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is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来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取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然而,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在此,就我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聆听专家“阅读教学”的专题范讲,现就如何上好阅读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谈五点体会:第一,合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优化阅读引领思路,挖掘文本资源价值;第三,做好与阅读相关的复习铺垫,为探究文本架构打基础;第四,重视“字、词、句、篇”与“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第五,体验阅读历程,设计画龙点睛的板书。欣然执笔,交心拜师,仅供参考。
  1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将文本资源灵活地熔设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之中,并以新奇地动画课件作展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凝聚注意力的途径之一。首先,教师应根据小学低、中、高段学生认知、阅读的特点有扶有放,低段从读词、读句到看图连句抓起,由句到段螺旋上升。中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基础上往往对知识的潜能与分析达不到一定的圆滑透彻,字词义的理解也尚未成熟,甚至会断章取义,对此,教师应采取扶的方式,在他们有疑难之处及时进行点拨、指导、释疑,从而放手让他走。在高年级的语文阅读中,学生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包括对字词句的理解分析,奠定了一定的铺垫基础,这时,教师就应采取放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生与生、组与组相互沟通,理解,疏理文章的层次顺序及写作方法等,如还有个别疑难之处教师随即加以点拨、化难为易、迎刃而解。其次,教师应把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把创设合理的提问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驱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阅读,克服畏难情绪,顺藤摸瓜,环环相扣,获取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在兴奋之时,乘势让其捷报频传,于是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随之逐渐养成,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2 优化阅读思路,发掘文本价值
  阅读不只是字、词、句、篇的认读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听、说、读、写埋下伏笔,尽可能挖掘出作者的意境与表现形式。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合理利用文本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圈点突出主题色彩的字、词、句。同时,借助工具书,动手动脑。发挥以读助讲,体验情感,注重交流,取长补短的优势。为了揭示和构建一个清晰的文本思路,透视文本资源价值,教师应科学地向学生呈现出一个精彩完整的板书体系,以便学生复习巩固,也为习作课奠定一定的提纲基础,搭建起通往作者情怀的桥梁。
  3 做好与阅读相关的复习铺垫,为探究文本架构打基础
  必要的预习与相应的复习对新文本的阅读起铺垫作用。教师利用少年儿童可塑性强的特征,合理地运用迁移、模仿法把学生已有知识用到解决新问题上,践行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阅读能力,还获得了新知识。小学许多文本资源各类都具有相似之处,如:应用文的格式,记叙文组材方法,说明文的结构等,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就可融类旁通,通过检查,展示,既彼此丰富了知识视野,又体现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由扶到放的过程。
  4 重视“字、词、句、篇”与“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字、词、句、篇”基础知识的获取,更应突出“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理清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对阅读的方法和阅读能力的形成有极大的帮助。阅读是由“字、词、句、篇”的感触到“听、说、读、写”的领悟,其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过程,主要形式为:读思、读议、读练、对话扮演相结合,但不能局限于课本内,要向课外辐射,扩大视野。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赏析多了,阅读速度提高了,阅读能力自然就逐渐形成了。
  5 体验阅读历程,设计画龙点睛的板书
  课后小结,余音未了,还得建构知识,把握脉络。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的对话,亲历收集、处理信息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文本结构、表现形式、作者的情感、修辞的手法、遣词炼句等基础知识进行体验,而教师以完整的板书架构,画龙点睛似的呈现给学生,即为学生复习掌握梳理了思路,又强化了知识重点,还教给了学生的阅读方法,加之合理利用工具书,举一反三就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课的成败验证了讲读课上的是否有效,关系到“习作”的基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各有自己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引领学生积极思维,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从模仿到迁移逐步开发文本资源。由课内到课外,阅读赏析的成长过程到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无不体现阅读之本能。
其他文献
教师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就应该满怀激情,用他的情绪稳住学生易感的心,就如同演员进入即定的角色一样,为营造“激情课堂”定下基调。那么教师的激情从哪里来呢?  一个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并愿意为它奉献,敬业、乐业精神是教师立身的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热爱他们,关心他们。只有有了这种无私的真诚的爱,只有达到这种无怨无悔的境界,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激情如火山爆发喷涌
期刊
【摘要】面对来图书馆学习的读者中的个别读者,不把尊重其他读者作为人生准则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以及考虑到要积极照顾大多数文明读者的合理利益、集体利益,因而应该坚决从图书馆的角度出发抨击和根治这些不文明行为、不让它继续存在,这就要求我们个别读者必须按照我馆的礼仪规范来提高其自身的文明素质和集体观念、进而改掉和端正个别读者的不文明行为,树立起我馆读者互敬的优良馆风和学风,这是我馆大多数文明读者的需要,也是
期刊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作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的表现。  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
期刊
【摘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解决学生想学,会学和学会的问题。   【关键词】预习;切入点;巩固    有效地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瞄准三维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必须在有效的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平
期刊
俗话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这就是说,会问,才算会学,古往今来的有成就者,都是从问起步的。美国学者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这些都说明学会提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1 创设条件让学生敢问   为了能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应
期刊
【摘要】 近年来,各类考试在逐步增加英语口语测试这一项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那么,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呢?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针对口语教学的特点,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角色应该是:口语教学的示范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和学生成功
期刊
【摘要】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课堂提问的质量如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迁移性,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从而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有效;提问;课堂;精彩
期刊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人类告别⒛世纪,跨入了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 “探索”与“创新”显示了已成共识的威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种科学的素养、合作探索与创新的综合能力呢?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摘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 ,是最基本的工具,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老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拓宽他们的识字空间,引导孩子主动识字。  【关键词】激发兴趣;拓展空间;积极引导;巧妙识字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 ,是最基本的工具,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21世纪是信息社会 ,而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要想大最阅读,必
期刊
课堂教学,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 创设情景,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