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觅渡 寻真致远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d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名片
  觅渡桥畔曲水流觞,秋白故居燕上云梢,依于斯并融于斯的觅渡桥小学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最繁华的延陵西路北侧。这是一所创办于1841年的百年老校;1905年,名为武进县公立冠英小学堂,提出“勤谨”校训,谱就校歌《冠英学堂堂歌》;1951年,更名为觅渡桥小学,沿用至今;2010年,开始集团化办学,辐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从“冠英”的“冠冕群英”到“觅渡”的“寻觅超越”,这里走出了卓尔不群的书生领袖瞿秋白,执事勤勉的出版业楷模徐伯昕,浴血报国的抗联名将冯仲云,兼通中西文化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屠岸,独擅一业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六院士: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计算机学专家顾冠群、农业机械化专家蒋亦元、化纤工程设计专家蒋士成、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庄逢辰、空间生命科学专家庄逢源。
  176年的校史绵延已沉淀为学校的精神元素与文化基因。而今,全体觅渡人以“寻真致远,勤行谨识,冠冕群英,和而不同”的世界公民为培养目标,回归本真的课程建构,致力真学的课堂变革,寻觅着儿童发展的最大可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校成为儿童启蒙开智、登舟摆渡、探寻真理的人生起点。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的获得,生发着觅渡教育新的生长。
  觅渡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八年,初名舜宜桥,后改名觅渡桥。今天,河已不在,桥也没有了,然而,觅渡桥小学沿用这个名字至今不变,直至永远。因为,觅渡桥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桥的外形,不在于桥的遗址,而在于觅渡桥本身所探索的意义,在于“觅渡”对于教育而言其内在的深远意蕴。
  觅渡桥小学以“觅渡”为教育哲学孕育优秀的学校教育,由此,学校成为从事文化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
  上篇:悠悠觅渡 百年求索 勤谨育桃李
  一、追寻凝聚,觅渡传承
  追寻觅渡桥小学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发掘觅渡文化的内核,归结为以下三个层面:
  “觅渡”,是一种“自觉”的人生态度。校友瞿秋白正是从母校出发,走上了“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征程,“他一生都在觅渡”,他那种向着光明的理想、坚持真理、永不停步的精神,受自于“觅渡精神”的影响,又丰富着“觅渡精神”的内涵。觅渡教育跨越百年的发展历史也正是觅渡人勤谨自觉的追求。觅渡桥小学创办人之一的庄俞是中国新式教科书的最早编撰者。清政府下令废除八股文后,冠英义塾于1905年就完成了旧学改造……翻阅觅渡人百年的发展历史,自主创新,自觉追求,是始终不变的态度。
  “觅渡”,是一种“自动”的行为习惯。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教育就是一种寻觅,就是帮助学生寻觅到发展的可能方向和发展的最大可能,幫助学生完成人生的一次重要摆渡。”觅渡教育一贯奉行的是:当学生从学校开始他的人生之路时,教给他们出发的方式是寻觅。寻觅是探索,是研究,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发现和创造,是我们努力要教给觅渡学子的特有的学习方式。寻觅,更是一种精神品格的塑造,是“自动”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学校明确提出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勤奋快乐的学习者,在自主的学习中发展可能”。
  “觅渡”,是一种“自主”的思维方式。成尚荣先生曾经这样解读“觅渡”:“觅渡桥小学的师生是有勇气的。这是‘觅渡’的第一要义。寻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他们的智慧就在于寻觅到了儿童的伟大之处:可能性。……他们不仅关注儿童的现实性,更关注儿童的可能性,引领儿童从现实性走向可能性。基于可能性,从可能性出发,并在觅渡的过程中始终开发可能性。”寻觅,还应该有能力和方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走向人生,走向光明与成功。觅渡桥小学致力于让学生在自己的行走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知识、方法和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一切,都需要“自主”。
  自觉、自动、自主,构成了“觅渡”文化内核的三个层面,“真”字是其核心元素,“寻真”是觅渡教育最核心的理念。觅渡的每一个人都要葆有“真”,发掘“真”,崇尚“真”,追寻“真”,每一个人都能拥有“自觉”的人生态度,“自主”的思维方式,“自动”的行为习惯。从“寻真”出发,学校在第四轮主动发展规划中更具体地提出了“寻真致远,为了觅渡儿童的冠冕群英”的办学理念,无论是觅渡桥小学的教师,还是觅渡桥小学的学生,每一个人都应逐渐具备这样的特质——拥有健康向上,乐于合作的精神;勤奋笃实,热爱学习的习惯;开放包容,放眼世界的视野;策划探索,自主发展的能力。
  二、苕杏攒翠,勤谨为师
  庄苕甫、王杏溪,冠英学堂两任校长,前仆后继的奠基人。陆机在《文赋》中赞美:“或苕发颖竖,离众绝致。”“苕颖”遂成为“文辞或事物精妙突出”之代称。庄子在《渔父篇》中描绘“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自此,“杏坛设教”成为授徒讲学的代称。多么美丽的巧合——苕、杏,兴学救国、勤谨办学,缔造之精心,不敝之毅力,后来人亦铭记初衷,寻觅超越,终成苕杏攒翠,觅渡文化绽放桃李芬芳。刘少奇、董必武、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陆定一、茅盾、梁衡等各级党政领导为觅渡桥小学题词,勉励觅渡人励精更始。
  20世纪20年代,觅渡人率先在地方上决议实验新课程标准;20世纪60年代,积极尝试同题异构,探寻最佳教法;20世纪80年代,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应用题思维能力培养”实验;20世纪90年代后,定向持续推进课改研究,从差异教学、转变课堂生态,到深化课程改革、整体转型性变革,觅渡人无不以自觉的发展态度,自动的教育变革,自主的实践行动践行着“觅渡”文化之要义。学校走出了孙雅春、卫建玫、薛丽君、汤海燕等老中青江苏省特级教师。
  百年来,觅渡人恪守“勤谨”校训,以严谨、不盲从、不追随为独特的个性,以向上、开放、创新为行动的准则,拥有了作为不断前行者的品质和力量。寻真致远、和而不同,是百年校训“勤谨”的继承与发展,倡导教师们做有思想的行动者。觅渡教师勤于内修,谨于做人,以自主发展为根本,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塑造信念自觉、行为楷模的觅渡教师师德形象;以拓展知识视野为基础,以提升专业素养为行动,促进自我个性、特色发展。   学校制订《教师发展整体实施方案》,引领教师找到个人成长方向,促进各层面教师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寻求自主发展路径与个性成长方式。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启动区域学科领军人物培养工程,以觅渡名师工作室为抓手,把觅渡论坛智慧分享菜单式培训项目作为平台,促进教师个性特色发展,逐步建立校本培训微课程等。日常,每一位教师致力于真学课堂研究、班级管理艺术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等,从而走向课程的建设者,习惯用“自主”的思维方式来观照日常工作。教师队伍中,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市区五级梯队成员共110余人,占比将近60%。在“觅渡”文化的滋养下,一代又一代的觅渡教师呵护觅渡儿童天性,启迪智慧,养成品德,促进着觅渡儿童会学、真学。
  三、自主管理,自觉唤醒
  “觅渡”精神的转化,“勤谨”校训的传承,学校文化的凝聚,呼唤着学校管理的变革。觅渡人积极探索着现代管理制度的建设,让自主的管理唤醒每个人的主体自觉,让“觅渡”成为学校的气质,师生的特质。
  学校前移管理的关口,培训为先,教研为重,把好“以目标启动教学”的源头;下移管理的重心,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建立“责任人”与“合作者”的关系,实现基层组织多层次的重心下移,更多一线教师成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工作项目组,让各具特长的教师担任项目组责任人。这一系列改革在学校内部逐步形成具有垂直—扁平特征的新型管理结构。学校决策权被放还给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项目的组织者和个人;工作例会从“工作布置”向“专题研讨”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从“自觉执行”向“自主策划”转变。学校制度建设以师生生命的健康成长与主动发展为导向,梳理、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以决策、研究、责任、评价为基本内容,实现导向、引领、激励等功能。
  学校管理改革的逐步深化,促进领导团队的更新。第一,校长要有清晰的认识,不在“老校、大校、名校”的光环中停滞不前,不在学校面临的新困难、新问题面前退缩,主动追求学校不断向前发展,促使学校的办学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二,校领导以自己的激情激发管理者群体的激情,调动每个管理者的主动性,促进管理者群体自觉发展。第三,学校领导以集团办学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不同行政组织的功能,尽可能地开放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时空,创生学校新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使学校的管理改革逐步走向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管理改革给学校文化建设带来的力量,见事见人,成事成人,唤醒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自觉。
  下篇:漫漫寻真 人文渊薮 冠英谱华章
  一、钟灵毓秀,冠冕群英
  百年以降,“冠英义学”中的“冠英”两字,始终是“觅渡”文化坚守的主题词。所谓“冠英”,理解为冠冕群英,追求卓越。觅渡教育在常州一方百姓中素有口碑,学校关注优秀人才的培养,更关注学生智能的多元与优势,使之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之才。前行之路上的不断寻真、超越、创造,理所当然应成就生命之“冠英”篇章。
  漫步校园,绿茵翠拥,碧水流泻,母校的恩泽,培育了多少革命志士、名人学者、顶尖人才: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中国民主促进会原中央常务副主席徐伯昕,抗联名将、水利电力部原副部长冯仲云,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编屠岸,中国科学院院士庄逢甘、庄逢辰,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冠群、蒋亦元、蒋士成,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庄逢源等。
  1978年,学校组建篮球队,历年向省体工队输送多名游泳、跳水、羽毛球等运动员,1985年,被江苏省体委、江苏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1979年,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率先向全国少先队员发出“我们爱科学”的倡议,全国瞩目,我们将每年11月定為“我们爱科学”活动月,成立“未来之星”少年科学院。2002年,学校又发出“爱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倡议,师生受邀参加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
  步入新的世纪,围绕觅渡学生发展目标,学校确立以瞿秋白精神为精神追求的德育目标;构建人文、和谐、开放的育人环境;整体策划以秋白精神为核心的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策划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以课题为引领进行觅渡儿童品格教育研究;完善以促进学生多样发展为目标的觅渡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以激励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发展。
  二、鼎彝蕴宽,寻真致远
  中国古代有“功铭鼎彝”之说。鼎彝者,鼎铭也。《礼记》曰:“鼎有铭,铭者,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而酌之祭器。”意思是把先进模范的事迹昭示于众,使其他人奋斗有目标,追求有方向。庄苕甫,又名庄鼎彝,庄蕴宽,辛亥革命元老,冠英学堂的资助者。学校重提鼎彝蕴宽,就是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出色的教学成果,为学生开辟一条既有丰富内蕴,又是宽广大道的发展之路,以实现学生的无限可能。
  学校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以“寻真”为核心价值追求,建构一种自在、自主、自觉的回归“本真”的课程文化。其核心的要义是——真学。围绕“给予每个儿童不同发展的权利,发现每个儿童最大发展的可能,成就每个儿童真实发展的意义”的课程目标,学校更新课程设置,提优课程实施,致力课程开发,建设统整的、序列化的觅渡课程体系;研发实践课程,形成了成长系列、主题系列、情境系列等多个学科融合的课程系列;丰富课程形态,进行了必修与选修、分层与分类、线上与线下、走班与定班等课程实施方式;研究课程评价,围绕“以评促建、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形成了“有导向,体系化,科学性,可操作”的课程评估指标;建立“真学”课堂,了解真实的学习基础,创设真实的思辨情境,展开真实的学习过程,点燃真实的思维火花,师生从中获得真实的学习发展。
  “觅渡”文化引领下的课程探索之路,是一条扎实行动之路,是一条智慧培育之路,是一条寻真致远之路。觅渡的课程为了寻觅儿童发展的可能方向,能够体验生命成长的丰富经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发展可能,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从而架设通达终身幸福的桥梁。   三、聚焦项目,和而不同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于君子是更高意义上的、更本质的一种美德。君子在交往中与人和谐相处,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不苟同,保持自我。和而不同,于学校就是有独特的办学特色,追求创新,决不混淆雷同;于觅渡教师就是努力创建个人的教学体系,决不人云亦云;于觅渡学子就是在学校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决不轻率苟同。和而不同,是觅渡文化的特色追求与个性表达。
  近年来,学校一直聚焦三大项目研究,为觅渡儿童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方向,丰富觅渡文化特色内涵,推动学校品牌发展。
  数字校园的建设项目,让每一个觅渡儿童乐学“觅渡e学堂”。项目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就数字化资源利用、数字化管理应用和数字化教学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和实践。2012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百校“e学习”试点学校,2015年,学校荣获“常州市第四届学校主动优秀发展项目”评比一等奖、“常州市数字化学习研究优秀项目”评比一等奖。
  创造性教育戏剧项目,让每一个觅渡儿童焕发个性潜能。项目让每一个觅渡儿童在实施过程中善于表现自我、敢于自由想象、勇于探索创新、乐于合群合作、拥有审美能力和独立精神。2012、2013年,学校两次联合教育界同仁举办戏剧教育研讨活动。2015年,学校进入通过渗透式和移植式展开项目研究阶段,尝试戏剧与教学结合。同年11月,学校承办首届“全国中小学教育戏剧课程与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推进研究展现成果,之后成功申报“江苏省创造性教育戏剧课程基地”。
  国际理解教育项目,让每一個觅渡儿童开放包容。项目让每一个觅渡儿童在探究和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国际交流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意识,形成开放、包容、尊重、平等的心态,既能发扬本民族文化,也能理解尊重他国文化,成为拥有中华情怀的世界公民。项目组创编《大世界》读本,开发三大类主题活动,与英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多所学校友好结对。2012年,学校成为常州市首批国际理解教育试点学校。2015年,学校受邀参加北京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并在论坛中作主题发言。
  “欧风美雨,飞渡重洋,横来东亚兮。睡狮千年,誓将惊醒兮。大有为兮,冠英学生兮。”在“觅渡”文化的涵养下,希望每一个在觅渡学习的儿童,都能真学会学,在不确定性中生成发展的最大可能,为终身发展奠定优良基础;每一个在觅渡生活的儿童,身上都能流露出来一种特质——寻真致远,勤行谨识,冠冕群英,和而不同。每一个觅渡儿童,一生都去觅渡,到达理想的彼岸。■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学会合作》是苏教版六下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文体是演讲稿,为说理性文章。课文以“合作”为话题,先讲了合作的重要性,接着列举“乐团演奏”和“逃生实验”两个事例来说明如何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最后指出学会合作的意义。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本文举的两个事例作用不同,缺一不可。第二个事例中巧借外国专家之口说实验在其他地方从未成功,与7个小学生的顺利逃生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印证了合作中自我牺牲
【摘 要】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从历史中寻找校刊创办的意义,在反复思量中去追寻校刊之美,又以编委的全心全意筑起校刊之根,使得校刊《石梅苑》成就并守护了学校的书香文化。  【关键词】校刊;内容;编委;书香  【中图分类号】G5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58-0062-03  【作者简介】曹丽秋,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江苏常熟,215500)副校长,高级教师。  
【摘要】绘本是文本,也是图画,更是综合性的艺术品。教学绘本时,教师不应仅仅关注故事情节和描述性的文字,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绘本的构图、色彩和细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图画背后的信息,并以此实现绘本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绘本教学;构图;色彩;细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7-0057-03  【作者简介】李聪,南京外国
【摘要】蕴趣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愉快学习;蕴趣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深入学习;蕴趣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乐趣和志趣,使学生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让学生学习乐此不疲,养成喜爱学习的品格。  【关键词】蕴趣教学;愉快学习;认识角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5-0040-03  【作者简介】黄德忠,江苏省
人类社会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云计算、互联网利用近乎零边际成本的优势,以其泛在、开放、平等、协同、共享的特点改造升级甚至颠覆性变革其他传统产业。其所具有的实时多媒体通信功能、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反馈与服务,使学习者采用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路径成为可能,越来越挑战着工业时代以班级授课为主体的整齐划一的教育体系。  今天的学校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变革传统管理制度,积极利用云计算“基础设施及服务”“
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发展学生。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针对不同学生个体,以及每个不同个体的差异,从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我认为:教学要从学生出发,要适合学生发展:教学就是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启迪学生的灵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的天职就是发现兴趣。激发潜能,为学生天性的成长铺平道路。扫清障碍,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渐渐显
世事难测,人境迁移,风雨百年中,墟小翻天覆地,唯一亘古不变的是人的纯真情怀。  有一种情怀叫荣耀。百年辉煌,桃李芬芳,根深叶茂,经正天下。荣耀她走过的风风雨雨一个世纪,将一串串记忆的珍珠,串起了一个个美丽的圆。荣耀她如同渊博的老者,精神矍铄,神采飞扬,愈发散着浓郁厚重的神韵。荣耀她在百年的洗礼中,矢志不渝地书写着代代人不朽的骄傲……  有一种情怀叫思念。翻开一页页经典的年轮,抚摸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
【摘 要】通过乡土艺术的校本化实施,传承民间剪纸技艺,让学生透过质朴的“俗”,来追求高雅的美,根植“雅美”的人生愿望和生活情趣,激发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怀。作为课程开发,寻找其根系,培植其新芽,延展其枝叶,采撷其果实,修炼其魂魄,从而有效地实现继承、发扬与创新。  【关键词】民间剪纸;传承教育;课程回望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
笔者于2010年3月通过国家汉办的选拔和培训后,被孔子学院总部派往美国孟菲斯大学孔子学院工作。笔者的儿子子涵也于同年7月来到美国,借读于孟菲斯大学附小二年级。入学时,他的英语阅读水平测试仅有0.9分,而美国二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应在2.0—3.0之间。两个月后他的英语阅读水平为1.4,5个月后他达到了2.2,8个月后他与全班同学参加了全美斯坦福学业成绩考试,成绩以百分位数计,他数学位列99,阅读
【设计理念】  “年、月、日”属于“常见的量”中的一个内容,这是一节典型的常识性内容教学课。新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对年、月、日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经验往往比较零碎、不系统。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年、月、日”的知识点多且有点散,所以这节课的问题设计也容易过多而凌乱。我认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