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满堂灌,追求个性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obertrob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初中语文教学逐渐摆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式的应试教学的窠臼,逐渐进入百花齐放的改革阶段。作者认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满个性化,包括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学活动的个性化,教师语言的个性化,教学评价的个性化,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
  1.追求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语文课,老师总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只强调学生一味无条件地接受,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视学习活动的个性化,要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能有一个标准答案。这和建构主义提倡的运用已有经验和知识重新构造认知结构的理论完全相悖。上世纪著名大师鲁迅先生曾有一句经典的言论:“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有他们自己不同的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认识到每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独到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多邊的自由的放飞思维和研讨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显示自己的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使个性化的阅读拥有智慧迷人的光环。
  例如教《与朱元思书》这一课,在分析该课主题时,我没有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统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去寻求答案。结果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有的学生则认为作者在含蓄地传达他热爱大自然、避世退隐的崇高情趣,还有学生认为作者婉言说服他的朋友,希望他的朋友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这些个性化的表述,我觉得未尝不可。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非常具有个性化的学科,语文教学也需要非常个性化,为了让学生的智慧花朵绽放,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表达个人的感受,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见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定位自己为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用各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走进个性化学习的殿堂,做个性化学习的主人。当然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应以欣赏者的姿态全程参与,在学生表达不够到位时,艺术地予以补充。这样,一是给发言者以成功感的满足,二是给看法偏颇但有独特思维的学生以激励。
  2.追求教学活动的个性化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艺术,教学组织就如艺术构思在艺术作品上的展现。巴金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同样,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无技巧的艺术境界。当然,这不是拒绝运用灵活、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要求我们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掌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在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能娴熟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我们在看电视娱乐节目时,发现优秀主持人最大限度地激发观众热情、鼓励选手的技巧无疑是成功的,这可以推而广之,灵活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听过一位资深教师上的一节示范课,他教的是《湖心亭看雪》。在课堂教学中这位老师充分展示了无技巧的教学艺术。他让学生做一次电影导演,为冬天的西湖设计电影镜头。他熟练运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表演、游戏方法,还模仿中央电视台的智力抢答赛、“幸运52”等节目形式来激活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根本看不出这是一节原本人们认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教学课,这节课在学生的活动中完美谢幕,学生收获颇丰。
  3.追求教师语言的个性化
  要求学生有个性,教师首先就要有个性,教师的个性从何体现?当然从教学语言,包括形体语言中表现出来。教学是心灵的沟通过程,教师必须借助于教学语言与一定的体势语与学生交流,幽默诙谐、简洁生动、妙语连珠的语言配以传神有趣、形象活泼、惟妙惟肖的手势、眼神、肢体动作,会让学生进入情境,被教师的博学深邃所震撼,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从一个平静状态进入一个情感涌动的境界中,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个积极的情调,促使教学顺利进行。只有具有个性的教师才有魅力,才能吸引学生,才能让学生去喜欢上你的课。如笔者在上朱自清的《春》一课时,就满怀激情地说了开场白:“同学们,春天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翠色欲滴,百花斗妍,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不吝笔墨去赞扬她、讴歌她,请你们找出相关的诗句。”学生踊跃发言,慢慢进入“春”的意境中。之后,又进行引发:“散文大师朱自清用他细腻、多情的笔触绘出了一幅别样的春景图,今天让我们走进朱自清春的世界。”学生经过诗一般语言的引发又背诵古诗,早已融入“春”的气氛中,体验着对春的热爱之情,为接下去的教学确立了一个基调。在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笔者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用手自然地做一个环绕的手势,并摇晃着脑袋读道:“环滁皆山也。”学生报以会意的微笑,也跟着做起动作,诵读激情高涨。
  4.追求教学评价的个性化
  以前教师常用“很好!”“好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以“你说错了,请坐!谁来说?”来回应学生的错误回答;或一味给予“你真棒!”“好极了!”这类十分乏味几近虚伪的评价,让学生感到毫无生气。个性化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方式多元,评价内容针对性强,评价语言活泼有趣,激励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有口头评估、等级评定,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推动教学达到高潮,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1]申士昌.生——熟——生.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10).
  [2]夏文辉.因导入导入,不导焉能入——语文课导入方式种种谈.阅读与鉴赏:教研,2006,(11).
  [3]王小敏.让语文教学关注民生——谈语文课堂的多元性评价.魅力中国,201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宿舍文化是学校德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的延伸。对住校生的教育和管理,影响着学校的育人质量。把文化引入学生宿舍,让文化占领宿舍,其实质就是让学生从“做”中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情操和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交往,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情感、心理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近年来,我校对住校生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学
摘 要: 留学生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外国学生来到中国高校深造接受的第一堂课,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和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起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提高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本文阐述了留学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并就我校留学生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 西医类 来华留学生 新生入学教育 现状 对策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
摘 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点的公示语英文译写问题引起了公众、学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作者以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为基础,对湖北省旅游景区的公示语进行了分析,将旅游景区的公示语主要分为信息型文本和召唤型文本两种类型,并针对其中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和纠正。  关键词: 湖北省旅游景区 公示语翻译 文本类型类型理论    一、公示语定义  公示语在汉语中有多种名称,如公示语、标志
摘 要: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教学为核心展开教学过程的一种高智慧学习方式,它具有探究性、互动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征。探究性学习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创新性人才,适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需求。以学为中心,建立探求性学习操作体系,是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的突破口。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探究性学习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何为探究性
摘 要: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呢?画线段图无疑是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画图能力 数学问题 策略意识  在苏教版教材中学生正式学习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会出现两方面的问题:  1.学生不能正确完整地画出线段图。  2.对线段图的作用感知不深。画图解决问题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要求,学生还没有产生内在的需求。  针对
摘 要: 作者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变式训练的几点做法:用变式训练的方法提出问题,使问题具有挑战性;用变式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使课堂具有创新性;精心设计梯度变式题,使全体学生享受成功;组织学生自拟变式题,让学生体验快乐和自信。  关键词: 高职数学课堂 变式训练 变试题    变式训练就是对学生熟知的简单命题分为三部分:A.命题的条件、B.命题的结论、C.解题过程.
摘 要: 中学教育,其根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素质,这种素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的素质,但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智力的开发,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从培养兴趣、培养情感、培养意志三个方面联系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探讨。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非智力因素 兴趣 情感 意志  我从事初中英语教学若干年,发现有部分学生智力条件比较好,理科学习成绩挺好,可是英语学
在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章节中,对于容器底面所受压力与容器中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形成这样一些错误认识“容器底面所受压力等于容器中液体重力”、“容器中液体越多越重,容器底面所受压力压强也就越大”……而这些初学者认为很自然地错误认识一旦在学生头脑中扎下根来,就很难改变。这样会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很多的不便和麻烦,同时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力求给学
2012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当我们反思高三复习教学时,感受最深是一轮复习耗时长,“满堂讲”“满堂练”多;师生互动少、实验探究少、复习课堂沉闷。学生面对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中工业流程图题、综合实验探究题、陌生情境方程式书写试题时,常常无从下手。那么,在二轮复习中如何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焕发复习课堂的活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铁及其化合物”二轮
语文教材篇目内容的“删改”现象很普遍,语文考试中阅读材料的删改也很普遍。那么,“删改”的根据是什么?例证有哪些?在相关语料被删改的前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作答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主要以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的散文阅读题为例,对语文考卷中语料的删改做一些陈述,发表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