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高等化的归因与路径

来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u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通常被认为是德国工业的支柱.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近年来德国职业教育开始显露出学术化倾向.为顺应时代发展,德国建立了职业教育层面的高等教育体系,增加非传统学生进入传统高等教育系统学习的机会,建立和完善职业能力的识别程序,在高等教育机构实施双元制课程.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渗透是德国社会发展和个人选择的综合结果,促进了优质人力资本的积累,为经济的持续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活动是当前小学数学测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一个基本保证.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活动依然停留于形式,没有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甚至会出现一些“反教育”现象.举例说明测量教学需把握数学本质,谨防“反教育”现象的发生.
新时代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高校教师存在的师德失范现象仍不容忽视,究其原因,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从德性发展是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这一内在要求谈起,基于当前高校师德评价指标呈现平面化、静态化的现实困惑,鉴于个人平衡计分卡理论与教师德性发展的契合点,将教师德性发展作为目标,从教师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入手,以“信念坚定、赢得尊敬和认可、终身学习、专业发展”作为一级指标,构建了促进德性发展的高校师德评价指标框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和优良传统,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也走过了一百年.回望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返本开新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经历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等四个阶段,这是“变”的具体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始终围绕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不变”的根本目标.这样变与不变的辩证历史性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原则,即以马克
田春丽[以下简称“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重大任务和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请胡教授结合您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上好一堂思政课.
期刊
中国和日本的大学技术转移工作几乎同时起步,日本通过多次改革,如今大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已经远高于中国.对比中日大学技术转移的法律体系、机构设置、资金支持和人才资源的实际情况,发现中国大学技术转移的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技术转移的机构在向专业化和协同合作方向发展,与日本大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仍存在技术转移工作资金和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因此,中国应补充技术转移资金和人才资源、完善大学科研人员的激励和考核制度、提升大学技术转移工作的专业性,进而稳步提高大学技术转移总体效率.
开展古诗文群文共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四首》为例,阐述古诗文群文共读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结合实际学情,依据群文体式,关注文化传承;同时通过问题驱动,整合比较,联结拓展为学生自主阅读古诗文建构有效的阅读路径.
课程思政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现实语境下对课程蕴含育人价值的中国化诠释.通识课程作为知识学习和生命成长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其理应成为课程思政的突破口和重要载体,成为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共同责任担当,成为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盛行时代探索人格本位、追求知识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统一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通识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本身内涵的释读,深刻解析其内在机理与逻辑层次,旨在总结一般规律,促进两者保持协同育人的共同方向,互相配合、协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为例,从社会责任、理性思维、生命观念和探究创新四个方面阐述初中科学课堂活动的开发过程,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贯穿教学的始终.
英国现代学徒制走过了统一制定学徒标准、扩大学徒适用范围、立法明确法律地位、颁布首部专门法律、统一学徒培训质量、明确政府投资责任等历程,形成了不断完善规范、责任划分明确、完善管理机构、对接等值互换、确保学徒质量等现代学徒制法律保障体系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到中英现代学徒制因法规制定者与追求目标、法规实施要素等的不同,带来的法规实施效果的差异性.应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法律保障的成功经验,通过进一步健全法律规范体系、明确各方法律责任、规范学徒培训标准、保证“两证”等值衔接等措施,以保障我国现代学徒制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对接协调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专业内涵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利益交集点,符合校政企多方共同利益诉求.文章从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的理论内涵切入,阐述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剖析当前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六个方面探讨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