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床克星”

来源 :七彩语文·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light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浩然有诗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其实,对于赖床的人来说,四季都“不觉晓”。不过,对付赖床,我可有法宝。因为我知道一家特别的钟表店——“赖床克星”。
  老爸是赖床一族,上个月他生日那天,我送他一个“会爬的闹钟”。
  别看这闹钟普普通通,只要设定的时间一到,它就像蜘蛛侠一样,顺着“丝”一点一点往上“爬”。老爸第一天就吃了亏,闹钟都“爬”到天花板上了,他费了好大劲才拿下来。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赖过床。
  以前,同桌洋洋每天都迟到。没错,他也是有名的“赖床大王”。我把“秘诀”告诉了洋洋爸爸,他给洋洋买了个“鸡蛋闹钟”。
  预定时间一到,闹钟就会像公鸡一样自动打鸣。想让它安静下来?你必须把小篮里的“鸡蛋”一枚一枚塞进去,直到它“心满意足”。每天早晨,洋洋都忙得不可开交,等闹钟停下来,他的睡意也没了。
  其实我以前也是“赖床大军”中的一员,有一次因为睡懒觉,还险些错过一门期末考试,想想都后怕!后来我给自己买了这个“直升机闹钟”。
  记得第一天闹钟响了,我依旧蒙头大睡。迷迷糊糊时,听到“啪”“嘭”的响声,我掀开被子一看,只见这架“直升机”在房间的上空四处乱撞,把墙上的海报和我辛苦得来的奖状撞得千疮百孔!我吓得一骨碌爬起来,按了闹钟上的停止键,“直升机”才安稳降落。从此,我告别了“赖床时代”。
  
  这里还有几个“秘密武器”——
  “一日之计在于晨”,珍借早晨的大好时光,和赖床说“再见”,你的生活会更加充实。
其他文献
一、中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困境  不同于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的情节往往更复杂,所探讨的主题内涵也更丰富。无论从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它和以往中学阶段所教授的篇章阅读完全不同。如果把整本书阅读教学纳入中学的日常教学系统中,以何种方式作为教学切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本书,便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难点。  以《局外人》为例,小说以主人公默尔索一次并不复杂的过失杀人案件作为叙事的起点,将他在充满悖谬的司
期刊
2017年,浙江省教育厅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明确了新要求:“应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命题重点,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对在真实情景中问题解决能力考查,逐步增加真实情景中能力考查的试题比例;加强对学科思维能力考查,逐步改进开放性试题命题和评分方式……”[1]作为外省一线教师,初次接触浙江中考卷,笔者对其有“读者意识”、深入浅出的命题思路,分级赋分、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感到耳目一新。这一
期刊
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发表在2018年《十月·长篇小说》第5期,2018年12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2019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可见,这是一部快速引起关注、得到评委认可的作品。它将“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次第展开”,刻画了百年历史的兴衰,把大运河的命运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徐则臣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把运河历史写出了鲜明的当代意味,或许这是作品能够快速传播的重要
期刊
清早,我出去散步。小区里,青绿的草覆盖在大地上,像件绿色的大衣。郁郁葱葱的草丛中,不时传来虫子的鸣叫,隐隐约约还有几朵野花,像是害羞,悄悄地藏起来了,也可能是在和我捉迷藏。这群聪明的野花藏身的草丛可真够密的!  哇,这棵树可真高!树干又粗又高,看起来十分强壮。树叶有黄有绿,颜色好看极了。我捡起了一片泛黄的落叶,准备做成书签,夹在心爱的书里。  鸟儿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天空中掠过,那清脆的鸟叫声,仿佛在
期刊
近年来,国际课程方兴未艾,给中国母语教学许多有益的借鉴。其中的IB高中中文课程堪称翘楚。IB全称为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即国际文凭,它提供富有挑战性的课程,是被全球教育界认可为具有较高学业水准的教育项目。IB的高中项目称为Diploma Programme,简称IBDP,这是大学预科项目。IB中文课程的课程设置、评估方式、教学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对于国内语文课
期刊
2019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总体平稳,贴近时代生活,关注语言素养,文化意味浓厚,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语言文字运用、阅读审美鉴赏和问题思维探究等语文素养,可谓平稳中不乏创新,感性中不乏理性,彰显了江苏语文卷的文化味、生活气、时代感、灵活性等特点,既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在考试评价中的体现,也比较好地落实了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鉴往知来,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有助于确定新
期刊
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完成阅读,读懂读透的前提是反复阅读,整本书教学首先要利用课堂外的时间促进自读的深度,其次要在教师指导下,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细读的质量。笔者以IB翻译文学的教学为例,谈谈外国长篇小说教学课内外时间分配和阅读方法。  IB语言A课程大纲要求学生3年读10到13本书,平均一学期2本,在翻译文学学习单元,一学期的阅读量可达上百万字。  一、如何鼓励整本书的通读  整本书阅读遇到的首要问题是
期刊
在介绍之前,我想确定一个前提:阅读不只是语文学科的事!曾经听说过一种新动向:学生阅读涉猎的文本种类非常广泛,不仅文史哲不分家,而且科技、新媒体等各种领域兼容并包。这样周全的考虑自然有优点,但是不是过高地估计了语文的社会责任,会不会导致师生的阅读广博有余而深入不足,了解有余而思考不足?而且无论文理,在通识教育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应有阅读专业著作的训练,而不是只有做题的训练。  我获得这样一种认识是因为
期刊
影视介绍  “你好,我的名字叫奇奇,我有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要告诉你。那就是——我已经是一个能够独當一面的女巫啦!”  “宅急便”就是快递员的意思。没错,这个刚满13岁的少女为了秉承传统,成为一名独當一面的女巫,只擅长飞行魔法的她,独自骑着飞天扫帚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當起了快递员。  城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陌生的,人们也对她敬而远之。随着她的不断努力,渐渐地,人们认识了她,接受了她,甚至开始称赞她。
期刊
前日参加一所学校的会课活动,11位老师共同执教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晚秋初冬》一文,虽不乏精彩有特点的课,但教学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现择其一二讨论如下:  第一,老师要把文章读通透。  《晚秋初冬》一文被选编在选修教材《文字绘出的图画》单元,文章确实就是描绘了几幅大自然的风景。哪几幅呢?清晨的落叶,白昼的闲庭,傍晚的暮雨,长夜的月色。一共四幅。四幅画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