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歌教学感言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我们的老祖先给他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毋庸置疑,在先秦散文、诸子百家中,最为熠熠生辉的非古诗莫属。古诗这种由简短的文字组成的文学体裁,集文学之大美于一身,其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充满音乐美和画面感。可以说,诗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灵动飘逸。因而,在小学教育阶段,重视诗歌教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让小学生从小与古诗接触,耳濡目染地,让其感受古诗的美,通过教授,提升小学生欣赏美、感悟情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通过品词,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还具有形象性,往往一个字、一句话都包含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古人的遣词造句不同于今人,会常常出现生僻字眼,或者古今异义的词,而小学生的知识极为有限,理解能力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诗中词、句进行理解,仔细揣摩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当之处,来欣赏古诗的美丽之处。
  如小学一年级的一首诗歌《静夜思》,教师在讲解这首古诗时,就应注意个别字的理解。“举头望明月”中的“望”,向学生质疑是否可以把“望”字替换成“看”字,为什么。然后再启发学生,“望”字是遥远地看去之意,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也凸显了距离的遥远,而“看”字的意思则一般,不及“望”字念来有味道,表达不尽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样一讲解,学生便可以很深刻的体会到诗歌的情感。
  除了质疑教学,在字词的讲解上最经常使用的还有推敲教学法。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字,可以是这首诗的诗眼,所以重点对该字进行解说。可以先把诗人作这首诗歌的故事娓娓道来:诗人开始用了“满” “到”“入”,后来才改成了“绿”字,一个绿字,把春景变换的动态美给写活了,形象化,直观化,让读者读来似乎就置身于瞬间万物复苏的春天里。真是点睛之笔!还有一些简单词组成的生僻古意,这类词语需要教师的亲自讲解,才能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杨万里在《小池》中写到“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晴柔”一词看来简单,但却是晴天柔和的风光的意思。还有杜牧在《山行》中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字,就有古今异义,在此处的意思是“因为、由于”,而并非平时理解的“落座”。贺知章在《回乡偶记》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也需要教师向学生直接说明,是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之意。这类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体悟,可以让孩子体会到在古诗的用词中,语言的简洁之意,凝练之美。
  古诗的语言美包涵极多,色彩美,声韵美,简练美以及繁复美,小学阶段是词汇积累的过程,因而教师应该注重诗歌的语言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无穷魅力之处。
  二、通过诵读,来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黑格尔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富于意象的华丽词澡更为重要。”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对诗歌鉴赏者而言,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无疑是鉴赏诗歌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教师要很好地在古诗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
  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不读不能见其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去趣读其中的抑扬顿挫。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情感,因而朗诵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低沉,才符合诗歌的情感基调。再以《渔歌子》为例,“青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自然而然地,读来就有节奏感和音律美。《春晓》《村居》,还有《小池》则应以愉快轻松的语气来读出诗人对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同是描写自然风光,而在朗读《望庐山瀑布》时,应有磅礴之气势,从而读出诗歌中“三千尺”“落九天”的错落的音乐美。
  古诗中不乏一些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作品,它们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很多诗歌外在节奏与诗人内心情感节奏的完美统一,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音乐美。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更应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建筑在诗歌语言文字上的情感之音乐美。
  三、通过想象,感受古诗中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系和想象。古诗是诗人通过凝练的语言文字,再倾注其思想情感于其中,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落笔而成的,因而古诗有咀嚼不尽的韵味。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感同身受和大胆想象来体会诗歌中创设的美丽意境。
  1.通过创设情境和感同身受,感受意境美
  以《村居》为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应该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江南一带山村早春二月,草长莺飞的美丽景象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轻声诵读全诗,边读边在脑海里形成自己想象中的二月山村,然后教师再播放课件,课件可以是有关江南一带春意朦胧的图画或视频,也可以是悠悠如流水的悦耳妙音,伴着教师优美的语言描绘,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带入奇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则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把其中的“儿童”想成是自己,想象是自己在春意盎然里放风筝。这样一来,对诗歌的意境就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了。
  2.通过再现事物和大胆想象,来感受意境美
  以杜甫的《绝句》为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一四句皆对,一句一景的七言绝句,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整个画面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结尾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当时欲乘舟东下之意。在教学中,通过多次诵读后,教师可以生动地再现诗中所写之物象,指导学生在脑海里描绘由黄鹂、翠柳、白鹭及青天组成的美丽图景,感受其境。   四、通过朗读和体悟,分析情感,来感受古诗中的真情美
  古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在凝练和谐,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艺术语言中表现强烈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提及“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古诗中的真情美成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重中之重。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诗情”是一首古诗的诗魂,诗歌的教学目的就是“把诗歌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并且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其陶冶震撼”。
  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情之美,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长相思》所寄托的情感有几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所以教师在对古诗简单讲解之后则更应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去感受诗中诗人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之后的惆怅至极,却也无能为力的思乡之心。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整首诗节奏轻快跳跃,教师对一些生词或难词如吴音、翁媪、无赖讲解后,可以适当让学生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后,再描绘诗歌呈现的清新快乐的农家乐生活图景,这样,在朗读的基础上,再描绘,便可以体悟诗中的美丽情愫。
  一些较难的古诗篇章,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自学能力有限,所以要通过教师详细地讲解和分析,才能把诗中所蕴藏之意传达给学生。曹植的《七步诗》是托物言志的一首诗歌,“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教师在讲授这首诗时,可以先介绍背景有助于理解全诗,再帮学生进行全诗的疏通和讲解,先了解其表层意思。而后更进一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精当解析诗歌最后一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传达诗歌真正蕴藏的情感。还有苏轼的《浣溪沙》也是如此,“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讲解。上阕适当讲解,让学生自己读懂,之前已经学过托物言志的诗歌,下阕则需要教师在上阕的理解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触类旁通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该诗歌也是寄予着诗人的深刻情感,通过一句“谁道人生无再少”,体会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旷达心态。
  古诗的教学承载着传承中国文化精华的重要责任,所以在教法上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应摒弃那些落后或不当的教学方法,在古诗的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并实践,使学生在识字积累,文化熏陶上有效地提升。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民族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敢于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不轻易言败;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甚至逃避,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才很重要。然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养成的。作为教师,要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创造条件,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从小培养少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
期刊
高效的语文课堂要做到目的精确、过程真实自然、内容简约,要面向各个层次学生的实践状况。高效课堂要确立“不求人人胜利,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规范,勇于创新,大胆探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高效课堂首先要减负  课堂教学是教师紧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思维的最有效方式,是全面开展教学活动、完成培养目的的根本途径。所以教师们常常希冀在课堂上呈献更多的内容。特级教员李吉林说过:“教学
期刊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又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它还是消除疲劳、调节情绪的良药……。曾经有一位名艺术家这样讲过:“如果要笔者感谢什么人,而且只能感谢一次,那么笔者想把这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美妙音乐的人。倘若没有音乐,笔者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沉闷、可怕;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音乐作用可谓大也,作为一名
期刊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呢?现谈谈我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一、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
期刊
我们县地域分布广泛,乡镇学校数量多,城乡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有大部分教师还存在“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的现象。为实现“打造湖南课改首善之区——中国县域教育对外展示窗口——桑植县区域课改整体推进高效课堂。”于是县教育局领导高瞻远瞩,立足于教育的发展本质,确立了以内涵为目标的发展战略。经过中国教师报主任李炳亭等专家的培训,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明确了一些认识,清楚了过去一些让我困惑的问
期刊
我认为“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学,使学生想学,引导学生自主学,快乐学,实现学生有效地学习。  今天我非常高兴,也非常幸运,因为能够参加由县教育局组织的,由中国教师报李炳亭等专家进行“高效课堂”的培训。通过“高效课堂”的培训,使高效课堂思想的传播不再是星星点点的火种,而是变成一把把火炬。把高效课堂思想传播到桑植的每一个角落。“相信种子,相信岁月”,高效课堂的种子早已播撒,我们必
期刊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新现有的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并把课外阅读纳入整个语文教学计划,是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阅读教学不仅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就是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中心环节。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能否提高有赖于阅读量的多少,听说能力的提高也要靠阅读来促进,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水平的提高要靠长期不懈学习后所获得的知识积累。而这种积累仅靠
期刊
如何使小学教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问题引起了赿来赿多同仁的关注。“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运用差异”己由理论构想进入了课堂教学的实践领域。据个人多年的点滴教学实践经验,现浅淡如何营造激励氛围,帮助学生渐进发展。  一、营造竞争激励氛围  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态度的差异,教者应制定相应教学目标,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快乐。特别在小学阶段,竞争也
期刊
语文学习习惯,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为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固的、自动的并变成自我需要的行为倾向。  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好知识,培养学习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功;二是习惯成自然,可以相对减轻学习的负担;三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语文学习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