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体虚,粥米饭糊是良方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x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粥作为我们的传统食品,对身体有着很好的调理作用。很多人病后身体虚弱,此时不妨吃些粥品,既能养脾、促进食欲,还能补充体力。
  黑米粥
  【材料】党参30克,黑米150克,白糖20克。
  【做法】 将党参洗净,切成段;黑米淘洗干净。把黑米、党参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40分钟,加入白糖搅匀即成。作为主食食用,每日1次。
  【功效】益气健脾,滋阴补肾。适用于食少便溏,乏力倦怠,腰膝酸痛等症。
  虎杖糯米粥
  【材料】虎杖15克,糯米100克,白糖20克。
  【做法】将虎杖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文火煮20分钟,滤去药渣,糯米淘洗干净。把药汁与糯米同放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煮30分钟,加入白糖拌匀即成。作为主食食用,每日1次。
  【功效】补气血,健脾胃。适用脾胃虚弱而致的食少乏力,面色萎黄等症。
  冰糖五色粥
  【材料】 粳米100克,玉米(鲜)50克,香菇(鲜)25克,胡萝卜25克,青豆25克,冰糖100克。
  【做法】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香菇、胡萝卜切丁。嫩玉米粒、香菇丁、胡萝卜丁、青豆分别焯水烫透备用。锅中加入适量冷水,将粳米放入,先用旺火烧沸,转小火熬煮成稠粥。稠粥烧沸后,加入玉米粒、香菇丁、胡萝卜丁、青豆,搅拌均匀,用冰糖调味,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作主食食用。
  【功效】健脾和胃。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等症状。
其他文献
每天按量吃大蒜是药用的标准  由于世界卫生组织被视为保健领域的国际权威,国内推销保健品的就爱打它的旗号,在网上散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保健食品”之类的虚假信息,甚至某些“食品专家”也这么说。一个“食品专家”还开出了定量单子:世卫组织推荐:一般成年人每天吃2~5克鲜大蒜,对于健康具有积极作用。2~5克鲜蒜,大致相当于一瓣,其中含有2~5毫克大蒜素。看到如此断然的推荐,你即使平时不爱吃大蒜,也不得不每
毛奇龄(1623—1716),浙江萧山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文学家、经学家。他的《蛮司合志》记载的是明代期间数代土司的情况,本论文选取的是湖广、两广土司部分。这一作品具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现如今,咖啡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熬夜时、精神倦怠时来上一杯热腾腾的咖啡,顿时感觉这个世界太美好了。但是,咖啡真的是“提神”神器吗?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咖啡呢?如何更健康的喝咖啡呢?快来听听营养专家怎么说吧!  极度疲劳时不要喝咖啡  很多人在累了困了时都想喝咖啡提神,但有研究表明,在身体极度疲劳时,喝咖啡不仅起不到提神的作用,还会伤及心
分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中的特点或倾向,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新思路、新形态和新框架及其深层所蕴涵的哲学新理念、新思维,或从
孩子的饮食是我们家长最关注的,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吃得营养,才有利于健康。下面我为大家说说我是怎么给自己的孩子补充营养的,尤其是中高考生的家长可以作为参考,为学习期孩子科学补充营养。  炖排骨时间长点 脂肪减一半  我家孩子虽然经常吃肉,但是并不胖,而且肌肉比较结实。肉类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青春期孩子不可缺少的促生长的食物,所以,我给他的肉类安排是:每周1次排骨、2~3次鱼肉、1次虾肉、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各式各样的门户网站、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2015年新
现代都市人的饮食太过复杂,带给胃肠沉重的负担,也使血管过早硬化,身体各器官提前衰老,甚至提前结束生命。现在我们已经十分清楚,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威胁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  谈到合理的膳食结构,自然首推“食物多样”,但很多朋友都有所疑惑:如果每天吃20多种食物,那不是吃的更多了吗?怎样处理食物多样与进食量过大之间的矛盾呢?近年来我多次遇到此类的咨询。其实简单的饭菜一样可以做到食物多样,
周紫芝生活于南北宋交替时代,大致为徽宗至高宗时期。这一时期战乱频繁,政治斗争复杂,文化事业在乱世中艰难成长。宋王朝与金国的战与和的频繁交替,宋王朝内部对战与和议论不休,党
采用气 -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了 1 0 0 0t/h直流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原因 ,指出直流燃烧器前后墙矩形布置导致烟气贴壁 ,不合理配风使壁面附近缺氧是造成水冷壁高
面对亲人,或许是我们的期望过高  相对亲人来说,我们往往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但其实家人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点对点地和我们达成充分的理解,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也并不能够时时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需要和想法。但是一旦碰到什么事情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