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析成语的误用?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8689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赵丕杰教授的新著《成语误用辨析200例》(以下简称《辨析》)是一本兼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好书,它的出版值得祝贺。赵教授是我的学长,彼此相知多年。他要我在书的前面写几句话,谈谈对这本书的看法。我不避浅陋,下面就从成语应用研究的角度讨论一下《辨析》的特点和它做出的贡献。
  汉语里的成语古已有之。例如“众口铄金”就出现在《国语·周语下》《战国策·魏策一》《邓析子·转辞》《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等多部古籍里。《国语·周语下》:“故谚日:众志成城,众口铄金。”《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记之也。”这两条语料在“众口铄金”的前面标明了“谚”或“闻”,可见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在中古汉语里,成语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但是古人对成语的研究却开始得较晚。宋代无名氏著《释常谈》中收入了“鹬蚌相争”“文过饰非”“胶柱鼓瑟”等条目,可是还没有“成语”这个名称。清代钱大昕著《恒言录》开始设“成语”类,收入了“一败涂地”“花言巧语”。民国时期,成语的研究和著录进展不大,成果也不多。新中国建立后,成语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发表了一些质量较高的研究论文,但是成语词典的编写和出版仍旧滞后,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1958年暑假,北大中文系1955级语言班的同学集体编写了《汉语成语小词典》,用现代汉语解释成语的意义,并有显示用法的例句。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只是薄薄的一小本,算不了什么,可是在那时却是雪中送炭,出版后受到社会的欢迎。改革开放以来,成语词典的出版一改过去的贫乏状况,短短的几年间有了几十种,而且还有了全面考源、释义、引例的大型词典。有了这么一大批讲解成语的辞书,使得人们学习成语、查考成语方便多了,可是人们在使用中逐渐发现这些词典对用法却讲得不多,而用法恰恰是人们使用成语时遇到的重要问题。吕叔湘先生说:“成语之妙,在于应用。”当前各种媒体里误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成为汉语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对现有的成语词典并不满足,期待着能有突出讲解成语用法的词典问世。《辨析》的出版正是适应了这种形势。
  《辨析》与一般成语词典的显著不同就在于它不但解释了常用成语的意义,而且重点突出了成语的应用,分析了造成误用的原因,指明了避免误用的方法。造成成语误用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使用者对成语的意义不了解,这当然会用错,可是一般成语词典对意义都有解释,查一查就能解决了。另一类是使用者虽然了解成语的意义,但是对成语的色彩,使用的条件、范围、对象等不了解,结果也会用错。遇到这类问题时去查阅现有的成语词典,常常得不到满意的答案。这些成语词典对这些方面不是完全不讲,就是语焉不详,而《辨析》恰恰是在这些方面作出了重要改进。讲用法当然不能不管意义,所以《辨析》是联系用法讲意义,重点在讲用法。它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搜集了大批典范的和误用的例子,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辨析》的每篇短文都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交代成语的语源,举出典范的用例分析成语的意义;后一部分是辨析常见的误用。我们知道许多成语的用法前人并没有作出过仔细的研究,所以《辨析》的分析具有开创性,这是难能可贵的。这就是《辨析》的特点和它对成语研究作出的贡献。
  下面我们把《辨析》里有关避免成语误用的意见归纳为十个方面作一些介绍,供读者参考。使用成语时,注意这十个方面就一定会大量减少成语的误用。这十个方面的前三个在语文辞书里多有涉及,而后七个则鲜有论述。
  一、准确理解成语用字的文言义
  许多成语都有很长的历史,它的字有不少用的是文言义。如果用现代白话的意义来理解这样的字,必然要产生差错。例如“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可是经常被误解为“不能令人满意”。例如:“反腐斗争上投入了不少成本,花了不少力气……天天反腐时时倡廉,但效果却差强人意。”《辨析》指出:
  所以如此,很可能是因为把“差强人意”中的“差”,同当“不好”讲的“差”混为一谈了,很多人把这条成语读成chàqiáng-ren yì,便是证明。“差”是多音多义字,读chā时,在古汉语中有一个副词义,相当于“颇”“稍微”。例如《汉书·匈奴传下》:“从塞以南,径深山谷,往来差难。”宋·张实《流红记》:“有一脱叶,差大于他叶。”又如“差可”就是尚可,“差堪”就是还能够,“差愈”就是稍微胜过“差强人意”中的“差”正是大体、稍微的意思,可见一个关键词理解错了,整条成语的意思便弄反了,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可不慎
  二、准确理解成语里关键词的含义
  《辨析》以“首鼠两端”为例说明理解关键词的重要性:
  理解这条成语的关键在“首鼠”二字“首鼠”是双声联绵词,义同“踌躇”“犹豫”“首鼠两端”就是犹豫于两者之间。 有人没有弄清这一点,把“首鼠两端”误解为“言行不一”其实这两条成语毫无共同之处一“言行不一”音,其行是真,早已确定无疑,其言是假,实为掩人耳目,根本不是犹豫于言与行之间难以决定此类误用在媒体中并不罕见,例如:“当奥巴马与中国的握手还余温未散之时,美国国务院就在本月初发出消息说政府将开展新一轮对台军售行动作为当今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如此首鼠两端、朝三暮四,怎能不令世人惊讶”行文中“首鼠两端”与“朝三暮四”连用,更足以说明作者确实是把“首鼠两端”误解为“言行不一了”。
  三、弄清成语里包含的典故
  有些成语来自典故,不明典故,成语的意义自然也难于明了。《辨析》在“举案齐眉”条指出:
  “举案齐眉”这个成语语出《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说的是东汉人梁鸿受雇为人舂米,每次收工回来,他的妻子孟光都为他准备好饭食,把托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以示对丈夫的敬重(案:古代端饭菜用的矮脚托盘)。后遂用“举案齐眉”形容妻子敬重丈夫,泛指夫妻互敬互爱。……有人不了解“案”是什么,误以为不管什么东西只要举得同眉毛一般高,就叫“举案齐眉”。例如:“倘若选个日子海峡两岸,世界华人一起祭祖……大陆十三亿对岸二千万一起举案齐眉,共同纪念一个老祖宗,应该更有意义。”此例当然不会是说海峡两岸的同胞都是恩爱夫妻,似乎是想说“举‘香’(祭祖时点燃的香)齐眉”,或“举‘香案’(放置香炉的长桌)齐眉”。如果我猜得不错,那就是把”举案齐眉”用成“举X齐眉”了。
  四、全面理解成语的结构,不要断章取义
  《辨析》在“不绝如缕”条里指出:
  “不绝如缕”原作“不绝如线”,语本《公羊传·僖公四年》:“夷狄也,而亟病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意思是就像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
  后来写作“不绝如缕”(缕:细线)……理解“不绝如缕”的关 键,是要弄清它所描绘的状态,既不是已断,也不是不断,而是将断未断,随时可断……现在有些人恨苓没有读懂这条成语,错误地把它同“接连不断”“连绵不绝”“络绎不绝”混为一谈例如:“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在外经商的中国人受到驻在国官方和民间双重侵害的新闻报道不绝如缕”所以误用,是因为只看到“不绝”,而忽略了“如缕”
  这种类型的误用,可以称之为“断辛取义”,即只看到成语中某个字的意思,便误认为是整个成语的意思,而所忽略的往往恰恰是最关键的字
  五、全面理解成语的意义,不要望文生义
  《辨析》在“目无全牛”条里指出:“‘目无全牛’语本《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对事物的整体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已经了如指掌,因而处理起来极为准确熟练。”《辨析》接着举出了误用的例子,如“这种‘目无全牛’的‘零件主义’带来的恶果就是: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的消费者却被忽视,产品设计缺少人性化,价格偏离产品价值本身,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并分析说:“以上诸例的作者显然都没有弄懂什么叫‘目无全牛’,而是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才把它同‘失于偏颇’‘支离破碎’‘以偏概全’‘零件主义’等等相提并论。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是理解和运用成语的大忌。”
  六、区分成语的褒贬色彩
  许多成语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这种色彩是语言社会约定俗成的,个人不得随意改动。常见的误用是褒义成语用于贬义。《辨析》指出“‘方兴未艾’也作‘方昌未艾’‘方盛未艾’。‘兴’‘昌’‘盛’都是兴旺、昌盛的意思。显然这是一条色彩鲜明的褒义成语,不能用于贬义。有人没有注意到它的感情色彩,不管什么事物正在发生、发展,都拿来使用,以致造成误用。请看例句:‘新流感方兴未艾,出现了第一个死亡病例,震撼全岛。’”也有的就是贬义成语用于褒义。《辨析》以“罄竹难书”为例分析说:“2006年5月20日,陈水扁在一个公开集会上赞扬台湾志工(义工)的贡献时说:‘有很多我们的志工团体,不管是政府代表或者是民间企业帮忙等等,这些都是罄竹难书,非常感人的成功故事。’”这条成语从它一出现,就带有明显的贬抑色彩,尽管过去间或有人用于褒义,但发展至今,其为贬义成语早已约定俗成。因此陈水扁用来赞扬‘志工’,‘教育部长’杜正胜为之辩解,在台湾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传为笑柄,绝非偶然。……令人遗憾的是,类似陈水扁这样的误用至今在大陆依然时有出现。”
  七、遵守成语的使用条件
  每条成语在使用时都有一定条件,不过有的条件明显,有的条件不十分明显。对那些使用条件不十分明显的成语,人们容易用错。《辨析》在分析“投鼠忌器”这一成语时指出:
  “投鼠忌器”的“鼠”是投掷的对象,比喻要打击的坏人;“器”是鼠身旁的器物,比喻打击对象身边的人,特别是他所依附的或无辜的人,但绝不是投鼠者自己。……之所以造成误用,同某些辞书释义不到位不无关系,例如《中国成语大辞典》把这条成语释为“比喻有顾虑,想干而不敢干”,《中华成语词典》释为“比喻做事有顾虑,不敢放手干”,既没有落实到“鼠”,更没有落实到“器”,这样就很容易对使用者造成误导《现代汉语词典》比较好,释为“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落实了“鼠”,但还没有落实到“器”。《现代汉语学习词典》释为“比喻想打击坏人,又有所顾忌,怕会伤害别的无辜的人和牵涉别的事”,便比较准确了。
  八、把握成语的适用范围
  《辨析》在“济济一堂”条里指出:
  理解这条成语关键在“济济”一词。《尚书·大禹谟》:“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日:济济有众,成听朕命。”孔安国传:“济济,众盛之貌”“众盛”就是人多气势大的样子。《现代汉语词典》把这条成语释为“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实为确诂。由此可见,“济济一堂”主要形容人才很多,扩大一点也可以形容人很多,但是绝不能形容事物很多。不恰当地扩大它的使用范围,就会造成误用
  《辨析》举出的误用的例子是:“各地的奇瓜异果,特色小吃济济一堂,市民大饱口福。”这个句子里“济济堂”用来形容瓜果和特色小吃很多,是不恰当的。
  九、认清成语的适用对象
  《辨析》在分析成语“反戈一击”时指出:
  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一定要注意,“反戈一击”的对象必须是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只有背叛了原来的营垒倒向敌对的一方,才有可能回过头来反戈一击,它同“反击”恰好相反,反击的对象是攻击过自己的敌对的一方,而不是自己的一方。现在有人没有弄清这一点,把“反戈一击”同“反击”混为一谈,以致造成误用
  ……下面句子里的“反戈一击”应该改为“反击”:“足球就是这样,你不进球,别人就会反戈一击。”
  十、辨析近义成语
  对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辨析,大家都很熟悉,而对于同义成语或近义成语的辨析,人们做的较少,《辨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辨析》对“弹冠相庆”和“额手相庆”这两条成语作了比较,指出:
  “额手相庆”同“弹冠相庆”只差两个字,但是区别恰恰就在这两个字上:“额手”的意思是双手合掌加额,是古人表示敬意或庆幸的习惯动作;而“弹冠”并非敲锣打鼓、手舞足蹈之类通常表示庆贺的动作,它具有特定的含义,即掸掉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做官所以“弹冠相庆”表示的不是一般的“相庆”,而是因即将掌权或得势而“相庆”,有些人只看到“相庆”,而没有理解“弹冠”,以致把两条成语混为一谈
  《辨析》在另个地方指出:
  形容费尽心思的成语很多,如褒义的有“殚精竭虑”,中性的有”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贬义的有“挖空心思”“费尽心机”等等。这些成语感情色彩不同,意思大同小异,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灵活选用,不要抱着一个“处心积虑”不放。多掌握些近义成语,使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
  总之,《辨析》这本书的出版有意义,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有价值。从实用的角度说,它可以弥补当前成语词典释义的不足,帮助读者正确使用成语;从研究的角度说,作者重视成语的应用,并作了有益的探索,对成语的教学和成语词典的编写都有参考价值。不论是专业语文工作者还是其他方面的工作者,读读这本书都会有所得。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挖掘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努力实现情趣交融;要有意识地整合课程资源,挖掘情感因素,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读促思,以读悟情,走入文本,与文本深度对话,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影响,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从而使其进一步树立保护小动物、珍惜和
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形态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严格意义上说就是学生听教师分析讲读课文。讲读课文效率不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指责,我们也一直在研究如何提高讲读课文的有效性,然而从20世纪中叶开始到现在研究了差不多六十多年,至今也没有找到高效的讲读课文的方式。其实发达国家母语课程并不采用讲读课文的教学方式,许多国家母语课程是以学语言为主。比如美国和法国等国家母语课程的主体是英语课
《桃花源记》的荒诞不同于干宝志怪小说《搜神记》的虚诞,它是将熟识的人世间挪移到一个错位的时空,以这种错位感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因此,它不是以志怪小说的思维模式描摹事件人物,而更像《庄子》,在形象化情节逻辑中隐喻对于人类存在的抽象思维。这种形象的情节逻辑与抽象思维的交错会产生一种美妙的审美境界。对于读者来说,透过形象的情节逻辑去揣度作者寄寓的抽象思维也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数出学过的字的笔画数,并按笔画数填写。  2 复习巩固学过的字。初步养成正确使用量词的习惯。    课前准备    1 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6只小蜜蜂,分别写上“子、头、长、出、飞、火”6个字;画出3个插有红花的花瓶,分别在上面写上“三画、四画、五画”。  2 看看读读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蜜蜂采
课程属性和阅读过程的特点决定思想教育是语文阅读命题的应有目标。微型小说的体裁特征为阅读命题带来机遇的同时更提升了难度。笔者通过考察2017、2018年中考微型小说阅读命题,发现有些试题在选文思想价值评判上多有疏漏,命题思路、技术和体制亟须调整完善。  一、思想教育:语文阅读命题的应有目标  诊断、反馈、甄别和筛选是中小学各类考试常见的目的,具体到各学段,考试目标自然有所区别。就语文学科来说,鉴于工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这表明首先要有一个“预期目的”,而且这个“预期目的”是正确、明确、适中的。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预期目的”正确、明确、适中的前提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预期目的”——教学目标。  审视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或目标定位不准,或教学策略
阿来的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被选人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章以“一滴水”的“前世今生”为线索,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丽江的山水风光与人文历史。“一滴水”的灵动纯净的叙述视角,卷裹着纳西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谱写了一曲自然、历史、现实完美交融的丽江之歌。  阿来为什么选择以“一滴水”的方式记录浏览丽江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界也进行了讨论。詹丹认为作者拟人化的创作兼具“物对人的超越”和“人
近来,小语研究传出一片呼声——倡简。即语文教学要简单些,不要太繁、太复杂。张庆、支玉恒、薛法根等专家名师都有类似的说法。小语专家们呼吁化繁为简,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种种过火、过繁的做法而开出的药方,这实在是小语界的幸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庆老师的两篇文章:《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语文教学必须倡简》,前者有人称之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八字方针”,足见影响之深远。先生不惜笔墨,以小语专家的敏感和责任
素质教育涉及很多学科,是各学科综合作用的结果。语文教育是构建科学文化体系大楼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既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感知能力和思想意识,还可以不断陶冶情操、提升审美层次。因此,语文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教育博士王华女在其著作《素质教育的课程论解读》中进行了详细论述。笔者
【关键词】课堂作品,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1981年4 月20 日,钱梦龙老师在“西湖笔会”上借用杭州学军中学的学生执教了《愚公移山》公开课,之后迅速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钱版《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里程碑。2015 年12 月18 日,“钱梦龙语文教学研讨会·新西湖笔会暨钱氏执教《愚公移山》35 周年纪念活动”在福州金山中学举行,肖培东老师模仿钱老师的教学设计重新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