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景色 意会真情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qian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的突出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式上虽然会有些零散,但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感情倾向却是凝聚的。诗词是传统文化的奇葩,也是很好的传情达意的方式。汉民族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含蓄,追求“意会”。在诗文里更是如此,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和诗文中的景物融合,而不是直白的表达。所以,细品景色即可意会真情,景色描写愈是细致入微,作者感情愈是细腻。
  一、于写景之细微处见“真”情
  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赏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来体味作者细腻的感情。如高中语文课本里选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开篇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可是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却美不胜收,如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而那些“袅娜地开着的”或“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饱含着浓浓的诗情画意。既然“颇不宁静”,为什么还会写出这么美的景呢?因为作者来到这片荷塘,只是为了能暂时远离烦嚣,“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正因为在现实世界内心深处充满了不安和动荡,所以到了这片寂静、优美的世界里,才会暂时忘掉白天必须考虑的事情,才会慢慢品赏无边的美景,才会有片刻的“闲心”完全回归自我。所以,我们在品赏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绘出的美景时,更要体会作者那暂时想要避开的真正的“不安”。
  又如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当时苏轼被贬居黄州,幽居乡间,雨后乘兴,聊作一词。杖藜徐步于村舍古城间,远处有明丽的山峦,耸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巅;近处则秀竹丛丛,遮隐了村舍院墙。移步间秋草衰黄、蝉声喧乱,然后欣喜地发现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飞水天的白鸟之影,闻映照绿涟的红荷幽香……也正因为“闲”了下来,才会把这些美景描画得很精致。于是“又得浮生一日凉”这样得过且过的无奈之言就顺势流淌了出来。那么,反观作者对树林、山、竹、池塘等的描绘,我们不难体会作者如此细致的写景,也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和转移,一种内心深处无可奈何之情的传达。
  二、将细腻的情感融入“微”景
  要引导学生体会细腻的感情是如何融入景物描写的。再如郁达夫在1934年7月写了《故都的秋》,当时,中国到处是战乱和饥荒,作者也是颠沛流离,饱尝人生艰辛。在此背景下,《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就不仅是写秋了,更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郁达夫在一片素色中开始点点滴滴地把“清”、“静”和“悲凉”向我们拉开,体现在秋院、秋槐、秋蝉、秋雨和秋果这些景物中。从“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到“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再到“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处在这么一个小院子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淡然。那么我们同时要思考的问题是,人往往什么时候才有闲情做这些事情呢?是寂寥的时候。作者接着写到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并且就连扫街的在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我们才在冬天里的雪上面,往往会听到响声,觉得软软的,是因为雪相对而言要厚重一些。而作者竟能捕捉到踩在落蕊上的“极细微极柔软”的感觉,并且连扫帚留下的细纹也丝丝入目,这种潜意识里的落寞就一丝一丝的流露出来了。至于秋蝉,在中国文化里往往传达一种悲情,如《离骚》中的“蟪蛄鸣兮啾啾,岁暮兮不自聊”,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等,常与岁暮、杨柳、清露等结合,集结着离愁别绪、怀乡思国等情绪,传达一种悲凉的心境。这里,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渲染,一语秋蝉“衰弱的残声”,足以传达寥落的悲情。之后作者又写到了秋雨和秋果,无论是秋声、秋色,还是秋味都是那么淡淡然的,丝毫不铺张渲染。作者已经把自己淡淡然的心境完全融入了对牵牛花,槐花细腻的描绘……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篇好的散文,作者必然会将细腻的感情渗透到景物描写之中。同时,通过细细的景物描写,又会直接或间接的抒发内心真正的情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非一朝一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孤立的看问题。可以把一些作品作一下比较,再如“秋”,历史上相关的名作很多。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将作者的哀愁与痛苦淋漓尽致的洒落在“枯藤老树昏鸦”之中。正是这些寂寥充满哀情的景物,最大程度的负载了作者的断肠之思。杜甫的悲秋之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正是作者有感于国家的战乱和政治衰败,兼之自己年老多病、壮志难酬的表达。杜牧的《山行》“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要喜庆得多。同样是写“秋”,马致远寄思念于所选枯藤老树昏鸦,杜甫寄壮志未酬之情于悲壮之景,而杜牧的流连与喜悦尽在一片绚丽的红色枫林。“景色”不同,所附着的作者的情感也不同。
  由景色细细体味作者的情思,由物语慢慢感触作者的感受,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反过来更能理解所谓“零散”的景物描写,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也是慢慢培养审美能力的必要步骤。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下国内高等教育普遍认识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不协调和矛盾的状况。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陈旧僵化、课程设置结构单调、校园文化浅薄等因素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未能在大学进行良好过渡,走入社会后难以满足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改善这一状况,高等教育开始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旨在重新协调高等教育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综合素质 人才培
期刊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步入成熟的竞争状态,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变化对旅游职业岗位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新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不断产生,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企业一线培养更多的以智力技能为主的技术性人才和动作技能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在旅游业新的发展状况下,传统的旅游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培养既要求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求有旅游管理的专业意识和
期刊
【摘 要】红色社团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学习和活动内容的社团。榆林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作为红色理论型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给予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正确积极地指向,最终实现“以点带面”的良好辐射效果。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提出基于大学生科技竞赛,建立创新实验基地的思想。同时本文提出建立创新实验基地的思路、目标、方案及管理策略。  【关键词】人才培养 科技竞赛 创新实验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72-02    一、前 言  为了使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
期刊
说课在高职高专教研活动中推广后,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说好课,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思维僵化、实用性差的结果。因此,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有待改进。本文主要以会计基础与实务中“记账凭证的填制”为例,来主要介绍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教法、教学效果及心得。  一、教学目标 
期刊
【摘 要】在所有艺术种类中,可以说动画的节奏形式相当复杂,因为动画是综合性的艺术,在动画画面中影像的形态多种多样。节奏在艺术作品中以特定的形式存在,在动画中,节奏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分镜头等方面。寻求各个节奏的要素与动画完美结合的规律、方法、技巧是本文讨论的目的。  【关键词】动画 节奏 叙事结构 分镜头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项目化教学是目前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就业质量。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展现了项目化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的需要,并针对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
期刊
【摘 要】笔者以奈良的历史背景以及地理位置为着眼点,浅谈奈良环境的现状,究其大佛文化在其环境保护方面所起的主要作用,通过这个实例分析,可以对区域宗教信仰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强大作用有所获知。  【关键词】区域性 宗教信仰 环境保护意识  【Abstract】The writer focused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geographic locatio
期刊
【摘 要】一个餐饮企业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稳定地发展,能否成为品牌企业,菜品、服务、环境三大支柱缺一不可。然而随着就餐观念的变化,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餐馆的服务水平,甚至把服务水平的高低作为选择餐馆的重要依据。而提升服务水平的核心在于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服务语言则是服务人员素质的最直接体现。众所周知,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交际工具,因此正确掌握和运用语言艺术及技巧,不仅有助于体
期刊
【摘 要】透过对教材中爱情题材的正确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从而了解社会,把握人生。  【关键词】爱情题材 引导 高中生 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12-02    爱情题材的作品,近几年在高中语文教材及读本中频频出现,《边城》中翠翠的情窦初开、《红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