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习近平主席2013年相继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发展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国内外炙手可热的概念和愿景,国际社会总体表现出日益强烈的反响和真诚期待,沿线国家及时将本国发展规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进行战略对接,部分国家还针对性地推出一系列重大开发项目,期待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进程中优先考虑。
综合近两年的世界各国反应看,不同政治制度、发展阶段和经济水平的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回应明显不同,各国与“一带一路”的地理和历史联系,以及对华关系的沿革与现状,也都构成不同的回应热度,进而形成非常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图景。
位于金字塔底层的是广大的沿线发展中国家,它们数量庞大,构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体,集中于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尽管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多限于知识精英、政府官员和学术机构层面,但普遍热烈期待中国这一倡议。这是一个基座广阔、墙基厚实和温度热烈的对应体,尤其以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代表,它们是那段辉煌历史的共同见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基于对古代中国海陆丝路对外友好交往的深刻记忆,欢迎中国复兴这一造福于沿线各国的宏伟工程。
在这一梯队的热烈反应浪潮中,还有相当多的国家充分肯定新中国和平外交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传统政策,盛赞“丝路精神”,期待也相信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能带给它们新的惊喜和发展动力。
当然,发展中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回应未必全是甜言蜜语,它们基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与炮舰政策留下的痛苦记忆和残酷现实,希望中国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避免“强则称霸”的宿命,保持中国留给它们的美好记忆和形象。部分国家也担心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引发新的地缘矛盾,特别是激化与大国、强国的竞争与博弈,进而给本国或本地区带来新的摩擦和动荡。也有对中国的提醒或质疑:不能以零和思维实施“一带一路”,而是要换位思考,多站在沿线国家的立场和利益诉求点上考虑如何取得双赢和多赢。
位于金字塔腰部位置的是部分地区大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呈现的色温也是暖热或适度的,它们总体期待“一带一路”,看好中国经济的强大驱动力,以及“一带一路”实施后中国13亿人口这个市场的巨大诱惑,以及它们因与中国发展差异而形成的互补,特别是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发达国家,中国的强大资金、基础建设能力和政治资源,可以与它们高度发达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管理经验、人脉关系等优势形成互补,进而共同分享“一带一路”红利。欧洲的英、法、德、意和亚太地区的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热切投身亚投行创建,就是这种机遇认知的外在体现。当然,这部分国家基于现实因素和政治考量,也提出了不少问题和困难,但总体上还是保持肯定和期待。
这一梯队里俄罗斯和印度两个大国的态度,则总体暧昧,反应速度和热度明显滞后于沿线其他国家,公开表态也相对迟缓。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都在不同评价体系中自视为与中国等量齐观的大国,有自己的地区和全球战略布局考量,不太乐意成为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或配角,更何况它们与中国在地缘关系方面有相当程度的竞争性。但是,随着这一共同发展愿景由舆论务虚向项目清单和机制构建的落实,以及中国大量增信释疑努力的付出,它们已经由最初的消极、冷淡逐步增温、增色,并日益表现出将本国发展战略与规划对接“一带一路”的兴趣和热情。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大概只有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形只影单,但态度强硬,给人以冰冷、灰暗的印象。美日一直以唱衰甚至抹黑“一带一路”为基调,而且由于它们的国际地位和分量非同寻常,这种负面态度影响巨大,与前两个板块形成鲜明的温差对比。道理也很简单,美国担心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快速增加实力、扩大影响,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权力中心,最终解构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取代美国自诩的世界领导者地位。至于日本,完全是岛国心态作祟,无法适应中国快速和平崛起,担心中国强大富裕后,不仅完全在亚太和世界遮蔽日本光芒,甚至迫使日本再次进入唐代以后仰视中华文化一千多年的“文化矮子”的漫长时代。(如图1)
对应“一带一路”,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欧亚国家正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或产业升级,推出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各种规划,或努力使既定发展规划搭乘“一带一路”便车。以欧亚和太平洋地区为一个大表盘,沿顺时针方向,我们可以依次清晰地看到:韩国的“欧亚倡议”、印尼的“海洋战略”、文莱的“2035计划”、越南与中国共建的“两廊一圈”、印度的“季风计划”、巴基斯坦与中国共建的“巴中经济走廊”、阿拉伯国家的“向东看”愿景、土耳其的“中间走廊战略”、欧盟的“容克投资计划”、英国的“苏格兰北部开发计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规划”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等。这些国家都已基本通过与中国领导人的沟通实现了顶层认可的、程度不同的战略对接,初步形成共建、共容和共享“一带一路”的共识。(如图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不失时机地规划了核心或骨干建设项目,如韩国的“欧亚丝路特级列车”,印尼的“雅万高铁”网络、24个港口和38个机场项目,泰国的中南半岛铁路网和酝酿中的克拉运河工程,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和中国工业园区,埃及的“苏伊士走廊”、“新首都”和“上埃及金三角”城市一体化工程,科威特的跨海大桥和贾比尔新海港。这些项目都非常期待中国资金、企业、技术乃至开发经营的积极介入。至于最早呼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中亚各国,围绕基础建设和升级的项目合作,早已携手大大小小的中国公司如火如荼地成为“进行时”。(如图3)
综合近两年的世界各国反应看,不同政治制度、发展阶段和经济水平的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回应明显不同,各国与“一带一路”的地理和历史联系,以及对华关系的沿革与现状,也都构成不同的回应热度,进而形成非常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图景。
位于金字塔底层的是广大的沿线发展中国家,它们数量庞大,构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体,集中于中亚、南亚、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尽管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多限于知识精英、政府官员和学术机构层面,但普遍热烈期待中国这一倡议。这是一个基座广阔、墙基厚实和温度热烈的对应体,尤其以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代表,它们是那段辉煌历史的共同见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基于对古代中国海陆丝路对外友好交往的深刻记忆,欢迎中国复兴这一造福于沿线各国的宏伟工程。
在这一梯队的热烈反应浪潮中,还有相当多的国家充分肯定新中国和平外交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传统政策,盛赞“丝路精神”,期待也相信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能带给它们新的惊喜和发展动力。
当然,发展中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回应未必全是甜言蜜语,它们基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与炮舰政策留下的痛苦记忆和残酷现实,希望中国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避免“强则称霸”的宿命,保持中国留给它们的美好记忆和形象。部分国家也担心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引发新的地缘矛盾,特别是激化与大国、强国的竞争与博弈,进而给本国或本地区带来新的摩擦和动荡。也有对中国的提醒或质疑:不能以零和思维实施“一带一路”,而是要换位思考,多站在沿线国家的立场和利益诉求点上考虑如何取得双赢和多赢。
位于金字塔腰部位置的是部分地区大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呈现的色温也是暖热或适度的,它们总体期待“一带一路”,看好中国经济的强大驱动力,以及“一带一路”实施后中国13亿人口这个市场的巨大诱惑,以及它们因与中国发展差异而形成的互补,特别是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发达国家,中国的强大资金、基础建设能力和政治资源,可以与它们高度发达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管理经验、人脉关系等优势形成互补,进而共同分享“一带一路”红利。欧洲的英、法、德、意和亚太地区的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热切投身亚投行创建,就是这种机遇认知的外在体现。当然,这部分国家基于现实因素和政治考量,也提出了不少问题和困难,但总体上还是保持肯定和期待。
这一梯队里俄罗斯和印度两个大国的态度,则总体暧昧,反应速度和热度明显滞后于沿线其他国家,公开表态也相对迟缓。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都在不同评价体系中自视为与中国等量齐观的大国,有自己的地区和全球战略布局考量,不太乐意成为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或配角,更何况它们与中国在地缘关系方面有相当程度的竞争性。但是,随着这一共同发展愿景由舆论务虚向项目清单和机制构建的落实,以及中国大量增信释疑努力的付出,它们已经由最初的消极、冷淡逐步增温、增色,并日益表现出将本国发展战略与规划对接“一带一路”的兴趣和热情。
位于金字塔顶端的大概只有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形只影单,但态度强硬,给人以冰冷、灰暗的印象。美日一直以唱衰甚至抹黑“一带一路”为基调,而且由于它们的国际地位和分量非同寻常,这种负面态度影响巨大,与前两个板块形成鲜明的温差对比。道理也很简单,美国担心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快速增加实力、扩大影响,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权力中心,最终解构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取代美国自诩的世界领导者地位。至于日本,完全是岛国心态作祟,无法适应中国快速和平崛起,担心中国强大富裕后,不仅完全在亚太和世界遮蔽日本光芒,甚至迫使日本再次进入唐代以后仰视中华文化一千多年的“文化矮子”的漫长时代。(如图1)
对应“一带一路”,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欧亚国家正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或产业升级,推出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各种规划,或努力使既定发展规划搭乘“一带一路”便车。以欧亚和太平洋地区为一个大表盘,沿顺时针方向,我们可以依次清晰地看到:韩国的“欧亚倡议”、印尼的“海洋战略”、文莱的“2035计划”、越南与中国共建的“两廊一圈”、印度的“季风计划”、巴基斯坦与中国共建的“巴中经济走廊”、阿拉伯国家的“向东看”愿景、土耳其的“中间走廊战略”、欧盟的“容克投资计划”、英国的“苏格兰北部开发计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规划”和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等。这些国家都已基本通过与中国领导人的沟通实现了顶层认可的、程度不同的战略对接,初步形成共建、共容和共享“一带一路”的共识。(如图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不失时机地规划了核心或骨干建设项目,如韩国的“欧亚丝路特级列车”,印尼的“雅万高铁”网络、24个港口和38个机场项目,泰国的中南半岛铁路网和酝酿中的克拉运河工程,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和中国工业园区,埃及的“苏伊士走廊”、“新首都”和“上埃及金三角”城市一体化工程,科威特的跨海大桥和贾比尔新海港。这些项目都非常期待中国资金、企业、技术乃至开发经营的积极介入。至于最早呼应“一带一路”倡议的中亚各国,围绕基础建设和升级的项目合作,早已携手大大小小的中国公司如火如荼地成为“进行时”。(如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