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本血透中心患者肾性贫血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寻找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选取某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患者临床表现有无改善,以及血常规、铁蛋白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血透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下降(P<0.10)。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使血红蛋白显著上升(P<0.10),铁蛋白下降(P>0.10)。大剂量左旋肉碱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显著提高(P<0.10)。结论:通过透析方案调整及药物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得到纠正。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性贫血;左旋肉碱
【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19)15-0021-01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采用的最常用治疗方式,但同时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机体紊乱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等因素,往往也很容易引起肾性贫血的并发症,因此如何有效缓解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肾性贫血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2.57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症15例,成人型多囊肾2例,糖尿病肾病1例,梗阻性肾病1例,肾移植后1例,肾动脉狭窄1例,肾小管间质病变1例。
1.2实验方法
1.2.1基本信息:记录所有血透患者的性别、年龄。
1.2.2生化指标:检测干预前(转入该院治疗前)及干预后(转入该院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紅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铁蛋白、白蛋白等。
1.2.3干预措施包括:①调整透析方案,延长透析时间:使用叶酸、铁剂以及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并进行正常的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完成后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剂量保持在80~120IU/kg,注射频率保持在2~3次/周在外院透析间期为5次/2周或者2次/周的患者,均改为3次/周,方案为血液透析2次、血液透析滤过1次,治疗4h/次。②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每周1万U~2万u),同时口服琥珀酸亚铁(0.1g3次/d)。③给予左旋肉碱1g,0~3次/周,于每次血透结束时由内瘘针或深静脉导管内注入。
1.3观察指标
患者有无透析低血压、乏力、胃肠道不适、肌肉痉挛、胸闷等。
1.4统计学方法
以SPPSS18.0统计软件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肾性贫血治疗达标情况
干预前血透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为43.5%(20/46),干预3个月以上后血透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为50%(23/46),详见表1。
2.2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的比较,详见表2。
2.3干预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铁蛋白、白蛋白的比较,详见表3。
2.4左旋肉碱对肾性贫血的影响
将本研究入组对象按左旋肉碱应用剂量分为大剂量组(每2月≥25g)和小剂量组(每2月≥10g),各14例。治疗前大剂量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铁蛋白绝对值低于小剂量组。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明显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计数P=0.01;血红蛋白P=0.05)。
3讨论
慢性肾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其发病率高,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病死率高。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如何处理好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关键的各种并发症成为医护关注焦点,肾性贫血作为其并发症之一,其不仅可使患者机体部分脏器缺血缺氧、心率加快、心脏做功增大、心肌肥厚、重构等,而且可使免疫功能低下而出现重症感染概率增大。因此,有效纠正肾性贫血,对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心血管、感染等并发症以及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既往研究发现,多种因素会影响肾性贫血的有效纠正,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其他造血原材料的不足等。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体内造血原料不足,透析使红细胞损伤严重,体内营养物质供给不足,临床治疗中,常为患者补充叶酸、铁剂等造血原料,并通过人工促红素改善贫血,但部分患者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综上所述,我们应提高对肾性贫血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力度,将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铁饱和度等纳入监测随访指标,个体化评估患者的机体状态,提高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修订版)[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7,30(9).
[2]林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患病现况调查[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8(5).
[3]张丹阳,王少亭,胡晓舟,张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OL].医学综述,2020(01):200-203+208[2020-01-0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53.r.20200102.0841.080.html.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血透室主任 安徽 宣城 242000)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性贫血;左旋肉碱
【中图分类号】R55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19)15-0021-01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采用的最常用治疗方式,但同时在长时间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机体紊乱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等因素,往往也很容易引起肾性贫血的并发症,因此如何有效缓解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肾性贫血症状就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2.57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4例,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症15例,成人型多囊肾2例,糖尿病肾病1例,梗阻性肾病1例,肾移植后1例,肾动脉狭窄1例,肾小管间质病变1例。
1.2实验方法
1.2.1基本信息:记录所有血透患者的性别、年龄。
1.2.2生化指标:检测干预前(转入该院治疗前)及干预后(转入该院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紅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铁蛋白、白蛋白等。
1.2.3干预措施包括:①调整透析方案,延长透析时间:使用叶酸、铁剂以及维生素B12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并进行正常的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完成后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剂量保持在80~120IU/kg,注射频率保持在2~3次/周在外院透析间期为5次/2周或者2次/周的患者,均改为3次/周,方案为血液透析2次、血液透析滤过1次,治疗4h/次。②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每周1万U~2万u),同时口服琥珀酸亚铁(0.1g3次/d)。③给予左旋肉碱1g,0~3次/周,于每次血透结束时由内瘘针或深静脉导管内注入。
1.3观察指标
患者有无透析低血压、乏力、胃肠道不适、肌肉痉挛、胸闷等。
1.4统计学方法
以SPPSS18.0统计软件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肾性贫血治疗达标情况
干预前血透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为43.5%(20/46),干预3个月以上后血透患者血红蛋白达标率为50%(23/46),详见表1。
2.2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的比较,详见表2。
2.3干预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铁蛋白、白蛋白的比较,详见表3。
2.4左旋肉碱对肾性贫血的影响
将本研究入组对象按左旋肉碱应用剂量分为大剂量组(每2月≥25g)和小剂量组(每2月≥10g),各14例。治疗前大剂量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铁蛋白绝对值低于小剂量组。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明显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计数P=0.01;血红蛋白P=0.05)。
3讨论
慢性肾脏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其发病率高,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病死率高。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如何处理好影响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关键的各种并发症成为医护关注焦点,肾性贫血作为其并发症之一,其不仅可使患者机体部分脏器缺血缺氧、心率加快、心脏做功增大、心肌肥厚、重构等,而且可使免疫功能低下而出现重症感染概率增大。因此,有效纠正肾性贫血,对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心血管、感染等并发症以及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既往研究发现,多种因素会影响肾性贫血的有效纠正,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其他造血原材料的不足等。维持性血透肾性贫血患者体内造血原料不足,透析使红细胞损伤严重,体内营养物质供给不足,临床治疗中,常为患者补充叶酸、铁剂等造血原料,并通过人工促红素改善贫血,但部分患者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综上所述,我们应提高对肾性贫血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患者的监管力度,将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铁饱和度等纳入监测随访指标,个体化评估患者的机体状态,提高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肾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修订版)[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7,30(9).
[2]林攀.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患病现况调查[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8(5).
[3]张丹阳,王少亭,胡晓舟,张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OL].医学综述,2020(01):200-203+208[2020-01-0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53.r.20200102.0841.080.html.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血透室主任 安徽 宣城 2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