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分化 兴趣偏科 补救
内容摘要:很多学生在初一的时候成绩还不错,可是到了初二,却出现成绩下降较严重的情况,有些因此而产生厌学的思想,甚至还有的逃学去上网、严重的辍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在教学中流传着一个说法:"初一势均力敌,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从每年统计来看,进入初二的学生,学习两级分化呈现出较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一部分学生乐学,会学,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感兴趣的事,因此成绩就稳定在优秀以上,一部分学生出现"跟小学的学习成绩比差多了"的情况,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初二部分学生的家长必须分析可能造成孩子学习退步的因素,防止孩子退步,对学习上已经退步了的孩子要查漏补缺,分步推进。本人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数学老师,也是一名班主任,现在就学生为什么到了初二就会出现那么严重的两级分化谈谈一下我的看法:
1松弛的思想和紧张的学习节奏的矛盾孩子在初二出现明显的退步现象之前,早在初一时就在思想上产生了导致退步的因素。孩子在小学六年级时,学习生活紧张,老师对其行为督促严格,上中学一年级后,没有毕业竞争的压力,产生了"松一口气"的思想,对自己要求不严,而中学学习课程增多,学习节奏加快,孩子就开始与中学阶段的学习要求拉开距离,加上初一时知识点又少学校讲解又简单,讲的题目都会,同学们很容易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认为自己懂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把原先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了,对很多小问题或小毛病置之不理。到初二时,又多了一门物理,原先的学习态度无法适应了,很多同学无法适应,导致成绩下滑,这种距离就明显地显示出来。
2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志力薄弱是造成分化的的主要内在心里因素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近日,诺贝尔奖得主马丁努思•韦尔特曼与北京的中学教师和学生代表近距离接触。观众们在一睹大师风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韦尔特曼先生对下一代成长的关切之情。他以切身感受向在场老师和同学们大声疾呼:“我想给在座的中学领导一个好建议,在保证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
马丁努思•韦尔特曼是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说正是因为从小对数学和物理学有着强烈而浓厚的兴趣,才促使他一步步攀上科学的巅峰,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心理学家的研究与诺贝尔奖得主的呼吁不谋而合,那就是,学生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心理学权威数据表明,在快乐中学习的孩子不仅效率高,而且大脑神经元能够得到充分活动,从而使整个人身心愉悦。这些孩子不仅智力上得到的提高,身体也比一般孩子发育得好。
然而,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学生正在承受着学习带来的痛苦。特别是在中国,来自社会、家庭和考试制度带来的重压,使许多中学生更是饱受着煎熬。青少年心理学家指出,中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厌学、打架、沉迷游戏,甚至离家出走等现象,都与学习造成的痛苦息息相关。初二的学生,经历了初一时的好奇,有些已经变得对学习不再上心。有些同学无论怎么鼓励,他们都说:“老师,不是我们不想学,确确实实是我们学不下去了,到了课堂老是犯困,就想睡觉。”,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兴趣去研究,也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来顽强地学习,因此和同学的差距越来越远,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也越来越和同学产生差距。
2偏科导致厌学
偏科相当的可怕,我做班主任的这些年我深有体会,几乎每一年中考,都有一些学生应为偏科而考不上好的学校,更有厉害的就是一些学生到了初二后,因为偏科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导致他们厌学。偏科的危害就不用我说了,可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到初三再想补“瘸腿”是多么的可怕--原因很简单,每科都在复习,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补?而在偏科的同学中,数学不错的英语差,或者英语好的物理又赶不上来,总而言之,很多同学因为偏科造成厌学的占了较大的比例,而在这些偏科的同学中,因为英语差而丧失了自信心的占了很大的比例。有些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英语科上可是就是不见效果,今天默写的单词明天就忘记了,长久以往,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干脆什么都放弃了。
3错误的认为到了初三再补救还不迟
有些同学存在这样的观点,我现在只是初二,我到了初三再学也不迟,到时我只要加倍努力,就可以迎头赶上。抱有这种心态的同学,在初二的时候学习上不由自主地放松了自觉性,导致自己的成绩大幅度地下降。我现在的班级里就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女同学,她在初一的时候平均分还有88分,可由于存有这样的心态,她的成绩在初二的时候就大幅度的下降,这个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只有58分,已经不见了30分,分数虽说不是最重要的,但它反映了这个同学的学习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我和她聊起为什么变化那么多时她却告诉我说,到了初三再努力还不迟,说班里面有很多同学也是有这样的心态,我当时就大吃一惊,赶忙开了一个班会,和他们谈论起这个问题,告诫他们一口吃不成胖子,要慢慢来。因此不要等到初三再发现你与同学的差距,到时即使发现了也很难赶得上了,因为你在学,其他同学不是停下来等你,而是继续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你能赶得上其他同学吗?不要给自己留有幻想,也不要存在什么侥幸的心态,爆发出来的黑马很少,如果你的运气较好,有可能有点希望,但可能性很少,几率不大。因此在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懂的就问,没跟上的马上跟同学讨论,千万不要想着等到初三去“查缺补漏”。
以上几点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内容摘要:很多学生在初一的时候成绩还不错,可是到了初二,却出现成绩下降较严重的情况,有些因此而产生厌学的思想,甚至还有的逃学去上网、严重的辍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在教学中流传着一个说法:"初一势均力敌,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从每年统计来看,进入初二的学生,学习两级分化呈现出较严重的趋势,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一部分学生乐学,会学,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感兴趣的事,因此成绩就稳定在优秀以上,一部分学生出现"跟小学的学习成绩比差多了"的情况,学习成绩下降,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初二部分学生的家长必须分析可能造成孩子学习退步的因素,防止孩子退步,对学习上已经退步了的孩子要查漏补缺,分步推进。本人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数学老师,也是一名班主任,现在就学生为什么到了初二就会出现那么严重的两级分化谈谈一下我的看法:
1松弛的思想和紧张的学习节奏的矛盾孩子在初二出现明显的退步现象之前,早在初一时就在思想上产生了导致退步的因素。孩子在小学六年级时,学习生活紧张,老师对其行为督促严格,上中学一年级后,没有毕业竞争的压力,产生了"松一口气"的思想,对自己要求不严,而中学学习课程增多,学习节奏加快,孩子就开始与中学阶段的学习要求拉开距离,加上初一时知识点又少学校讲解又简单,讲的题目都会,同学们很容易被这种假象所迷惑,认为自己懂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把原先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了,对很多小问题或小毛病置之不理。到初二时,又多了一门物理,原先的学习态度无法适应了,很多同学无法适应,导致成绩下滑,这种距离就明显地显示出来。
2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志力薄弱是造成分化的的主要内在心里因素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情感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近日,诺贝尔奖得主马丁努思•韦尔特曼与北京的中学教师和学生代表近距离接触。观众们在一睹大师风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韦尔特曼先生对下一代成长的关切之情。他以切身感受向在场老师和同学们大声疾呼:“我想给在座的中学领导一个好建议,在保证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
马丁努思•韦尔特曼是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说正是因为从小对数学和物理学有着强烈而浓厚的兴趣,才促使他一步步攀上科学的巅峰,成为诺贝尔奖得主。
心理学家的研究与诺贝尔奖得主的呼吁不谋而合,那就是,学生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心理学权威数据表明,在快乐中学习的孩子不仅效率高,而且大脑神经元能够得到充分活动,从而使整个人身心愉悦。这些孩子不仅智力上得到的提高,身体也比一般孩子发育得好。
然而,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学生正在承受着学习带来的痛苦。特别是在中国,来自社会、家庭和考试制度带来的重压,使许多中学生更是饱受着煎熬。青少年心理学家指出,中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厌学、打架、沉迷游戏,甚至离家出走等现象,都与学习造成的痛苦息息相关。初二的学生,经历了初一时的好奇,有些已经变得对学习不再上心。有些同学无论怎么鼓励,他们都说:“老师,不是我们不想学,确确实实是我们学不下去了,到了课堂老是犯困,就想睡觉。”,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兴趣去研究,也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来顽强地学习,因此和同学的差距越来越远,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不懂的东西越积越多,也越来越和同学产生差距。
2偏科导致厌学
偏科相当的可怕,我做班主任的这些年我深有体会,几乎每一年中考,都有一些学生应为偏科而考不上好的学校,更有厉害的就是一些学生到了初二后,因为偏科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导致他们厌学。偏科的危害就不用我说了,可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到初三再想补“瘸腿”是多么的可怕--原因很简单,每科都在复习,哪里还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补?而在偏科的同学中,数学不错的英语差,或者英语好的物理又赶不上来,总而言之,很多同学因为偏科造成厌学的占了较大的比例,而在这些偏科的同学中,因为英语差而丧失了自信心的占了很大的比例。有些同学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英语科上可是就是不见效果,今天默写的单词明天就忘记了,长久以往,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干脆什么都放弃了。
3错误的认为到了初三再补救还不迟
有些同学存在这样的观点,我现在只是初二,我到了初三再学也不迟,到时我只要加倍努力,就可以迎头赶上。抱有这种心态的同学,在初二的时候学习上不由自主地放松了自觉性,导致自己的成绩大幅度地下降。我现在的班级里就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女同学,她在初一的时候平均分还有88分,可由于存有这样的心态,她的成绩在初二的时候就大幅度的下降,这个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只有58分,已经不见了30分,分数虽说不是最重要的,但它反映了这个同学的学习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我和她聊起为什么变化那么多时她却告诉我说,到了初三再努力还不迟,说班里面有很多同学也是有这样的心态,我当时就大吃一惊,赶忙开了一个班会,和他们谈论起这个问题,告诫他们一口吃不成胖子,要慢慢来。因此不要等到初三再发现你与同学的差距,到时即使发现了也很难赶得上了,因为你在学,其他同学不是停下来等你,而是继续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你能赶得上其他同学吗?不要给自己留有幻想,也不要存在什么侥幸的心态,爆发出来的黑马很少,如果你的运气较好,有可能有点希望,但可能性很少,几率不大。因此在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懂的就问,没跟上的马上跟同学讨论,千万不要想着等到初三去“查缺补漏”。
以上几点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