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抢夺了我们的注意力?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_2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橙子rn女,24岁,北京,互联网市场专员rn嘉宾Arn是“生产力”,也是“注意力杀手”rn做互联网,怎能离开手机?我和我周围的大部分人,日常办公都离不开手机,查找资料、处理文档、参加远程会议,都要用手机.不少人还会准备两部手机,手机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如果手机丢了、坏了,那简直像是坠入了噩梦.业余时自然更要用手机了,刷短视频、看剧、玩游戏等,虽然每每回过神来时,时间早从指缝间溜走,但我终究收获了不少快乐.直到某天,我翻开买了很久的书,打算认真读读,结果由于总担心错过消息,不一会儿就要拿起手机看看——半天过去了,书一页没翻.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对劲,立即下定决心从有意识地与手机“断舍离”做起.在非工作日,我会给自己适当断网,做一下“数字排毒”,我想拯救因手机而变得支离破碎的注意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们的精神需求与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视.然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际开展中仍暴露出些许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运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势必带来新的生机.文章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一定思考,以期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Q1rn主持人:学生时代总免不了考试,对此,大家都怎么看呢?rnA我深切地感受到考试的无聊.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整天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有些个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不是test,就是reading report,这种生活,我真有点受不了!
期刊
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新颖化案例教学方式,主要以案例作为核心基础,引导学生在既定的案例探究情境中分析相关问题,掌握其中的主要学习内容.文章将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应用能力、拓展多元教学内容、促进总结巩固效果四方面策略的分析,提出应用方案,针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全面化分析及探究.
舍去,然后得到——rn舍去白昼,得到灯火、梦呓、虫鸣、星光.舍去大陆,得到船歌、桨声、浩瀚、孤独.舍去春分、清明、惊蛰、小暑,得到霜降、白露、冬至、大雪.舍去我,得到我们.舍去宣纸上的一部分白,得到水墨.舍去一个词,得到反义词.
期刊
手机里自有一个世界.一打开,搞笑视频、精彩电视剧、脑洞大开的段子就扑面而来,越刷越难停.然而,刷手机不可“贪心”,健康问题正时刻准备着发起袭击!
期刊
《乡土中国》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指定的整本书阅读书目,它作为社会学专业著作多处引用《论语》以及其他文学经典,对中学生来说阅读难度较大.费孝通在书中对《论语》的引用非常灵活,且在引用形式方面富有特征,其不但将儒家理念与乡土社会文化结合在一起,还对《论语》进行了新的社会学阐释.教学中,教师应按照《课标》要求,将《论语》作为一个切入点,着手文本解读,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来阅读,从而掌握科学的学术专著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提倡学生课前预习,由于预习内容与讲课内容一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新鲜活力.基于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分字词、语句、表达及细节等层面展开策略探讨,认为只有创新思路、方法、情境,才能于熟悉处见陌生、于平常处见独特、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见真情,让语文课堂保持足够丰满新鲜的内容,保持活力与引力.
01rnChina bans smartphones in schoolsrn中小学生带手机进课堂?不行rnIn a notice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February 2021,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are asked not to bring their cell phones onto the campus, except when it is approved by the
期刊
上有日月,下有山海,那生命呢?rn把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腕处,便能感受到有规律的脉搏跳动,这是生命存在的证明——心脏会跳动,血液会涌动,我们体内活跃的原子与经音乐大师触摸的竖弦琴的旋律一道颤动起来.rn在心脏的起搏中,悸动也随之而来.它因情绪紧张而心跳加速,表达忐忑的内心活动.rn我们习惯把悸动和懵懂的感情相关联,初次面对欣赏的异性时,内心小鹿乱撞的感觉或许会是我们一生最美的回忆.那无关爱情,只是暗示自己要长大了.
期刊
万事万物一旦进入诗人眼中,经由诗人的思想情感浸润,便成为诗的一部分,以象征性“意象”的形式在诗词中表现出来.这些意象是经过诗人心理加工后的产物,是我们理解古诗词意境、领悟作品主题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