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较法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很多化学知识相互之间既有一定联系,也有一定区别,因此比较教学法在教学中能够被科学合理地结合利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混淆;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使知识更为系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教学法在某些知识的相关教学中的运用,有其不可替代的实效性以及独到的优越性,教师恰当运用该法,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有关对比教学法的一些体会。
一、通过概念比较,把握本质,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有的概念既抽象、不易于理解,而且还容易相互混淆,这种情况就很适合利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利用比较教学法,就很容易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并列、隶属、相似或者对立等各种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各个不同概念的内涵,深刻理解各个概念并将其掌握。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以及原子的概念时,笔者就曾经利用比较教学法,对二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详细地对比,结果则使学生能够将两个不同概念区分得十分清晰明确,当然,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时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清楚地知道:所谓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而所谓元素,则是对所有的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氧气分子以及水分子,二者当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目都是8,如此一来它们也就都属于同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而原子做为一种微粒,则能够互相结合从而又可形成各种分子。
比较法在化学教学中可被教师广泛运用。比较法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和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概念之关键点,促使学生反复推敲,因此不仅使学生对各个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更能够避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模糊易混的状况;同时往往还能够使某些比较分散的知识,在对比中找到它们的内在关联,从而将其串联,使知识更加系统,更容易被学生全面掌握和自如运用。
二、通过原理对比,加深理解,有助记忆
在初中的化学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基本原理,而化学基本原理对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往往会感觉比较抽象、不易被理解,如果教师合理运用比较教学法来对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就能使相对抽象复杂的原理得以简化,从而更易于被学生理解以及掌握。
例如,在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时,笔者往往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对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列表对比,表格如下:
通过以上对比,使各个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鲜明而且突出,学生很容易将其把握并对它们进行正确区分。教学中,通过诸如此类的列表对比,很容易使学生牢牢把握某些基本原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学生构建清晰合理的化学知识体系,当然,如此一来也会为学生进行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性质对比,归纳总结,建立体系
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很多很广,而且这些知识分散在不同章节,零散杂乱,致使很多学生感觉化学学起来简单,记起来难,难于将知识全面掌握,难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解决问题时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学生学化学的信心也会受到打击。其实,这些多而杂,貌似缺乏规律性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教师如果妥善结合比较与归纳的方法教学,就能突显出这种知识之间暗藏的关联,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学习了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后,笔者结合导学案,引导学生对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进行对比归纳。通过对比总结学生发现盐酸和稀硫酸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下表所示:
由盐酸和稀硫酸呈现出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容易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出酸的通性,这使学生为以后推测和学习其他酸的化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教师通过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归纳,有助于在看似零散杂乱的知识之间找到联系,找到规律,使多而广的知识更便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这也便于学生在运用中加强联想,拓宽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将知识运用得更加灵活自如,进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四、通过实验对比,拓展思维,培养兴趣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在化学教学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验是促使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教学之中,采用对比的形式开展实验,或是设计实验来进行对比,都能够使教学更为直观,使探究教学得以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分析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教师一般会这样设计:从烛焰位于低处的蜡烛那侧缓缓倒入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学生会观察到烛焰位于低处的蜡烛先熄灭,位于高处的蜡烛后熄灭。据此学生很容易推测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如果实验到此为止,该实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思维定式,认为熄灭蜡烛的实验,必然是火焰低的先熄,高的后熄。于是,相关教学中笔者则又设计了一个实验与之对比:从火焰位置较高的蜡烛的上方倾倒二氧化碳,结果学生观察到了截然不同的现象。为什么相差无几的操作,现象却截然不同呢?学生内心非常好奇,急切想要探明真相。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最终会殊途同归,照样推测出了有关二氧化碳的上述结论。通过这组对比实验正好可警醒学生,实验现象不能死背,操作中也许仅仅差之毫厘,现象上却可能谬以千里,遇到具体问题就要具体分析,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践证明,进行对比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发生改变,有利于使化学课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课堂,转变为开放活跃的课堂;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变被动的输入知识为主动地去探究新知、捕获新知,当然,这些转变会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今后,我还将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将比较教学法更广泛、更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化学教学之中,使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初级中学)
一、通过概念比较,把握本质,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有的概念既抽象、不易于理解,而且还容易相互混淆,这种情况就很适合利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利用比较教学法,就很容易理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并列、隶属、相似或者对立等各种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各个不同概念的内涵,深刻理解各个概念并将其掌握。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以及原子的概念时,笔者就曾经利用比较教学法,对二者从各个角度进行详细地对比,结果则使学生能够将两个不同概念区分得十分清晰明确,当然,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时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清楚地知道:所谓原子,就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而所谓元素,则是对所有的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氧气分子以及水分子,二者当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目都是8,如此一来它们也就都属于同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而原子做为一种微粒,则能够互相结合从而又可形成各种分子。
比较法在化学教学中可被教师广泛运用。比较法的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和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把握概念之关键点,促使学生反复推敲,因此不仅使学生对各个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更能够避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出现模糊易混的状况;同时往往还能够使某些比较分散的知识,在对比中找到它们的内在关联,从而将其串联,使知识更加系统,更容易被学生全面掌握和自如运用。
二、通过原理对比,加深理解,有助记忆
在初中的化学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基本原理,而化学基本原理对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往往会感觉比较抽象、不易被理解,如果教师合理运用比较教学法来对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就能使相对抽象复杂的原理得以简化,从而更易于被学生理解以及掌握。
例如,在复习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时,笔者往往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对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进行列表对比,表格如下:
通过以上对比,使各个基本反应类型的特点鲜明而且突出,学生很容易将其把握并对它们进行正确区分。教学中,通过诸如此类的列表对比,很容易使学生牢牢把握某些基本原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学生构建清晰合理的化学知识体系,当然,如此一来也会为学生进行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性质对比,归纳总结,建立体系
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很多很广,而且这些知识分散在不同章节,零散杂乱,致使很多学生感觉化学学起来简单,记起来难,难于将知识全面掌握,难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解决问题时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学生学化学的信心也会受到打击。其实,这些多而杂,貌似缺乏规律性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教师如果妥善结合比较与归纳的方法教学,就能突显出这种知识之间暗藏的关联,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学习了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后,笔者结合导学案,引导学生对盐酸和稀硫酸的性进行对比归纳。通过对比总结学生发现盐酸和稀硫酸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下表所示:
由盐酸和稀硫酸呈现出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容易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出酸的通性,这使学生为以后推测和学习其他酸的化学性质奠定了基础。
教师通过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归纳,有助于在看似零散杂乱的知识之间找到联系,找到规律,使多而广的知识更便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这也便于学生在运用中加强联想,拓宽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将知识运用得更加灵活自如,进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四、通过实验对比,拓展思维,培养兴趣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在化学教学中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验是促使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教学之中,采用对比的形式开展实验,或是设计实验来进行对比,都能够使教学更为直观,使探究教学得以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分析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倾倒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的实验,教师一般会这样设计:从烛焰位于低处的蜡烛那侧缓缓倒入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学生会观察到烛焰位于低处的蜡烛先熄灭,位于高处的蜡烛后熄灭。据此学生很容易推测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如果实验到此为止,该实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象就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思维定式,认为熄灭蜡烛的实验,必然是火焰低的先熄,高的后熄。于是,相关教学中笔者则又设计了一个实验与之对比:从火焰位置较高的蜡烛的上方倾倒二氧化碳,结果学生观察到了截然不同的现象。为什么相差无几的操作,现象却截然不同呢?学生内心非常好奇,急切想要探明真相。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最终会殊途同归,照样推测出了有关二氧化碳的上述结论。通过这组对比实验正好可警醒学生,实验现象不能死背,操作中也许仅仅差之毫厘,现象上却可能谬以千里,遇到具体问题就要具体分析,必须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践证明,进行对比实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发生改变,有利于使化学课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课堂,转变为开放活跃的课堂;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变被动的输入知识为主动地去探究新知、捕获新知,当然,这些转变会促使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今后,我还将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将比较教学法更广泛、更科学合理地运用于化学教学之中,使其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