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定风波》看苏轼

来源 :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thj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定风波》表现了苏轼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想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但又酷爱陶潜,追求老庄的隐逸生活……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的态度后,仍然坚持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真可谓“雨中的智者,雨后的达者”。
  关键词:豪放;超然;淡泊;开朗;旷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政论家,又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世称"三苏"。
  苏轼是北宋文坛上一颗耀眼的巨星,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罕见的通才、奇才。他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特殊人物。无论是宦海几起几落传奇般的人生经历,还是出世入世、亦儒亦道亦释的复杂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开一代风气之先,还是在诗词文赋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旷世才华,都令世人瞩目;特别是他在坎坷不平的人生中,始终保持淡泊开朗的态度和超然物外的情怀,无为令人叹为观止。
  苏轼的思想复杂,能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在他身遭贬谪,处境危艰时,又能以佛、老思想作为其处世哲学的主导思想和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自我解脱的精神支柱,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乐观的情怀,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有言道,一味地执着经不起挫折,"至刚则易折","至皎则易污"。然而苏轼在他屡遭贬谪、备受打击之后,并没有陷入悲观的泥潭,危厄的经历反使他很快冷静下来,明智起来,平定了那颗因报国无门而焦虑不安之心,变得超然、豁达、开朗。
  东坡先生曾说:"吾怀坎淳之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身而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一蓑烟雨任平生。"几遭挫折,历尽坎坷,名利得失,置之脑后;"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管春寒料峭,不管炎天酷暑,泰然处之,安之若素;鲜明地体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超脱的态度。既是苏轼人格的写照,也是他对人生的体味,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郑文焯评:"此足征苏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以曲笔写胸臆,抒人生。倚声能事尽之矣。"苏轼的超脱不是与世无争的归隐,也不是放弃报国大志的出世的消沉,而恰恰是建立在对祖国、对江山、对人民更深沉更浓厚的爱之心灵。这是他几经洗炼之后的苏东坡的英雄本色!
  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人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他宏远旷达的情怀,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流放黄州,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才写了《定风波》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这能否引起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苏轼是伟大的。苏轼之伟大,在于他人格的圣洁和情怀的豁达,在于他有一个智慧的人生!"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人们可以因他而感到自身的存在。"人们在现代生活的激流的冲击下,人的命运进退难料,浮沉莫测,但惟有保持一颗达观之北斗,指引生命的航程!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聽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苏轼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东坡的人生是艺术化的,一切苦难与挫折都在他的生活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消融、转化,心中留下的只有洒脱、平和、快乐以及自由。他真诚地痛苦过,也真诚地愉悦过;他命运多舛,但他的生活又何其充实。
  东坡的词往往是风格如人的,词品如人格。关于其人品,即使对苏轼颇有微词的朱熹,也不能不赞叹其凛然正气。这一处世哲学无疑地帮助他超越政治上的巨大创痛,而保持乐观旷达的情怀。
  苏轼是很具个性的人。他曾借“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王复秀才所居双桧》)抒写自己挺拔不屈的性格。这一个性不仅未因政治受挫而改变,在黄州时反而尤为突出。其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防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
  总之,我们应根据诗人仕途上的进退观、自我人格、个性气质、人生理想的变化,去判定它蕴含的潜在的相对确定的定向暗示和情感意向,那种停留于语言形式而轻率作出简单化、肤浅化,甚至曲解性的评价,是不可取的。最后,让我们把诗句放回原作中、用简表来说明它与全篇作品内容的有机联系吧。
  传统的观点认为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但从苏轼的全部词作来看,属于豪放风格的并不多,苏词的主要风格应该是"旷达"。苏轼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但通过深层次的哲理思考以及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他做到了随遇而安、从容不迫,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定风波》通过对雨中散步情景的描写,反映了他面对人世风雨,仍然泰然自若、顺其自然的潇洒态度,但也隐约反映出他只能被动面对、无法抗拒的无奈,也表现了苏轼对外界环境的超然、豁达的态度。真可谓“雨中的智者,雨后的达者”。
其他文献
摘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可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动手操作; 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
期刊
摘要:语文属于中国的文化载体,其不仅担负着提高学生成绩的重任,更是为其树立正确三观以及道德素养的学科。小学是人生历程中基础构建的重要阶段,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目前所有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本文简要讲述焕发小学语文教学活力的手段,以期推动语文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积极性;参与;活力  引言  新课改规定:素质教育应打破传统教育的弊端,倡导学生的主体地
期刊
摘要:英语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英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是教师可以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能完成的,而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并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主要就是帮助学生丰富语言操练活动,让学生能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语言水平的提升,尽可能地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言操练;教学效益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
期刊
摘要:游戏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孩子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主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游戏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到小學阶段的课堂教学中。相比于其他的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引入新颖有趣的游戏,能够充分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思考  小
期刊
摘要:教育是天底下最阳光是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的路上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包括自己的专业水平、道德修养。本文结合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体会,浅谈一下和学生建立有效沟通途径的想法,试图达到与同行们交流目的。  关键词:与学生沟通;教师成长;心育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和学生之间彼此互动,彼此交流,在讨论和沟通的过程中,将知识和精神传达到对方的
期刊
摘要:大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促使人进行知识探索的前提,同时也是一个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心理品质。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偏僻,自然环境恶劣,教学条件落后,加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普遍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监督,导致学生的物理成绩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基于这种情况,我将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应该如何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物理学习兴趣。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期刊
摘要: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美术实践中,工具选择的好坏,对学生美术作品的呈现会有很大的影响,也直接关系到美术课堂开展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美术课堂中彩铅的应用,通过合适的美术实践媒介有效的强化美术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潜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彩铅;教学实践  初中美术课,一堂课45分钟,时间短,学生美术实践中,选择的工具越简便,越易于其掌握,从而能快速有效的完成课堂美术实践活动。而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初步探讨认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素质;健康人格;情感体验  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成型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
期刊
摘要:对于高中的学习来说最为关键的就是高三时期的复习阶段,而高三数学的复习也是所有高三学子最关心的课题。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性质不同于其他学科,比如对于学生来说高中英语的学习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学习基础,复习阶段要想进行英语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而高中数学却能在掌握好学习方法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数学成绩,因此高三数学复习阶段学生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正确有效的高三数学复习方法。因此本文针對高三学生如
期刊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目前普遍提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质疑、释疑是学习的根本所在,因此,就语文学科而言,初中阶段如何利用教材、课堂、活动及身边的资源,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语文变得鲜活生动、充满思考的智慧,让学生变得敢问、会问,并从中有所收获,是写作本文的初衷,也是本人教学探寻的目标。  关键词:问题意识; 质疑; 习惯  古罗马教育家普罗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
期刊