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作业的实效,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是目前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作业改革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作业方式
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与提高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了以上认识,我们就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布置数学作业。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作业方式值得我们研究。
一、研究类作业
布置这类作业,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类作业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看上去是很简单、很有趣味的游戏,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研究类作业也可以与课前预习和学生的自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学习,它不同于平时的预习,必须有目的、有方向、有步骤、有要求。这样既开拓了数学作业的范围与形式,又使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学习方法。
二、调查收集类作业
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对有联系的同一类知识进行收集,如让学生收集有关“分数”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整理后制成数学小报、资料卡片等。这样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重要性的认识。像在教学三年级“单价”时,可以布置学生到商店、超市、菜市场进行调查,把调查的结果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为中心来进行教学,使作业为教学所用。以下是学生完成的表格。
■
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对单价的理解会更容易、更深刻。实践证明,这一类作业学生最愿意完成,很想找到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来展示自己的成果。特别对于“酱油”的两种包装及价格情况,就是学生自己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素材。
三、动手实践类作业
如在四年级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后,笔者曾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作业:有一块长7分米,宽4分米的木板,现在要把它锯成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记分牌。一共可以做多少块?学生计算:(7×4)÷(2×2)=7(块)。学生操作结果:6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结果?是计算有问题还是操作不对?这些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计算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区别。
弗赖登塔尔所提出的数学教学原则中有一条是“数学现实原则”,教学大纲中也规定“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那么在作业中也应该有所体现。这一类作业可以更好地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制作、实验、观察、思考。像低年级的拼摆、几何图形的绘制等都非常适用,学生通过动手,训练了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特别是把数学理论变为一种初步的成果,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创新体验。
四、归纳整理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构建出知识的基本结构,优化知识系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主要用于单元复习整理和阶段性的巩固总结。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独立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才是对知识的准确掌握,这样的作业会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五、自我补偿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针对各自的学习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积极、有实效的查缺补漏,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补偿巩固。此类作业教师不布置具体的要求,只是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尤其适合在单元的复习巩固、阶段性的练习课后布置此类作業。这种作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独立作业的习惯,学生要具有高度自觉的自我调控和自我支配能力。
这一作业方式要注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与标准。学生既不能掩盖自己的知识缺陷,又不能夸大自己的差距,要根据实际来完成,心中要有一个标准、一个目标(自己掌握、自己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他们来说这类作业会有些困难,相比而言作业的实效也不太高。因此,教师一定要多指导、多检查。
六、设计方案类作业
此类作业的开放性较大,应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还要考虑到存在的各种情况,由于解决的策略与方法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其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想象都有极大的帮助。由于答案不固定、不唯一,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竞争,只要能说出自己设计的道理与根据就可以。尽管有时还不那么全面、标准,但其中已经渗透了学生自己的思想,体现了自己的思考过程,这应该就是一个最大的成功和进步。
例如:给你12元钱到游乐园去玩,你能玩哪些项目?如果玩的项目多并且还要省钱,又该怎么玩?像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如“野餐中的数学问题”“购房中的数学问题”“购物问题”“租车方案设计”等,在设计中激发每个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充分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作业的呈现方式、内容、形式应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数学作业应体现“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作业方式
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与提高知识与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有了以上认识,我们就可以用发展的眼光来布置数学作业。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作业方式值得我们研究。
一、研究类作业
布置这类作业,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类作业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看上去是很简单、很有趣味的游戏,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研究类作业也可以与课前预习和学生的自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学习,它不同于平时的预习,必须有目的、有方向、有步骤、有要求。这样既开拓了数学作业的范围与形式,又使学生掌握了初步的学习方法。
二、调查收集类作业
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对有联系的同一类知识进行收集,如让学生收集有关“分数”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己到图书馆查找资料,整理后制成数学小报、资料卡片等。这样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重要性的认识。像在教学三年级“单价”时,可以布置学生到商店、超市、菜市场进行调查,把调查的结果直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为中心来进行教学,使作业为教学所用。以下是学生完成的表格。
■
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对单价的理解会更容易、更深刻。实践证明,这一类作业学生最愿意完成,很想找到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来展示自己的成果。特别对于“酱油”的两种包装及价格情况,就是学生自己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素材。
三、动手实践类作业
如在四年级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后,笔者曾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作业:有一块长7分米,宽4分米的木板,现在要把它锯成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记分牌。一共可以做多少块?学生计算:(7×4)÷(2×2)=7(块)。学生操作结果:6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结果?是计算有问题还是操作不对?这些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计算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区别。
弗赖登塔尔所提出的数学教学原则中有一条是“数学现实原则”,教学大纲中也规定“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那么在作业中也应该有所体现。这一类作业可以更好地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注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去动手制作、实验、观察、思考。像低年级的拼摆、几何图形的绘制等都非常适用,学生通过动手,训练了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特别是把数学理论变为一种初步的成果,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创新体验。
四、归纳整理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构建出知识的基本结构,优化知识系统,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主要用于单元复习整理和阶段性的巩固总结。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独立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才是对知识的准确掌握,这样的作业会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五、自我补偿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针对各自的学习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积极、有实效的查缺补漏,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补偿巩固。此类作业教师不布置具体的要求,只是提出要达到的目标,尤其适合在单元的复习巩固、阶段性的练习课后布置此类作業。这种作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独立作业的习惯,学生要具有高度自觉的自我调控和自我支配能力。
这一作业方式要注意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与标准。学生既不能掩盖自己的知识缺陷,又不能夸大自己的差距,要根据实际来完成,心中要有一个标准、一个目标(自己掌握、自己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特别重视,对他们来说这类作业会有些困难,相比而言作业的实效也不太高。因此,教师一定要多指导、多检查。
六、设计方案类作业
此类作业的开放性较大,应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还要考虑到存在的各种情况,由于解决的策略与方法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其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想象都有极大的帮助。由于答案不固定、不唯一,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竞争,只要能说出自己设计的道理与根据就可以。尽管有时还不那么全面、标准,但其中已经渗透了学生自己的思想,体现了自己的思考过程,这应该就是一个最大的成功和进步。
例如:给你12元钱到游乐园去玩,你能玩哪些项目?如果玩的项目多并且还要省钱,又该怎么玩?像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多,如“野餐中的数学问题”“购房中的数学问题”“购物问题”“租车方案设计”等,在设计中激发每个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充分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作业的呈现方式、内容、形式应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数学作业应体现“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