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己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部分指出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软件专业属于电子信息大类,与大部分专业相比,软件专业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较大优势,但学生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专业方面的能力依然较弱。表现在:第一,解决在课程学习、程序调试、项目制作等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较差;第二,将已有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并应用到项目中的能力较差。第三,使用信息技术搜索新知识、技术,对信息进行评价并选择性学习的能力较差。第四,在前述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在课程实训、毕业设计时选择与授课内容接近、难度较小的项目,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意愿不强烈,缺乏自信心,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率较低,起薪较低,加薪较慢,创新、创业能力较差。鉴于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展開了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建设相关研究。2000年12月,美国教育部正式把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列为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五大目标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也把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建设纳入其《研究与发展框架计划》中。美国在2000年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标准”。2004年,澳大利亚“CALL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标准”出台。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教育和培养方面,基于图书馆的信息源的教育模式应用普遍。在这一模式中,图书馆定期举办各种相关的免费讲座、培训班,图书馆员负责检索、信息分析方法等内容的授课,教师以综合的方式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们学会信息技术、研究技巧。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但信息技术教学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开设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课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某课程的教学质量上,研究的对象多为中小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尤其是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单一。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普遍是采用开设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方法,图书馆和专业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第二,缺乏对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但是普遍作为公共课开设,课程针对性不强,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与职业的衔接与融合,没有针对具体的岗位群开发和开设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课程。
三、培养软件专业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思路与方法
总体思路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类公共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放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通过引导、培养、督促、鼓励、检验等多种方法,促使学生逐步具备良好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一)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形成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数据、图片处理工具、和信息表达工具,如Word、Excel、PPT、画图板等;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如计算机工作原理,网络的运行原理;形成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如收发电子邮件、常用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常见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主流上传下载工具的使用等。
(二)在专业课程加入对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采用视频教学法,夯实学生专业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专业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软件专业课程内容多而复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及基础要求较高。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如果教师讲授较少内容,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讲授时间偏长,内容偏多,易造成认知超负荷,影响学习效果。采用视频教学法,学生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进度学习,当学习遇到问题时,则可以再回头观看视频教材,模仿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第二,在专业课中注重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重组能力的培养。信息获取主要是指对搜索引擎的使用。使用搜索引擎看似简单,但要快速、准确检索适合专业技术资料,需要在长期的检索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准确判断各种情况下需要使用的关键词、判断检索出的内容是否所需,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演示自己使用搜索引擎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教师还要讲授如何将找到的信息加工、重组为自己所用。
第三,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鼓励和督促学生自学。信息时代,互联网中有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如果能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极大的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软件专业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这些资源可以是视频、文档、也可以是网站、书名,带领学生去初步认识和使用这些资源,并督促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自学中提高自己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第四,采用课堂翻转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角色,促使学生掌握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使用翻转课堂的方法,学生在课前自学,课堂上,师生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方法演示学习成果,为了较好的完成课堂演示,必将花费更多时间、更用心的去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以此来提高信息其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第五,采用综合项目作为课程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改革传统的使用考卷来考试的考核方法,采用综合项目作为课程考核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然使用多种信息技术工具,随着项目的完成,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快速提升。
第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竞赛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从接收、内化到产出的最好方法,通过竞赛也促使学生、教师综合能力的总体提高。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技术研究2012年度课题(yjjy12B04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己经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关于职业教育的部分指出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软件专业属于电子信息大类,与大部分专业相比,软件专业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较大优势,但学生将信息技术运用在专业方面的能力依然较弱。表现在:第一,解决在课程学习、程序调试、项目制作等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较差;第二,将已有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并应用到项目中的能力较差。第三,使用信息技术搜索新知识、技术,对信息进行评价并选择性学习的能力较差。第四,在前述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在课程实训、毕业设计时选择与授课内容接近、难度较小的项目,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意愿不强烈,缺乏自信心,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率较低,起薪较低,加薪较慢,创新、创业能力较差。鉴于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展開了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建设相关研究。2000年12月,美国教育部正式把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列为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五大目标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也把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建设纳入其《研究与发展框架计划》中。美国在2000年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标准”。2004年,澳大利亚“CALL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标准”出台。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教育和培养方面,基于图书馆的信息源的教育模式应用普遍。在这一模式中,图书馆定期举办各种相关的免费讲座、培训班,图书馆员负责检索、信息分析方法等内容的授课,教师以综合的方式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们学会信息技术、研究技巧。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但信息技术教学普遍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开设文献检索、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课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开展信息技术课、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某课程的教学质量上,研究的对象多为中小学生和普通高校大学生。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尤其是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第一,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单一。学生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普遍是采用开设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方法,图书馆和专业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第二,缺乏对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但是普遍作为公共课开设,课程针对性不强,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与职业的衔接与融合,没有针对具体的岗位群开发和开设信息技术职业能力课程。
三、培养软件专业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思路与方法
总体思路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类公共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将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放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通过引导、培养、督促、鼓励、检验等多种方法,促使学生逐步具备良好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一)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形成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数据、图片处理工具、和信息表达工具,如Word、Excel、PPT、画图板等;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如计算机工作原理,网络的运行原理;形成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如收发电子邮件、常用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常见搜索引擎的基本使用、主流上传下载工具的使用等。
(二)在专业课程加入对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一,采用视频教学法,夯实学生专业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专业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软件专业课程内容多而复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及基础要求较高。采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如果教师讲授较少内容,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讲授时间偏长,内容偏多,易造成认知超负荷,影响学习效果。采用视频教学法,学生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进度学习,当学习遇到问题时,则可以再回头观看视频教材,模仿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第二,在专业课中注重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重组能力的培养。信息获取主要是指对搜索引擎的使用。使用搜索引擎看似简单,但要快速、准确检索适合专业技术资料,需要在长期的检索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准确判断各种情况下需要使用的关键词、判断检索出的内容是否所需,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演示自己使用搜索引擎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教师还要讲授如何将找到的信息加工、重组为自己所用。
第三,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鼓励和督促学生自学。信息时代,互联网中有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如果能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极大的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软件专业的教师需要准备好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这些资源可以是视频、文档、也可以是网站、书名,带领学生去初步认识和使用这些资源,并督促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自学中提高自己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第四,采用课堂翻转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角色,促使学生掌握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使用翻转课堂的方法,学生在课前自学,课堂上,师生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方法演示学习成果,为了较好的完成课堂演示,必将花费更多时间、更用心的去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以此来提高信息其信息技术职业能力。
第五,采用综合项目作为课程考核方法,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改革传统的使用考卷来考试的考核方法,采用综合项目作为课程考核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必然使用多种信息技术工具,随着项目的完成,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快速提升。
第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竞赛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从接收、内化到产出的最好方法,通过竞赛也促使学生、教师综合能力的总体提高。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技术研究2012年度课题(yjjy12B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