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意义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0tl81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孔子的政治思想,一是礼的思想,即建立差等有序的政治秩序;二是仁爱思想,社会成员的仁爱特别是统治者的仁爱精神,这是其政治秩序得以建立的重要支柱。孔子的政治思想从根本上说维护的是统治者的利益,并能有效巩固封建等级秩序,所以被封建统治者选中并统治中国数千年。期间,孔子本人及其政治思想被统治者不断推崇、改造。总的看来,中国封建政治思想与孔子本人的思想已有距离,但却总是打着孔子的旗帜,使得孔子成为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符号。
  关键词:孔子;政治思想;演变、意义
  作者简介:徐莲梅,女,1964年生,洛阳市委党校科研处副教授。
  联系电话:13461033217
   孔子及其政治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特殊的地位,他所开创的儒家政治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统治我国长达几千年,直到封建制度退出我国历史舞台。几千年间,孔子本人及其政治思想被统治者不断推崇、改造。
  
   一、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礼”与“仁”,这两个概念基本概括了孔子政治思想的轮廓与核心内容。
   1.    “礼”的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是“礼”。“礼”在孔子那里既是一种政治秩序,也是一种行为规范、治国手段。
   首先,礼是一种等差有序、尊卑有别的政治制度、政治秩序。这种政治制度、政治秩序的基本特征是别同异、分尊卑:“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荀子·国富》);“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 (《礼记》)。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中,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政治地位,遵循不同的规矩、享受不同的权利。西周时把统治阶级划分为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天子为最高统治者,是至尊,享有最高权力,百姓在社会权力之外。这种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体现的基本精神是“尊尊”、“亲亲”,即忠、孝。孔子最为推崇并竭力去重建的就是这样一种社会秩序,当齐景公问政于孔子时,孔子答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当子路问:“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也说:“必也正名乎”。
   其次,礼是一种行为规范、治国手段。礼的制度为不同层次的人制定了诸多不同的规矩、行为规范,这些规矩、行为规范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周礼,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类,极其繁缛,正如《礼记·礼器》所载:“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即礼的大项有300条,小项有3000条。这些礼作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行为规范,具体规定了各级贵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日常生活方面的行动准则、待遇规格。孔子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治国手段:“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之所兴,众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强调以礼来规范、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齐之以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目的就是约束人们思想与行动,使人们各安其位、各守本分,从而使尊卑有别、等差有序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稳固。
   孔子所讲的礼的秩序,虽然强调“尊尊”原则,但也强调尊卑双方都要尽好自己的义务,而且更强调尊者要首先尽好自己的义务、以影响、带动卑者尽忠尽孝回报之。
   2.仁的思想
   仁是孔子政治思想中另一个核心范畴。孔子把他的礼治秩序基本上建立在君王、从政者的道德、仁爱基础之上:“为正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孔子关于礼的思想的特点就是把礼与仁结合起来,赋予礼以仁的内涵,强调礼与仁的统一。那么,什么是仁呢?仁,是一种爱。《论语》里说,当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时,孔子回答:“爱人。”但孔子的仁爱不是博爱,而是合乎礼的要求、有差别的爱。礼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亲亲。所谓亲亲就是要亲近自己的亲人,其核心是对父母要孝。所以,仁的首要含意就是对父母的孝及对长辈的悌。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后是推己及人,扩大到社会其他成员:“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的仁爱对稳固封建等级秩序的重要性。为什么呢?他认为,首先,只有仁爱才能获得民心。“故君民者,子以爱子,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则民有孙心。”(《礼记》)其次,民众没有自己的思想,君王的作风决定着民风,君王的仁爱利于教化百姓,维护统治:“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 (《礼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所以,君王要有仁爱。君王仁爱,可以促进臣下的仁爱:“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君王仁爱,可以教化百姓,维护统治:“立爱以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孝以事亲,顺以听合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礼记》)。君王的仁爱指的又是什么呢?主要指“使臣以礼”、“使民以义”、“养民”“惠民”。怎样实现统治者的仁爱呢?首先,统治手段上要施行德治。即重视道德教化,慎用刑罚。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其次,要“举贤才”。所谓贤才,主要是指那些尊礼,有仁爱精神的人。强调通过贤人推行仁政,维护社会秩序。再次,要加强自身修养。“修己以安百姓”(《论语》)。
   总之,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希望建立一个尊卑有别、差等有序的社会秩序,在这个社会秩序里不同阶层的人享有不同的权利,遵守不同的规矩,占据不同的社会地位。帝王具有最高的权威。要求各社会阶层的人都能自觉遵守各自不同的规矩,安于自己的地位,不向高层挑战。他想通过外在礼的规范和内在仁爱精神的培养,特别是统治者的仁爱来确立并维护这样的社会秩序。这些思想,极利于统治者利益。首先,孔子推崇的“礼”通过分等级、定规矩,使社会尊卑有序,并通过强调“尊尊”原则,把社会的经济利益、政治权、话语权等都赋予统治阶层,维护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孔子提倡教化,让人们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让人们承认差别,安于差别,安于自己的地位和职守,不能有非分之想和非分之举,这就从思想上把人们给禁锢住了,极利于稳固封建统治秩序。其次,孔子的仁爱思想从理论上也利于促进帝王推行仁政,从而赢得民心、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所以,他的思想西汉时被统治者选中,并能统治中国长达几千年。
  
   二、  孔子及其政治学说最终成为封建政治、文化的代表
  
   孔子的政治思想由于利于统治者利益、利于稳固封建秩序,所以从西汉开始被统治者推为国家正统思想,并且长达几千年。在此期间,孔子的政治思想不断被改造,孔子的政治地位不断被抬升。最终,虽然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政治文化离孔子原有的思想已有相当差距(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孔子本人及以其名义的儒家学说却由于被推举为至尊之位独霸社会而成为封建政治文化的代言人或符号。
   (一) 西汉时期成为封建统治思想,并开始被改造
   刘邦刚登上皇帝宝座时,跟随他打天下的那些人被封为大臣,这些人大多是平民出身,缺乏礼仪教育,所以朝堂之上常常是“群臣饮酒争功,醉或狂呼,拔剑击柱”,刘邦很是烦忧,叔孙通揣摩圣意特意制定了一套朝仪制度,使刘邦 “今日方知皇帝之贵也”。叔孙通制定的这套朝仪制度,主要是区分君尊臣卑的等级序列,抑制臣下权力,突出帝主高高在上的地位,为皇权的神化打下了基础。从此,刘邦改变了对孔子与儒生的态度,并以太牢之礼祀孔,开了帝王祀孔的先例,还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把君”,专司祀事。西汉中期,博士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巩固汉室,采纳其建议,儒学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开始引礼入法,出现“春秋决狱”,即把儒家经典诗、书、易、礼、春秋等作为判案依据。
   孔子及其学说也开始被改造和推崇。为了把儒学定为一尊,董仲舒根据天人合一和阴阳学说等,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说,对孔子的政治思想进行改造和包装,使其具有天然合理性、神秘性。他把孔子关于礼和仁的思想发展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纲就是居于主要或支配地位的意思),并对其进行了论证。他把天地阴阳的自然法则套搬到社会生活中:“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春秋繁露基义》);“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春秋繁露阳尊阴卑》)。所以,“王者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基义》)这样,君、父、夫统率臣、子、妇,就成了天经地义,否则就是逆天行事。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他把自然界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套搬到社会中人的思想行为上。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董仲舒的“三纲”形成了中国封建礼教的基本架构,君权、父权、夫权构成一体,逐渐成为两千年来禁锢人们的思想枷锁(尽管在董仲舒这里,君臣父子夫妇关系还不那么绝对,他认为二者相互辅助,并以天人感应思想约束君权)。与此同时,孔子本人及其学说的地位不断上升。《汉书艺文志》说:“好书而不要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仲尼,说铃也。”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东汉时的汉章帝亲自主持白虎观会议整理出最高权威性的《白虎通义》,炮制了“圣人法天而立道”的谬论,这个圣人就是孔子,从此孔子被完全神化,推上“素王”的宝座。孔子的学说进一步被神化,成为宗教教条,凡是孔子说过的敬过的都百分之百正确。
   魏晋南北朝至隋朝时期,政权频繁更迭,文化思想混乱,儒学受到多次冲击,但并未中断。到了隋唐,儒学开始兴盛。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隋代大儒王通(文中子)重兴孔子之学。唐太宗李世民虽尊老子为李氏之祖,但还是强调 :“朕今所好者,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贞观二年,停以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以宜父为先圣,颜子为先师。大征天下儒士以为学官。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系统整理和对历代名儒的褒扬,提高儒学的地位,完成儒学思想体系的重新建构。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称孔子为“宣父”。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太师”。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
   (二) 宋代,孔子政治思想被改造、抬升的又一高峰
   宋代对孔子的政治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和包装。首先,他们创立“天理”论,为孔子的政治思想寻求本体论支持。二程认为,天地万物皆有理, “天理”唯一绝对:“万物皆只一个天理”。天理是什么?主要是封建道德:“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忠者天理”(《河南程氏遗书》; “礼者,理也”,“孝悌忠信、仁义礼智,皆理也”。 这就为封建道德提供了本体论意义,人们必须绝对服从:“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他们认为,那些违背礼义规范的行为都属于人欲,做人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能“存天理、灭人欲”。其次,他们把原来“君礼臣忠、父慈子孝”的政治关系,发展为绝对的君权、父权、夫权。第一,君权绝对,强调臣对君绝对的忠。朱熹说:“君尊于上,臣恭于下,尊卑大小截然不可犯”(《朱子语类》),并制定了整套的礼仪制度,从制度、礼仪上保证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第二,强调绝对的父权。朱熹强调父在家族中具有最高权力,支配一切,任何违反父的意志,触犯其尊严的行为都视为不孝,都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为维护父权,宋时的家礼也兴盛起来。第三,强调绝对的夫权。程颐提出:“妇人以从为正,以顺为德,当终守于从要”,并由此推论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河南程氏遗书》)。程朱理学及家礼严酷地窒息了人们的思想自由,扼杀了人们的个性、独立性,巩固、强化了专制主义统治,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愚忠、愚孝。 
   随着对孔子学说的改造与包装,孔子及其学说的地位也进一步上升。宋太祖赵匡胤亲临太庙,登堂礼拜孔子,重建孔庙,增建大成殿,下诏免孔子家祖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宋太宗要求: “进士须通经义,遵周孔之教。”宋仁宗至和二(1055年)年改文宣公为衍圣公,后代相沿不改。朱熹写《论语精义》,又编《论语集注》与《孟子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合称《四书集注》,系统地论述了孔子的道、理、性、命、心、诚、格物致知、仁义礼智等命题,成为后来封建统治者提倡尊孔读经的必修课本,成为元、明、清科考取士的蓝本。
   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据《宋史·夏国传》和吴广成《西夏书事》记载)这一封号是历朝历代最高级别的。金国亦崇拜孔子。金熙宗谒拜孔庙,金世宗重修孔庙,金章宗拨孔庙祀田一百二十三顷。元世祖忽必烈宣诏孔子五十三代孙袭封衍圣公,并诏见赴阙。元成宗下诏说:“孔子之道,垂宪万世,有国家者,首当尊奉。”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三)明清时期
   明朝在理论上没有大发展,但礼仪之风更盛,君臣之礼、尊卑之礼、交友之礼更加明确,名目增多,形式更完善。孔子及其学说也被进一步抬升。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孔子为“至圣先师”。 明代朱元璋称孔子为“千万世之所宗”,“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 “必学至孔子然后无愧于儒之名也”,“不法周公孔子不足谓之儒”,并规定科举制度以“八股文”格式取士,以四书五经命题,要求只能按宋代二程、朱熹等的经义解释来回答,绝不允许抒发自己的见解。
   清朝政府入关后很快接受了汉族的礼制,尊孔更盛,把礼发展到僵化、刻板的地步。顺治二年(1645年),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祭祀规格又升为上祀。康熙称孔子为“万世师表”,又亲笔写匾悬挂于孔庙。雍正四年(1726年),定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日,全体官民军士要斋戒一天。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还尊孔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的政治思想在历史上也曾遭到批判,五四运动是最为激烈的一次。 张岱年先生说过:“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今天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来研究孔子的思想。 关于孔子的政治思想,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它遭到了不断的改造。主要是改造其关于礼的思想:片面地发展、扩大尊者一方的权力,形成了绝对的君权、父权和夫权,为社会成员的思想套上了三大枷锁,禁锢、奴化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活力和进步。至于其仁的思想,主要被当作驯化下属、被统治者的工具和装点自己的门面。孔子的政治学说最终被改造成压迫人民、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虽然与其原初思想有一定的距离,但与其思想实质有关,有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学说被封建统治者不断推崇,从而成为不可冒犯的圣人、不可僭越的教条,孔子本人最终成为了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的代表。所以,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我认为可以这样认识:孔子的政治大厦里,礼的思想是是其框架,这个框架根本上说是腐朽的;仁的思想是其支柱,这个支柱是脆弱的,这个大厦里确实含有丰富的、珍贵的优秀资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我们可以也应当汲取其优秀资源为我所用,但对其政治、文化含意要有清醒认识,保持必要的警觉。
  参考资料:
  四书五经
  恩威文化网
  李尔重:孔子评议
其他文献
正确的方法历来被看成是通往成功的桥梁.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也会更加主动,实践证明初中英语学习也如此.营造英语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英
达摩所创的禅法,尤重“内自觉证”的“自觉”,体现印度禅“重行”的理论品格.二祖慧可对达摩禅的义理进行了两大重要的改造:一是重新解读“自觉”,使禅思想从“重行”向“重
音乐是一门艺术,有它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是构成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作用和愉悦作用,能把幼儿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使幼儿主动参与;兴趣是一种对孩子的智力产生强化或弥补作用,能使幼儿养成勤奋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因素。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我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做了一些初步的总结。    
1939年,《法文研究》由中法文化出版委员会编辑发行,1941年改由中法汉学研究所《法文研究》组负责.1943年终刊时,共发行36期,其内容注重法国文学家及代表作品的介绍,形式上则
地铁车辆是地铁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安全和运营品质关系到整个地铁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地铁车辆的维修工作是保证其安全、可靠、准点运行的必要措施,如何提高地铁
著名教育专家沈大安老师指出:教师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有三个关键:一是对文本要有正确深入的解读,二是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的课堂实施。由沈老师所指的“三个关键”不难看出,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文本解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本解读已成为制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高低、精彩与否的关键。    一、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    1、过程倒置。即不是先阅读文本,而是先阅读教学参考和各种资料,然后再阅读文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妊娠合并子痫患者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Medical Network、CBM等数据库关于复方丹
如果说乔叟乃英语诗歌之父,李赋宁则是新中国中世纪英语研究之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中世纪英国文学研究成果包括相当数量的翻译、选集、硕博论文、期刊文章、文学史和专著
工民建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墙体裂缝问题,工民建工程墙体裂缝问题为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而且工民建工程墙体裂缝问题的控制难度较大,一旦工民建工程发生
中职时期的学生所了解的关于计算机的知识非常的有限,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第一次深入接触到计算机.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教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