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梅戏《天仙配》中,天上的七女下凡,欲配董永,请土地公主婚,只缺一位媒人,七女让董永喊话槐荫树:槐荫树,槐荫树,我与这位大姐结为夫妇,请你为媒,你开口讲话!
七仙女悄悄把羽扇轻摇,瞬间槐荫树眯着眼睛乐呵呵唱道:
槐荫开口把话提、把话提啊
叫声董永哎 你听知
你与大姐成婚配
槐荫与你做红媒、做红媒!
至此方名正言顺,槐荫树下喜氣洋洋,拜堂,成亲。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男女之间成为夫妻,媒人是非常重要的证人。便是仙女下凡婚配,也得遵循凡间的婚嫁习俗。
《仪礼》记载了“六礼”,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婚姻基本上遵循这样的规范。而“六礼”的完成,关键在媒妁,每道程序都需要媒妁的策划与指导,沟通与联系。
媒人的出现,据乌丙安先生所言“大约在父权制、私有制产生时,婚媾逐渐向专偶制过流、私有制产生时期,媒就应运而生了……”。周代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提并论,《礼记·曲礼》也说:“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先秦典籍中也有记载:处女无媒,老且不嫁(《战国策·燕策》)。《诗经·卫风·氓》:“非我愆期,子无良媒”,意思是,不是我不遵守约定,耽误了期约,是因为你没有请媒人。
周代有专门的媒官,承担“合二姓之好”的职责。先秦时的媒妁受人尊敬,是神圣的社会角色。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焉。……凡娶判妻子者皆书之。(《周礼·媒氏》)判,即婚姻。媒氏的职责是沟通人们的婚姻。媒氏的工作呢:一是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日和姓名。二是通令三十岁的男子和二十岁的女子按时结婚,不可愆期。第三个就是每年二月,也就是农忙之前,督促适婚的青年及时结婚。并且还管婚姻诉讼,禁止民间冥婚,帮丧偶男女重组家庭等。在当时,“凡国皆有掌媒”。唐代更是将媒妁之言写入了法律条文,取得法制的认可。这样的婚姻制度,成为一种伦理规范,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
先秦时期媒妁多是官媒,除了官媒,也出现了私媒。官媒是专职,私媒则是兼顾着做,而民间婚嫁的撮合,也主要由私媒来承当。正所谓:男无媒不娶,女无媒不嫁。许慎《说文》云:“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之二姓者也。”媒妁,《辞源》称之为“婚姻介绍人”,民间则称为媒人或媒婆。另外,媒妁的称谓可谓多多:伐柯、冰人、月老、红娘、保山、掌媒、良媒、花博士等等。
“六礼”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过程,有精简有合并,但归根到底,男女双方结亲,大致还是沿袭这样一个步骤的。此时,只要双方肯给好处,媒人会舌灿莲花,尽心尽力。门当户对,亲上加亲,郎才女貌,便是媒人的三板斧,也是封建社会最理想的婚姻缔结依据和首要条件。
从纳采开始,媒人就开始在两家之间来来往往,带礼物提亲,将双方生辰八字给算命先生进行卜算,如合意,由媒人安排男女双方见面,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婚娶》载:
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男以酒四杯,女则添备双杯,此礼取男强女弱之意。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如不中意,则送彩锻二匹,谓之“压惊”,则婚事不谐矣。
定婚了,聘礼的数量要媒人跑断腿地来回传话,男方向女方过礼、女方回礼,也需要媒人来回护送。定好日子了,也须得媒人带着男方的礼物,将写有成亲日期的红帖送到女方家,征求女家意见,若女家收下礼物与红帖,便是答应;若不收,还要再商订。直到真正亲迎时,媒人的任务才算大功告成。但在宋代,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迎亲时,男方只派媒人作为代表迎接新娘,新郎不用亲自前去,这叫做“等亲”。
媒人以妇女居多,宋代媒人分为几等。上等媒人,戴头盖,穿紫背子;中等媒人,戴冠子,黄包髻,穿背子或系裙,拿青凉伞。一般是两位媒人同行。古代婚姻中,媒人这一行很受人尊敬,她们收受礼金,婚礼上还要受到新婚夫妇的礼拜,生下儿女,也多认作干亲。
媒婆知晓人情世故,四方圆融,腿脚勤快,不辞辛苦,还能说会道,讨好讨巧,最重要的是,要有信誉,有好口碑。因此,好的媒人是受人尊敬的,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依媒人行里的话说:“指东说西、瞒天欺地、损阴害德的事情,给我们个金山也是做不得的。碧霞天君是我们的心神,观音菩萨是我们的供神,送子娘娘是我们的护神。这些神灵都在看着我们,如有一丝欺心之处,都会记在账上,我们一辈子也是还不清的。”
当一对新人,由媒人一次次不辞辛苦地来回奔波而结成连理,锣鼓声中,鞭炮声里,两家皆大欢喜,这一切,媒人功莫大焉。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描写媒妁在新人成亲那天时被尊重的情景:当亲迎之日,为媒介者,峨其冠,华其服,高视阔步,大有唯我独尊之概。主人必先于大门之外,设方桌一席,席置水果醇酒若干,择饮士二三立待于前。俟媒介至,一声恭喜,强令痛饮……迎接升堂,款以上宾之礼,为客中重要人物矣。
与人作媒,玉成好事,乃成人之美。崔莺莺嫁得张生,全凭小丫环红娘机智聪慧,为二人传简,倾情帮助。“青天月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却成全了玉郎和慧娘的幸福婚姻,此举“人人颂德,个个称贤”。《红楼梦》里贾太君也做了一回媒人,将邢夫人的侄女岫烟许与薛姨妈之侄薛蝌为妻,成全一桩美事。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几千年来,媒人所做的,也确乎是这般功德无量的事。
最后来欣赏一下婚书(元代以后,一般在定亲时将媒妁写入婚书)
纳聘书格式:
X州X县X处姓X,今凭X人为媒,X人保亲,以X长男名X,现年X岁,与X处X人第几令爱名X姐,现年X岁,缔亲。备到纳聘财礼若干。自聘定后,择日成亲,所愿夫妻偕老,琴瑟和谐。今立婚书为用者。
回聘书格式:
X乡贯姓X,今凭X人为媒,X人保亲,以X第几女名X姐,现年X岁,媒X处X人口男名X,现年X岁,结亲,领讫财礼若干。自受聘后一任择日成亲。所愿夫妻保守嗣续繁昌。今立婚书为用者。
七仙女悄悄把羽扇轻摇,瞬间槐荫树眯着眼睛乐呵呵唱道:
槐荫开口把话提、把话提啊
叫声董永哎 你听知
你与大姐成婚配
槐荫与你做红媒、做红媒!
至此方名正言顺,槐荫树下喜氣洋洋,拜堂,成亲。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男女之间成为夫妻,媒人是非常重要的证人。便是仙女下凡婚配,也得遵循凡间的婚嫁习俗。
《仪礼》记载了“六礼”,之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婚姻基本上遵循这样的规范。而“六礼”的完成,关键在媒妁,每道程序都需要媒妁的策划与指导,沟通与联系。
媒人的出现,据乌丙安先生所言“大约在父权制、私有制产生时,婚媾逐渐向专偶制过流、私有制产生时期,媒就应运而生了……”。周代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提并论,《礼记·曲礼》也说:“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先秦典籍中也有记载:处女无媒,老且不嫁(《战国策·燕策》)。《诗经·卫风·氓》:“非我愆期,子无良媒”,意思是,不是我不遵守约定,耽误了期约,是因为你没有请媒人。
周代有专门的媒官,承担“合二姓之好”的职责。先秦时的媒妁受人尊敬,是神圣的社会角色。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焉。……凡娶判妻子者皆书之。(《周礼·媒氏》)判,即婚姻。媒氏的职责是沟通人们的婚姻。媒氏的工作呢:一是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日和姓名。二是通令三十岁的男子和二十岁的女子按时结婚,不可愆期。第三个就是每年二月,也就是农忙之前,督促适婚的青年及时结婚。并且还管婚姻诉讼,禁止民间冥婚,帮丧偶男女重组家庭等。在当时,“凡国皆有掌媒”。唐代更是将媒妁之言写入了法律条文,取得法制的认可。这样的婚姻制度,成为一种伦理规范,一种社会的约定俗成。
先秦时期媒妁多是官媒,除了官媒,也出现了私媒。官媒是专职,私媒则是兼顾着做,而民间婚嫁的撮合,也主要由私媒来承当。正所谓:男无媒不娶,女无媒不嫁。许慎《说文》云:“媒,谋也。谋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之二姓者也。”媒妁,《辞源》称之为“婚姻介绍人”,民间则称为媒人或媒婆。另外,媒妁的称谓可谓多多:伐柯、冰人、月老、红娘、保山、掌媒、良媒、花博士等等。
“六礼”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过程,有精简有合并,但归根到底,男女双方结亲,大致还是沿袭这样一个步骤的。此时,只要双方肯给好处,媒人会舌灿莲花,尽心尽力。门当户对,亲上加亲,郎才女貌,便是媒人的三板斧,也是封建社会最理想的婚姻缔结依据和首要条件。
从纳采开始,媒人就开始在两家之间来来往往,带礼物提亲,将双方生辰八字给算命先生进行卜算,如合意,由媒人安排男女双方见面,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婚娶》载:
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男以酒四杯,女则添备双杯,此礼取男强女弱之意。如新人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如不中意,则送彩锻二匹,谓之“压惊”,则婚事不谐矣。
定婚了,聘礼的数量要媒人跑断腿地来回传话,男方向女方过礼、女方回礼,也需要媒人来回护送。定好日子了,也须得媒人带着男方的礼物,将写有成亲日期的红帖送到女方家,征求女家意见,若女家收下礼物与红帖,便是答应;若不收,还要再商订。直到真正亲迎时,媒人的任务才算大功告成。但在宋代,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迎亲时,男方只派媒人作为代表迎接新娘,新郎不用亲自前去,这叫做“等亲”。
媒人以妇女居多,宋代媒人分为几等。上等媒人,戴头盖,穿紫背子;中等媒人,戴冠子,黄包髻,穿背子或系裙,拿青凉伞。一般是两位媒人同行。古代婚姻中,媒人这一行很受人尊敬,她们收受礼金,婚礼上还要受到新婚夫妇的礼拜,生下儿女,也多认作干亲。
媒婆知晓人情世故,四方圆融,腿脚勤快,不辞辛苦,还能说会道,讨好讨巧,最重要的是,要有信誉,有好口碑。因此,好的媒人是受人尊敬的,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依媒人行里的话说:“指东说西、瞒天欺地、损阴害德的事情,给我们个金山也是做不得的。碧霞天君是我们的心神,观音菩萨是我们的供神,送子娘娘是我们的护神。这些神灵都在看着我们,如有一丝欺心之处,都会记在账上,我们一辈子也是还不清的。”
当一对新人,由媒人一次次不辞辛苦地来回奔波而结成连理,锣鼓声中,鞭炮声里,两家皆大欢喜,这一切,媒人功莫大焉。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描写媒妁在新人成亲那天时被尊重的情景:当亲迎之日,为媒介者,峨其冠,华其服,高视阔步,大有唯我独尊之概。主人必先于大门之外,设方桌一席,席置水果醇酒若干,择饮士二三立待于前。俟媒介至,一声恭喜,强令痛饮……迎接升堂,款以上宾之礼,为客中重要人物矣。
与人作媒,玉成好事,乃成人之美。崔莺莺嫁得张生,全凭小丫环红娘机智聪慧,为二人传简,倾情帮助。“青天月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却成全了玉郎和慧娘的幸福婚姻,此举“人人颂德,个个称贤”。《红楼梦》里贾太君也做了一回媒人,将邢夫人的侄女岫烟许与薛姨妈之侄薛蝌为妻,成全一桩美事。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几千年来,媒人所做的,也确乎是这般功德无量的事。
最后来欣赏一下婚书(元代以后,一般在定亲时将媒妁写入婚书)
纳聘书格式:
X州X县X处姓X,今凭X人为媒,X人保亲,以X长男名X,现年X岁,与X处X人第几令爱名X姐,现年X岁,缔亲。备到纳聘财礼若干。自聘定后,择日成亲,所愿夫妻偕老,琴瑟和谐。今立婚书为用者。
回聘书格式:
X乡贯姓X,今凭X人为媒,X人保亲,以X第几女名X姐,现年X岁,媒X处X人口男名X,现年X岁,结亲,领讫财礼若干。自受聘后一任择日成亲。所愿夫妻保守嗣续繁昌。今立婚书为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