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间的壮歌

来源 :影响力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o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新闻工作快二十年了,采访过无数大大小小的人物,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官贵爵到业界精英再到平民百姓,阅人无数绝不为过,都有敬仰和感动。但是当我听到孙乃生和五九七农场的故事时,除了敬仰和感动之外,还有冲动!就是一定要耳闻目睹孙乃生和他为之奉献了十几年的五九七农场的过去与现在,并把这些记录下来献给读者,以抚慰自己被触动的写作冲动!
  


  在广袤神奇的北大荒黑土地上,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像明珠一样闪烁,像钻石一样发光,这就是坐落在三江平原腹地、完达山北麓、七星河与挠力河交汇的三角地带,占国土面积万分之一的大型农场——五九七农场。五九七农场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24万亩,林地11.3万亩,自然保护区面积17533.3公顷。全场拥有六个农业管理区、42个作业站,年产粮食25万吨,耕地面积在垦区115个农场中位列第七。这里有保护完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林岛湿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也是中国市场学会命名的“中国长林岛金红苹果系列果品生产加工之乡”。
  在农场场长孙乃生——荣获全国“四五”普法先进个人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墙上悬挂着农场的彩色版图。人们会惊奇地发现,五九七的形状恰似一匹奔鹿,跃然纸上,脊背高高拱起,后腿强壮有力,而鹿头朝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在岁月的风烟中,坚定不移地从历史奔向未来。
  这里曾经荒无人烟、荆棘遍地,经过一代代拓荒人的开发建设,而今已是良田万顷、果树满山、牛羊遍野、厂房林立,一座街衢纵横、树木成荫的农垦新城,神话般在亘古荒原上拔地而起,岁月的大手,蓦然拉开新生活的帷幕,展现的是和谐幸福的人间胜景。
  2008年9月,经国务院调查组现场核实,五九七农场的超级稻万亩地号已经达到亩产750公斤,在垦区乃至全省位列第一,这是全场干部职工的荣誉,也表明了农场农业经济所达到的水平。纵观五九七的发展史,处处体现着农场领导班子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辨证法和科学发展观,展现在勤劳智慧的五九七人前方的道路上,洒满灿烂的阳光!
  前些年,五九七是黑龙江垦区出了名的“一大、二破、三穷、四乱”的“老大难”农场,历史包袱沉重,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农业标准化作业总是落在其他农场的后面。在五九七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有一位农垦总局领导来场检查农业生产,看了地里的庄稼长得不成样子,生气地说:“种与没种不分,垄沟与垄台不分,苗和草不分,农场和农村不分。”话不好听,然而却是客观的事实。五九七农场的干部职工因此而感到巨大的压力。进入新世纪以后,农场领导班子正视现实,认真找差距,谋划新思路,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入手,强化农业生产全程标准化。尤其是到了2004年,农场开展了为期三年的“质量标准效益年”活动,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工作目标,从农场领导到机关部门,从管理区干部到基层技术员,人人抓标准、讲质量,使使五九七农场农业生产各项标准得到质的飞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户的科技意识、农时意识、标准意识显著提高,质量、标准观念深入人心。农场连续三年获垦区农业标准化达标活动“优胜单位”称号。
  人们不能忘记过去的五九七:饱受水患,荒凉贫瘠,治安混乱,资产负债率曾一度达到110%,经济状况已经达到了危困的地步,一度是垦区有名的老场、穷场、乱场。
  五九七农场地势低洼,素有“一岗三平六洼”之称,海拔的高度仅为56米左右,地面坡降只有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之间,再加上外水侵袭和农田水利工程不配套、标准低、质量差,导致洪涝灾害。从1957年建场到90年代末期,五九七这块本来肥沃的土地却整整忍受了近四十年的“水气”。七星河与挠力河在这里交汇,上世纪以前,大水似乎就从没有停止过对这片土地的侵略,当大地弥漫水患时,丰收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不仅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职工收入偏低,土地承包困难,使农场的农业生产形成一个怪圈,恶性循环:内涝还对农场的公路建设、农机管理等诸多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农场的工业更是深受水害,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产值的不足20%……
  因为水患,五九七深陷泥沼之中:五九七人,在绝望中企盼着……
  那么,只有治水,只有变水害为水利,五九七才可能真正翻身——治理内涝是振兴五九七、富民强场的惟一出路。
  可是治水谈何容易?钱从哪来?当时五九七农场经济十分紧张,连正常开支都无法保证。人从哪来?治水是件苦差事,还要有很强的专业性。
  谁去治水?谁能担此重任?
  在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管局领导做了一个郑重的决定——派时任管局水利处副处长的孙乃生到五九七农场治水前线去。
  这位被众多媒体誉为“当代大禹”、被百姓誉为“亲民场长”的传奇人物,毕业于黑龙江省水利专科学校,曾经主持过红兴隆农管局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挠力河堤防工程。后来,他带领五九七人艰苦奋战,终于将水患排除,将几十万亩涝洼地变成稳产高产的良田。他是北大荒精神的诠释者和最好的继承者。
  说孙乃生是北大荒精神最好的继承者,一点儿都不为过。在百里长堤上,似乎仍然能够感觉到当年孙乃生带领职工们奋战在沼泽地中铿锵的号子声,那是一种足以能震撼人的灵魂的最动听的声音。就在采访孙乃生的过程中,似乎还能感觉到这位年近五旬的农场场长骨头里的“力道”,当然这也是一种不会随着岁月而消泯的精神质地,正是这种精神点燃了五九七这块土地,也点燃了五九七人的幸福之火。
  直到如今,孙乃生都忘记不了当时的情景。老天爷突然间发了疯,变成了恶魔。地球上的乌云仿佛被一双巨大的臂膀抱住,聚拢起来,又用力地掷下去,狠狠地压向五九七。天空,刹那间布满了浓密沉重的黑色云层。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像被驱赶着的千百万只饿狼,嚎叫着猛扑下来……三天三夜下个不停,这哪里是雨啊,分明是天瀑在倾泻!
  大自然的一切声息,似乎一下子被砸哑了。机器的轰鸣、汽车的汽笛、田园的情歌,以及牛叫、狗吠、鸡啼,全淹没在巨大的嗡嗡的鸣响中。仿佛只有那一双双望向窗外的眼睛露出惊愕、恐惧、焦灼的目光和被惊吓的孩子陡然发出的一声凄厉的尖叫,在证明人类的存在……
  当管局领导找他谈话时,都不忍宣读派他去治水这个决定。他看出了领导的心思,就在领导踌躇之际,他却自己开了口。他对管局领导说:“让我去吧,我一定能把水治好。治不好这水,我就不回来。”管局领导缓步走到他跟前,重重地拍了拍这个刚刚35岁的青年的肩膀,心疼得紧紧闭上了嘴唇,狠狠地咬了咬牙。
  是啊,谁能不心疼这个年轻人呢,大家都知道前一年他刚刚得了胸膜炎,还没有痊愈,身体很虚弱,现在接下这个苦差事等于是拿生命作赌注啊!可是他却赌了,用生命。
  天空飘着零星的小雨,去长林岛的路,曲折泥泞难行,孙乃生带领刚刚组建的治水指挥部的六人一路颠簸……
  他深深地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他更知道他肩膀上担负的使命是什么。当他的双脚踏上五九七的那一刻,他的生命注定与这片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当深不见底的泥潭涌动死神的凶恶,他没有畏惧,危险时刻都在身边,他不曾退缩。
  采访中,一位一直跟在孙乃生身边治水的农场职工告诉记者,当年的沼泽地里处处都是“死亡的陷阱”,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丢了性命。有一次,孙乃生和一个职工开着大拖拉机从一个堤段向另一个堤段行进,突然车身一沉,整个车体就向泥潭深处沉下去,孙乃生大喊一声——快跳车,然后狠狠地推了一把身边的职工,自己才跳了下去。等孙乃生和那个职工再回头看那辆拖拉机时,那几吨重的铁牛已经沉入了泥潭深处。
  像这样危险的情况还有很多,但是这并没有吓退孙乃生所带领的这些生龙活虎的农场人。回忆起当年治水的壮观场面,60岁的老职工刘大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这位老人告诉笔者,当年治水虽然比不上大禹治水那么难,但是却需要有大禹那样的精神。因为要把几十万亩涝洼塘风险田,全部改造成稳产高产的良田,无异于异想天开。可是五九七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刘大爷还告诉记者,当年治水,就是和老天和自然抗争,没有一伙儿有“钢”的人,你就别想啃下这硬骨头。是啊,刘大爷说得确实是那么回事,当年在沼泽地中治水,就是用生命与自然对抗——五九七的人都忘记不了这样的情景:孙乃生带领职工们在淤泥与沼泽中奋战,有时候甚至都不能穿衣服,因为齐腰深的水常常是让他们穿的衣服成为沉重的负担,“索性就不穿了”,一位职工给笔者讲到这里竟然羞涩地笑了起来。可是这笑的背后,是当年的辛苦,是当年的心血浇铸到自然中难忘记的疼痛。
  指甲那么大的蚊子、瞎蠓、小咬儿、蛇……
  


  沼泽、泥潭……
  提起当年治水的苦,孙乃生始终在沉默。他不是忘记,而是不愿意提起。面对笔者的反复追问,他只说了一句话:“五九七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就比啥都强。”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啊!只有朴实的人才能说出朴实的话,而朴实确实是一种力量。当年治水时,作为总指挥的孙乃生依然每天步行20余公里,进行实地勘察,就连他的助手累得跟不上他,孙乃生每次看到助手气喘吁吁的情景.就赶紧帮他拿工具,只要能加快治水进度,受多少累,对于孙乃生来说都是值得的。
  的确, 对于孙乃生来说,只要能让五九七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怎么苦都是值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使他的胃病、关节风湿、坐骨神经痛、还有痔疮一起发作起来,疼得他走路都困难,实在疼得受不了了,他就叫同伴给按摩一下,稍微缓解,再投入到紧张的劳动中。
  就在治水的过程中,孙乃生的身体每况愈下,上级领导心疼这位年轻干部,就劝说他住院治疗,而孙乃生却一个劲儿地拒绝说:“我这个前线总指挥怎么能离开战场呢?我倒不了,要倒下也得等把五九七的水治好。”
  “孙乃生是个硬骨头,没有他趟不过去的河,也没有他翻不过去的山。”采访中,二十二连的一位农户告诉笔者,他曾亲眼在治水前线看见孙乃生的胃疼得厉害,豆大的汗珠噼里啪啦地往地上掉,他也曾亲眼见到孙乃生偷偷地嚼两片止痛片,又投入到奋战中。就是在治水最初的100多天的时间里,孙乃生没有回过一天的家,更没有休息过一天。其实,不仅是他们——五九七的人,甚至是全红兴隆管局的人都看到了,看到了孙乃生用命去换五九七人的富裕安康。
  孙乃生没有倒下,即使是得了一身的病,他也没有离开这片深情的土地。治水成功后,本来管局要调他回去任要职,但是被孙乃生拒绝了,他对管局的领导这样说:“五九七的人日子过得太苦了,我要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孙乃生这句话说得实实在在,也做得踏踏实实。就是在那一年,他被任命为五九七农场水利副场长,后升任农场党委书记,2002年又改任农场场长,从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到现在的知天命之年,孙乃生几乎把整个青春都献给了五九七。
  孙乃生感动了五九七,感动了这里的每一个人。在治水前线,孙乃生曾收到过这样的礼物,那是几名小学生,把感激和赞美的话语刻在了煮熟的鸡蛋上,赶了几十里的路,亲手献给了孙乃生。那一刻,孙乃生流泪了。
  到2007年,五九七农场已建成强排站5座,新修闸门77座,新建桥涵403座,修建溢洪坝1处,开挖沟渠660公里,河道清淤120公里。全场改造中低产田面积近30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到了5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8.8%。
  勿庸置疑,五九七的农业,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现在的五九七,才让人们看到真正大农业的希望。2005年金秋时节,那位曾经说五九七种地四个不分的总局领导,又到这里视察,看到农业生产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感慨万分,并给予了高度赞扬。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农场形成了以18条排灌干渠为主体的水利工程网络,极大增强了农业抗灾能力。难怪农场场长孙乃生感慨地说,没有强化的水利建设,就没有五九七农场农业的高速发展。这也是每个五九七人感同身受的。而今,当21万亩水稻在仲夏之夜远近飘动花香的时候,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这是水利带来的良辰美景。
  治水取得胜利,而孙乃生却要面对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治乱。
  因为历史的原因,五九七农场无论是社会秩序还是场里的干部职工,都处在一种极其复杂的状态中:社会混乱,干部职工懒散,以权谋私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种情况被五九七农场的百姓形容成长在五九七身上的“毒瘤”。如不立即铲除,后患无穷。
  孙乃生当然也知道这一点,而且他已经下定决心,必须铲除毒瘤。
  当时的五九七农场,用一位干部的话来形容就是:研究告状的上访户多,领导办公室里的流氓多,大街上的混子多……
  当孙乃生痛下决心治乱的时候,很多人暗中怀疑,甚至表现出了相当不配合的情绪。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孙乃生的决定,他把拳头狠狠地砸在办公桌上,发誓一定要将五九七农场的歪风邪气驱散,一定要把这乱摊子收拾好,让老百姓能够安心地致富。
  可是,事情远非想像得那么容易。就在孙乃生决定治乱的没几天。一个地痞一脚踹开孙乃生的办公室,用一只手点着孙乃生的额头,十分地嚣张地说:“你孙乃生如果敢‘乱来’,影响了我的利益,我就要好好收拾收拾你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场长。”这个地痞的猖狂深深地刺痛了孙乃生的心,他不能想像,在一个法制的社会里,怎么还有人敢这样和正义叫板。“必须制服他!”孙乃生心中暗想。他慢慢地站起来,用锐利的目光看着这个地痞,沉稳地说:“如果你有损害农场利益的事,如果你做了违法的事,我就是要收拾你,看你能怎么样,难道你能大于国家、大于法?”孙乃生的凛然正气,吓了这个地痞一跳。两人相持了一会儿,孙乃生说继续:“我不管你是谁,我都不会怕你,现在给你一次机会,回家反省去!”说完,孙乃生不再答理他,静静地坐在办公桌后面研究起文件来。
  这个地痞悻悻地离开孙乃生的办公室后,孙乃生立即指示相关部门调查他的情况。经过认真调查得知这个地痞存在侵吞农场土地的问题,而且还很严重。孙乃生指示相关人员必须严肃处理,绝对不能姑息迁就。
  后来,这个地痞一直对孙乃生恨之入骨,曾数次夜间尾随孙乃生,想要对他进行攻击。但是都被孙乃生的正义吓跑了。那以后,这个地痞因为没有工作,日子越过越潦倒。孙乃生知道这个情况后,十分关注,暗中帮助他找了一份工作,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这个地痞知道了是孙乃生帮他找的工作后,十分感动,又主动来到孙乃生的办公室,含着眼泪说:“孙场长,这次我不是来找麻烦的,我是来感谢你的,你做人这么仗义,我怎么也要把工作干好。”
  这个曾经的地痞,今天依然勤勤恳恳地在五九七农场工作。采访过程中,我们找到了这个人。他告诉记者,没有孙乃生,就没有他的今天,他能像个人一样活着,是孙乃生造就了他。
  在孙乃生和农场干部们的努力下,五九七农场很快告别了混乱无序的状态,上访告状的没有了,聚众斗殴、扰乱治安的没有了;干部队伍也得到了净化,都一心想着干实事、干好事了,面对崭新的精神面貌,农场的人都说,如果没有孙乃生,那五九七还说不定乱成什么样呢。
  今天的七星河与挠力河再也无法肆无忌惮了,当一望无垠的大地长满茂盛的庄稼,当金色的稻米如黄金般堆满场院,那过去的贫瘠而潦倒的时光再也不会出现了。五九七在世纪之交实现了一次“世纪大跨越”,从而使一个“一穷、二破、三乱”的老大难农场,一跃成为垦区的“新星”,连续几年被评为垦区农业标准化达标活动“优胜单位”,2008年再获垦区农业标准化标兵农场,成为一个大农业有大突破、畜牧业形成新规模、林果业构筑新优势、城镇化实现新跨越、社会和谐富裕、职工安居乐业的崭新农场。
  如今的五九七,社会治安稳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垦区的先进农场、省“四五”普法先进单位、民主法制示范单位,总局“平安农场”。
  孙乃生用心血,用大爱,用奉献,用执著的精神使五九七农场从“再生”,到“蜕变”,再到“奋飞”,无论是从治水还是从治乱,还是后来的“治场”,孙乃生带给五九七人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变,还有境界的升华和爱与和谐的凝聚。在北大荒的青山绿水间谱写了一首豪迈的壮歌!
其他文献
肇东是以粮食生产为主导的农业大市,该市粮食作物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378万亩的98%,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86%。2004年以来的五年间,粮食总产由30亿斤增长到46亿斤,增加了16亿斤,2008年以46.1亿斤的粮食总产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20个先进县标兵之一。为高起点上推进粮食持续增产、粮农持续增收,肇东市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建设50万亩玉米吨粮田,努力打造龙江旱作农业第一田。
期刊
人们对形象的认识和追求有以形而上论,有以形而下解,惟二者有机统一,方可称之完美。任何一件艺术品,只能在形似上刻求意象,至于神似,即其精神意境,则是评论者或是观者的一种解说。“道,可道,非常道。”世界上没有完全被说透的理论,认识是无止境的,否则世界就停止不前了。  描写滁州市公安局这样一群尽忠尽责的民警,也许不需要如椽大笔,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分析,他们不是形而上的抽象概念,他们只是无数公安民警中平凡
期刊
杨松杰,1942年生,吉林怀德人,当代著名水墨画家,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学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族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20世纪70年代初成为国画大师黄胄先生入室弟子,他的作品曾受到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刘骁纯、郎绍君、殷双喜、黄丹麾等先生的关注并撰文评论,作品在全国专业重点报刊《美术》《中国书画》《荣宝斋》等七十
期刊
姚明的影响力早就超出了中国大陆,现在在香港、澳门、台湾恐怕没有当地的体育电视不播火箭队的比赛,没有不喜欢看姚明的比赛的中国人,可见整个中国都在为姚明的巨大成功而自豪着。但姚明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中国范围,整个亚洲,日本、韩国、南亚、东南亚的华人也都是姚明的球迷,甚至就是非华人也有很多的姚明的球迷。  当然在美国,在休斯敦,姚明也有极多的球迷,这就是姚明能够连续蝉联全明星赛首发中锋的原因。据此推测,姚明
期刊
徐伟力——你坐在沙发上,宛如江南秀女般的娇小玲珑,气质优雅,使人眼前一亮:你那橘黄色浓密的卷发,映衬着俏丽白净的面庞,平添几分女性特有的魅力;你那挺直的鼻梁,时而紧抿的双唇,又向人们显露着一位女企业家少有的刚强和坚毅。  你着装得体穿戴不俗——纤细的脖颈系着一条蛋青色纱巾,显得妩媚动人。一件极为普通的深灰色西服得体不俗,显出职业管理者独有的风度。你二郎腿优雅地交叉着,那双黑色的小羊皮靴子,更衬托你
期刊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副总导演、北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执行总导演,张继钢给全世界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在几年前,张继钢就以舞蹈作品《千手观音》的演艺神话让大江南北记住了这个被海内外众多学者称为“舞界奇才”的名字。   张继钢12岁开始学习舞蹈,17岁便开始从事舞蹈创作。上世纪80年代初,张继钢在山西省歌舞剧院工作,那时他在山西舞蹈界已小有名气。1986年,张继钢的舞蹈
期刊
2009年4月26日,昆滇民众从当地媒体报道中获知,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当选第八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   “哦,他又获奖了!”一句知晓式的评价,见惯不怪。  随着无数荣誉频频加身,昆明市民们已渐渐习惯了他们书记身上的“明星”光环。 2008年,仅国家级大奖,仇和就先后荣获过“中国改革功勋(贡献)人物”、 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大“改革之星”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杰出人物”、“
期刊
2008年的春节,我没能和父母一起度过。自从见过大海,我曾无数次梦想过,在这个春节,我应该拉着父母的手,在三亚的海滩、阳光和微风中快乐地散步,听他们一遍一遍重复我小时候的故事:“你生下来的时候,个子特别小,又黑又瘦,哭声也不大,像只小猫。那是五月,天气已经转暖,但我们那座房子漏风,怕你着凉,用被子把你包成一个厚厚的蜡烛包。你妈妈看着你的样子,竟然哭了,说害怕这个孩子养不大。”    在每一次这样的
期刊
在祖国东北边陲,有一块土质肥沃,森林茂密,物产丰富,美丽丰饶的好地方——驰名中外的黑龙江。从300年前开始,一代代的山东、河北、山西人,为了生计,为了子孙,前仆后继,生生不息地开始了他们“闯关东”的创业历程。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难开拓创业史,构成了今天伟大的“闯关东精神”。影响着一代代后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继续创业,永不停歇……    张大勇,一个典型的山东汉子,一个堪称“
期刊
陈娟红——中国“最具价值的模特”、 “世界超级模特”、老师、校长、老板、主持人。    陈娟红是中国T台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从一头“撞进”模特圈到现在已经有18年了,而中国的模特史至今不过短短的27年,所以陈娟红开玩笑地说自己可以进“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因为对于靠青春吃饭的行业,做这样的“常青树”很难。陈娟红的身边从第一代模特、第二代模特到新生代模特,新面孔流水般地涌现,又流水般无声息地消失,只有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