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和认同的形成及影响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在华留学生的数量的逐年增加,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日益得到中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由于文化和国情上的差异,在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跨文化适应的一些障碍。本文主要分析来华留学生在华学习过程中的跨文化适应和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以及可能出现的影响。
  【关键词】在华留学生 文化适应性 文化认同
  1 引言
  在进行文化认同的分析时,一个重要的文化概念就是“跨文化”,我们将“与本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或者冲突的文化现象、文化风俗等做出正确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以特定的思维对异域文化进行适应与接受”定义为跨文化。跨文化意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时具有的民族文化思维进而保证交流的正确进行。人类的交流主要手段是语言。掌握跨文化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在华留学生进行现实交流,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文化交流。现在通用的跨文化适应主要指的是对于区别于自己成长所接触的文化的其他文化的一种适应过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华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应该局限于书本上的书面文化,更要去学习与所在环境相一致的社会文化。只有通过长期培养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文化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对文化信息的融合能力,才能将文化适应性思想植根于在华留学生的头脑之中,形成符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文化价值观。
  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感觉,主要指的是人们对于所面对的文化的归属感以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文化认同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政治、经济、宗教、语言等。文化认同具有一些特殊的社会功能: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等,这些功能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是区别不同民族的最基本要素,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传统,塑造了该地区民族成员的一些共同特征,并形成了一定的民族心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认同已经成为了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基础,而且正逐步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标志之一。中华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本国人民对与本国文化的强烈认同是使该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精神力量。在华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过程中,会逐步形成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这对于他们了解、掌握和研究中国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和不同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形态历程,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时空差异,这就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特征。随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人们面对的不只是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更多的是文化之间的融合与认同,这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也为留学生的跨国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可能性。
  针对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为社会文化适应性和社会心理适应性。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性会影响到他们在华期间的学习、交往、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相关因素的分析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社会文化适应性主要是指留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地域文化、社会文化的适应能力,包括与中国居民建立友好关系的能力、正常且有效交流的能力等。社会心理适应性主要指的是在华留学生情感方面的反应,包括留学生们在跨文化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等,在华留学生正常的心理适应表现应该是没有或者较少的产生负面情绪,例如抑郁、焦虑、思乡、孤独、寂寞、失望等。下面对在华留学生可能出现的文化适应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由于很多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较低,与他们习惯的本土文化有着较少的文化共同点,这就难免会对中国文化产生一种陌生感或者距离感,也就是文化距离问题。虽然学术上还未定义文化距离的明确概念,但是传统上仍然按照地理距离作为衡量文化距离的标准,但是地理距离并不是真正的文化距离。文化距离问题影响着在华留学生们体验到的压力与适应问题。通常,在华留学生们的本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文化差异越大,文化适应就越困难。
  在华留学生们之所以会产生文化距离,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价值观上的差异也是引起在华留学生文化不适应的主要原因,甚至会带来严重的文化冲击。不仅文化价值观会影响在华留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甚至是普通的社会价值观都会影响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例如宗教信仰问题仍是不同民族之间造成冲突的主要原因。在华留学生要想完全地适应中国文化,更好的在中国进行生活和学习,就应该树立符合当地环境的社会价值观和符合中国文化要求的文化价值观。
  社会支持问题主要包括了留学生本土同胞的支持和中国当地居民的支持,在华留学生更需要的是来自中国人民的友好社会支持,有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等。正确的信息支持对于在华留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可以运用得到的信息快速的适应新的环境。在华留学生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性,难免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会遇到新的挫折,这就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通常在华留学生会向自己的老师或者同学们宣泄自己的情感,释放压力,减少焦虑和无助感。社会支持很大程度取决于当地居民对在华留学生的接纳程度,这影响着在华留学生与当地居民的交往积极性和在华留学生对新的环境的认同。在华留学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往往能够带动他们更好的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最大问题莫过于语言的困难,这在在华留学生的学习和适应方面占有很大的分量,汉语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在华留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社会文化交流。语言的障碍不仅表现在课堂或者课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表现在所必需的生活交流方面的顺利程度。语言上的挫败感不仅会导致在华留学生形成对中国文化的消极感,甚至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跨文化心理问题。
  造成文化适应性问题主要是由于价值观、信仰等因素不同,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便是让在华留学生更多的了解、学习、掌握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帮助在华留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他们对跨文化适应的障碍。而在华留学生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不仅仅通过学习中国书面知识,更多的应该是与周边的中国老师或者中国同学们进行社会文化交流,这样才能提高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能力。在华留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讲座或者活动来了解中国文化,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与实践可以创造出多元的文化气氛,这样也会增加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切感。   文化适应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是每个在华留学生必经的阶段,可能的情况就是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和心理上的困难。对于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可以通过交流沟通的方法解决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问题,而心理上的困难,虽然可以通过交流沟通得到缓解,但独立克服却是更好的手段。在华留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需要积极应对,而不能消极逃避。这种乐观的心理态度可以极大地改善在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气氛,可以有效地加快与当地文化融入的步伐。
  3.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模式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冲击,对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针对这一现实,为了帮助来华留学生解决文化认同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学校方面的共同努力,顺应在华留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通过对在华留学生进行文化认同教育与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观,重新塑造在华留学生符合学习、生活环境的核心价值认同是改善他们对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
  在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指的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相同的文化理念。在华留学生对周边社会环境的认同,主要体现在对周边社会所创造和拥有的文化进行接受与学习,即所谓的个人社会化;而社会对在华留学生的认同,则主要体现在社会具有的基本文化规范在在华留学生之间的普及、推广和传播。由于人们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文化认同对于在华留学生来说是相对可变的。文化认同的可变性意味着文化认同也是可以相对选择的,即在华留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选择特定的文化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由于文化本身是价值观体系的一部分,所以这些元素都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可以说,文化认同的核心就是价值观认同。
  4. 在华留学生文化认同的形成与影响
  民族文化与民族历史传统有着直接的渊源,人们内心中的民族文化将形成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行为反应的价值系统,也能够形成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认同。民族文化与民族利益是紧密结合的,弘扬民族文化是维护民族利益的基本手段。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肯定,也有助于中华民族利益的稳固。
  在华留学生在中国接触、学习与适应当地文化的过程,可以成为一个文化融入的过程。他们在接触当地文化的过程中会与一些个体因素或者社会因素相冲突,其中文化认同是一项最重要的因素。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不仅包含了对中国的文化认同程度,而且也包含了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程度。研究表明,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与当地的社会文化适应有着明显的正相关,而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却不受当地文化环境的影响。
  文化认同是存在已久的一种社会现象,但是文化认同作为一个受着社会关注的问题而言,是伴随着现代性及其引发的文化危机出现的,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不仅包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也包含着对中国社会的当代文化的承认。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在华留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中国的文化环境与他们传统社会上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发生了相应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在华留学生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这就要求在华留学生不得不适应在华生活条件的文化环境。
  在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是他们在与现实的周边社会不断接触并在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基础上自觉形成面向普遍性的一个过程。在华留学生在应对当地文化时,其所采取的适应方式影响着文化掌握的速度与质量。由于可以将文化作为思维的起点,而对于在华留学生来说,文化认同起源于文化特殊性之间的相互碰撞。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认同的发展过程与其遭遇的历史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就近代中国而言,中国文化认同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历程相伴而生,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民族觉醒,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再到“君主立宪制度”的戊戌变法,再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辛亥革命,这些中华民族自我意识、自我富强的文化认同过程贯穿着中国的近代史。对于在华留学生来说,文化认同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先了解后喜欢”的文化态度转变过程。大多数国际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文化的仰慕,对中国文化历史的好奇。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有了基本掌握之后,希望学习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与他们本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将优秀的文化带到自己的民族当中,与本民族的文化相互结合,实现民族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受邀落户等行为,充分见证了中国文化已经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认可。
  在民族主义的感召之下,在华留学生也难免将文化认同与意识形态相互等同,这种混淆使得文化认同成为了披上狭隘的政治外衣的归属心理,而民族主义也成为了这种狭隘的边界。这样的文化认同将不再是面向全人类利益的生成,而是一种狭隘的地理意义或者物理意义上的种族、语言、地域等标志的文化追认,凸显着民族利益对未来的支撑。当然,在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也能促进社会或者世界的和谐,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行平等对话;而且有助于不同文明实现共同进步。不过面对今天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承认,文化认同也成为了谋求自身政治目的的一项手段,而且这也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现象之一。
  历史告诉我们,对待不同文明不能采用完全拒绝的形式,这样做的结果不是保护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是严重束缚了本民族文化向更优秀的文化发展的脉络。对于在华留学生而言,在吸收一定的中国文化之后,应该将其与本民族文化进行批判式的吸收,在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文化成果,进而争取将本民族文化发扬成更具普遍性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各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唐滢.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杨军红.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
  [3]亓华,李秀妍.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青年研究,2009.
  [4]刘明. 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研究述要.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
  [5]梁思思. 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策略、自尊与文化智力的关系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2012.
  [6]李国宏,裴庆祺,郭彤,高新波. 高校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
  [7]周源. 在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与沟通分析.知识经济 2009.
  [8]樊娟. 新生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及其应对.中国青年研究,2009.
  [9]崔新建. 文化认同及其根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10]郭晓川.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11]朱莉. 文化认同对留学生学习汉语动机的影响.浙江大学,2012.
其他文献
平顶山市测绘局于2010年9月19日组织召开全市测绘工作业务会议。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主管测绘工作的副局长、测绘局长、测绘股(所)长2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省测绘局贾志伟
【摘 要】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老化的问题,改革工作刻不容缓。由于知识淘汰的加速,会计发展的迅猛,因此,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目标,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终身学习 学为主体 启发式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变革的快速步伐和知识淘汰的加速,使得会计改革也不断拓展和深化,会计发展十分迅猛。中职会计教学不可能把滚滚而来的新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学生会面临
2012年3月5日,信阳市人民政府以信政文(2012]16号批准了《信阳市测绘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认为《规划》是信阳市“十二五”期间指导全市测绘暨信息产业发展的
【摘 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与学 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目前,尽管很多教师以此为金科玉律,并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但
通过对深基坑防水技术的研究,介绍了水体的变化对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多方面的影响,阐明了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采取的降排水、地下水处理等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针对太原机场新航站楼网架结构进行了受力与变形监测,通过借助ANSY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网架结构施工全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经实测数据验证,指出该网架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岩爆形成机理的经典理论,并且对它们加以分析和探讨,旨在进一步认识岩爆、研究岩爆,以便于为将来在地下工程实践中对岩爆的预测、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摘 要:“个性化图示教学法”是以中心词为出发点、以关键词为连接点,逐步扩散、拓展、连接,采用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如图片、符号、线条、色彩、数字等,以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形式活泼的课程结构图来呈现课文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构建阅读图示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顺利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个性化图示教学;操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
【摘 要】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是通过长期的体育实践而逐渐积累形成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良好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是每个人所必须具备的,这对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让自己建立起对体育的正确意向。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习惯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体系大背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