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愆期 子无良媒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27581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梅戏《天仙配》中,天上的七女下凡,欲配董永,请土地公主婚,只缺一位媒人,七女让董永喊话槐荫树:槐荫树,槐荫树,我与这位大姐结为夫妇,请你为媒,你开口讲话!
  七仙女悄悄把羽扇轻摇,瞬间槐荫树眯着眼睛乐呵呵唱道:
  槐荫开口把话提、把话提啊
  叫声董永哎 你听知


  你与大姐成婚配
  槐荫与你做红媒、做红媒!
  至此方名正言顺,槐荫树下喜氣洋洋,拜堂,成亲。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男女之间成为夫妻,媒人是非常重要的证人。便是仙女下凡婚配,也得遵循凡间的婚嫁习俗。
  《仪礼》记载了“六礼”,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婚姻基本上遵循这样的规范。而“六礼”的完成,关键在媒妁,每道程序都需要媒妁的策划与指导,沟通与联系。
  媒人的出现,据乌丙安先生所言“大约在父权制、私有制产生时,婚媾逐渐向专偶制过流、私有制产生时期,媒就应运而生了……”。周代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提并论,《礼记·曲礼》也说:“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先秦典籍中也有记载:处女无媒,老且不嫁(《战国策·燕策》)。《诗经·卫风·氓》:“非我愆期,子无良媒”,意思是,不是我不遵守约定,耽误了期约,是因为你没有请媒人。
  周代有专门的媒官,承担“合二姓之好”的职责。先秦时的媒妁受人尊敬,是神圣的社会角色。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焉。……凡娶判妻子者皆书之。(《周礼·媒氏》)判,即婚姻。媒氏的职责是沟通人们的婚姻。媒氏的工作呢:一是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日和姓名。二是通令三十岁的男子和二十岁的女子按时结婚,不可愆期。第三个就是每年二月,也就是农忙之前,督促适婚的青年及时结婚。并且还管婚姻诉讼,禁止民间冥婚,帮丧偶男女重组家庭等。在当时,“凡国皆有掌媒”。唐代更是将媒妁之言写入了法律条文,取得法制的认可。这样的婚姻制度,成为一种伦理规范,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
  先秦时期媒妁多是官媒,除了官媒,也出现了私媒。官媒是专职,私媒则是兼顾着做,而民间婚嫁的撮合,也主要由私媒来承当。正所谓:男无媒不娶,女无媒不嫁。许慎《说文》云:“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之二姓者也。”媒妁,《辞源》称之为“婚姻介绍人”,民间则称为媒人或媒婆。另外,媒妁的称谓可谓多多:伐柯、冰人、月老、红娘、保山、掌媒、良媒、花博士等等。
  “六礼”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过程,有精简有合并,但归根到底,男女双方结亲,大致还是沿袭这样一个步骤的。此时,只要双方肯给好处,媒人会舌灿莲花,尽心尽力。门当户对,亲上加亲,郎才女貌,便是媒人的三板斧,也是封建社会最理想的婚姻缔结依据和首要条件。
  从纳采开始,媒人就开始在两家之间来来往往,带礼物提亲,将双方生辰八字给算命先生进行卜算,如合意,由媒人安排男女双方见面,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婚娶》载:
  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男以酒四杯,女则添备双杯,此礼取男强女弱之意。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如不中意,则送彩锻二匹,谓之“压惊”,则婚事不谐矣。
  定婚了,聘礼的数量要媒人跑断腿地来回传话,男方向女方过礼、女方回礼,也需要媒人来回护送。定好日子了,也须得媒人带着男方的礼物,将写有成亲日期的红帖送到女方家,征求女家意见,若女家收下礼物与红帖,便是答应;若不收,还要再商订。直到真正亲迎时,媒人的任务才算大功告成。但在宋代,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迎亲时,男方只派媒人作为代表迎接新娘,新郎不用亲自前去,这叫做“等亲”。
  媒人以妇女居多,宋代媒人分为几等。上等媒人,戴头盖,穿紫背子;中等媒人,戴冠子,黄包髻,穿背子或系裙,拿青凉伞。一般是两位媒人同行。古代婚姻中,媒人这一行很受人尊敬,她们收受礼金,婚礼上还要受到新婚夫妇的礼拜,生下儿女,也多认作干亲。
  媒婆知晓人情世故,四方圆融,腿脚勤快,不辞辛苦,还能说会道,讨好讨巧,最重要的是,要有信誉,有好口碑。因此,好的媒人是受人尊敬的,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依媒人行里的话说:“指东说西、瞒天欺地、损阴害德的事情,给我们个金山也是做不得的。碧霞天君是我们的心神,观音菩萨是我们的供神,送子娘娘是我们的护神。这些神灵都在看着我们,如有一丝欺心之处,都会记在账上,我们一辈子也是还不清的。”
  当一对新人,由媒人一次次不辞辛苦地来回奔波而结成连理,锣鼓声中,鞭炮声里,两家皆大欢喜,这一切,媒人功莫大焉。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描写媒妁在新人成亲那天时被尊重的情景:当亲迎之日,为媒介者,峨其冠,华其服,高视阔步,大有唯我独尊之概。主人必先于大门之外,设方桌一席,席置水果醇酒若干,择饮士二三立待于前。俟媒介至,一声恭喜,强令痛饮……迎接升堂,款以上宾之礼,为客中重要人物矣。
  与人作媒,玉成好事,乃成人之美。崔莺莺嫁得张生,全凭小丫环红娘机智聪慧,为二人传简,倾情帮助。“青天月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却成全了玉郎和慧娘的幸福婚姻,此举“人人颂德,个个称贤”。《红楼梦》里贾太君也做了一回媒人,将邢夫人的侄女岫烟许与薛姨妈之侄薛蝌为妻,成全一桩美事。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几千年来,媒人所做的,也确乎是这般功德无量的事。
  最后来欣赏一下婚书(元代以后,一般在定亲时将媒妁写入婚书)
  纳聘书格式:
  X州X县X处姓X,今凭X人为媒,X人保亲,以X长男名X,现年X岁,与X处X人第几令爱名X姐,现年X岁,缔亲。备到纳聘财礼若干。自聘定后,择日成亲,所愿夫妻偕老,琴瑟和谐。今立婚书为用者。


  回聘书格式:
  X乡贯姓X,今凭X人为媒,X人保亲,以X第几女名X姐,现年X岁,媒X处X人口男名X,现年X岁,结亲,领讫财礼若干。自受聘后一任择日成亲。所愿夫妻保守嗣续繁昌。今立婚书为用者。

其他文献
商鞅只是法家的实践家,真正将法家治国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是韩非。  公元前233年的一天,秦国首都咸阳的中央监狱,来了一位大员,他是秦国的廷尉,也就是司法部长李斯。李斯此时已经成了秦王的心腹大臣,权倾朝野,炙手可热。  李斯来到监狱里的一个监室,这里关押着他的老同学,大名鼎鼎的韩非。  这位韩非本来是韩国王族,在韩国时,一心想着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为韩王出了很多好主意。但是昏庸的韩王有眼无珠,拒绝
期刊
宋代的节令虽系物候,亦关人文,它蕴含在迥异于唐诗而独辟蹊径的宋诗里,流露于堪称一代之文学的宋词中洋溢于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它记录在一代之高人雅士的趣闻轶事里。  宋代的雅即把生活中琐碎的闲事提升为具有仪式化、审美化的层次,并且风行开来,成为一种时尚。风雅生活,集中表现在劳作之余的闲暇中。宋代假日众多,据宋人笔记《文昌杂录》记载,不含探亲假(离父母三千里外,每三年即有30日的探亲假)、丧假、婚假等
期刊
元宵节,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叫“上元节”,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大约从汉代起,上元节就有了张灯的习俗。唐时实行宵禁,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而上元节,皇帝会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这一晚,大街小巷,天上地下,火树银花,精致华丽的灯盏,争奇斗彩。观灯百姓不计其数,通宵达旦,热闹非凡,灯会上的各种相遇如一盏盏灯,在时间的河流中一一闪过,多彩多姿。
期刊
李时珍是家喻户晓的医药名家,他用毕生精力为后人贡献了《本草纲目》,他以75岁高龄向人们印证了日常养生的重要性。  李时珍认为:“水者坎之象,上则为雨露霜雪,下则为海河泉井”;流水者,“其外动而性静,其质柔而气刚”;“水性本咸而体重,劳之则甘而轻。取其不助肾气,而益脾胃也。” 他还把江湖水归为“地水”,并将它分为“顺流水”“逆流水”和“急流水”三种。“顺流水”性顺而下流,又名甘澜水;“逆流水”乃洄澜
期刊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启发良多。本文拟谈谈经典教育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关系,就教于方家。  一、经典与经典诵读  我们要谈三个小问题:何谓经典?为什么要读经典?怎样读经典?  国学经典很丰富。关于国学入门的书目,有几种说法。吴小如先生说的是“诗四观”,即《唐诗三百首》《四书
期刊
展开两宋长卷,恰一方庭院,深深处,小园香径,小帘银钩,徘徊处,细雨斜飞,帷幔低垂。又有诗词书画,美酒文章,吟风弄月,宴饮清谈,他们深深地热爱生活,对自然充满敏锐细致的观察与体贴,重视自身素质与品位修养,关注内心体验和精神追求,平常的日子,有花香醉人,茶香怡人。恬静典雅之外,还有一种有趣味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焚香。  古人在厅堂内室燃香,取其芳香,除秽且消闲祛暑。宋时,焚香为宋代士人的一种有趣味的生
期刊
商鞅的籍贯是春秋小国卫国,叫卫鞅。但他不是一般的卫国人,商鞅成为法家代表人物,絕非偶然。他从小就对法律专业特别有兴趣,那个时代叫刑名之学。后来做了魏国丞相公叔痤的家臣。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孙痤有一双识人慧眼,他病倒不起的时候,魏惠王来探望他,问道:“您的病这样严重,万一不测,国家应托付给谁呢?”  公叔痤:“臣有一个家臣叫公孙鞅,年龄不大,才能非凡,真的是国家栋梁,希望大王将整个国家托付给他管理
期刊
《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jiāo)人僚兮。  舒窈纠(yǎo jiǎo)兮,劳心悄(qiǎo)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iǔ)兮。  舒懮受兮,劳心慅(cǎo)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liáo)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cǎo)兮!  月亮崇拜  《月出》是在写美人。然而美人还没出场,月先出场了,照着佳人、照着诗人、照着九州、照着被染上一层温柔色的河山。  《月出》每一段都是以月为起兴
期刊
他是随风潜入夜  他是润物细无声  他是我中年遇到的杜甫  不早一步不晚一步  恰恰好地熨烫了所有时光的褶皱  昧尽——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杜甫真好,说这话有点晚了,因为人至中年了。但也不晚,因为终于知道了杜甫的好。  少年读“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觉得天地都无情,也不理解江河万古和身心俱焚,又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没有分别过的少年,如何恨别?又如何惊心?  我只当小
期刊
由于上面所说,我认为若讲中国文化,讲思想与哲学,有些处不如讲文学更好些。在中国文学中也已包括了儒道佛诸派思想,而且连作家的全人格都在里边了。某一作家,或崇儒,或尚道,或信佛,他把他的学问和性情,真实融入人生,然后在他作品里,把他全部人生琐细详尽地写出来。这样便使我们读一个作家的全集,等于读一部传记或小说,或是一部活的电影或戏剧。他的一生,一幕幕地表现在诗里。我们能这样地读他们的诗,才是最有趣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