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备课应关注学生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往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很少会去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束缚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备学生永远最关键。要做到充分地“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备课 关注学生
  
  在以往的教师备课过程中,教师总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吃透教材上,很少会去考虑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感受,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整齐划一的,束缚了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备学生永远最关键。新课程标准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教学环节的预置、课堂组织方式的确立,都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不能搞生硬的牵引,教师应灵活地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要做到充分地“备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关注。
  1、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教师都知道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高低都是不同的,其实,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类型也是不同的。以往,教师比较关注学生智力的高低,而忽视学生智力类型的不同,通常是按照一种智力类型去要求一群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学生,不去关注其他智力类型学生的表现,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为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不同的“跳一跳”,让每一类型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同时,也应该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使每一类型的学生都能收获到果子,尝到成功的喜悦。“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些好学生。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过去,在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被重视,甚至被排斥在课程之外。现在,建构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补充与剪裁,让学生多进行有经验的操作与实践,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想像一下背后发生的故事,并组织成一段完整的话,讲给大家听。”这样的教学环节或设计一些“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这样的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活动,使学生的经验成为获得新知识的课程资源。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聆听、练习、回答问题和记笔记,活动比较整齐划一且呈现集体化的特征,教师也比较习惯于统一的指导。在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就突显出来了,并且呈现出个体化的特征,教师的学生关注变得更为复杂和细微了。教师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选择性,使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得以尽情的发挥。例如:备《春》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盼春,第二部分是绘春,第三部分是颂春。大家回忆一下,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然后把这部分内容汇报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春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春的图片、资料;喜欢朗颂的同学也可以尽情地读一读,如果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可以。”这样的课堂设计实施起来就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效果。
  4、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新课程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因而也将学生的处境和感受纳入课程评价的范围,这其中包含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心境,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状态、反应,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局面下走出来,在学习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给学生设计一个自由、安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备小说类课文的第一课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步骤:“第一,学生默读‘课前导语’、了解作者、明确本文的学习重点。第二,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理清小说的情节。第三,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第四,学生自由发言,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小说的主题。第五,学生总结阅读小说的一般性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就给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敢于谈出自己的想法。
  另外,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而这种定位必然影响到教师的备课。因此,教师的备课就不能只停留在写教案上,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接受新的挑战,让备课“功夫在课外”,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要加强自身文化积淀。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键就在于语文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在备课时,语文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知识型主持人”,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要以强烈的母语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要让学生有开阔的思路,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在发散式教学上下功夫,长期的发散性思维必将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增强了课程教学的趣味。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要求。本文从此理念出发,探究最优化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关键词:最优化 自主学习模式 学习能力    1、研究背景。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强调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
期刊
摘要: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希望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多多从各个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打造高效课堂夯实基础。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关注教师 关注学
期刊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环境问题是世界未来的重大课题,本课题拟通过环保科学知识问卷对职高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当前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情况,用过程教育形式开展生态环保意识培养教育活动,提高职高学生生态环保科学素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就业人才,为保护地球环境做贡献。  【关键词】青少年 环保 科学素质 培养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期刊
摘要:通过几年新课程改革的实行,新课改确实给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也实现了逐步融合。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过程中的问题有:教师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课堂“对话”的“温度”,忽视了深度,把课堂“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回答问题”、课堂提问;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忽视学科性;片面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使用不当。对此提出如下建议:有关部门要改进师资培训方式;教师对新课改要认识到位;教
期刊
摘要:网络的诞生,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地域限制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无约束性导致人们道德失范。如何应对人们伦理道德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的特点,进行不同的伦理道德教育。  关键词: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失控 网络道德修养    有人说,19世纪是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的时代,21世纪则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被誉为“第四媒体”,尽管它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对社会的经济、政治、
期刊
摘要:建设法治国家对法制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学校的法制教育依然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主要探讨使学生能够自觉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等重要内容。  关键词:法制教育 实效性 途径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特别是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应
期刊
摘要:笔者认为:为了能在教学中产生教有所爱、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最佳效果,创新教育应从五“新”谈起,即:教学方法新、教师形象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材料新、考试办法新。  关键词: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教师形象 师生关系 教学材料 考试办法    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笔者认为:为了能在教学中产生教有所爱、点有所通、启有所
期刊
摘要:一所学校,就像一个人一样,也该形成自己特有的精神风貌、内在品质和气度。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从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及自身发展的文化积淀入手,在一种民主、宽松、充满个性色彩的教育氛围中,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照耀下,积极投身于红色教育科研实践,着力培育红色精神,让全校师生亲身体验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教师的教育激情因而被重新唤醒,工作充满了干劲和创劲。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学生更有了理想信念,学习刻苦勤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以人的“青春期”为分界,将个体人的基础文明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养期、青春期与修身期。  【关键词】基础文明 教养期 青春期 修身期    Brief talk about the upbringing period, puberty and the period of cultivating one's moral character of the basic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性阐释中和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艰难抉择。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课程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