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39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前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主动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以下作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运用数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各层次学生主动探求新知
  小学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现象,这正是数学的魅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设计出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教学程序,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激发下,都会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知的活动中去。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首先让学生拿出大小不等的圆片和准备好的白线。然后,指导学生用白线沿着圆片的边绕上一周再量出各自的长度,最后,让学生计算白线的长度与圆片直径的关系。从而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圆的直径长度3倍多一些。这样逐步分层前进,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充分参与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主动研究周长与直径关系,其教学效果当然不言自明。再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一位教师首先讲了一个"猴子分桃"的故事,一天猴王让悟空把10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小猴子吃,悟空听后,满脸不高兴,猴王就问:"悟空你怎么不高兴呀?"’悟空说:"每个猴子才分得2个桃子太少了啦,能不能多分一些?"猴王听后,说:"可以,那我给你150个桃子,但是有个条件,你必须平均分给75个猴子吃,行吗?悟空一听,可高兴啦!就带着桃子准备分给猴子吃了。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次每个猴子分得的桃子多了吗?悟空应该高兴吗?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掌握理解商不变性质也就容易多了,从而让各层次学生学有所得。
  二、努力设疑,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各层次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共同提高
  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是每节课教学的核心。而"设疑"恰恰就是达到教学核心的一个重要拐杖之一。当然,设疑的方法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设疑方法。
  1.利用原有知识没疑。如新授1/3 1/4 时,先让学生凭自己理解说得数,在出现2/7 、7/12 等答案后,我向学生提出“哪个答案正确呢?”再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已见,最后,概括出要先通分,再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这种方法,就是利用原有知识,在其提高点处,加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跃一跃,主动获取新知。
  2.在知识的关键点上,有意识设疑。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向学生提出“乘以和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这里的数,可以是些什么数?这样帮助学生消除思维定势,让学生讨论发表各自意见,最后理解可以是自然数,也可以是小数。
  3.下课时设疑,更会回味无穷。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在揭示完S=πR×R公式后,在下课前,我向提出“已知圆的半径可以求出圆的面积,那么已知圆的周长可不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呢?”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埋伏,进一步让学生在课后探索。
  三、分层练习,及时反馈,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如果用划一的练习题会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对中下等生只要求掌握数学的基本要求,做好基本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既做好基本题又要做思考题。这样分层要求练习,使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练习成功的乐趣。
  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练习。1/3 = /6 = /9 ; 1/3=3/ = 9/ ;2 = / = / ,这样三层练习题就较好地照应了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练有所得,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同一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课本上除了选学题和思考题以外的习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的。因此对于这些习题,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均有掌握,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我要求学困生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用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进行巡视发现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对于学有余力的中上等层次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能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四、适当调节课堂气氛,使不同层次学生想学、乐学
  如在学生写应用题答语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例如:“小红买《新华字典》用去了10.5元钱,买学习用品用去了7.5元钱。问小红用了多少钱?”有的学生进行列式解答后,马上会答:小红用18钱。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后,教师怎么办,听课中,我没有马上向学生指出,而是作了如下有趣的自问自答。“好的!如果题目要问,用了多少时间,答用18时间,如问小红有多重,就答小红有54重,如问汽车行了多少时间?就答用了24时间。”此时,教室哄堂大笑,议论纷纷,很快指出了答语的错误。显然,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的,它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想学、乐学。
  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38.2除以2.7,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结果是错误,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没有当场向学生指出错误,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余数4与除数2.7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是错误的。
  (2)、验算::1.4×2.7 0.4≠38.2,说明商是错误的。
  (3)、验算14×2.7 4≠38.2,说明余数是错误的。
  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商和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倍,商里的小数点不能忘记,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4缩小10倍,得0.4。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学习过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掌握知识,增强技能。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话,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所谓追问,就是在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学习。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追问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从一些数学案例中谈谈有效追问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有效追问的价值功能与意义  有效的追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的“钥匙”,是将学生的思维条理化的“纽
【摘要】现在的社会是数字化的社会,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在人们的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数感 建立 形成 发展 强化  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道德思想的建立形成等阶段教育时期。小学数学教育原则上属于能让小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并应用就可以,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建立养成,重在培养小学生成长,成人。但是,国家要发展,需要大量建设型人才,更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往往来自于各阶段教育的优秀生、尖子生,培养优秀生尖子生从小学生抓起就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的工作经验和实践中总结出可以
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定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堂教学评价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无效评价的现状  1.评价主体单一  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只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评价的主体显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逐渐被打破,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上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逐渐形成了全新的利益格局,数量较多的城镇弱势群体在贫富差距拉大的背
数学学习活动是数学思维的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小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则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如果你不想使知识变成僵化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因此,笔者认为,有效突破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瓶颈的现象,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在泛读中领悟“说”。  阅读是了解和学习数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开展,我国的基本课程教育一般都是由浅入深,高中数学学习在中学阶段起到承上起后的作用,能否使学生完全接受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学过程中教育的方式、方法都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应该通过教学实践中找出独特的教学理念,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会让学生对课时更感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思维逻辑性,如果学生在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都市快速成长区地处城郊结合部,为都市承担着食物保障、生态安全等重要功能。然而,在快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户籍体制下的特有产物,是在我国特定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