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价 校园无边

来源 :芳草·文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li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不是年幼无知时,就被活活装进一个叫“学校”的地方?抬脚往里跨进的第一步,就标志着生的苦乐徐徐开启了。降临人世时的第一次狂哭,与送进学校的第一场哀嚎交织呼应,日月当空,星辰纵横,好死赖活都唯有砥力向前,我们再也找不到回头的路了。作为教师子女和一个当过七年中学教师的人,我有漫长的二十多年生命,都安放在校园围墙里了,住学校简陋的宿舍,走校园蜿蜒的道路,在操场上精力过剩地蹦跳,按刺耳的铃声不甘不愿地作息,然后又很快续上漫长的作为学生家长的十几年时光。未来的某一天,当孙辈抵达时,那里的一切必定又得重新休戚与共一轮。这么一盘算,才蓦然顿悟校园的坚硬与伟力。它不过随意用砖头或大或小围出一个圈子,就举足轻重地决定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生存质量了,剪不断,离还乱。
  愉悦、窃喜、仰慕、向往、虚荣、沮丧、嫉恨、疚痛、悲愤……那么多情绪在围墙内丛生暗长,穿入骨骼,织进肉体,刻在记忆。而第一次青春微妙的悸动以及各种欲说还休的尴尬、困顿与沮丧,也总是和着铃声悄然而至,摇曳如野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不越过这四座大山,无论如何都抵达不了远方。
  看南老师和夏老师兴致盎然地聊他们校园,我常常忍俊不禁卟哧笑起,一种熟悉的陌生感纷至沓来。原来貌似理性沉稳的南老师,也曾是个野性不羁的追风少年;原来总是被很多人界定为安静老实的夏老师,还此起彼伏过这么多熠熠生辉的冏事。因为年纪太小,夏老师入学所遭受过的种种委屈,曾令我弟弟吓得下决心让自己儿子在幼儿园“留级”一年;她初入学时每天眼含大泪的可怜样还历历在目;她被老师一巴掌打黑半边脸,我忍了又忍还是咬牙走进学校,告诉老师“可以打,但请下手轻点”的场面还清晰可见;中、高考前替她无限焦虑,然后又總是喜出望外的情景还宛若昨天。时光飞逝,脑中却仍堆砌无数挥之不去的不快和压抑,以至于每每路遇驮沉甸甸书包的学生,都有细微的疼痛一闪而过。没料到留在她回忆里的校园,却如此阳光灿烂。
  俯身回看自己,整个小学中学阶段都被运动所笼罩,远比课堂更亲切和熟悉的是操场,是舞台,是宣传队的排练厅。一个高中毕业时都没弄清正负数的人,忆起童年少年那些动态日子,竟很少为自己扼腕叹息。
  一辈子,我们仅能用青春躯体从校园穿行一次,成长的快乐必定会把所有的不快淹没带走。无论未来闪闪发亮还是黯淡猥琐,装在校园里的时光都是我们记忆里最丰厚多姿的矿产,侧耳倾听,笑声朗朗。
其他文献
欧西梵一九八八年出生于胡志明市。诗人,评论家和小说家,马萨诸塞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MFA作家计划的副教授。二○一六年怀丁奖和二○一七年TS·艾略特奖。  小易纽约人,生于一九九○年。译者、作者、诗人、民谣创作歌手。曾就读于南京大学、台湾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诗集《无根之木》。  王柏华北京大学博士,哈佛-燕京学社学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副教授,主编《栖居于可能性:狄金森诗歌读本》。出
期刊
1  我愿意听见寺庙里  定时传来的钟声  余音裊袅  撩拨着我的凡心  可是,和尚走了  寺庙就荒了、空了  偶有顽童偷撞几下  直撞得我  心烦意乱  2  要那么多的蝴蝶干什么  我又不是蝴蝶贩子  有一只就够了  我将原野清理干净  清理杂草、荆棘  清理牛粪和残枝败叶  还开出满地花朵  让它飞得更自由  更持久  3  我是故乡的一只青蛙  夜深人静  我一直在叫  可故乡听不到  此
期刊
麦地边  一个老人  站在麦地边  長时间注视麦子  他踮起脚尖看  俯下身子看  蹲着看  我以为他在寻找  一只鸟或者  一只兔子。良久  一屁股坐下来  摘下草帽  他抹着眼睛  开始是一只手  后来两只手  越抹越快  三爹  那会儿我在南宁出差  家里人告诉我三爹不行了  喉咙里长了一个坨子  医生说治不了  我知道他不会开刀  人之发肤受之父母  这是他教我的  我知道他不会住院  有
期刊
干净的云总是高高的  被雨淘掉沙子  它干净得连内脏也没有了  对土地已不像鸟有想法  该卸载的各种表情都卸载  衣装里裹的,不是肉身,也不是闪电  雷声也太重了  现在它只是一件干净的纱衣  谁轻盈  它跟谁  我适宜,一个人站在空旷的荒野  从来就没成熟过,我适宜  到孤愤的荒野上,被风追赶  必须比一只野兔跑得更快才能生存  我目光短浅,只有地平线才能把我的曈孔撑开  我小心眼,不到黄河心不
期刊
一  刘明霞下车,走在张店狭窄拥挤的街道上,忽听人说,张大勇的老娘死了。她心里一怔,随口就问,是哪塆的张大勇?张店的早集,哄哄嚷嚷,人家没有听清她的问话,她也没有听到人家的回答,而这事又不好多问,只好作罢。不过,她觉得,张店有一半的人姓张,同名同姓的人自然不会少,这张大勇应该不是那人称张总的张大勇。前些时,去张家墩排节目,还见那老太太健健旺旺的,最近也没听谁说老人家生病的话。就是有病,张大勇还不拿
期刊
杜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有小说《石牌保卫战》《琵琶弦上说》等。  一  荞香村都三月中旬了,春寒还没有退下去的意思。掖在四个大男人心底的诗和远方,全被这春寒冻得片甲不留。荞香村的夜本来就和油墨一样。嫩怏怏的太阳,还没完全从对面山顶的大龙坪落下去,油墨就迫不及待从紫砚山上往下灌。山底的马渡河,孕育了一整天的水雾,仰仗着峡谷的庇护,带着反抗的意思,拼命往紫砚山上铺,但是仍然赶不上油墨下垂的速度。很快
期刊
黎明  黎明是水落石出的结果  善变的蜥蜴不会告诉你  森林里的树木和地下的死亡都在生长  荒野正向四面八方展开  速度超过了任何移动的物体  太阳砍斫了我们  在我们身后留下了发黑的印迹  火蜥蜴的一次进攻  火蜥蜴在大地的暖床上  向天空发起进攻  它见过最漂亮的蝴蝶和最凶猛的群畜  倾盆大雨闪亮的牙齿  正在毁掉它好看的衣裳  一个落拓的流浪汉  将死亡扛在肩上的英雄  它披着铠甲,好像被狂
期刊
黄海兮诗人和小说家。二〇〇三年在《小说界》发表小说。已在《作家》《青年文学》《天涯》《十月》《人民文学》《芳草》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和诗歌作品两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朝花》,诗歌集《穿花裙子的小佳》《乘火车》,散文集《秋天里的日常生活》等。现居西安。  广场上有人唱秦腔,像北风在吼。吸引了过路的人听戏,后来,也吸引了周边小区的人。听的人多了,唱秦腔的地方便固定下来,时间也渐渐固定下来,天气
期刊
哨兵(《芳草》杂志副主编):  首先感谢各位莅临今天的会议。从《芳草》二〇一八年第五期开设“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乡村文本”栏目,目前已经做了两期,共八篇笔谈。二○一九年的第一期,我们已经开始统稿工作。栏目创办之初,当时的考量,是细梳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文学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的这一领域曾经走过的路。当然我们更想探讨的是,中国文学在未来,在精准扶贫这一领域该怎样深耕细作,又能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文本。这就
期刊
牧业经济形态的草原就是种植农业范畴的耕地。草原的生活离不开牛、羊、马,如同平原的乡村离不开水稻、麦子、玉米,等等。新时期文学以来的大多数乡土题材创作中,我们已经习惯了耕种劳动如何与农民的生活和命运相关联。比如《种包谷的老人》中包谷的收成与老人梦想的关系,《麦客》中割麦子的与父子对未来生活的打算,《生命是劳动与仁慈》中陈东风对传统劳动价值的坚守与时代变迁中劳动方式的变化,等等,但对于畜牧生活如何进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