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热:中华民族复兴的缩影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股汉服热在中国社会悄然兴起,进而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复兴运动。巧合的是,这股汉服热,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在时间点上几乎同步。如果再考虑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出,这次汉服热已经超出了服装本身的内涵,成为一种民族复兴价值诉求的表达。

汉服兴起


  当代汉服运动,兴起于民间。
  2003年11月22日,郑州青年王乐天,穿着自己花钱订制的汉服走上街头,引起人们热议。当地人视之为怪物,甚至有人把他当作日本人。这件依据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中的款式仿制而来的汉服,尽管看起来简陋,甚至在细节上还显粗糙,但其重大意义在于,这是自清朝顺治皇帝实施“剃发易服”近400年来,汉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街头。或许正因为此,王乐天的行为引起媒体的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专题做了报道,很多人支持和响应他的行为,汉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复兴。
  所以,汉服的兴起之初,实际上是一种草根文化运动。参加这一运动的群体,老中青都有,其中又以年轻白领和在校大中学生居多。这些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互联网、景区、公园等。比如,当前汉服运动的网上基地主要是百度汉服吧、汉网、汉社以及一些相关论坛,豆瓣上有人组建了讨论汉服的小组,热爱汉服的人聚在一起,研究典籍、书画、历代服装形制,交流汉服魅力。随着汉服影响力的扩大,全国汉服市场从网店、小作坊式经营发展到产业化,不少城市相继出现了实体汉服店或与汉文化相关的文化机构、商业场所。汉服运动逐渐从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起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中国华服日”的号召,鼓励人们穿着中华传统民族服饰,传承传统服饰文化。西安曲江积极响应共青团号召,于同年4月18日举办首届“中国华服节”,以“新时代、新华服、新青年”为主题,推动中华传统服饰走出圈子,走向社会,走向全国。山东临沂蒙山的中国华服日活动暨蒙山汉服文化节也连续举办两届,通过汉服入城巡游仪式和汉服秀,全方位展现中华传统服饰之美,吸引了省内外数千名汉服爱好者、游客以及60多家省市媒体的关注。经此类官方或半官方组织的推波助澜,汉服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汉服已经迈出了走向世界的步伐。2009年,北美、欧洲、印度都出现了大小不一、规模不等的汉服宣传活动,这些海外汉服宣传活动的策划、组织者都是中国年轻人。著名演员徐娇在美国学校演讲时,也是身着红色汉服。国内许多地方在举办青少年成人礼时,也要求身着汉服参加仪式。这些情况至少说明两点:一是汉服正在走向世界,二是汉服在中国的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也在加强。而汉服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被中国年轻人所接受,可能与汉服曾经代表的民族辉煌历史不无关系。

曾经辉煌


  在数千年中国历史中,汉服曾经一直是我们的主要服装。期间虽几经改款,但主要特征不变。中华民族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汉、唐两朝,当时的传统服装均是汉服。强盛的汉唐,其影响力除了文治武功,还体现在文化输出上。汉服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其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以唐代最为突出。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服饰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不仅款式上吸收了众多其他民族的艺术精华,更为重要的是,无论男装女装,王公贵族服饰还是民间大众服饰,都体现了开拓、开放的精神。从这一点上看,也可以说,唐代汉服饰既继承了中国历代冠服制度,也开启了后世衣冠径道。
  唐代男装流行一款袍服,叫盘领衫。头上裹幞头首服、身穿圆领袍衫是唐代大多数男子的普遍服饰。很多年轻女子也以穿男式幞头袍衫为尚。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闻染、檀棋等几个女主角在户外活动时,都是穿的此类袍衫。当然,在一些重要场合如祭祀典礼时,仍然穿的是传统的冕服礼服。唐代的女装种类和款式更为丰富,也更具代表性。从春秋时期即已出现的襦裙,仍然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但在款式特征上更显优美:小袖短襦,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流行披帛,两条长长的精美的宽带子垂于裙子两侧,随着走动而不时飘舞。从唐玄宗宠幸杨玉环开始,整个社会对女子的审美以体态丰腴为美,随之而来的是裙子、衣袖的不断宽大。
  单就款式和种类而言,唐代服饰与其他朝代服饰相比,只能说更有特色。其之所能被称作鼎峰,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唐代服饰制度更加开放,据《唐六典》记载,和唐朝政府来往的国家最多时达三百多个。唐朝都城长安,常年居住着回纥人、龟兹人、吐蕃人、南诏人以及日本、新罗、波斯等国来的人。这些兄弟民族和外国使者云集长安,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唐朝政府对外来衣冠服饰,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其结果就是唐人对异域服装产生兴趣,外国人以着唐代服饰为时髦,由此有了唐代汉服的大放异彩。
  其次,男女选择服饰更加自由,尤其是唐代女子,丰富款式的女装已经不能满足她们对美和个性的追求,不少女子在服饰选择上更加大胆,以着男装或胡服为时尚,着胡服时还戴着“胡帽”。这种服饰上的解放同时带来了身体和思想上的解放,过去那种笑不露齿、行不露面的封建礼教被妇女广泛突破,唐代女装女性身体袒露程度是前朝人所无法想象的,而整个社会对此持的是包容的态度。
  最后,唐代汉服影响世界,旅居长安的人士返国时将唐朝衣冠直接带回,把汉唐的服饰文明传播到全世界。比如拜占庭帝国的服装款式和纹饰,就能看到东方汉服文化的影子。古代越南建国时,则直接原样照搬了唐代的宫廷礼服、朝服。而今天日本、韩国、朝鲜的传统服饰,不少地方依稀也可以看出是从唐代汉服传承而来。在世界范围内,这种服饰影响所具有的广度和深度,恐怕还没有其他哪个国家和民族的服饰能做到。
漢服展

近代沉沦


  到了清代,汉服的发展出现断层。
  满清统一全国后,为更好地统治汉人,他们使用了他们认为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使汉人学习他们的风俗习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汉族精神萎缩,进而丧失自尊、自信。清政府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发易服”制度,要求公文所到之处,十日之内男子必须剃去头发,改梳发辫,如有不执行的“杀无赦”。这就意味着,汉族人延续了几千年的着装习惯需要改变。作为替代品,清代的服饰,男以长袍马褂为主,女则以旗袍为主。时间是遗忘最好的催化剂。“剃发易服”不僅打掉了汉人骨子里的优越感,也打掉了汉人对自身服装的记忆。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所流行的中山装、马褂和女性的旗袍,都是从满族服装改良而来。期间章太炎改日本和服而自称汉服,张大干宽袍大袖游览欧洲,钱玄同着孔子时代深衣玄冠上班,并发表了一篇《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此类行为并未在社会上形成气候。究其原因,一则人数太少,气势不足,二则满清刚被推翻,社会上反封建氛围浓厚,汉服很容易被视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产物而被批判。再者,当时的中国内部积贫积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外有强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国家存亡都成问题,就没人在意穿衣打扮这么琐碎的事情了。
杭州国风走秀盛典

  改革开放前,在工农审美观占主导的情势下,服饰更强调整齐划一。这一时期的服饰以“蓝、灰、青”为主色,款式毫无多样性可言。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的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西方,大领子、喇叭裤以及后来的牛仔裤、T恤衫等西式服饰,成为开放和突破传统的代名词。西装,成为国人公认的公开正式场合的正装。可以说,中国人的服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国际范”,但也是传统味道最淡的。这对于以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而闻名世界的中华民族来说,是件很尴尬的事。

复兴缩影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民族复兴成为越来越多人思考的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愿景中,文化复兴是一面重要的旗帜。汉服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一大背景下,成为一种重建民族自尊、弘扬华夏文化、重塑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汉服,终于等到了复兴的最好时刻。
  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21个经济体领导人及配偶身着“新中装”亮相水立方,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面貌和新发展。“新中装”既非传统汉服,也不是中山装,而是一种全新的创造。男款上衣为“立领、对开襟、连肩袖,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饰海水江崖纹”,女款为“立领、对襟、连肩袖、内搭立领旗袍裙”。可以看出,两款衣服既包含中国传统汉服元素,又借鉴了西方服饰的款式。比如,开襟一式,商代就有,唐宋盛行,一直在中华服饰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选面料以产自中国的丝绸为主,面料色彩来源于敦煌壁画等。可以说,“新中装”将自2003年以来发端的汉服复兴运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把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在继承传统上的开拓创新这股中国风吹向了全世界。
  从历史上看,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睛雨表,也是物质和社会意志的综合体,承载着一个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根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通过自身特殊的样式结构、饰纹图案来展现不同的符号文化,成为时代发展变迁的风向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中装”呈现出的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国人对能够凸显本国气质和风貌、具有民族元素服装高度渴望的结果,也可以视为是国内文化日渐开放、自信和包容的生动表达。
  可以看出,在中华民族高度融合的今天,汉服不能也不应该再局限于宽袖长袍,其无论是外形还是内涵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昔日作为异族服饰代表的长袍马褂,如同当年的胡服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汉服复兴,不能简单强调传统汉服回归,更应该突出的是创新和开拓,就像唐代那样。另一方面,汉服复兴只是表象,背后实际上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人们通过汉服,去认知汉服所蕴含的传统礼仪和传统文化,进而重塑华夏民族的精神信仰,避免在全球化时代丧失自己的民族归属感,这恐怕才是汉服热的真正意义所在。
穿着汉服的小朋友
汉服爱好者
其他文献
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等近期宫斗题材网络热播剧中,后宫争斗似乎永远是宫廷生活的唯一主题。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后宫,并非仅有勾心斗角的戏码。在此,我们翻开史册,检阅自先秦两汉以来的后宮制度,走进明清皇宫,审视帝后乃至宫女太监们的日常生活,力图勾勒出后宫从形成、发展到废除的完整历史画卷。由此,你也许可以跳出宫廷剧“戏说”的浅表视角,看到一个更加接近历史真相的后宫“正传”。
期刊
中國人的餐桌,从来都不止是吃饭的地方,它融汇了太多的社交功能和人情事故。一顿饭就改变命运的例子,并不鲜见。尤其是在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魏晋,餐桌作为交际场所,对于没爹可拼却想要实现人生逆袭的陶侃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帮助门第低微却志向远大的陶侃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母湛氏居然剪掉了被女子最珍视的头发,拆了大半个家,也要帮助儿子结交可以帮助他的人。能做出这样牺牲,又有如此之快应
期刊
[摘要]当前房地产发展处于资本相对过剩的环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资金都处于“超级流动”状态。在国内消费物价格指数未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过量供应的货币转向了回报率高的资产市场,并将房地产市场推向了高价格和高空置率的双高状态,显示出房地产具有典型资产市场投资特性。这一分析提供了一个为什么自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调控力度,但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房地产业仍严重陷入“越调控越上涨”的怪圈的
期刊
与黎冷的见面,约在四川省博物院。作为博物院学术联盟的成员,当天下午,他要在这里为四川文化传媒的朋友讲一堂明代服饰美学课,课堂就选在了“物·色一明代女子的生活艺术”展厅。这是西南地区首次明代出土服饰文物展,数十件四川出土的明代服饰和相关题材的现当代艺术作品首次亮相在观众眼前,共同揭开明代四川地区女性生活与艺术的神秘面纱。四川汉服带头人黎冷  到达时博物院地下一层大堂里已经热闹起来,有趣的是来的不少人
期刊
在今人的想象里,皇宫就是天堂的模样。皇帝拥有支配一切的权力,当然也包括制度允许他支配的后宫粉黛。从字面上来理解,“后宫”当然是指皇后所居住的宫殿,皇后在所有粉黛之上,她们依附皇后,以皇后所居住的宮殿为中心。但另外还有一层说法,即“后宫”在皇帝临朝议事的正殿之后。位置的确定显示公私内外之别,所以公事可以谈论,私事不能谈论。  但按照中国人热衷于谈论私事的传统,皇帝的私事反而能引发人们关注的兴趣。从制
期刊
和汉服一起热起来的,还有传统生活方式的复兴。  在一些私人雅集和小眾茶会里,宋代点茶生活在当下的兴起,可看成是汉服复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当然也不乏对两宋点茶生活相关的器物历史的重新熟稔。  围绕当下点茶的复兴,两宋斗茶、赏器的历史和风习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徐徐打开。如果说汉服的着身,是一种慕古,充满了一种表演的仪式感,那么,点茶和赏器则多少有一些精神层面的需求,而着汉服点茶和赏器,则无疑既有仪式
期刊
瑾妃是光绪二妃之一,另一位即是著名的珍妃。二人同父异母,瑾妃比珍妃大3岁。光绪十五年(1889年)同时入宫为嫔,后晋升为妃。瑾妃后来被宣统皇帝溥仪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清亡后,仍居紫禁城内,溥仪又上其徽号“端康皇贵太妃”。瑾妃终身未出宫,直至1924年51岁病逝,葬崇陵,谥“温靖皇贵妃”。  近年宫斗戏充斥荧屏,清官历史成了随人喜好而涂鸦的一面墙。其实宫廷自有其森严、繁杂的后官等级制度和严格的经
期刊
航拍镜头下的港珠澳大桥秋日美景图/视觉中国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桥工程。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身,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有3座斜拉桥,桥体全部采用钢结构,相当于64座埃菲尔铁塔。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期刊
1917年11月,列宁在莫斯科红场的集会上演讲。图/视觉中国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三个无产阶级政权一一苏维埃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第二个是匈牙利苏维埃共
期刊
十多年前,如果将汉服作为常服穿上街,多半会被人目之为“奇装异服”。  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汉服作为常服已经“见惯不惊”,习以为常。  先来看一组数据:来自网上销售和线下实体店销售的统计表明,目前全国汉服市场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超过10亿元。2017年全球汉服文化社团大概是1300家,到了2019年则增至2000多家,两年时间增加了46%。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