的。
  2.4表达表现能力这一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及设计图纸的表现能力。对于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师而言,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表达能力有两方面,一是指学生图纸的表达,即通过图纸将设计理念展示出来,二是指语言的表达,即通过完美的讲述对设计图纸进行阐述。
  2.5环境适应能力现代企业单位招聘要求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快速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也是很多企业都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人才的原因。对于应用型园林人才也必须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快速地融入公司团队。
  3园林专业原有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实验设备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园林专业的课程大部分还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虽也有实验课程设置,但大多都是验证性、演示性的,缺少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专业实习所占比例较低,实习都是以单门课程为主,缺少专业综合性实习。
  3.2课程体系设置模糊,不利于能力结构培养原有专业教学计划中只分为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两大类,在必修课中又分为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专业选修课中分为园林工程方向、园林规划设计方向与任选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工科类课程比例偏少,且课程学时数也不多,更缺少文学类课程。这样的课程体系过于模糊,没有突出专业核心课程,不利于学生依据专业发展方向提升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   3.3忽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既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需求,又为少数优秀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而原有课程体系设置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必将受到限制,从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来看,缺少创新的教学改革,课程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3.4专业方向被弱化,位置不够突出原有教学计划中在专业发展方向上分为园林工程与园林规划设计两个方向,共开设了8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分别有《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材料》、《园林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城市规划概论》、《城市绿地规划》、《规划设计法规》、《景观设计学》,这样的设置不能突出专业方向的位置,由于这两个方向都是放在专业选修课里面,导致学生在选课时忽视了专业方向而只重视所选学分是否满足培养计划要求。
  3.5考核方式单一化,没有达到多元化目标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考试基本上以试卷为主,考查则以试卷和课程论文为主,但园林专业应用性、实践性很强,有些课程,如园林美术、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如果单凭试卷或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则达不到真正考察学生能力的目的。
  4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措施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造就人才的组织结构样式和特殊的运行方式。较权威的解释是教育部在1998年下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将“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6]人才培养虽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可以总结概括为几个方面: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制度、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能力结构等要素。下面针对于园林专业的培养模式谈几点措施。
  4.1细化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准确的人才定位,确定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行业能力结构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园林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园林绿化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城市建设、城市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等单位从事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施工管理、园林植物应用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4.2优化课程结构由于园林专业学科跨度大的特点,课程与课程之间如果衔接不合理,会导致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大,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如原计划将专业核心课园林规划放在第4、5学期,而把园林建筑设计放在第6学期。园林工程材料与园林工程并列放在第5学期。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时候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将专业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尽量安排在专业核心课的前面。课程内容也要依据园林专业能力需求不断调整、提炼专业核心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做到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的程度。增加实践、实习学时的比例,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学期都安排实习或实践题目。通过调整,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占到38周,保证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4.3建设双能师资双能师资的模式是应用型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对促进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成效显著。自学校启动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来,安徽科技学院园林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通过“两进、一培、一参与”等多种形式取得双能型教师资格。对于园林专业来说还应进一步提高双能型师资的结构比例,通过教师走进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积极探索“产学研”发展模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摘要以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在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范围内,改革模仿式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实验开设项目,将实验报告式考查改革为实验课程考试等,从而提高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382-02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项目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可持续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可以为区域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该研究以四川省为例,采取定量研究,划分出不同发展能力的区域,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关联度因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应该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
期刊
摘要  [目的]为了检测细菌对块菌菌根苗的菌根数量、株高和地径的影响,寻找块菌可能的NHBs。[方法] 设置5个菌根组合T. indicum × C. mollissima,T. indicum × Q. franchetii,T. aestivum × C. mollissima,T. aestivum × Q. franchetii和T. melanosporum × C. mollissim
期刊
摘要 选取安徽省凤台县、宿松县、当涂县和桐城市为样本,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保障问题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样本城市农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各级财政的支持力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央、省级、县、乡、市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经费投入的对策。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4-12338-02  工作经费保障是基层农技推
期刊
摘要[目的]对冀玉5817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推广该玉米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1~2013年河北省夏播早熟组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产量结果,通过分析产量、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品种产量与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对冀玉5817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冀玉5817在产量、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等指标上均好于对照京单28。[结论]冀玉5817具有高产、稳产的特性,
期刊
摘要[目的]优化荔枝壳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功率和料液比对荔枝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总抗氧化活性评价荔枝壳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荔枝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2.5 h,超声功率180 W,料液比为1∶25 g/mL;荔枝壳多糖总抗氧化活性随多糖浓度增大而提高。[结论]该提取
期刊
摘要为深入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移民适应性机理,以山西吉县东城乡柏东村为分析案例,以移民搬迁前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考察太度村移民的基本情况和采用问卷调查所获取的资料与数据,对生态移民农户对迁入地的经济生产适应性、生活方式适应性及社会关系适应性进行研究,针对村民在搬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他们的切实需求提出拓宽移民家庭经济来源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的责任意识等建议。  关键词生
期刊
摘要 针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食品类专业学生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认识及规范使用能力。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教学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S-01;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824-02  作者简介梁鹏(1985- ),男,青海门源人,讲师,博士,从事食品添加剂研究。*通讯作者,副教授,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分层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水分运移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Hydrus1D软件,通过设定不同上下边界条件,进行分层土壤的水分运移模拟。[结果]利用Hydrus1D软件可以模拟到水分运移中观测点的水头、含水量及土壤上表层流量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论]水分运移中的地面边界流量、水头和含水量与降雨量的变化直接相关,科学可靠的气象数据对水分运移的模拟非常重要。  关键词Hydrus1D
期刊
摘要 结合所在单位结构生物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高校结构生物学类实验室的管理问题:从制定实验室试剂、仪器设备和数据管理的制度和细则,到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同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结构生物学;仪器设备;数据;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822-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