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西关实验小学:追求融合,成就智慧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关宝地,寻常巷陌;花地湾畔,水秀花香;美丽、精致、如诗如画的学校——广州市西关实验小学,一个在蓝天白云、高楼的辉映下,充满生机活力,凸显典雅、灵秀与现代气息的温馨家园。在“相融生智,和合至美”办学理念引领下,她以英语教学为龙头,科技教育、棋类竞技、艺术教育多元发展,她追求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教育理想,她打造海洋与本土完美结合的教育特色,她构建了“融通”课堂教学、“润化”德育模式 、“和雅”校园文化,她以实验命名,她以文化为根,她用爱心造就融合教育,她用智慧成就快乐成长,她就是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
  教学:融会贯通,能力习得
  教育改革最终只能通过课堂来实现。课堂,是教与学沟通的直接场所,是师与生共同成长的平台。在这里,一切的教育行为以怎样的形态来展现,教师与学生如何进行直抵心灵的对话,个体生命去选择怎样的成长方式,都是教育理念与教育文化的外显。西关实验小学以“英语浸入式课程与教学研究”为支点,开展学校教学与课程改革,深刻认识教育本质,深入思考成长规律,深度把握教学内涵,逐步构建起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融通教学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
  开展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与课堂教学研究初期,学校的老师们对“浸入式”存在困惑:什么是“浸入式”? “浸入式”与新课程的理念有什么区别?两者会相互抵触吗?如何实施“浸入式”英语教学?为此,西关实验小学首先明确了思想,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发展。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与课堂教学研究实际上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与目标,它对于学校来讲是新鲜的课题,需要实验,不管有多少困惑、疑问,都不能观望、等待,必须坚定信念,勇敢地开拓,到实践中去开辟成功之路,于是学校的英语浸入式综合课程与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工作在困惑中起步了。
  学校设置“浸入式英语”教学研究实验班,在“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进行浸入式英语教学;从环境入手,强化潜在课程的英语教育功能;加强综合活动课程建设,开展英语兴趣活动;开发英语校本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学校还利用多种培训方式促进实验班教师勤练内功,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最终摸索出新的教学策略“走进生活,感悟互动”,“发掘潜能,自然习得”,采用“情景导入-学文明理-游戏导行-交流分享”四步骤的教学环节,从而使语言目标与学科目标实现“相视、相融、相生”的双赢局面。
  德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育人先育德,西关实验小学的润化德育相对于形式主义和生硬化的说教式德育模式而言,淡化说教,摒弃灌输,通过活动体验、自主探究、团队互动、案例感悟等途径和启发、唤醒、激励、赏识、暗示等方式方法,促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在愉悦的状态中接纳道德规范,从而实现品德的内在生成和自我构建,其成效令人眼前一亮。
  2012年5月18日,星期三,西关实验小学的校园迎来了七位金发碧眼的靓女——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带队老师Niclle和该校六名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来西关实验小学见习。西关实验小学的校园“雏鹰小民警”用英语向她们介绍中国、广州和西关,“洋学生”们则虚心地向小朋友学习指挥交通的手势操。“觉得小朋友很厉害,能记得这么多。”Niclle称,要把广州之行的经历拍成录像带回去,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在课间操时间,“洋学生”认真地学习该校自创的多套“小民警手势操”。“执行信号、左转弯信号、右转弯信号、减速慢行信号……”外国大学生站在最后一排,跟着音乐和前排的小学生,学习各种维持交通秩序的手势。
  “雏鹰小民警工作站”是西关实验小学德育教程的一大特色。学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在学校少先队中建立了雏鹰小民警队,其主要任务是校内值勤。跨入新世纪,学校传承小民警队“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培养服务他人意识”的精神并不断融合发展,成立了“西关实验小学雏鹰小民警工作站”,“以小民警工作站的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做法作为学校德育特色多次获得省、市、区各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小民警工作站下设:小民警执勤中队、小民警服务中队、小民警宣传中队、小民警读书中队、小民警活动中队和小民警培训中队。“小民警工作站”由少先队大队部管理,各中队分工明确,认真履行职责。“雏鹰小民警工作站”赋予了新时代更丰富的德育内涵,学校以此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主体参与学校德育管理创设平台。学校在“小民警”建设中,以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旋律,以道德教育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意识,使学生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渐向自主管理方向发展。
  校园:和而不同,雅而有趣
  走进西关实验小学的校园,绿树环抱,曲径通幽,花团锦簇,你会强烈的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美,个性的美。整个校园建设依托社区与学校历史积淀的同时,张扬着鲜明的时代风尚,执着于用物化对教育内涵的智慧表达,倾心于环境对孩子心灵的无声打动……如是,整个校园建设的品味因思想的渗入、文化的融合、景致的烘托及特色的形成而提升,学生成长的环境因诗意、童心、高雅而更趋美好。
  校园标志性建筑“璀璨”:厚厚的书本、明亮的知识钥匙,喻示着莘莘学子,在书山上跋涉,在书海里翱翔。凌空舞动的绸带上星星在闪烁,引领师生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书籍、乐管、钥匙、绸带、果实,每一个元素都诠释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诠释了师生和谐发展的主体精神。
  风情街:把广州西关名胜古迹“搬进”校园,微缩成园景;把外国文化建筑、典故引进校园,让学生走进去,领略中西文化精髓。同时,学校把这些名胜古迹、典故编写成英语的校本教材,让学生在英语街里当小导游,用中英文介绍中西文化。
  每一个楼道的“艺术长廊”,展示着学生的优秀作品,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是孩子们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
  每个楼层的年级板报上,“古诗文专栏”“我的读书故事”“好书推荐”等书香栏目常吸引着一群群孩子驻足欣赏;围棋廊、科技廊以及每层楼的走廊都设置了开放书架和休闲椅子,师生时时处处都可以读书。
  办公室墙面上漂亮得体的文字装饰让室内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耕耘是美丽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些温馨的话语时刻激励着老师们:教书育人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敬业爱岗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每一处开放书架都是“阅读天地”,引领着师生畅游于书海,寄情于书香。全体师生每天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
  ……
  美好的景致,和雅的校园。在这样精美的校园求知求真的孩子们,是何等的幸福!
其他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张注洪教授的《中国现代史论稿》.全书约40万字,分为学科总论、专题探讨、学术述评、史籍研究、著述评析五大部分,所选文章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容忽视,但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只
掇绣,在民间也叫掇花、戳绣等,作品厚重、饱满,立体感很强,属于北方的一个特色绣种。北京市阳区祁庄小学为了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内容,开发了美术校本课程——
嫦娥工程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一直是人类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夜空中的明月曾让人们放飞无限的遐想.自古以来人类就对探索未知世界充满着无限的激
中国建研院情报所于1979年6月编写的《民用砖房抗震加固技术措施》第七章“横墙承重房屋外加圈梁与钢拉杆加固”中,详细介绍了圈梁设置原则、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对多层砖房
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不断追求专业成长,应当成为每位教师的终身目标。教师写作是教书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写作,可以进一步梳理自己的思路,更好地反思自己教
古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古诗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而且可以陶情冶性,使学生建树美好的情操。在多年的古诗教学中,我总结出了“明诗意、悟诗境、感诗情
1898年6月16日是戊戌变法第六天,天刚刚亮,康有为就朝仁寿殿走去。这是他第一次进宫,有一种理想实现了的感觉。他在北京城里整整守了4年,等待的就是这一天。此时此刻,他的脑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是,长期以来,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