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民族手工艺品为中心进行阐述,以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主要依据,将商业创意与民族手工制品有机结合以及对文创产业化的民族手工制品需要技术支持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使民族手工制品文创产业化的道路更加宽广。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部分少数民族居于较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人们只能将当地的特色风俗文化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来创收。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开发文创产品是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2019年至今,笔者通过多次对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进行实地考察,提出手工艺品的发展方向。
一、少数民族地区手工艺品制作现状分析
(一)手工艺产品生产方式的变化
根据笔者到贵州调研可知,传统的手工制作厂家跟随市场的变化,开始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部分手工艺制作者开设了批量化生产的家庭作坊,在当地也是赫赫有名。这种模式往往由家庭成员掌握手工制作的核心要点,用少数工人完成小批量的生产任务,而且手工制作产品的主要售卖对象是熟人,这也是对当地风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例如,当地特色的小背篓、小凳子、盛装粮食或小鸡小鸭的大竹筐,以结实耐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这些日常可见的手工制品将实用性与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手工制作方法融为一体,是当地手工匠人结合传统刺绣针法和竹编手工两种不同技法自主创造的,不但有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实用性。这些手工制品凭借独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规模持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种生产模式从根本上减轻了机械制造的负担,与此同时,独到的生产方式与较低产量也是灵活性的保证。
经多年实践可知,这种生产方式是传统手工制作现代化的一种应用。但令人惋惜的是,传统文化与制作工艺的传承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很多手工艺产品已经完全交由机械制造,手工不再参与制造,这样虽然可以压缩生产时间,但是没有用心设计的图案,会使颜色形状以及花纹模式化。曾经需要匠人记录、学习的图案花纹可以用简单的电脑编程设计取而代之。
在设计创新方面,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只是进行简单的模仿,厂家与经营者往往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不愿意在设计上付出心血。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使得少数工人就可以完成整体的刺绣工作,而当地的年轻女性往往通过外出打工来贴补家用。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工艺随着机械化的逐渐普及而加快了消亡的脚步,手工技法的消失令人惋惜。
(二)旅游手工艺产品
去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游客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传统歌舞节目表演结束后,当地居民会向游客展示自家制作的手工制品并售卖,表演场地也变成临时的小集市,游客可以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游客通常不会在旅游地停留过长时间,而这种售卖方式可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另外,这类商品通常价格低廉,容易让人接受。
年轻的手工匠人很少为家庭制作手工产品,更多的是面向游客售卖商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日益高涨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综上所述,手工制作推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
二、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策略研究
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注重出行游玩。在新时期,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笔者通过查阅现阶段社会环境调查的资料可以看出,某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并没有将服务理念提升到应有的高度,而只关注民族文化传承。所以,工艺品的设计应在不影响传统文化底蕴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一)将商业创意与民族手工制品有机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不仅民族手工制品可以创收,而且其特有的地势环境、风土人情都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要将商业创意与民族手工制品融合,需转变营销理念,对工艺品市场进行细化研究,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等待顾客,而是应该研究市场特点与顾客心理,主动出击,将工艺品设计成不同类型,使其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消费者的需求。当然,这并不是仅依靠当地艺术家就能够达成的,往往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由精英团队来运作策划,帮助民族工艺品融入创意产业。
(二)加强技术支持
在文创产品中,民族手工制品要根据社会发展更新自身工业技术,学习最新的生产经验以及设计方法,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设计出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商品。同时,设计者还应掌握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需求,配合适当的宣传方法,使手工制品对游客更有吸引力。其最终目的是在获取经济回报的同时,对所处地区进行宣传、推广。例如,对绘画作品《西湖》的批量生产,在印刷时运用了目前应用最多的数码印刷技术,新技术的使用让游客在赏析艺术作品时不只可以观察到西湖传统文化,同时了解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效果。另外,设计者应根据人们的反馈进行经验总结,对手工艺品的品质、样式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在提升手工制品艺术观赏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用性的特点,只有美观、实用的工艺产品才能在交易中更有优势。
(三)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的扶持,从市场培育、创新产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民族手工艺品的质量。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文件、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从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没有充分发挥出政策的导向作用,对此,我国相关部门需根据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
(四)重视情感创意设计的融合
21世纪,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随处可见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但是利用信息技术生产的产品缺少温度、枯燥且冷漠。而民族工艺品的价值则表现在其所具有的内涵与情感当中。对此,设计人员要重视情感創意设计,赋予民族工艺品美感与文化内涵,使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进而提高民族工艺品的附加值。
三、结语
在新时期,文化商品应更加贴近生活,具有实际用途,而且不能忽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民族手工艺品要创新,将设计创新理念与方法融入创意产业中,才能够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对于民族手工艺行业来讲,更应该重视设计创新,不断进行理论更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挖掘当地的优秀手工艺人才,推动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与进步。
(鲁迅美术学院)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部分少数民族居于较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人们只能将当地的特色风俗文化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来创收。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开发文创产品是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2019年至今,笔者通过多次对湖南、湖北、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进行实地考察,提出手工艺品的发展方向。
一、少数民族地区手工艺品制作现状分析
(一)手工艺产品生产方式的变化
根据笔者到贵州调研可知,传统的手工制作厂家跟随市场的变化,开始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部分手工艺制作者开设了批量化生产的家庭作坊,在当地也是赫赫有名。这种模式往往由家庭成员掌握手工制作的核心要点,用少数工人完成小批量的生产任务,而且手工制作产品的主要售卖对象是熟人,这也是对当地风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例如,当地特色的小背篓、小凳子、盛装粮食或小鸡小鸭的大竹筐,以结实耐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这些日常可见的手工制品将实用性与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手工制作方法融为一体,是当地手工匠人结合传统刺绣针法和竹编手工两种不同技法自主创造的,不但有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实用性。这些手工制品凭借独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规模持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种生产模式从根本上减轻了机械制造的负担,与此同时,独到的生产方式与较低产量也是灵活性的保证。
经多年实践可知,这种生产方式是传统手工制作现代化的一种应用。但令人惋惜的是,传统文化与制作工艺的传承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很多手工艺产品已经完全交由机械制造,手工不再参与制造,这样虽然可以压缩生产时间,但是没有用心设计的图案,会使颜色形状以及花纹模式化。曾经需要匠人记录、学习的图案花纹可以用简单的电脑编程设计取而代之。
在设计创新方面,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只是进行简单的模仿,厂家与经营者往往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不愿意在设计上付出心血。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使得少数工人就可以完成整体的刺绣工作,而当地的年轻女性往往通过外出打工来贴补家用。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工艺随着机械化的逐渐普及而加快了消亡的脚步,手工技法的消失令人惋惜。
(二)旅游手工艺产品
去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游客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传统歌舞节目表演结束后,当地居民会向游客展示自家制作的手工制品并售卖,表演场地也变成临时的小集市,游客可以选择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游客通常不会在旅游地停留过长时间,而这种售卖方式可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另外,这类商品通常价格低廉,容易让人接受。
年轻的手工匠人很少为家庭制作手工产品,更多的是面向游客售卖商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日益高涨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综上所述,手工制作推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
二、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策略研究
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注重出行游玩。在新时期,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更加浓厚的兴趣。笔者通过查阅现阶段社会环境调查的资料可以看出,某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并没有将服务理念提升到应有的高度,而只关注民族文化传承。所以,工艺品的设计应在不影响传统文化底蕴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现代人的需求。
(一)将商业创意与民族手工制品有机结合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推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不仅民族手工制品可以创收,而且其特有的地势环境、风土人情都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要将商业创意与民族手工制品融合,需转变营销理念,对工艺品市场进行细化研究,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等待顾客,而是应该研究市场特点与顾客心理,主动出击,将工艺品设计成不同类型,使其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消费者的需求。当然,这并不是仅依靠当地艺术家就能够达成的,往往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由精英团队来运作策划,帮助民族工艺品融入创意产业。
(二)加强技术支持
在文创产品中,民族手工制品要根据社会发展更新自身工业技术,学习最新的生产经验以及设计方法,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设计出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商品。同时,设计者还应掌握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需求,配合适当的宣传方法,使手工制品对游客更有吸引力。其最终目的是在获取经济回报的同时,对所处地区进行宣传、推广。例如,对绘画作品《西湖》的批量生产,在印刷时运用了目前应用最多的数码印刷技术,新技术的使用让游客在赏析艺术作品时不只可以观察到西湖传统文化,同时了解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效果。另外,设计者应根据人们的反馈进行经验总结,对手工艺品的品质、样式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在提升手工制品艺术观赏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用性的特点,只有美观、实用的工艺产品才能在交易中更有优势。
(三)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的扶持,从市场培育、创新产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民族手工艺品的质量。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文件、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从我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没有充分发挥出政策的导向作用,对此,我国相关部门需根据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关的支持政策,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
(四)重视情感创意设计的融合
21世纪,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随处可见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但是利用信息技术生产的产品缺少温度、枯燥且冷漠。而民族工艺品的价值则表现在其所具有的内涵与情感当中。对此,设计人员要重视情感創意设计,赋予民族工艺品美感与文化内涵,使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进而提高民族工艺品的附加值。
三、结语
在新时期,文化商品应更加贴近生活,具有实际用途,而且不能忽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民族手工艺品要创新,将设计创新理念与方法融入创意产业中,才能够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对于民族手工艺行业来讲,更应该重视设计创新,不断进行理论更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挖掘当地的优秀手工艺人才,推动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与进步。
(鲁迅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